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宗聞聽金人大舉進軍的消息,連站都站不起來了,他在幾個太監的攙扶下,來到金鑾殿上商議軍情。
“眾……眾位愛卿,金人不理會咱們的求和條件,又殺了過來,該當如何……如何是好?”
何栗出斑道:“萬歲,兵來將擋,水來土囤,隻要你樹立必勝的信心,汴梁是不會失守的。”
欽宗道:“各路勤王之師已經陸續被金人攻破,現在還有誰能救朕?”
“萬歲,臣保舉一人。”
“誰?”
“磁州宗澤。”
“宗老將軍?好,非常好,朕這就下旨召他回師救駕。”
欽宗接受何栗的建議,任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淬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命令他們迅速發兵,解圍東京。同時,任命呂頤浩為北路轉運使,到汴梁附近的城池內集結糧草,以備戰需。
何栗道:“還有一人。”欽宗忙道:“誰?”
“李綱李大人。”
“這……”欽宗突然一聲長歎,無盡悔恨地說:“要不是朕把李愛卿貶走,金人哪敢進犯,來人,傳禎旨意,封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知開封府,火速回京救駕。”
傳旨官騎快馬,分赴磁州、建昌軍而去。
且說李綱,被貶後第二天就無奈地離開了京城。當時,“蓮花住持”等人要隨其南下。李綱卻將他們勸了下來。李綱道:“各位,你們能看在李綱的麵子上來保衛京城,李綱感激不盡,但是,李綱希望你們留下來,繼續為保衛京城奉獻自己的力量,現在,金人隨時都會卷土重來,大宋岌岌可危,隻要你們與宋兵齊心協力,就會把金人趕出宋境去。”
在李綱的說服下,“蓮花住持”及十三棍僧,還有司馬兄妹、司馬衝、王新留了下來。花和尚和武鬆一路上保護李綱南下。
在建昌軍,李綱無時不在牽掛著京城的安危,
隻可惜,朝廷的聖旨來未送到建昌軍,汴梁就失陷了。當李綱聽到汴梁失陷的消息後,痛惜不已。他未貶之前,曾派人堅守黃河一帶。因為金兵擔心後續給養不足,已經撤到了黃河北岸。李綱囑咐前往駐守的將領何飛,一定要設法摧毀所有的船隻,隻要沒有船隻,金人要再度渡河,勢必費時耗力,為防守河岸爭取到時間。隻可惜,何飛沒有聽取李綱的建議,隻燒毀了部分船隻,附近百姓的船隻還有許多,都被金人掠奪了去。
守在河岸的宋兵見金人船隻密密麻麻地開來,頓時逃掉了一半,剩下的那些哪裏還有心作戰?
撻懶命粘罕和完顏宗望各帶一路人馬,摧枯拉朽式開到了汴梁城下。
金人圍困了汴梁,林衝豪氣幹雲,帶領禁軍在通津門和宣化門外形成了銅牆鐵壁,一時,金人無法逾越。
欽宗嚇傻了,每天都催著大臣們舉薦護國勇士。其時,同知樞密院孫傅在讀丘濬《感事詩》時,發覺裏麵有郭京、楊適、劉無忌的字語,將郭京說的神乎其神,於是四方打聽,終在衛兵中見到郭京,問及陣法,郭京稱自己能施“六甲法”。孫傅問:“何為‘六甲’?”
郭京道:“‘六甲’為‘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鬥神兵’,可湊集七千七百七十七之數,隻需列陣,便可生擒金將,且神兵一日間可打至陰山。”
孫傅頗覺神奇,於是引領郭京去見欽宗。欽宗聽了郭京神乎其神的說法,不免腦子裏充滿了幻想,欽宗貶了李綱,自然期望有人代他能克製金人。郭京的出現,給了欽宗一個幻想的機會。於是,欽宗將郭京當成了活神仙,下令讓其負責汴梁戰事,並賜了他金銀財寶。
孫傅帶著郭京來到汴梁城樓,見林衝等禁軍,還在城下浴血奮戰,便與郭京在城樓上觀看,一邊指指點點,道:“郭神仙,你以為像林教頭這樣,能否把金人驅除出去?”
