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沙漠中的綠洲,在常年被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大陸上也有類似的風景存在。冰雪覆蓋的白色山嶺之間,突然出現了不同的顏色,不再是一片純白色。穿過南極大陸東北部的麥克默多灣,可以看見一個無雪幹穀地區。無雪幹穀的西側是橫斷山脈,維多利亞穀、賴特穀、地拉穀依次向北排列著。這些幹穀的地貌陡峭,從高空望去,呈現大大的“U”字形,土地的顏色以褐色和黑色為主,大量的岩石充斥其間。這些地帶在陽光的照射下異常幹燥,既無冰雪,也很少降水,更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花草,有的隻是裸露的岩石和枯幹的動物屍體,偶爾可以找到寥若晨星的緊貼在岩石上麵的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數量極少。死亡、靜寂的氣氛籠罩著山穀,感受不到一絲鮮活的氣息。雖然如此,這些沒有被冰雪遮蔽、能見天日的地麵,在廣闊的南極大陸上極其珍貴,它們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引起科學家們的興趣,吸引了一批批科學家前來勘測研究。(圖:南極幹穀)
幹穀地區很少下雪,年降雪量隻相當於25毫米的雨量。如此少量的雪花飄落下來,或者被暴風吹走,或者因地表的岩石吸收陽光的熱量而融化並蒸發。因此,幹穀內沒有一絲雪的痕跡,和四周的景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給寒冷的冰雪世界帶來了些許溫暖的氣息。
在冰雪滿地的南極洲地區,幹穀的出現令人費解。有的科學家認為,幹穀這種地貌的形成是火山噴發及相伴的地熱活動的結果,地下噴出的滾燙的岩漿融化了冰封雪凍的冰層,大地得以重見天日;地底的地熱活動所釋放出來的熱量使地表的冰雪不能久存,很快便消融蒸發,不見蹤跡。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這裏特殊的地理狀況與太陽輻射和岩石的顏色有關。南極半島地處極圈外,每天的日照時間長,氣溫較高,往往使冰雪無處遁形,化作縷縷蒸汽隨風飄散。
此外,科學家們公認的一種說法是幹穀是由南極的冰川消融、幹涸而成的,覆蓋大陸的冰川消失,地麵裸露出來,呈現出了最原始的地理地貌,像維多利亞幹穀地區就保留了很好的原始自然狀態,遺留了世界上少有的冰川期之後的侵蝕現象和證據。
幹穀留給人類的謎團很多,科學家們為此多方探究。
每個幹穀都有鹽湖。維多利亞幹穀地區存在著獨具特色的鹽湖,在零下幾十度的溫度條件下都不會結冰。例如,從範達湖往西10千米的地方,有一個小湖泊,叫“湯潘湖”。它的直徑約數百米,湖深隻有30厘米。湖中的鹽度很高,伸手掬一捧水灑落,手中會留下一層薄薄的鹽顆粒。正因為如此,湖水才常年不結冰,高密度的鹽量給予了湯潘湖恒定的溫度,成為冰雪世界中的奇觀。“不凍之湖”的美名由此譽滿天下。
對於幹穀的由來和存在其中的種種難以理解的現象,人類迄今為止還沒有得出確切而完整的結論,很多問題僅僅停留在猜測解釋階段,而正是由於其未知的特性,才給南極洲的幹穀地區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如巨大的磁場,吸引著無數的人們前來探險,產生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很多不為人知的穀地也因此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科特率領一支探險隊衝破重重阻力來到南極考察,他們踏浪破冰,領略著南極洲的異域風情,隊員泰勒首先看到了一個幹穀,並形容那是“一個光禿禿的石穀”,這個山穀因此得名泰勒穀。
奇峻陡峭的山穀,赤紅褐色的岩石,風化幹枯的動物屍體,形態保存完好的動物化石,屈指可數的苔蘚類植物,這些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獨立存在時並不會引人注目。但當它們一同出現在南極洲大陸的無冰雪地帶時,卻都成為人類重點研究的對象,為破解南極洲幹穀地區的種種謎團穿針引線,以期達到脈絡清晰、條分縷析揭開幹穀之謎的最終目的。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創造了冰海世界中的“世外桃源”,這裏古今和諧並存,不受塵世絲毫的汙染,潔淨而安寧。在這裏,可以體會到曆史長河的厚重,感歎人類力量的渺小。千百年的地理形態變幻凝固為一瞬間,它們如同“失落的世界”被外界遺忘,又重新被發現,引領人類領略萬古的風情。
附:全球十大怪異洞穴
1.土庫曼斯坦達爾瓦紮天然氣坑洞
土庫曼斯坦達爾瓦紮天然氣坑洞位於烏克蘭南部小鎮達瓦茲附近,被稱為“地獄之門。據說,39年前,前蘇聯的一支鑽探隊和地理科學家在該地區考察鑽探天然氣資源,突然之間所有鑽探設備以及臨時營地都掉進了這個“神秘地穴”。
