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骨打來到離達魯古城外土坡處,與諸將登高遠眺,眾將見遼兵人山人海,營帳連綿如雲,在城外集結,似有遲疑。阿骨打說:“各位,兩軍決戰勇者勝,遼兵生性懶惰,膩戰,雖多,不足畏懼。”於是,阿骨打命完顏宗雄從右路攻擊遼兵左路。完顏宗雄率兵殺出,如虎入羊群,來往斯殺,遼左右兩路皆出,蕭乙薛命大將洛索、尼楚赫力戰。完顏宗雄一時未能得手。完顏宗翰請示以中軍相助,阿骨打同意。等完顏宗翰帶領完顏婁室、銀術可等大將殺出,阿骨打又命完顏宗幹率千人,在陣前往來奔走,扮作疑兵。遼兵見金兵中路又殺到,再見陣前還有不知多少金兵,十有八九怯戰,被金兵衝亂陣腳。大戰進行了一夜,至黎明,遼兵潰敗,金人隨後掩殺,追至阿魯岡處,遼兵所剩無幾。
政和五年(1115年)二月,遼人古欲叛亂。古欲在饒州率領渤海人起兵,後來,遭到耶律延禧的鎮壓,宣告失敗。
內亂雖然最終失敗,卻撼動了遼邦的根基,再加上阿骨打的金兵不斷損耗著遼國兵力,使本來便無鬥誌的遼人陷入了恐慌期。
耶律延禧有些擔心起來,接連幾次派使者前往金國,向阿骨打示好,那意思,隻要你不打我,我就承認你大金國的存在,咱們從此睦鄰友好,像親兄弟一樣。但是,阿骨打是有野心的,他豈甘心於隻做遼邦的睦鄰,於是讓使者回去彙報,說除非耶律延禧搬出上京,把皇位讓給自己,否則,沒有商量的餘地。
不過,由於耶律延禧向阿骨打示弱,阿骨打也暫停了進攻。遼金之間有了半年左右的太平。
在這短暫的日子裏,耶律延禧並沒有意識到國家的安危,而是該打獵便打獵,該出玩便出玩。阿骨打不同。阿骨打利用這半年,在部落中不斷地進行遊說和練兵。一方麵,他讓撒改負責培養一些能說會道的人才,召集族人,宣傳這些年來女真人深受遼人的壓迫,激起族人的反抗之心,號召大家踴躍參軍。一方麵阿骨打派撻懶負責訓練新兵,冶煉武器。另一方麵,他又督促陳小虎加緊耕種,囤積糧食。
對於阿骨打來說,這半年的時間是他後來攻克遼邦的基礎。因為金人雖然驍勇,但畢竟兵力上遠不能與遼人相比。經過前一階段的戰爭,阿骨打的兵馬已經損失了不少。遼人雖然傷亡更大,但是阿骨打傷不起。如果再不進行休整,金兵已經難以及時地補充。
政和五年(1115)八月,完顏婁室率兵攻克黃龍府,由於功績卓越,阿骨打授其萬戶,鎮守黃龍府,進都統。然後,阿骨打親率大軍,繼續進攻。
耶律延禧隻好放棄了狩獵,趕緊派兵選將。他看看蕭奉先,心說,上次朕許過願,這一次就還了你吧。耶律延禧封耶律張家奴為都監,蕭奉先為禦營都統,耶律章奴為副,領兵二萬先行,向駱駝口進軍;以都點檢蕭胡睹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誼為副,領步兵三萬、騎兵五萬殿後,機動接應。此次,遼兵共出動七十萬大軍,大舉反撲,金人開始恐慌。
七十萬大軍北進,對於長期生活在北部的女真人來說,簡直像滿天滾滾的烏雲一樣。
金人中年輕將領四皇子金兀術和撻懶之子完顏宗翰(粘罕)紛紛上表求戰。
一些老一輩的大臣都勸:“孩子們,遼人可是雄兵七十萬啊,咱們才兩萬來人,踏也把咱們踏死了,打得過嗎?還是考慮求和吧。”
金兀術拍著胸脯說:“七十萬又怎麼了?昔日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不也在赤壁大敗嗎。”
求和派紛紛搖頭:“那不一樣,東吳是依靠長江之險,易守難攻,可咱們女真部落依靠什麼?不怕死的骨頭嗎?”
