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世界著名的火山,富士山是一座比較年輕的休眠火山,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富士山乍一看對稱得很“完美”,但嚴格來說它並非完全對稱,這反而增加了它的魅力。富士山的各處山坡向上的坡度稍有不同,因此不是彙集在頂峰一個點上,而是彙集在一條曲折的水平線上。富士山的山坡傾斜度為45°,近地麵時坡度減小,趨於平緩,山底幾乎呈正圓形。富士山的四周有八座山峰圍繞——劍峰、白山嶽、久須誌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它們統稱“富士八峰”。(圖:富士山)
富士山的山峰終年積雪。在富士山周圍100多千米以內,人們遠遠就可以看到那終年被積雪覆蓋著的美麗的錐形輪廓,昂然聳立於天地之間,顯得神聖而莊嚴。山體自海拔2900米處直到山頂,均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蓋,是一片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的荒涼地帶。
據傳,富士山是公元前286年因地震而形成的。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山頂上有一個很大的火山口,像一隻大缽盂,日本人稱之為“禦體”,它的直徑有800米,深220米。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嶽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了鍾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約200米。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遼闊的高原地帶,綠草如茵,是牛羊成群的觀光牧場。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係瀑布和音止瀑布。
在富士山的北麓有五個湖排成弧形。這些湖也起源於火山活動,包括山中湖、河口湖、精進湖、本棲湖、西湖,統稱為“富士五湖”。它們從東至西圍繞著富士山,湖泊海拔都在820米以上。這裏遊艇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是富士山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富士五湖像鑲嵌在山體上的一串明珠,其中山中湖麵積最大,約為6.75平方千米;河口湖是五湖的門戶,它是通往其他四湖的出發點,在這裏可一覽富士山的近貌及其在湖中的倒影,是富士山北邊景色的點睛之筆;精進湖是五湖中最小的一個,它為樹林、山岡所環繞,是觀賞富士山南麵風貌的理想地點;本棲湖是五湖中位置最靠西的一個,湖水深146米,深藍澄清,終年不結冰;西湖南麵有紅葉穀,周圍長滿楓樹,秋季景色十分迷人。
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位於法國和西班牙兩國交界處,是兩國的界山。比利牛斯山是阿爾卑斯山脈向西南的延伸部分,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東迄地中海利翁灣南,長435千米,寬80~140千米。按自然特征分為三段:西比利牛斯山,自比斯開灣畔至鬆波特山口;中比利牛斯山,自鬆波特山口至加龍河上遊河穀;東比利牛斯山,自加龍河上遊至利翁灣南,亦稱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圖 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脈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東西走向,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頂峰為中心,麵積達306.39萬平方千米。山體的軸部是強烈錯動的花崗岩和古生代頁岩、石英岩;兩側為中生代和第三紀地層;北部山坡是礫岩、砂岩、頁岩。北部山坡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是500~2000毫米,植被有山毛櫸和針葉林。南部山坡則屬於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為500~700毫米,植被類型為地中海型硬葉常綠林和灌木林,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規律。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區,冬季氣溫為-6℃~2℃,濕度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石生櫟、油橄欖、栓皮櫟等;海拔400~1300米之間的地區,冬季氣溫在-6℃~-13℃間,降水量較多,是落葉林分布帶;海拔1300~1700米之間的地區,冬季氣溫在-13℃~-16℃間,降水量多,是山毛櫸和冷杉混交林帶;海拔1700~2300 米之間的地區,冬季氣溫在-16℃~-20℃間,是高山針葉林帶;海拔2300米以上,是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以上,為冰雪覆蓋帶。比利牛斯山脈蘊藏著豐富的礦藏:鐵、錳、鋁土、汞、褐煤等礦產豐厚。另外,山中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既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又是冬季登山滑雪的理想場所。
