第20章 一統天下稱始皇(1 / 3)

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並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西漢)主父偃

(一)

秦、楚兩軍對峙之時,秦王政憂心如焚,一日派三騎前往前線打探消息。當他聞知王翦攻破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之時,立即喜形於色,不禁讚道:

“老將軍果然不負寡人厚望啊!”

群臣深深一躬,齊聲道:

“恭喜大王!”

秦王政得意地笑道:

“此乃秦國之喜/秦人之喜、天下人之喜啊!寡人也應當恭喜眾愛卿啊!”

說完,秦王政展開楚國的地形圖仔細看了起來,突然他大聲說道:

“不好,項燕定會在淮南謀反。熊啟這小子跑到淮南,定會被立為新君的。”

大臣聽到秦王政的話,麵麵相覷,紛紛議論道:

“如果真是這樣,那該怎麼辦呢?”

不多時,王翦從前線派來的使者抵達王宮,向秦王政彙報說:

“啟稟大王,項燕在淮南擁立昌平君熊啟為新君,正在謀劃攻秦事宜。”

秦王政思忖了一下,說道:

“楚國王室素來不睦,熊啟曾在我大秦為官多年,如今被立為新君,他的兄弟們肯定不服。你去告訴王將軍,暫且放緩進攻的速度,讓熊啟和他的兄弟們先打一打,帶來年春天我大秦天兵再出征淮南。”

秦王政的判斷很正確。當王翦放緩進攻的節奏後,楚國王室內部的矛盾便暴露出來。為爭奪王位,昌平君熊啟和他的兄弟們互相排擠,局勢異常混亂。大將軍項燕也因支持熊啟而受到諸公子的打擊,手中的兵權麵臨著威脅。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抓住時機,立即命令王翦為主將,蒙武為副將,合力進攻淮南之地。秦軍所到之處,楚軍望風而逃。昌平君熊啟在混亂中被秦軍士卒所殺,項燕也在兵敗後提劍自刎。隨後,王翦又奉命繼續攻伐楚國長江以南的領土。

公元前222年春,秦王政又命王翦之子王賁為將,領兵攻打遼東和代郡。燕軍已無力阻擋秦軍淩厲的攻勢,很快便全軍覆沒。王賁俘虜了燕王喜,隨後又揮師西進,順道滅了盤踞在代郡的趙代王嘉。與此同時,王翦也蕩平江南之地,俘虜了楚國屬國越國的君主。

消息傳到鹹陽後,秦王政大喜,連聲讚道:

“王氏父子真乃寡人的福將啊!”

至此,秦國已經完全消滅了東方六國中的韓、趙、燕、魏、楚等五國,天下一統在即。秦王政下令普天同慶,在汜水邊上舉行了盛大的歡慶儀式。除了齊國和韓、趙、燕、魏、楚等國的王室成員之外,天下百姓都歡欣異常,紛紛讚頌秦王政的偉大功績。

對普通百姓來說,秦王政的一統天下免除了他們遭受戰亂的困苦,他們終於可以在和平環境中安心生活、生產了。

秦王政一邊忙著慶祝勝利,一邊派人趕往前線,吩咐王賁,攜得勝之師繼續南下,一舉消滅齊國。齊共王建(約公元前280-前221年,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在相國後勝的建議下,領兵防守。

可是,後勝卻是個貪官,長期把持著齊國的朝政。可以說,秦王政能夠迅速滅掉韓、趙、燕、魏、楚等國,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後勝。他收受了秦國大量的金銀珠寶,勸說齊王建對其餘五國之事袖手旁觀,終於招致了自我滅亡的惡果。

王賁攜得勝之師於公元前221年攻破了齊國的都城臨淄,俘虜了齊王建。在城內,秦軍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秦王政下令將齊王建流放到共(具體位置不詳,可能位於今河南省輝縣附近),並在齊地設置了齊和琅邪兩個郡。

秦軍兵占臨淄,標誌著秦統一六國之戰的勝利結束。至此,長期處於分裂割據之中的華夏大地終於歸於一統。秦王政為統一之戰的勝利、為大一統政治格局的開創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二)

一統天下的目標實現了,但如何治理這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呢?東方六國剛剛滅亡,王室貴族隱姓埋名,流亡在外者不在少數。雖然天下統一後民心思治,但懷念故國的也大有人在。為了安定天下,秦王政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收繳天下的兵器,讓天下人失去謀反的利器。

其實,收繳六國兵器的工作早就在進行了。在兼並戰爭中,六國龐大的軍隊都逐一瓦解,但卻留下了大量的兵器。六國的士兵被遣散之後,兵器也大多流落到民間。秦王政下令,將六國的兵器全部收繳上來,有敢私藏者嚴懲不貸。收繳上來的六國兵器一部分用於補充部隊的消耗,另一部分則全部運回鹹陽。待統一戰爭結束之後,運至鹹陽的兵器已經堆積如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