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霍雨佳,見兩差役得救,他跳到大門上方,喝問外麵的差役,道:“虎籠做好了沒有?”
有差役道:“還沒去看,鐵匠鋪的師傅也沒過來。”
“快去看看,如果籠子已做好,就馬上拉回來。”
“是。”有差役騎馬去了。
霍雨佳踏著房頂,來到內廳房上,跳了下來,見過徽宗和常知非,道:“萬歲,大人,今天一早,衙門來了一個黑衣人,身手非常快,他一劍便斬斷了老虎身上的繩索,然後跑了,小的追到城門口,已經沒有了蹤影,此人身法也非常了得。”
徽宗看看李憲。李憲道:“霍捕頭的七星步已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江湖中武功勝過你的高手還有很多,但能被你追丟的能人卻不會有幾個。女真族的阿骨打和撻懶外家功夫非常好,但強在掌力上,輕功卻不如你,除了周侗周老爺子及本公外,江湖上以輕功和劍術同時見長的也隻有少林玄覺方丈和閃電劍客江鶴了,少林的玄覺,不但將達摩祖師的達摩劍練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輕功也非同小可。那達摩本是天竺人,南朝梁武帝時,來到中原。但達摩在與梁武帝麵談時,感覺其並無佛根,因此一葦渡江,去了洛陽,在少林寺麵壁九年,留下了無上佛法及武功。那江鶴原本是一個江湖流浪漢,據說有一年迷路大漠,無意中得到了前人留下的一套劍法,因招式奇快,被稱為閃電劍客,由於長年練劍,江鶴悟到了一種配合劍法的輕功,不能不算是武林中的一個奇才。”
霍雨佳道:“此人前來衙門搗亂,意欲所為?難道已被女真人收買?”李憲道:“這江鶴雖然生性冷傲,卻是個喜愛錢財的人,難說他不被女真人收買,不過,陸莊主一死,女真人斷了這根線,估計以後暫時不會鬧出多大的動靜了,江鶴此來,也隻是想大鬧一下,等我們帶著老虎走後,這裏就安靜了。”
常知非擦了擦額頭的汗,本來他還盼著在徽宗身邊多獻獻殷勤,可是,多了這隻老虎,常知非心說,走吧,快走吧,別把自己的命搭上。
午飯後,老虎籠子送來了,霍雨佳派人將籠子門敞開,放在門口,然後把門打開,將老虎引進籠裏,然後關了起來,裝上大車,派了四個差役跟隨徽宗、靜雲、李憲一行,離開大名府,朝京城而去。
徽宗等人走後,大名府果然安寧了下來。江鶴如同閑雲野鶴,已去了他處。那撻懶已回了女真,耶律適祿見陸莊主已死,絕望之餘,猛地將羊皮一掌擊碎,卻發覺裏麵的夾層裏露出一塊絹布,上麵寫著“擒龍伏虎功”幾個字。撻懶如獲至寶,忍不住仰天一陣大笑,騎上馬直奔中京,回家和蘭兒報喜去了。而那徽宗,回到京城後,便把老虎養在了別院內,靜雲也在別院裏住了下來。徽宗一有時間便去別院陪同靜雲,觀賞老虎,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1105年端午,徽宗正在別院裏與靜雲、李憲等人欣賞官妓歌舞。
自唐以來,朝廷便立有許多官閣,以養藝妓。至北宋徽宗年間,官妓更是普遍。開青樓如同行商,可以光明正大的做。
那時,在朱雀門東西,內城裏外,多達十幾處妓館。另外,舊曹門街尾、大相國寺東部和北部、朱雀門西首、龍津橋西以及金線巷等,都有妓館坐落。妓館乃休閑娛樂的場所,所以,京師的酒店不甚發達。除了長慶樓、五帝酒樓、狀元樓、看牛樓酒店、清風樓酒店外,再就是酒市裏的幾家,其他的,有名氣的很少,旅館業就更加慘淡了。原因就是妓館裏可以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
北宋對官妓的要求很嚴,她們大多要經過樂館的正宗培訓,歌舞要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正式工作。徽宗風流好色,所以,端午節前就命令蔡京、高俅為其張羅慶典之事。提前一個月,高俅就從各地妓館中選拔了名妓三十六人,排練大型舞蹈。
