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巨人隕落,病逝沙丘(2 / 3)

不料,始皇帝身邊的小太監卻悄悄跑去告訴了丞相。丞相知道後,立刻減少車馬,再也不敢擺闊了。秦始皇知道後,勃然大怒:

“竟敢有人泄露真人所說的話!你們能泄露真人的行蹤,仙人怎麼會來呢?”

於是,始皇帝當即便下令將當天在場的值勤太監和眾侍者全部處死。盧生、侯生等一大批為始皇帝尋仙問藥的方士們感到十分害怕。有一天,盧生對侯生說: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以為自古以來誰也不如他……像這樣貪戀權勢之人,我們不可再為他求仙藥了。”

於是,盧生和侯生等人攜帶著大量金銀珠寶不辭而別。盧生、侯生等人的離去自然有逃避之嫌,他們擔心自己的騙局被識破,導致人頭落地。但他們對始皇帝的議論倒也切中時弊,反映出秦朝朝政已經日益腐敗的實際狀況。

始皇帝聞訊大怒,咬牙切齒地說:

“去年以來,朕召集了這麼多文學方士,為的就是讓文學之士興太平,讓方士去尋仙問藥。如今,盧生這些人跑了,竟然不向朕彙報。徐福等人入海尋仙,花費巨萬,也沒有找到不死之藥。那些奸徒為了獲利就奔走相告,用這些方法來騙朕。朕待盧生等人不薄,但他們臨走前還要誹謗朕,說朕無德!立即將在鹹陽的諸生召集以來,嚴加審問,以防他們妖言惑眾!”

眾臣得令後,立即審查聚集在鹹陽的方士,一共查出460多人有欺騙始皇帝的嫌疑。秦始皇一怒之下,把他們全部都活埋,以警告他人不要再幹欺騙和誹謗自己的事。

從整件事情的經過來看,將這一事件說成是“坑儒”其實有些冤枉始皇帝了。《史記·秦始皇本紀》也將這一事件稱為“坑術士”,而不是“坑儒”。坑儒是後代人的說法。大概是後世的儒生為了提高儒家的地位,說秦始皇就是因為坑儒才導致亡國的,以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但無論如何,這些方士本來是始皇帝召來為自己做事的。如今說殺就殺,也足以看出其反複無常的暴虐性格。

長子扶蘇在這一事件中也受到了牽連,因為他跑來為諸方士向秦始皇求情:

“這些人都是誦法孔子的,陛下用重法處理他們,恐怕天下會不安吧?”

扶蘇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不僅沒能勸止秦始皇隨便殺人,還給自己招來了禍患。秦始皇見自己未來的繼承人竟跟自己對著幹,一氣之下便把扶蘇趕到北部邊疆,讓他給蒙恬當監軍去了。當然,他這樣安排也有鍛煉扶蘇之意,因為他有意立扶蘇為太子。

(三)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會因任何人而改變,秦始皇也逃不過這一自然規律。公元前21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東郡(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的交界處)發生了一件怪事。據說從天上掉下來一塊隕石,塊隕石上還刻著7個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很顯然,這件事情是有人在背後搗鬼,但其中卻飽含著民眾盼望秦始皇早死、秦帝國早點分崩離析的心願。

然而,這幾個字與始皇帝想長生不死、永久統治帝國的願望相違。因此,他立即下令盤查附近的居民,想弄清事實的真相。但沒有一個人肯說出事實的真相,最後始皇帝殘暴地殺害了當地所有居民,並將他們的屍體連同那塊隕石一起燒化了。

秦始皇是相信鬼神之說的,所以這件事情對他的打擊很大,此後他總是悶悶不樂。後來,他命博士製作“仙真人詩”的樂曲,讓樂師演奏,以消愁解悶。這首樂曲描寫了長生不老的神仙巡遊仙界的情景。

同年秋天,一個使者由關東趕往鹹陽。他走到華山腳下的平舒道時,天已經全黑了。突然,從黑暗之中走出一個人,手捧玉璧對使者說:

“替我把玉璧送給鎬池君吧。”

使者接過玉璧。那人忽然又說道:

“明年祖龍將死。”

使者想問清其中緣故,但那人已經消失了。

鎬池君是誰呢?據說,鎬池君是在渭水南邊的鎬池受人祭祀的水神,是周武王死後所化。使者被弄得莫明其妙,隻好先帶著玉璧來到鹹陽,把事情的經過向秦始皇報告。

秦始皇聽後,沉默了半晌,才緩緩說道:

“山鬼之輩,能預見的頂多也隻是一年以內的事情。”

這句話不過是秦始皇的自我安慰罷了。退入裏間後,他又自言自語地嘮叨一句:

“祖龍乃人之先也!”

池君是周武王,祖龍自然就是自己了。始皇帝想到這些不免心中發慌。他急忙派人查驗玉璧,發現那正是他南巡時奉獻給長江之神的禮物。如今“山鬼”要將玉璧轉送給鎬池君,豈不是意味著秦國的水德將盡,大秦帝國要滅亡,而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