完顏宗翰站在金兀術的身邊,兩人都是一樣的心誌。完顏宗翰道:“各位,你們可知道遼人此次進軍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逼我們求和嗎?不會這麼簡單,如果說我們錯了,那也是一開始扯起反遼大旗時的事,而現在,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了,戰也是死,等也是死,我們何不奮起而戰呢?”
金兀術和完顏宗翰的話說的求和派無言以對,阿骨打說:“宗弼(金兀術)和宗翰(粘罕)的話很有道理,到了這份上,即使我們想和,遼人也不許了,他們大兵壓境,就是想滅了咱們女真一族,與其懦弱等死,不如慷慨就義,何況,隻要我們謀劃好了,勝負之數還很難說。”
接下來,阿骨打考慮到族人的心已經動蕩不安,目前急需的便是給他們打氣。於是,阿骨打召集所有將士,做了戰前總動員。
阿骨打道:“我的族人們,你們是想做俘虜,還是做勇士?現在,就到了該選擇的時候了。多年來遼人殘暴殺害我們的族人,侵犯我們的土地,每時每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安全。我們起而反抗,是順應了天意,是為了後世子孫的自由和幸福著想,即使我們流血犧牲了也是值得的。這一次,遼人雖然號稱擁有七十萬雄兵,但是你們想想,他們真正能夠作戰的又是多少人?近些年來,遼人疏於練兵,刀槍早就鏽了,兵士虛弱的甚至連盔甲都承受不住,哪裏還能上陣打仗。之前,我們已經取得了幾次大的勝利,隻要我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女真人是可以以一擋十,甚至擋百的。”
阿骨打的話果然起了效用,很多將士的眼睛亮了起來,開始摩拳擦掌。
阿骨打接著說:“不戰便是死,戰卻未必死。那麼,我們選擇什麼?當然是戰。你們知道遼人的先行官是誰?就是曾經被我們戰敗的蕭奉先和耶律章奴,這兩位都統和副都統一個是出河店戰役中咱們的手下敗將,一個是達魯古城戰役中咱們的手下敗將,遼國是不是已經沒有可派的將帥了,怎麼又把他們派出來了?”
金國兵士紛紛大笑,一個個臉色輕鬆,士氣逐漸高漲起來。
阿骨打趁熱打鐵,繼續道:“你們不要忘了,咱們還有一個友軍,那就是在遼邦南麵的宋國。遼國和宋國交戰了多年,這一次,宋國肯定會趁機出兵邊境的。宋國可是天朝大國啊,江山如畫,美女如雲,隻要我們打過大遼去,早晚,我會帶你們去中原逛逛的。”
金人中有不少人去過或聽說過宋朝的事,不由得興奮起來,有人說:“勇士們,奮勇殺敵啊。”
九月,耶律延禧的遼軍來到了駝門。駝門離黃龍府不足五十裏,離上京八百餘裏。這八百餘裏地不過是快馬一天的路程,而遼兵卻慢悠悠地走了一個月。可見遼兵的集結能力之差,軍紀之鬆,又可看出軍心之渙散。此時,金兵早就在駝門以北擺開了陣勢。隻是,麵對七十萬遼兵,阿骨打一時也不敢貿然出擊。他擔心一戰不勝而影響到士氣。當時,金兀術和粘罕紛紛請戰,要各帶本部兵馬去會一會駝門的遼兵。
金兀術道:“父皇,遼人長途跋涉,疲憊不堪,而且前軍剛至,後軍未到,正是出兵的最佳時機。”
阿骨打沉吟半晌,沒有發令。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別看遼人鬆散,那畢竟是七十萬雄兵,而且個個手中持著武器,即使是七十萬頭牛,要一頭頭殺去,也能把金國這點將士累死。
阿骨打的顧慮是正確的,如果當時他貿然出兵,固然遼兵會損失慘重,但是,金兵也將損耗殆盡。
曆史總是有諸多天意。似乎上蒼注定了要助推金國的強大,所以,就在兩軍僵持之時,遼人內部再次發生了危機。
原來,蕭奉先的助手耶律章奴突然連夜奔回上京,要趁天祚帝在外,去擁立新主了。
耶律章奴之所以如此不顧民族大義,要陷遼國於危機之中,是他無法忍受蕭奉先的盲目指揮。