1971年,地質學家發現土庫曼斯坦達爾瓦紮地區蘊藏著大量的地下天然氣,在常年的開采過程中,由於不慎出現鑽探環狀坍塌,從而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坑洞。為了防止有毒氣體溢出,土庫曼斯坦政府允許對坑洞中的天然氣進行燃燒,這個坑洞從白天到晚上一直處於熊熊烈火燃燒狀態。因此,這處燃燒的天然氣坑洞也被人們稱為“地獄之門”。
因為洞裏充滿了天然氣,沒有人敢接近,為了防止毒氣逸出,無奈之下的鑽探隊員點燃了洞口的氣體,而這一燒就燒到了今天,已經是整整39年,人們也不清楚它還會燃燒到什麼時候,也可惜了這些天然氣被白白浪費掉,不過洞中的儲氣量,看起來似乎是無窮無盡。
2.南非金伯利鑽石礦坑
金伯利鑽石礦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挖掘礦坑,從1866年至1914年,50000名礦工使用鐵鏟等工具進行挖掘,共挖掘出2722公斤鑽石。目前,南非政府正試圖將金伯利礦坑申請為一處世界文化遺址。
傳說中最大的純手工挖掘的大坑,深 1097 米,在 1914 年被關閉之前生產了超過 3 噸的鑽石。
3.美國加州蒙地賽羅水壩
蒙地賽羅水壩,又稱蒙蒂塞洛水壩,位於美國加州綠帕縣,是美國大型循環泄洪道,被稱作光榮洞是世界七大人造洞穴之一。作用是在蒙蒂塞洛水壩存儲能力達到極限的時候,把多餘的水量盡快的派出。數據顯示光榮洞完全打開時蒙蒂塞洛美每秒的出水流量可達48400立方英尺(1370 立方米)。
4.美國猶他州賓漢姆峽穀銅礦坑
賓漢姆峽穀銅礦位於猶他州奧克爾山脈,這處礦坑深1200米,寬4000米,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人為挖掘礦坑。1863年賓漢姆發現金、鉛、鋅、銀脈狀礦體,在1904年發現侵染狀的斑岩銅礦,1906年開始露天采礦斑岩銅礦。2003年,賓漢姆峽穀銅礦慶祝其100周年生日。賓漢姆銅礦山、科珀頓選礦廠和加菲爾德冶煉廠共同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綜合銅礦山。過去15年,一些重大投資確保了該礦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環境上都能夠正常運營。累計銅產量超過1700萬噸,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礦山可以相比。
斑岩型銅礦不僅巨大而且硫化物礦化分布相對比較均勻,主要是黃銅礦。目前的礦坑預計2013年關閉,但此後露天礦坑以及地下開采仍然持續。2009年末,適於露采的礦石確定和概略儲量為5.24億噸,銅品位0.47%,鉬0.044%,金0.25克/噸,銀2.08克/噸。礦石總資源量為6.47億噸,銅品位0.477%,金0.18克/噸,鉬0.034%,銀2.1克/噸。
5.洪都拉斯伯利茲“大藍洞”
伯利茲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於伯利茲外海約60哩(96.5千米)處, 鄰近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1000呎(304米),深約400呎(122米)。大藍洞為一石灰岩洞,形成於海平麵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為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
現今的大藍洞是一個名聞遐邇的潛水勝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潛水專家雅各伊夫·庫斯托將大藍洞評為世界十大潛水寶地之一,並於1971年進行探勘測繪。
6.俄羅斯西伯利亞米爾鑽石礦坑
米爾鑽石礦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雅庫特市附近,米爾鑽石礦坑深533米,其直徑為1600米,它是前蘇聯最早、最大的管狀鑽石礦之一,目前這處礦場已被廢棄。據稱,在該礦場處於開采運行時,一輛卡車從礦坑底部開到頂部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這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之一,冬季的溫度低至零下50攝氏度。在冬天潤滑劑會結成冰,鋼鐵也會被凍裂。然而就是在這個遙遠偏僻的地方,前蘇聯礦工竟然挖出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從衛星照片上看上去,它就像是地球表麵的一個大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