端午這天,徽宗駕臨別院,欣賞三十六名妓的表演。節目有獨奏、獨唱、合奏、合唱,最後是三十六人合奏《江山》。
徽宗沉浸在美色之中,表演完畢,留下一名黃衣女子,其他女子都跪退而去。那黃衣妓女豔若桃花,聲如鶯鳴。 徽宗道:“你叫什麼名字?” 黃衣妓女道:“奴婢豔娘。”
“嬌豔……爭嬌奪豔,好名字。”
“多謝萬歲誇獎。”
“嬌豔,剛才朕聽你唱了一曲,似乎是秦少遊的詞,甚是好聽。”
“是秦觀秦少遊的《滿庭芳》。”
“可否為朕再唱一聲。”
“奴婢遵命。”
說著,嬌豔輕啟朱唇,唱道:“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襟袖。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當真是聲若銀鈴,清脆圓潤。徽宗聽得癡了,隻等嬌豔一曲唱畢,他還沉浸在陶醉之中。
“萬歲如喜歡,奴婢願再唱一首。”
“快唱,快唱。”
於是,嬌豔邊舞邊唱了一首《鵲橋仙》,仍是秦少遊的詞。北宋末期,秦觀的詞在妓館裏頗為流行。最著名的便是這首《鵲橋仙》。隻聽嬌豔唱道:“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顏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曲未罷,望著翩然起舞、性感撩人的嬌豔,徽宗欲火焚燒,不覺間,已經攬上嬌豔女楊柳般的腰肢。而靜雲,老大的不高興,她賭氣地扭頭而去,一個人來到後院。徽宗的別院,仍以端往別院為名,隻是徽宗登基後,別院規模比以前大了一倍。尤其是後院,空闊處養了幾十隻野獸。有孔雀,有金絲猴,有斑馬等等,還有那隻從大名府拉回來的老虎。
靜雲氣憤徽宗風流,卻也無可奈何,隻好朝這些野獸撒氣。她抓起石子不住地投著老虎,把老虎惹急了,張著打嘴,用爪子狠狠地拍打著籠子。靜雲道:“你凶什麼凶,有本事去吃了萬歲爺,是他把你關在這的,你和我耍什麼脾氣。”
老虎似乎聽懂了靜雲的話,居然安穩了下來。
“喂,你怎麼又不鬧了,鬧啊。”靜雲心裏煩亂的很,她抄起一根木棍,抽打著身邊的花草。
在北宋時期,端午節是民間的一大節日。自五月一日到五月四日,家家戶戶把桃、柳、葵花、菖蒲、艾草等辟邪之物擺到門口,把艾人釘到門上,吃粽子、五色水團等,富貴人家還流行輪流宴請的習俗。
此時,一位奇裝異服的漢子來到汴梁城內。他就是耶律適祿。
耶律適祿走到開封的街道上,看到兩邊買賣果子、白團、藥酒的攤,一個挨著一個。有很多果子是用菖蒲、生薑、杏、梅、李、紫蘇、鹽等合在一起,切絲曬幹,或者用蜜糖醃了,放在梅皮中做成的,開封人稱為“百草頭”。除了這些糖果,最受賣的便是粽子。那時的粽子,多與筒米一般做法,用菰葉裹了黏米,做成“角黍”,放入水中煮上一個時辰,熟後便可剝而食之。粘米中也有加棗、糖、鬆、栗、胡桃的,除了餡類繁多,形狀也不一,有角粽、錐粽、筒粽、方粽等,甚至有將粽子做成樓閣、車船模型的。
耶律適祿正走著間,突然與一個人撞了個對頭。那人力氣好大,竟然把他撞得倒退一步,當然,那人也噔噔噔地連退幾步,若非旁邊有人將那人攙扶住,那人怕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了。
耶律適祿抬頭仔細一看,那人不過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長得憨頭憨腦,胖乎乎的,一看就是頭腦單純的人。扶住他的也是個青年,身材傾長,相貌堂堂,在兩人身邊,還有兩人,似乎與兩人是一夥的。那兩人,一個是年輕漂亮的少婦,一個是三四歲的男孩。那男孩生得俊俏異常,惹人喜愛。
被撞的青年衝著耶律適祿訥訥地說:“你……你這人走路怎麼不長眼睛?”
