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瑪爾河在下遊接納了昆侖山南坡大量的冰雪融水和較多的地下水後,水量也明顯增大。楚瑪爾河向東流去,先後穿過葉魯蘇湖及青藏公路,最後折轉向南,在當曲河口下遊200多千米處,彙人通天河。

長江南源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海拔5395米的山麓的沼澤地,一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澤。藏語“當曲”,是“沼澤河”的意思,這裏地下水源豐富,到處是連片的沼澤和泉群。

當曲初始的源流形成後,先由南向北,又轉向西北、東北,再自西向東流去。與當曲源頭一山之隔是瀾滄江水係的上源,其流向與當曲正相反。再向南,是發源於唐古拉山南麓的怒江。似乎都是冰雪世界,而不是沼澤地。當曲長352千米。(圖 當曲)

沱沱河與當曲在沱沱河大橋下遊60千米處彙合後稱為通天河,通天河全長800千米,穿行於唐古拉山脈和昆侖山脈的寬穀之中。通天河上遊地區,由於交通條件所限製,相對少有人為幹擾,是長江源頭原始狀態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通天河在玉樹接納巴塘河後進入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交界處的高山峽穀之間,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著名的橫斷山脈區。地勢自西北逐漸向東北傾斜,群山綿亙,山嶺之間的峽穀成“V”形,深達兩三千米,江水如萬馬奔騰,穿行在深切的峽穀之中。與金沙江相鄰的怒江、瀾滄江,相互之間距離最近處僅70多千米,三條江平行南流,形成著名的三江並流景觀地區。金沙江穿過雲貴高原北側,流到四川省宜賓市,當它和北麵流來的岷江在宜賓彙合之後,才稱為長江。

天下第一潮——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於上海市南彙區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為“之江”或“羅刹江”。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麵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錢塘江湧潮,自古蔚為天下奇觀。它與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南亞的恒河,並稱世界大強湧潮河流。但湧潮之優美壯觀,以錢塘江大潮為最。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觀潮節,國內外數十萬觀潮者,像潮水般湧向海寧,爭相觀看這“天下之偉觀”!(圖 錢塘江湧潮)

為什麼八月十八這一天最壯觀?這是因為中秋節後的兩三天,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這時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是與杭州灣的特殊地形分不開的。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錢塘江口)叫杭州灣,那裏外寬內窄,呈喇叭形,出海處寬達100千米,而往西逐漸收縮為20千米左右,最狹窄處海寧縣鹽官鎮附近,隻有3千米寬。潮水湧來時,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兩岸地形的約束,隻好湧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牆,向西推進。同時,由於潮流的作用,把長江瀉人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斷地帶到杭州灣來,在錢塘江口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好像門檻一樣“沙門”。當潮水向錢塘江口內湧去時,被攔門沙坎擋住了潮頭,就形成了後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洶湧澎湃、勢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觀!

我國自古以來,錢塘觀潮之風盛行,著名詩人對之吟詠不絕。孟浩然、自居易、劉禹錫、範仲淹、蘇東坡、辛棄疾、陸遊等都有觀潮佳作。李白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比連山噴雪來”;杜甫有“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蘇東坡詩雲:“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觀潮最盛之期,莫過於宋朝。那時觀潮,農曆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為高潮。相傳這一天稱“潮誕”,又是朝廷檢閱水師的日子。因此這一天傾城觀潮,士女雲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餘裏間,人山人海,地無寸隙。先是水師操演,戰船在江上趨浪騰空,演出各種陣勢變化,並且鳴放煙炮。等到炮息煙散。戰船隱藏得無影無蹤,然後有數百名鳧水健兒躍入水中,迎潮而上,有水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沒於波峰浪穀之中,而旗尾一點兒也不沾濕,顯出了“弄潮兒”的英雄本色。

由此看來,農曆八月十八日定為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除了上麵講的自然、地理原因之外,還有它的曆史的繼承性,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曆史上杭州鳳凰山一帶是觀潮最佳處。從明代起,海寧鹽官成了觀潮勝地。近年來,海寧觀潮已從傳統的鹽官一個勝地發展為“八堡一鹽官一老鹽倉”3處觀潮地。觀潮者可以乘坐汽車自東向西與潮頭賽跑,因潮速每小時隻有25千米,而車速則有40千米,完全可以趕上潮頭。先在八堡看東南“碰頭潮”,繼至鹽官飽覽“一線潮”,最後趕至老鹽倉欣賞“丁字形返頭潮”,大飽“一潮三看”之眼福。(圖:一線潮)

八堡是江河海灣的交彙處,呈喇叭口狀,是觀賞“碰頭潮”的好地方。隻見遠處潮頭若隱若現,不多久南北西端連成一線,如一條閃亮的遊龍橫衝而來。濤聲由小到大向江口推進,隻見東南兩股潮水拍岸而來,驀地潮頭相碰,滿江湧潮,聲如山崩地裂,掀起的巨浪雷霆萬鈞,摧枯拉朽。八堡海塘成了近年來觀潮第一個勝處。

