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東巡的另外一大收獲就是始皇帝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巡海禮神,一路風光,秦始皇來到了琅邪駐蹕。琅邪之地濱於海畔,原是東夷、淮夷所居地方,從西周以至春秋尚未知名。後來,越王勾踐滅吳,北上中原稱霸,徙都於琅邪,並在該地修造了一座觀海台。越王勾踐曾站在台上,以霸主的身份號令天下諸侯尊崇周天子。
然而,越國雖一時稱霸,終是根底不足,猶如流星一般在曆史上一閃而過。勾踐死後,越國便在中原失去了影響和位置。後來,越國被楚威王攻破,歸附了楚國。勾踐的霸業空留一座琅邪台,也漸漸被人遺忘了。
秦始皇來到琅邪之時,昔日琅邪台的盛景早已不再。或許是想到了勾踐昔日的霸業,抑或是被海濱風光所吸引,始皇帝在琅邪流連3個多月。他還下令遷徙3萬戶到琅邪台下,以免除12年租稅的優惠條件讓他們在這裏定居,以供奉琅琊行宮和觀海台的用度。
忽然有一天,一個名叫徐市的方士求見始皇帝。徐市就是徐福。據說徐福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因此在沿海一帶的民眾中名望頗高。據說,徐福是鬼穀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穀、氣功、修仙,兼通武術。
先秦時期,修仙之術盛行,許多人都相信長生不老的傳說,秦始皇也未能免俗,也在苦苦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以求長生,永久地統治著他締造的大秦帝國。因此,當他聽說徐福前來求見之時,立即宣其覲見。
徐福向始皇帝行了大禮之後,便呈上了早已準備好的奏章。這位徐福不知道是真的相信海上有仙山和長生不老之藥,還是為了求得榮華富貴。他在奏章中說:
“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的宮殿都是黃金白銀製作的,山上住著仙人。仙人有不死藥,可以長生不死。”
始皇帝在巡海時已經聽當地的官員說起過仙山的傳說。人們紛紛說,三神山遠望就像在雲端裏,等靠近了才看清三神山原來在水中。人要想靠近上去,則三神山又被風引走了。用今天的科學知識來看,人們口中所說的“三神山”不過是海市蜃樓的景象而已。但古人並不知道這是光線的折射現象,遂被這種虛無縹緲的奇異景象所迷惑,以為渤海中真的有仙人居住。
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等諸侯還曾專門派人到海上去尋找仙山,但最終什麼也沒找到。不過,有人卻謊稱他們到過三仙山,獲得了不死藥。有的方士還向世人謊稱自己已經幾百歲,甚至上千歲了。在那個蒙昧的時代,雖然有人對這些謊言表示懷疑,但深信不疑者也不在少數。
秦始皇比齊王、燕王的權力大得多,架勢也氣派得多。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找不到,不代表他這個亙古以來的第一王者找不到。於是,他立即將徐福叫到麵前,神秘兮兮地問:
“如何才能找到仙山,取得不死之藥呢?”
這徐福也不含糊,當即將他修仙的那套術語和儀式向始皇帝說了一遍。什麼沐浴潔身、敬誠齋戒、選取童男童女和送給仙人的財寶禮物等,說得活靈活現。始皇帝越聽越相信,越覺得自己有長生不老、永掌大權的可能。因此,他立即下令道:
“一切按照徐愛卿所說的辦,擇日出海尋找仙山。”
幾天之後,當地的官員便為徐福準備好了大船數艘、金銀財寶無數和數千童男童女。徐福就帶著這些東西下海求仙人去了。這徐福可能真的出海尋仙山去了,也可能帶著大量的金錢和人口到某處享受生活去了。總之,這個家夥一去數年都毫無音訊。
始皇帝在琅邪苦苦等待徐福歸來,可怎麼都等不來,便隻好帶著些許留戀和遺憾離開了琅邪台,車駕沿海濱的馳道,直奔西南而行。他一路經東海郡的郡治郯(今山東省郯城西)、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來到長江邊上,乘大船沿長江而上,取道湘山祠(今湖南省嶽陽縣西),想要登臨衡山。但因在洞庭湖上遇到了大風浪,險些喪生,始皇帝巡遊的興致大大降低。因此,他取消了繼續南行登臨衡山的預定計劃,命車駕取道郢、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商南(今陝西省商南縣)、武關(今陝西省丹鳳縣東),返回了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