耶律適祿本是個狂傲的人,冷冷一笑:“咱倆到底誰沒長眼睛?”
“你……”那青年一挽袖子,就想和耶律適祿一較高下,被傾長身材的青年拉住了。那青年低聲勸道:“王新兄弟,咱們進京不是惹事的,算了。”
原來,這憨頭憨腦的青年就是王新了,那勸他的青年是司馬峰,年輕漂亮的少婦自然是司馬婉兒,而那可愛的男孩,則是司馬婉兒與王詵的兒子司馬衝。
司馬婉兒這幾年和兄長、王新住在鄉下,孩子生下來後,隨了她的姓。雖然身邊有癡情的王新,但司馬婉兒還是對王詵念念不忘。有幾次,司馬峰勸妹妹忘掉王詵,與王新結成連理,司馬婉兒卻不肯答應。她聞聽王詵仍然被押大牢,朝廷沒有做出進一步的判決,眼看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父親又病世,於是帶著司馬衝前來京城,指望著能到開封府大牢裏看望王詵一麵,想不到在這裏遇到了遼國第一勇士耶律適祿。司馬峰雖然並不認識耶律適祿,卻感覺出此人非同一般武林中人,為免事端,這才勸住王新。
耶律適祿見對方選擇了走開,也就自行朝皇宮而去。
卻說司馬婉兒一行,來到開封府衙外,要求麵見蔡懋。守門的衙役用棍棒驅趕幾人,說道:“蔡大人已經離開了開封府,現在坐鎮開封府尹的是李孝壽李大人。
司馬峰上前一步,取了一些碎銀子放在衙役手裏,說道:“差大哥,你行個方便,我們要探監。”
衙役見了銀子,臉色頓時舒緩了不少,問道:“你們想探的是哪一個?”
“王詵王督尉。”
“你們要看王詵啊,晚了,去年秋天他已經歸天了。”
“什麼?是處斬了嗎?”司馬峰一呆。
衙役道:“是病死的,唉,可惜了一代才子,到頭來病死在獄中。”
再見司馬婉兒,突然哎呀一聲,昏厥了過去。司馬峰和王新趕緊呼救。
過了一會兒,司馬婉兒緩緩睜開眼,問道:“衙役大哥,你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他曾經住過的牢房?”
“這個……好吧。”那衙役拿了眾人的好處,自然手軟。
眾人跟著衙役,來到大牢內。開封府有內牢、外牢之分,內牢是長期和重要的犯人。外牢是臨時關押隨時可以保釋出去的犯人。而內外牢又按性別分為乾號和坤號,乾坤指的就是男女。除此之外,內牢還分為天牢和地牢。天牢共有七十二個號間,地牢共有三十六個號間。這些號間都是關押重要犯人的,一些非達官貴人則隻能關在大混間裏。一個混間足可以擠下幾十個犯人。
有衙役的帶領,每一關卡過得很輕鬆。來到地牢門口,隻見裏麵有一個獄卒正坐著喝酒。衙役喊了聲:“老崔,有人要去王詵的號間看看,你給方便一下吧。”
獄卒醉眼惺忪地看了司馬婉兒等人一眼,說:“跟我來。”
獄卒拿著一串鑰匙,打開通往地牢的通道,然後來到12號牢房前,一邊開門一邊說:“這裏就是王詵曾經呆過的地方,時隔半年多,還一直空著。”
牢房內除了昏暗和有一股潮濕的黴味外,其他的倒還好,有土坯搭成的炕,另外還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放著一套茶具。
“王詵王督尉在這裏並沒受多大的委屈,是他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所以,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沒撐過去年秋天。”獄卒一邊說,一邊歎息。
司馬婉兒摸著司馬衝的頭說:“衝兒,這……這裏就是你爹爹曾經呆過的地方。”司馬衝瞪著眼睛望著母親,對於爹爹這個名詞,他相當地陌生。獄卒問:“你就是司馬婉兒吧?”司馬婉兒點點頭。
獄卒道:“王督尉臨走前曾經交給老朽一封信,說是日後若有一位叫司馬婉兒的姑娘尋來,就將此信交給她。”說著,獄卒帶著眾人來到地牢的入口,從抽屜裏拿出一封信來。信並沒有用火漆封口。司馬婉兒直接抽出了信箋,見上麵果然是王詵的筆跡,那是一首詞。題目是《憶故人》,詞道:“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無奈雲沉雨散。憑闌幹、東風淚眼。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詞裏麵滿是離別之情,相思之意,司馬婉兒想起和王詵相處的一段日子,忍不住淚如雨下。王新見司馬婉兒哭泣,也跟著摸眼淚。
司馬衝拉著王新的胳膊問:“叔叔,娘為什麼哭了?”