阿拉紮斯河穀的源頭是瑰麗的索阿索冰鬥,是奧爾德薩和珀杜峰國家公園裏的四個河穀之一,麵積達156平方千米。河穀峭壁上有馬尾瀑布傾瀉而下。索阿索冰鬥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圓形窪地,在15000千多年前由珀杜峰山坡上的冰川侵蝕而成。從索阿索冰鬥再往上走是極富有挑戰性的小徑,沿山穀的岩壁通向更荒涼的地方。登山者要借助打進岩石裏的鐵釘,才可通過險峻的山路。大自然漫長的侵蝕作用蝕掉了崖頂上一排排狹窄的石灰岩岩架。弗洛雷斯峰沿著阿拉紮斯河綿延近3000米,高達2400米,令人目眩。冒險登上去可欣賞令人心曠神怡的山穀全貌。山穀像條綠色飄帶,從公園的嶙峋地貌中穿過。(圖 阿拉紮斯河穀)
奧爾德薩峽穀在比利牛斯山阿拉紮斯河穀處。山毛櫸、落葉鬆和高聳的針葉樹懸生在阿拉紮斯河兩岸。湍急的河水流經連串的階梯瀑布後,穿過奧爾德薩峽穀。在風景如畫的河穀中,一列石灰岩峭壁巍然矗立,高約600米,上麵布滿槽溝,氣勢雄偉。阿拉紮斯河流的上遊是處處礫石的牧場,山間生長著高山薄雪草、龍膽和銀蓮。
奧爾德薩峽穀是比利牛斯山羊的最後棲息地。岩架上可以見到敏捷的臆羚,有時還會見到稀有的黑山羊。雄黑山羊向後彎曲的羊角有1米長。這種山羊已瀕臨絕種。此外土撥鼠、狐狸、水獺、野豬和棕熊也生活在奧爾德薩峽穀。像麻雀般大小的攀壁鳥攀石本領高強,在陡峭的山穀岩壁上獵取昆蟲。這種鳥渾身灰褐色,在岩壁上不易被發現。但當它們振翅攀爬時,翅上鮮紅的羽毛往往將它們暴露出來。
歐洲屋脊——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意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呈弧形貫穿了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六個國家,綿延1200千米。阿爾卑斯山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到3000米左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圖:阿爾卑斯山脈)
在阿爾卑斯山脈的無限風光中,勃朗峰以其山峰壯景最為引人注目。勃朗峰位於法國東北部,接近意大利邊境。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也是歐洲最高峰,享有“歐洲屋脊”之美稱。此峰終年為白雪覆蓋,“勃朗”在法語中即“白”的意思。皚皚的雪峰猶如教堂的圓頂,氣勢磅礴。勃朗峰那巨大的圓頂蓋滿著萬年積雪,冰川向四周傾瀉。勃森斯冰河猶如一條銀龍,一直向下竄往沙木尼。勃朗峰四周的山峰,如劍如戟,似針似指,圍著勃朗峰,競出高寒,直插雲霄。奇險之處若不是親臨,恐怕難以想象。雪峰、冰川、冰穀、雲海,組成世間難得一見的宏偉山景。
阿爾卑斯山的主要山峰有三座,呈東西向排列。由東而西分別為艾格爾峰、教士峰和少女峰,三峰的高度分別為3970米、4099米、4158米。關於這三座山峰的名字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也因此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素材。在海拔約4000米、總麵積約470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域內,環繞著艾格爾峰、教士峰、少女峰三座名峰的是一條瑞士最長的冰河—阿萊奇冰河。壯麗宏偉的山河可謂是阿爾卑斯山創造的自然藝術。
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山峰是少女峰。少女峰位於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二三十千米處,海拔4158米,差不多是珠穆朗瑪峰的一半,是伯爾尼高地最迷人的地方。這裏終年積雪,如果天氣晴朗,極目四望,景象壯麗。山間景色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夏日融雪,便露出覆蓋堅冰的石礫;早冬降雪,又把山坡變成白玉,愈發嬌豔。(圖 少女峰)
這裏是瑞士的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瑞士於1930年在阿萊奇地區設立了森林保護區,這在保阿爾卑斯山生態平衡運動中起了先驅的作用。同時也對保護的阿爾卑斯山特有的高山植物和動物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奧地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深處有一處冰洞奇觀——冰像洞穴,被人稱為“冰雪巨人的世界”,它是歐洲最大的冰穴網。冰穴內的柱廊猶如迷宮,而穴室長約40千米,一直伸展到奧地利薩爾茨堡以南,好像教堂一般寬闊。冰穴的入口處有一堵高達30米的冰壁,冰壁上麵是迷宮般的地下洞穴和通道。冰的造型猶如童話故事裏描述的世界,因此贏得了“冰琴”、“冰之教堂”等名稱。
山的深處還有冰凝的帷簾懸垂著,稱為“冰門”。在山的更高處,偶爾會有冰冷的氣流夾著呼嘯聲,沿狹窄的洞穴通道吹過。“冰雪巨人”是水滲入到數萬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洞的結果。冰像洞穴位於海拔1500米以上,冬天穴內異常寒冷。春季的融水和雨水滲進洞穴裏,瞬間便凝結成壯觀的積冰造型。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幹氣候的分界線。在阿爾卑斯山區,因為四周有高山的保護,越深的山穀越幹燥,越高的山峰則有較多雨量。降雪量也是各地區不同。海拔700米的地區,有雪的日子每年約3個月;18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半年;25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10個月,2800 米以上地區,則終年積雪。在冬天,阿爾卑斯山區經常陽光普照,故此冬天是旅遊阿爾卑斯山的最佳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