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信奉道教

蔡鋆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蔡京接到報告後,痛不欲生,慌忙去見徽宗。當時,徽宗正在太監梁師成、李彥的陪同下,去工地上察看。蔡京隨後追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萬歲,吾兒蔡鋆再不能為大宋江山效忠了。”徽宗道:“蔡愛卿,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蔡京將蔡鋆被殺的事說了一遍。徽宗歎道:“想不到蔡鋆為了朕失去了生命,蔡愛卿,令郎的事就由你去辦理吧,一定要好好厚葬。”

“是,微臣尊命。”蔡京匆匆去處理蔡鋆的事了。

徽宗皺皺眉頭,問道:“宮殿剛開工,朕失去了一位大臣,這是什麼征兆?”梁師成和李彥麵麵相覷,都說不出來。徽宗喃喃地說:“京外大臣遇難,宮內屢見星孛,朕多日未去道觀敬奉,看來是道祖太上老君怪罪朕了。”

星孛,即彗星,古時又稱掃帚星。

梁師成突然道:“萬歲,奴才聽說玉清觀裏住著一位林仙長,很有些道行,咱們去看看?”徽宗道:“好,去看看。”

徽宗自小便喜歡看一些道教的書,希望能長生不老,盡管上一次發生了假仙丹的事,但是,時日一長,徽宗仍不免又對道家的長生之道癡迷起來。

徽宗來到玉清觀,先見了觀主張虛白,詢問林仙長。張虛白帶著徽宗等人來到講道堂。

講道堂正麵供奉著道教“三清”的塑像,對麵坐著一位清瘦的道士,正微閉雙目,為幾十個癡迷者授道。張虛白向徽宗道:“這位就是林仙長。”

林仙長便是林靈噩。

這幾年,林靈噩一直躲避在外,鑽研道家學問。林靈噩頗有些道家惠緣,竟被他悟到了許多道理,隻聽他講道:“道是宇宙萬化之本源,宇宙萬物皆由道化生。《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玄綱論》也說,道者,虛無之係,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道,清靜淳樸,無為無私,主宰萬物而不自恃,任物之自然本性。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福生無量天尊 。道是最完美、最高尚的品德。修道之論,養生之學,自然、清靜、無為、不爭。慈儉濟人、返樸歸真自能長生……”

徽宗聽他說的道理深邃,很合自己的心意,不由得坐在後麵傾聽。林靈噩偷眼觀瞧,見徽宗有一副帝王之相,而且穿著杏黃的長袍,身邊之人又是兩個太監,再從年齡上分析,自然就猜出了來者身份。

林靈噩起身到:“各位,今日之課就到這裏,暫且散去了吧。”

等其他聽眾離去,林靈噩來到徽宗麵前,微微欠身,道:“尊者可為道而來?”徽宗道:“不錯,聽聞道長仙名,特來問道,不知道長有何先知。”林靈噩道:“本道上知天宮,中識人間,下知地府。”李彥道:“大膽,竟然在聖上麵前誇大。”林靈噩一聽對方果然是皇上,慌忙跪倒見禮。徽宗笑道:“道長請起。”等林靈噩站了起來,又問:“請問道長仙號?”林靈噩道:“小道俗家名為林靈噩。”徽宗沉吟著道:“此名朕之前似乎聽過。”

林靈噩忽然想起幾年前的鑰匙之事,臉色一變,忙跪倒道:“幾年前萬歲曾欲追拿小道,小道隻知為一鑰匙,卻不知罪在何處?”

徽宗想了起來,笑道:“道長無罪。”說著,徽宗又喃喃地念了幾遍林靈噩,說:“林靈噩,此名不甚吉祥,朕為你改一名可好?”林靈噩慌忙道:“請萬歲賜名。”

“就叫林靈素吧,道長可有仙號?”

林靈素道:“不曾,小道一直以仙長之稱,望萬歲莫怪。”徽宗道:“你乃有道之士,豈能無號,朕就封你為通真達靈先生。”林靈色慌忙謝了。

徽宗又問自己的道緣。林靈素道:“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於世,其弟號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己乃府仙卿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林靈素能說會道,不但誇了徽宗,連蔡京、童貫、梁師成、李彥、王黼等都說成了仙官。甚至沒放過皇上寵愛的小劉貴妃,稱其為九華玉真安妃。徽宗被林靈素一通道來道去,早已信以為真,於是招呼其隨自己入宮擺道場,驅除宮中邪靈,並授以金牌,隨時出入。

其時,宮中並無什麼不祥之事,不過是彗星經過而已。但古人多忌諱彗星,認為見到彗星會有不祥和的事。林靈素第一次進宮後,宮中彗星便不再現。而且第二日空中有祥瑞出現,徽宗大喜,以為是林靈素之功,大大地獎賞,封了溫州應道軍節度、金門羽客、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衝和殿侍宸等爵位一排,比之現在某些人印在名片上的稱號還多,並命人為其建造通真宮一座。同時,徽宗還封張虛白為通元衝妙先生。

從此,徽宗幾乎每天去和林靈素論道,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一幹妃子、大臣都封了道號。派各地修建道觀,供奉玉帝,又在汴梁建造了上清寶和宮陽宮,並鑄造了神霄九鼎,擺在觀中。

林靈噩領修道書,改正諸經醮儀,校對丹經靈篇,刪修注解。每逢初七之日,林靈噩開課講道,並虛言佛家之害,上奏要將寺刹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徽宗依奏,下詔改佛為道,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