王新道:“因為娘心愛的人去世了。”
“哦。”司馬衝道:“那叔叔為什麼哭了,去世的人也是你心愛的嗎?”
“不是,叔叔不喜歡那人,叔叔為替你娘難過。”
司馬衝歪頭看看娘,又看看王新,喃喃地說:“原來難過也可以代替啊。”
司馬婉兒擦了擦臉上的淚水,向獄卒問道:“老伯,你可知督尉大人的衣冠塚在哪裏?”
獄卒歎了一聲,道:“由於王督尉是朝廷命犯,死後無親人收殮,屍體拋到荒野,恐怕早被野獸吃得隻剩下了骨頭。”
司馬婉兒淒然一笑,說:“想不到他死後落到這樣的地步。”
眾人剛出了開封府衙,司馬峰迎麵看到一個人的背影。那人相當的熟悉,竟似當年曾經挾持他的林靈噩。司馬峰讓王新和司馬婉兒帶著司馬衝去五帝酒樓等候,他自己悄悄地跟了下去。
司馬婉兒與王新、司馬衝來到五帝酒樓,等了半天,司馬峰沒有回來。此時,天色已晚。突然街道上傳來一陣紛亂的馬蹄聲,接著是一片紛亂的腳步聲,隻聽有人喊道:“休要放走刺客。”酒樓門口突然湧進幾十個禁軍,各持短刀,為首的禁軍頭目喝道:“有遼賊進宮劫持了小皇子,從現在開始,沒有本人的命令,誰也不能離開酒樓,等待驗明正身。”
劫持皇子的人便是耶律適祿。
那耶律適祿進了皇城,聲明要會一會大宋第一武林高手。當時,太監總管李憲正巧中了劇毒,臥床十幾天了,盡管太醫每天都來會診,但是,仍不見好轉。那李憲雖然身懷絕世武功,無奈所重的奇毒乃是朱砂。
徽宗從書上看到古人多信奉得道成仙之說,不覺間也開始沉迷,於是命李憲出訪道教高人。十幾天前,李憲得來十顆仙丹,據說服後可以成仙。但他素不信道家羽化之說,擔心徽宗像唐太宗等帝王一樣,被仙丹奪去性命,因此寧願自己先服用兩顆一試。這一試之下,果然中了鉛毒。若不是他仗著內功深厚,恐怕早已一命嗚呼了。
古人信奉成仙之術,這也難怪。即便今人,誰又不希望長生不老?隻是今人知道生死病老乃自然現象,是不可違背的生命規律。但在古時,人們多有迷信心理,一旦聽聞誰有長生不老藥,怕是傾家蕩產換來也心甘。其實,道家所練的丹是不可能讓人成仙的。
《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是個煉丹的高人,而且書中描述,其所煉的丹藥頗有成仙之效,不過那是神話傳說。古人以為吃了丹藥,就可以使肌體免於衰老、傷殘,甚至千年不朽,百煉不化。東晉著名煉丹術士葛洪曾說: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這樣的理論顯然受到了黃老思想的影響。正是如此,曆來的煉丹術士便以為可以煉砂為丹了。其實,此類丹藥不但不能長生,還會使人中毒。
唐朝近300年內,共有21位皇帝,據統計至少有5個皇帝因服丹藥中毒,這五人就是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朝之外,遠到秦始皇,近到清朝時的雍正,都妄想過成仙。傳說善於養生之術的彭祖活了八百多歲,一天采女問道於彭祖,請教延年益壽之法,彭祖對采女說:“欲舉形登天,上補仙官,當用金丹。”可見,彭祖也是力推服用仙丹的。不過,彭祖所說的仙丹肯定不是鉛、汞所煉。
