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費城淪陷前後(3 / 3)

“我們進行這場戰爭,同無數的困難搏鬥,如今已經兩年了,光明的前景已經翹首可見。人們曆盡艱辛,現在該是收獲果實的時候了。如果我們拿出英勇氣概來作戰,這第三次戰役將是我們最後一次戰役。”

(三)

1777年9月8日,華盛頓率領主力部隊渡過布蘭德溫河,10日晚占領了北岸的查德堡,隨即派沙利文將軍駐守該堡北麵的高地,形成主力部隊的後翼,命令賓夕法尼亞民兵駐守左翼。

華盛頓剛剛部署完,豪將軍的大部隊便開進距離布蘭德溫河僅7公裏的地方,並嚴密封鎖了消息。

11日清晨,英軍開始向查德淺灘發起猛攻,雙方展開激烈交火。隨後,英軍幾次企圖衝過淺灘,都被美軍阻攔住了。上午10點左右,華盛頓得到消息稱:美軍已成功擋住了英軍的進攻。但此刻,華盛頓心中卻產生了疑惑:敵人的幾次進攻規模並不大,但火力卻十分凶猛,好像是虛張聲勢,難道這裏不是英軍的主攻方向?

華盛頓馬上派出偵查部隊,命令火速查清英軍主攻方向。很快,偵查消息傳來:康華利已率部出現在布蘭德溫河上遊的高地前,從側麵包抄沙利文部,並以優勢兵力發起猛攻,將沙利文部趕出了陣地。

華盛頓大吃一驚,直呼“上當”了!他立即命令沙利文部全力反攻,奪回失去的陣地;同時命令格林的後備部隊火速前往支援,但已無力挽回敗局。美軍雖然受到康華利和克尼普豪森兩部的夾擊,但仍英勇抵抗,兩軍在查德淺灘和布蘭德溫河上遊展開了殊死搏鬥。

到傍晚時分,戰鬥了一天的美軍漸漸不支,華盛頓趕緊下令:兩翼部隊向中路靠攏,邊打邊撤退。英軍也已打得筋疲力盡,遂停止追擊。

晚上,華盛頓將打散的部隊重新集結起來,然後連夜向費城方向退去。布蘭德溫戰役以美軍的失利而宣告結束。

布蘭德溫戰役失敗後,費城便失去了它的天然屏障,陷落已是不可避免。於是大陸會議作出決定:撤出費城,將會址遷往約克鎮。同時,大陸會議還對華盛頓表現出了充分的信任,授予華盛頓為期60天的非常權利,包括任命準將以下的軍官,征用一切軍需品,運走或埋藏可能落入敵手並對敵人有利的物資等,還號召全體愛國者行動起來,給予華盛頓領導的美軍以強大的支持。

9月26日,豪將軍派康華利率領一支英軍部隊,以勝利者的姿態趾高氣揚地開進了費城,自以為給這次軍事行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然而,從整個戰局來看,占領費城卻讓英軍從此失去了有利的態勢。這是因為,英軍在1777年的戰略部署是北上會師,而豪將軍卻擅自行動,占領費城,不僅未能實現分割美軍的戰略意圖,還導致自己的兵力過分分散。對於外線作戰的英軍來說,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

這種不良的後果在北部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柏高英從英屬加拿大遠途而來,部隊供給已相當困難,此時又失去了與豪將軍的聯係,陷入空前的窘境。而因為沒有豪將軍的威脅,北部的美軍在廣大民兵的配合下,對柏高英的部隊四麵圍擊,為後來殲滅這支英軍創造了條件。

所以,當許多人為費城的失守而悲觀難過時,華盛頓卻以十分鎮定的態度看待這件事。他指出:戰爭的勝負不在於一城一池的得失,關鍵要看能否把握戰機,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目前英軍雖然占領了費城,但未必是件壞事。費城失陷後不久,華盛頓在給大陸會議的一封信中就指出:

“……事實將證明,他(豪將軍)攻占費城並沒交上什麼好運,相反,隻會招致他的覆滅。”

很快,這位總司令瞅準的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