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獨立宣言》與長島之戰(1 / 3)

自由一旦紮根,就會像植物一樣迅速生長。

——華盛頓

(一)

就在波士頓戰役進行期間,北美其他地區的人們也紛紛拿起武器,與英國軍隊展開鬥爭。在南部戰場,在加拿大戰場,北美軍隊都給英軍以重創。武裝鬥爭愈演愈烈,已經從局部蔓延到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各個角落,並有繼續擴大的事態,很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場擴日持久的大戰。而隨著戰爭的深入發展,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明確地擺在北美人民麵前:北美人民到底是為何而戰?

當時,大多數革命者都認為,北美采取種種經濟和軍事措施與英軍作戰,其目的僅僅是迫使英國當局放棄對殖民地的壓迫性政策。而一旦這個目的達到了,北美就會放下武器,與英國政府破鏡重圓。

北美各地的群眾基本也抱有如上想法,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是大英帝國的臣民。雖然他們也積極地拿起武器參加反英鬥爭,但目的隻是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迫使英國政府作出讓步,使北美恢複到1763年以前的局麵。

因此,在當時大多數北美人看來,獨立與“叛國”沒什麼兩樣。即使個別激進分子有獨立的想法,也不得不將這種想法放在心裏。

在這個問題上,華盛頓當時的觀點也未能超越他的同代人。他認為,獨立隻會引起更大的混亂,令北美陷入無休止的災難之中。因此,他主張北美人民應該為“正義”而戰,迫使英國當局改變主意,尊重北美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他還認為,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是個寬厚仁慈的君主。所以,直至1776年初,華盛頓還總是虔誠地為英國國王的健康而幹杯。

然而從1776年初開始,形勢發生了急劇性的變化,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三番五次地拒絕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和解的請願書,並蠻橫無理地宣布:北美處於叛亂狀態。他還多次揚言要絞死殖民地每一個叛亂的首領。

秉持國王的旨意,英國政府將幾萬精銳部隊都紛紛運往北美地區,對那裏的人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英軍的鐵蹄踏遍了北美的廣大城鄉地區,對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事實證明:英國國王是決心要用屠刀將北美人民的鬥爭扼殺在血泊之中的。北美人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形勢可以催人覺醒!北美人民對英王最後的一點幻想也破滅了。從1776年春,要求“獨立”的呼聲開始在北美上空響起,大陸軍也越戰越勇,各地的愛國勢力逐漸火熱起來。他們驅逐了英王任命的總督,解散了官方的議會,建立起新的議會和革命地方政權。北美革命力量已經控製了13個殖民地中的11個,英國在北美在殖民統治開始動搖了。

就在這時,費城出版了一本政治性的小冊子——《常識》,作者是托馬斯·潘恩。這本小冊子的公開發表,立即給北美人民的革命鬥爭注入了一種新的動力。

(二)

托馬斯·潘恩是一位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和政論家。他出身於英國教友家庭,1774年作為契約奴隸來到北美,經富蘭克林介紹,在《賓夕法尼亞》雜誌擔任編輯。潘恩對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有著深切的感受,曾撰文反對黑奴製度,支持反英運動。他認為,很有必要將抗英戰爭的真正目的弄清楚,應鮮明地提出爭取獨立的口號,並昭告全體人民。因此,他寫成了《常識》一書。

潘恩在《常識》中指出,北美殖民地人民以前向英國國王和政府所作的請願、陳情等,都已像“美夢”一樣過去了。“論戰已經結束,作為最後手段的武力將決定著這場戰爭!”他還從北美的實際利益出發,提出了擺脫英國統治的理由:

“北美的真正利益在於避開歐洲的各種紛爭,如果它由於對英國人處於從屬地位,變成英國政治天平上的一個小砝碼,它就永遠不能置身於紛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