在鹽官鎮,有占鼇塔觀潮樓、海神廟等名勝古跡。這裏潮勢自東而來,不僅最盛,而且潮頭齊列一線,綿延數千米,這就是著名的“一線潮”。潮來時,東方水天相接,泛起一道銀線,乍隱乍現,微微起伏,遠遠望去,像億萬條銀白色的魚在寬闊的江麵上跳躍追逐,又似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展翅翩翩而來。後浪推著前浪,似滿江碎銀狂瀉,前浪引出後浪,托起一堵聳立江麵的潮峰。潮頭來到眼前時,來不及細細體味,便沉浸在風雪激蕩、雲水震怒的畫卷之中。隻見摧枯拉朽般浪濤滾滾而來,如萬鼓齊鳴,似千軍呐喊,像驚雷掠空,若沙場鬧海,直攪得銀山滾動,雪屋聳搖,頃刻,潮峰呼嘯而過。江水猛漲,波濤泛白,經久不息。

在鹽官以西10千米處的老鹽倉,還可以觀賞到奇特的“返頭潮”。這裏自1964年築起9米高、650米長的丁字大壩截擋江潮後,便成了海寧觀潮的第三佳地。當海潮撞上這伸人江心的丁字大壩時,潮尖如受驚的猛獅突兀立起,由於突然受阻,陡起丈高水柱,然後潮頭折回。形成了一條反方向的白色潮線,滾滾退去,這就叫“返頭潮”。

中國洞河奇觀——連州地下河

連州市,位於廣東省西部,地處粵、湘、桂三省(區)交界。連荊楚而帶百越,接中原而通珠水。連州是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蜿蜒逶迤的五嶺山脈,使連州的山水蔥翠毓秀,喀斯特熔岩地貌,賜予了連州神奇的洞河奇觀——連州地下河。(圖 連州地下河1)

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任連州刺使時,就曾遊覽這裏。溶洞的鍾乳石嵯峨林立,敲之鏗鏘之聲悅耳,有如萬鍾和鳴,因此,劉禹錫將此洞戲稱為“萬鍾洞”。

連州地下河的鍾乳石,不但數量為天下之最,而且如形狀物更為天下奇。洞中石筍、石柱、石花、石幔,千姿百態,詭譎奇特,目狀取譬,無不形似神似。漿聲燈影下,石柱高聳,石花爛漫,石幔磷光,璀璨耀眼,目眩神搖,如夢如幻,讓人有如臨仙境之感。現代散文大家秦牧遊覽地下河後,感歎地將這座奇異溶洞稱為“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連州地下河的鍾乳石不但有觀賞價值,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是古代連州進貢朝廷的重要貢品。劉禹錫在他的《連州刺使廳壁記》中就曾讚歎道:“(連州)山秀而高,靈液滲漉,故石鍾乳為天下甲,歲貢三百銖。”(圖 地下河的鍾乳石)

連州地下河景觀奇特,整個溶洞分上、中、下三層。上、中兩層均為陸地層,可遊覽麵積達6萬平方米。徉徜遊覽於陸地層,既可觀賞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欣賞夢幻般的瑤池仙境,還可以感悟億萬年的地殼運動,滄海桑田,溶洞形成等科普知識,驚歎那天功造物的鬼斧神秘功。

溶洞的第三層,是一條地下河流。這條地下河之水,來源於盧水,是珠江水係北江的源頭,也是珠江水係和湘江水係的分水點之一。古代驪道元的《水經注》中,就有了關於這條地下河的記載。

地下河由北向南穿越四座山頭,奇石挾著河水轉,河水繞著奇石行,一條地下河,折為三峽九曲十八彎。每一道峽都有不同的詩情畫意,每一個彎都有不同的神奇傳說。真可謂“河流九曲景觀異,石影倒浸清漣漪,曲曲折折入佳境,灣灣轉轉景更奇。

在地下河溶洞中,這道洞中飛瀑,不僅是中國僅有,更是天下一絕。瀑布蘊藏在溶洞之中,飛珠濺玉,有如白練當空舞。當年劉禹錫見到這道洞中飛瀑時,詩興大發,即興吟道:“晶晶擲岩端,潔光如可把。瓊枝曲不折,雪片晴猶下。石堅激清響,葉動承餘灑。前時明月中,見是銀河瀉。”(圖 連州地下河2)

連州地下河岩洞還是世界一級瀕危珍稀植物——報春苣苔的繁殖地。報春苣苔是我國特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極其嚴格,對光照環境,對溫度、濕度要求非常苛刻,由於生長環境特殊,已是世界一級瀕危珍稀植物。報春巨苔的珍貴,一點也不比國寶大雄貓遜色,因此報春苣苔也有“植物大熊貓”之稱。

據記載,清朝末年曾有英國傳教土從連州采集到報春苣苔標本,存放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而在中國植物園標本館裏卻一直空缺,國內外植物專家為此苦苦尋覓了近百年。

前幾年,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來遊連州地下河岩洞,卻意外地發現了報春苣苔嬌貴的芳容,尋找到了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100多年的珍希物種,填補了我國這一物種標本的空白。

連州地下河以其獨有的區域優勢,瑰麗的自然景觀、深厚的曆史文化,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風至雲集。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來連州地下河觀光遊覽的中外客人達50萬人。他們有的為尋秘探幽而來,有的為科學考研而來,而更多的則是為一睹地下河的芳容而來。

來這裏的尋秘探幽者,盡可以放飛思緒,上下億年,縱橫八荒,能與先賢哲人共思想,可邀文人騷客品文章;科學考研者,盡可以宏觀微入,考地殼板塊之變化,窮珍稀物種之複元;至若縱情山水,休閑渡假者,連州地下河更會讓你心曠神怡,情舒意爽……

大河向西流——額爾齊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