為了推行道教,宋徽宗頌發詔令,規定凡學道之士準許入州縣教養,內容所習經以《黃帝內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兼通儒書,合為一道。在學之士,增置士名,有: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隱士、逸士、誌士。年試一次,州縣學士,入學為道徒,考試及格升為貢士,貢士考試合格為上舍,仍堅持三年一大考。

頒發完詔書,徽宗讓人將自己親筆提寫《道德經》張貼於廣聖宮門外,以示後宮學習。然後,徽宗去了李師師處。是夜,掖庭驟起大火,自初更達曉,雖大雨如傾,火焰仍熾,共毀建築五千餘間,廣聖宮燒毀,《道德經》成灰,宮人焚死十幾人。”

當大火起時,李彥便去報於徽宗,隻因徽宗正在鎮安坊西樓之上與李師師擁臥,內侍不敢驚擾,立等到天亮,才告訴徽宗。徽宗急匆匆趕回宮裏,宮中哀怨聲一片,有人甚至懷疑是詆毀佛教之故,聞訊趕來的高俅等人,勸徽宗恢複佛教地位。

徽宗不允,仍讓人去請林靈素,並在廢墟前大做道場。

內侍李彥報,知陳州鄧洵仁晉見,徽宗到宣和殿接見。鄧洵仁道:“萬歲,本州有學子宋瑀,乃已故翰林學士宋祁之孫,才藝過人,著有道論等,能否晉升舍生?”說完,鄧洵仁將宋瑀所著《道論》十篇及《神霄玉清萬壽宮雅》一篇呈上。徽宗看罷,欣然提筆批閱,道:“宋瑀特進誌士,可參與殿試。”

鄧洵仁走後,徽宗前往道場處,與林靈素同往上清寶籙宮,集結道士八百人,合念《玉清神霄秘籙》,連續七天,凡參加者皆有俸祿,有齋施,有道袍,有封號。

徽宗設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有諸殿侍晨、校籍、授經等等。

徽宗信奉林靈素,自然要帶著他去觀察新宮殿的地形。林靈素看了後,提了諸多的看法。當時,新宮殿想隻建一座山,林靈素認為,山應南北各一,以南山為次,北山為主。北山麵南而臥,與南山遙相呼應。徽宗接受了他的建議。林靈素又道:“北山主峰應取九十步為止,因九為數極,不可超越。”徽宗又接受了。從此,林靈素紅極一時。

林靈素受寵之後,排擠佛家,驅趕僧眾,引起了百姓的轟動。其中,皇太子趙桓(先由亶改烜,又由烜改桓)大為不滿,親自帶著一些寺院的高僧,找上通真宮,與林靈素論辯。道有道理,佛有佛說,一時,雙方各持已見,都不甘退後。林靈素見趙桓阻撓自己出觀授課,每天上門論辯,忍不住發了幾句牢騷。

這幾句牢騷,都是些諸如斷子絕孫的話,在現在看來,不過是一些陰損的詛咒,但在當時,是忌諱的。那些話傳到了徽宗那裏,徽宗頓時不快。

古時的皇帝,無不有兩大期盼。其一,自己能長生不老。其二,子子孫孫永遠繼承皇位。秦始皇便有過這般想法。但是,因為他的暴躁,及秦二世的荒淫無能,秦家王朝隻經兩世,並沒能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林靈素居然敢詛咒趙桓斷子絕孫。那趙桓是太子,也即未來皇位的繼承人,林靈素居然敢這般說,那還了得。若非當時徽宗對林靈素信奉如仙,他有一百顆腦袋也砍下去了。

不過,因此,徽宗對林靈素的好敢大失,逐漸就懶得理他了。

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汴梁城下了一場暴雨。徽宗讓林靈素登城做道場,林靈素剛爬上城門,便遭到汴梁百姓的唾罵。林靈素反罵了幾聲,被身邊的趙桓聽到了。趙桓與林靈素不對腦袋,因此譏諷於他,說:“道長既然是仙人,為何不能施展仙法,令大水退去?”林靈素強硬著頭皮說:“既然太子出題,本道就施展仙法退水。”

趙桓冷笑道:“如果道長不能退了水,那就說明你是個欺詐之徒。”

林靈素知道自己那兩下,他哪會什麼仙術,平常靠的是坑蒙拐騙之術,這會兒再想靠一張嘴巴已是難以應付了,水並不是吆喝幾聲就能退去的。

結果,一連幾天,水勢不退。百姓紛紛指責,眾大臣也頗有不滿,太子趙桓更是不停地在徽宗耳邊說林靈素招搖撞騙的事。徽宗放棄了對林靈素的幻想,罷了他的一切稱號,趕出汴梁,將他遷回溫州老家去了。

這年冬,遼國又來使者,聲稱北線告急,希望徽宗能派兵幫助。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阿骨打派李善慶出使宋國,住在驛館寶相院。徽宗讓內侍鄧文誥去傳蔡京、童貫,一並議事。經議,徽宗封李善慶為修武郎、從義郎、秉義郎,食大宋俸祿。十幾天後,徽宗派遣直秘閣趙有開、武義大夫馬政、忠翊郎王瓖等人,帶領詔書禮物,與李善慶一同前往金國。至登州地,趙有開病亡。馬政急招快馬報於徽宗。在河北境內逗留時,馬政等人得知,遼國已將遼東割讓給金國,並封阿骨打為東懷王,謊言兩國修好,徽宗信以為真,隻道天下從此太平,異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