郭京眼皮半睜,往樓下掃了一眼,道:“這是匹夫之勇,不足推崇,金人如狼似虎,血肉之軀,豈能阻擋?天下也隻有郭某的神兵才能擊退金人。”孫傅大喜,道:“郭神仙,本官就看你的表現了。”城下喊殺聲越來越小,原來,金人在林衝等禁軍的奮勇抵抗下,已經退去。孫傅命手下朝下麵大喊。林衝聽到喊聲走上城樓,道:“孫大人,不知找林某有何事?”孫傅道:“林教頭,接旨。”林衝趕緊跪下。
接下來,孫傅便宣讀了欽宗的聖旨,讓他將城防一事交給郭京。林衝看看郭京,心中不禁起了疑問,暗道,他能使京城萬無一失嗎?不行,自己決不能將守城的任務將給他。想到這,林衝站了起來,卻不去接旨。
孫傅冷冷地道:“林教頭,你敢抗旨?”林衝道:“孫大人,請大人奏明萬歲放心,林衝官職雖小,卻可帶領禁軍誓死保衛城門。”
“大膽,守護城門之人,萬歲爺另有任命。”
林衝隻好接過聖旨,卻並不撤退。
郭京看看孫傅,道:“孫大人,如果林教頭和郭某同時迎敵,擊退了敵人是他的功勞,還是郭某的功勞?到時也不好向皇上彙報大人的舉薦之功了。”
孫傅聞言甩袖走了。孫傅對郭京奉如神明,期待著他給自己帶來福音,當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去見欽宗,狠狠地告了林衝一狀。
於是,欽宗以林衝不肯接受撤令之過,撤了他的職。林衝見欽宗愚昏,一怒之下,來到五帝酒樓上飲酒。
林衝喝得大醉,從酒樓出來,搖搖晃晃,見人就罵。
林衝剛來到得勝橋上,突然,前麵有人道:“林教頭,何以至此?”林衝瞥眼一看,說話之人,乃轉運使呂頤浩。林衝道:“呂大人,從今天開始,不要叫我林教頭了,皇上已經免了我的職。”
“難道林兄弟就是因此而鬱悶嗎?”
“非也,呂大人,你我也曾暢談過幾次,還記得當日你奉命回樂陵為太上皇取貢品小棗,太上皇派林某一路護送嗎?”
“當然記得,本官更記得林兄弟一腔正氣,滿腹忠心。”
“正是因此,林某才鬱悶不已,林某做不做教頭無所謂,但皇上把林某撤離城門,林某擔心接任者不勝其任啊。”
“原來如此,林兄弟,當今形勢,你我心知肚明,即使林兄弟浴血奮戰,能保我京都安全乎?”
“不能,林某隻一血性漢子,卻不擅長排兵布陣,調兵遣將。”
“正是,因此,林兄弟不應鬱悶,而應為大宋江山計,尋思萬全之策。”
“呂大人所說萬全之策是……”
“以本官以為,如想擊退金兵,必須請回李綱李大人,或者向宗澤宗將軍求援。”
林衝站在橋頭,被風一吹,酒意清醒了許多。他點點頭,道:“呂大人所言極是,有李大人在,金人安能欺我城下。”
於是,林衝接受了呂頤浩的建議,殺出一條血路,去向宗澤搬救兵了。
再說守城官兵及百姓,他們呆呆地望著郭京招募而來的七千餘名市井潑皮,怎麼也不能相信,就憑這樣的人能保衛京師。
城門大開,七千餘名市井潑皮,排著不規則的陣法出去了。郭京站在城樓之上,閉著眼施法。金兵見出來一群烏合之眾,高的高,矮的高,奇裝異服,有拿棍棒的,有赤手空拳的,有拖著掃吧的,有拎著靴子的,一時不敢進攻,待見這些人跳跳蹦蹦,像瘋子一樣,便殺過來了。其中一人,油頭粉臉,正是柴少。那柴少手持鐵棍,卻怎麼也掄不圓,被金兵一槍刺在腹中,頓時倒下。
一時,金兵潮水般湧過來,轉眼就衝垮了郭京的什麼“六甲正兵”,那群市井潑皮都被砍了頭。
站在城樓上的郭京嚇壞了,掉頭就跑。金兵毫不費力地攻破了汴梁外城防禦,攻至宣化門下。
金兵如潮水般湧來,城內民眾驚慌,宮內也是大亂。太上皇趙佶後悔聽從欽宗的話,又回到京城。他不知情形如何,在幾個太監的隨同下,爬上內城向下觀望。
趙佶在城樓之上,看到如猛虎一般的金兵,嚇得渾身顫抖。就在這時,一群江湖人士走上城樓,趙佶瞥眼之下,看到這群江湖中人,居然有一女子,再仔細一看,不由驚啊一聲。趙佶看得清楚,那女子居然是司馬婉兒。原來,司馬婉兒及留守的江湖人士,聽到金兵攻破外城,已到內城外,趕緊前來助陣。
趙佶急忙喊道:“司馬姑娘,想不到事隔多年,你還是這般颯爽英姿,而且,似乎比以姑娘時期更有魅力了。”司馬婉兒冷笑道:“太上皇,現在已是國難當頭、兵臨城下之時,你還有心情說這些無聊的話題,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佶麵色一紅,道:“唉,奸臣誤國,悔不當初啊,如果寡人不是讓蔡京等人把持朝政,大宋江山也不會被金人踐踏到這等地步。”想起艮嶽美景,想起《江山》畫卷,再看看城下屍橫遍野的場麵,趙佶追悔莫及。“蓮花住持”走上一步道:“聽聞太上皇在位時,寵信道教,貶低佛祖,如今,你那三清道君又在何處?他們怎麼不出來抗擊金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