唐太宗年輕時曾嘲笑秦皇漢武迷戀丹藥,但到了40歲左右,自己也開始服用丹藥。一次,他服用了天竺方士煉製的“延年之藥”,導致病情加重而死,享年才50歲。 唐憲宗也是40來歲就開始遍尋長生不老之藥,請方士給自己煉丹。由於服用丹藥中毒,數月不能上朝。 唐穆宗曾經嚴懲為憲宗煉製丹藥的方士,誰知,後來終究也開始迷戀長生之術,服用丹藥中毒,隻活了30歲。唐武宗因服用丹藥,30多歲就中毒死了。唐宣宗有“小太宗”之稱,是個很英明的皇帝,他即位後,便或殺或逐了用金丹毒死唐武宗的道士。後來卻和唐穆宗一樣,鬼使神差地服用仙丹,中毒而死。
太監總管李憲中毒極深,加上初時他沒有運功抵抗,隻想試試仙丹在體內運行的效力。到後來,仙丹之毒已經浸入骨髓。現在,他以自己數十年的內力護住心脈,勉強還有一絲呼吸。
這兩年,耶律適祿不但將羊皮中所藏擒龍伏虎功習成,功力也有大進,他踏在皇城的屋頂,運足內力獅吼一聲,整個內城都傳遍了。李憲迷迷糊糊中醒來,聽到有人在狂傲地挑戰,心中一震。從那洪鍾似的吼聲中,李憲感覺出對方的內力修為又提升了兩層,如果自己沒有中毒,也許還可以一試,但現在,皇宮內外還有誰是他的對手?
出於職責,李憲居然提起一口氣,坐了起來,然後在太監李彥的攙扶下下了床。
李彥道:“李總管,您病到這種程度,就不要出去了。”李憲道:“那不行,本公受皇帝之恩,當力保皇宮安全,豈能讓賊子囂張。”李彥無奈,隻好攙扶著他來到外麵。李憲順聲望去,看到了屋頂上的耶律適祿,正與四個太監遊鬥,而下麵已經躺了幾個太監了,顯然,大家都不是他的對手。李憲運了運氣,強打精神,喝了一聲:“耶律適祿,你不是來會本公的嗎,放馬過來吧。”耶律適祿聽到李憲的聲音,猛拍出一掌,將四個太監逼開,飛身落到李憲麵前,借著宮燈的光亮一看,不由一皺眉:“李公公,你這是怎麼了?好像大病未愈的樣子。”李憲道:“你別管本公怎樣,出招吧,本公倒要看看這兩年你又學了些什麼驚人武學。”
耶律適祿雙掌一錯,道:“那好,本將軍就讓你見識一下降龍伏虎功。”說著,左臂一圈,右臂一推,兩團威力無比的掌風呼嘯而出。李憲大吃一驚,知道兩年不見,耶律適祿果然練成了絕世武功,這兩掌渾然一體,剛猛異常,掌風無與倫比,即使自己沒有中毒,也不敢小視。但此時,李憲知道隻能硬著頭皮吃上一掌,如果後退,自己名節是小,萬歲爺的臉丟不起。
因此,李憲左手提起,曲指向外彈出。這招幻影指他練了幾十年,已經熟到無法再熟練的地步,但是今天,卻軟綿綿的,毫無力道。
眼看李憲就要喪生在耶律適祿的掌風之下,突然,耶律適祿將掌風一卸,淡淡地道:“今天本將軍縱便殺了你,也不算英雄,且等你傷愈後咱們再一較高下。”
說著,耶律適祿飛身而起,撲向了內宮。
耶律適祿已經想過,自己此番前來中原,目的是一雪前恥,但是,李憲像隻病貓,讓他索然乏味。如果就此回去,大遼的人誰肯相信自己曾傲笑大宋皇宮?不如把皇帝帶回去。但他找遍皇宮,並沒看到徽宗,因為此時的徽宗,正在別院裏玩樂呢。耶律適祿本想效仿當年趙鍾哥,挾持一名大宋宮女返遼,但是,他並非好色之徒,擔心損了自己的形象,正遲疑間,看到某宮門口,有個五歲左右的男孩歪著頭向這邊瞧來。耶律適祿見那男孩,一身的淩羅綢緞,華貴無比,知道定是個小王爺,於是,他撲將過去,將男孩夾在腋下,巨鳥一般飛出了皇城。
那男孩便是徽宗的第一個兒子趙桓,後來的宋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