雖然在達魯之城大戰中,耶律章奴吃了敗仗,但是,他畢竟是多年的軍事主帥,臨陣經驗比蕭奉先多多了。蕭奉先文官出身,哪裏懂什麼排兵布陣,戰術韜略?但是,蕭奉先不但不放權,而且凡事還要自己做主,把個耶律章奴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不由大罵耶律延禧昏,罵耶律延禧不該再次重用蕭奉先。
蕭奉先一聽便生氣了,說:“你幹什麼,想造反啊?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耶律章奴道:“本將主持東北地區的軍事多年,和金人也交過手,就算不會打仗,總也比你們這些瞎指揮的人強多了吧。”
蕭奉先大怒,若非手下拉著他,就要下令把耶律章奴拉住去砍了。當天晚上,耶律章奴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親兵離開了軍營,向上京而去。耶律章奴要是偷著溜了,蕭奉先還真的一時查不到他去了哪裏,偏偏耶律章奴被氣得沒了理智,走時放出了一句話:“老子不幹了,什麼皇帝,什麼主帥,本將去擁護耶律淳登基。
就因為耶律章奴走時放出了話,很快就有人把這句話傳到了蕭奉先的耳朵裏。蕭奉先一聽便讓人再去打探,結果,耶律章奴真的不在了。蕭奉先趕緊連滾帶爬地去向耶律延禧彙報。耶律延禧一聽,慌了,哪顧得上金人,還是自己的皇位要緊,等耶律淳坐了皇帝,自己還和金人打個什麼勁?天祚帝是個自私的人,他寧可讓金人趁機攻破幾座城池,也不能讓人搶了自己的皇位,於是馬上下令搬師回京。
遼兵一撤,阿骨打怎麼能放過上天賜給的絕佳機會,於是親率大軍,隨後追趕。在護步答崗附近,阿骨打將金兵分為三路,自己親率撻懶等將為中路軍,左路由金兀術、完顏宗雄能將組成,右路由粘罕、銀術可等將組成。金人如下山猛虎,在遼兵中一陣衝擊,遼人全無鬥誌,一時間,還以為金兵是從天而降的呢。遼兵紛紛潰逃,真是兵敗如山倒,七十萬人馬,被金人來回衝殺,加上自相踐踏的,屍橫遍野,有數萬遼人投降,幾百垛糧草輜重落到金人手裏。
再說那耶律章努,一路之上,不斷地分派人馬。先讓駙馬蕭昱領兵監護宮中後妃,又讓魏國王妃的弟弟蕭諦裏去說服魏國王耶律淳答應登基。蕭諦裏見到耶律淳後,便將耶律章奴要擁護他登基的事說了出來。
蕭諦裏道:“王爺,皇上在外抗擊金兵,考慮到繼承人的事,派耶律章奴將軍回來,冊立您為新君。”
耶律淳說:“冊立的事非同小可,皇上要讓誰接任,諸王這麼多,哪能輪得到我。如果皇上真要策立本王,諸大臣為什麼不來朝拜?你說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可能是皇上緊急時刻傳的口諭吧。”
“皇上臨行之前為什麼沒在朝中提起?”
“大概是在北方遇到了金人的頑強抵抗,皇上擔心萬一……”
“是萬一遭遇不測嗎?”
“是……是這個意思。”
“但是,皇上為什麼不派蕭相來?耶律章奴本是大將,現在,陣前最需要的是耶律將軍,皇上怎麼會派他為代表?”
“這……”
蕭諦裏一時臉色數變,吞吐著沒有答上來。
耶律淳對策立一事早有疑心,他懷疑是耶律章奴要公然反抗天祚帝。尋思良久,耶律淳吩咐左右,將蕭諦裏拘押了起來。
沒過多長時間,天祚帝派了使者乙信帶著書信到來,將耶律章奴欲廢立的事說了出來,並聲明,此並非天祚帝的意思,實在是耶律章奴存心謀反,並要陷害魏王耶律淳。耶律淳權衡自己當時並不具備篡位的條件。當然,哪個不想當皇帝?隻是,在此之前,耶律淳一點坐江山的基礎都沒打下,倉促之間又怎敢謀取皇位。因此,耶律淳馬上斬了蕭諦裏的人頭,交給乙信,說:“你回去告訴皇上,就說耶律淳對皇上忠心耿耿,豈會受小人的挑撥。”等使者走後,耶律淳考慮再三,決定去麵見耶律延禧。
為了顯示自己並無二心,耶律淳單身一人,騎著馬迎向耶律延禧的兵馬,與耶律延禧會於廣平澱。耶律淳見了耶律延禧後,滾鞍落馬跪在地上,再不抬頭。蕭奉先俯耳低聲說:“萬歲,耶律淳一人前來,正好除去這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