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從將軍到公民(2 / 3)

在美國獨立以前,美國13個殖民地的最高統治者是英國國王。各個殖民地的總督是最高行政長官,由英王任命。大英帝國雖然在1688年革命後建立了君主立憲製,國王之外多了議會,但北美殖民地在議會中並沒有代表,殖民地人民都是英國的臣民。

《獨立宣言》發表後,隨著反英獨立運動的掀起,總督、官吏、王黨分子大批逃亡,原有的統治機構土崩瓦解,各州開始按照資產階級政治思想製定州憲法,建立州的行政機構。

當時,歐洲仍然很盛行封建君主製。德意誌的國王是腓特烈二世,俄羅斯帝國國王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法國則由國王路易十五執政。說到建立共和政體,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美利堅這時還是封建帝製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島。

華盛頓對尼古拉的來信頗感驚訝,但他很快就平靜下來。他很清楚:尼古拉是軍隊中部隊派係的代言人,他們的目的是想讓軍隊成為政府的基礎,華盛頓成為政府的獨裁首腦,就像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克倫威爾一樣。因此,華盛頓給尼古拉寫了一封義正詞嚴的回信:

我認真地閱讀了您要我仔細閱讀的意見,感到非常吃驚和意外。先生,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您,在戰爭進程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像您所說的軍隊中存在的那種思想更讓我感到痛苦。我不得不懷著憎惡的心情看待並嚴厲地斥責這種想法……

使我困惑不解的是,究竟我有哪些舉措足以鼓勵您向我提出這種請求?我認為這個請求孕育著可能使我們的國家受到最大的災難。如果我不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話,您不可能找到一個比我更不同意您的計劃的人了。

如果您對您的祖國、對您本人和您的子孫還關心的話,或者對我還尊重的話,您就應該把這種想法從心中排除幹淨。從今天起,無論您自己還是其他任何人,再也不要提出同樣性質的意見了!

華盛頓自己不當國王,也堅決反對實行君主製。他早就對君主製深惡痛絕,堅決維護共和體製,維護當前已經形成的邦聯政府。他在給尼古拉信中所表達的鮮明態度,是對君主製擁護者的一個有利打擊。

另一方麵,華盛頓認為目前的邦聯製度缺失也無力解決國家的困難。因此,他的治國方案主要包括下麵的內容:

一,出於安全需要,應該使議會具有“最夠的權利”。

二,修改《邦聯條約》。

三,妥善解決軍隊問題。

1783年6月,華盛頓給各州的州長發出通函,闡述了他對美國未來的設想。他認為:美國人能夠通過對人類思想的研究,了解人民和政府的本質,創造和改革美國的政治機構。

這時的華盛頓,對戰後國家的政治體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思考。他反對君主製,力主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利;反對國王一統天下,主張13個州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他不讚成君主專製,也不是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而是一個忠實的共和主義者。

(三)

人們渴望已久的實現和平的消息終於傳來了。1783年9月3日,英美兩國在巴黎簽訂合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並確認美國的疆界北接加拿大與大湖區,南至佛羅裏達,東起大西洋沿岸,西達密西西比河,總麵積比獨立初期擴大了一倍半,達到230萬平方公裏。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美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劃時代的偉大勝利。

10月18日,大陸會議決定解散大陸軍。他們在公告中宣布,所有已休假的軍官和士兵都不再服役,並承諾在戰爭中服役的其他人將於11月3日起停止服役,僅保留一小部分部隊繼續服役,直到全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