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圖網絡超市的店堂,全然沒有別的超市的那種商品排列井然有序的感覺,而是有點淩亂。其實,這是西圖網絡超市有意這麼做的。稻井田社長說:“我們特意要創造一種‘總可以有新的發現’的集市購物氛圍。”西圖網絡超市開設門店,選址總是挑大型超市附近或車站的前後,這樣,不但客流量有了,而且連建停車場的錢都省了。
西圖網絡超市在經營理念和風格上的獨樹一幟,使得它在消費普遍不景氣的日本流通業界獲得了異乎尋常的快速增長。2003年全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322億日元,比上年增長了17%,利潤22億日元,增長了81%。連續8年保持增收,不僅開一家贏利一家,而且老店的營業額也比上年增長84%,利潤增長了7%,這在日本的流通業界已是罕見的高增長率了。
在先進之中覓後進的經營策略,不僅僅是指經營暢銷品商店剔除的已經滯銷的商品,還包括對某一行業采取後來進入的策略。也就是說,早來的未必能賺到錢,晚來的未必就空手而歸。正所謂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必須趕準時機。
中國飛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吳少華就是“在先進之中覓後進”的積極實踐者。吳少華是浙江永康“五金之都”的“常青樹”,他的成功很獨特,不趕潮頭,“敢為人後”,卻又能“後來居上”。“敢為人後”,是因為大量企業“趕潮頭”,形成了成熟的市場;能夠做到“後來居上”,依托的就是科技。
永康是“百工之鄉”,在市場競爭中,隻要有一樣適合當地開發的產品,永康人就會以“全民皆兵”式的姿態投入,並掀起一陣陣浪潮。1995年,永康市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接觸了日本的保溫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破解出生產的種種奧秘,進而利用它為自己創造財富。不久,永康700多家“跟潮”企業仿佛是一夜間同時破解了技術密碼,紛紛尾隨其後,有企業更是打出“橫空出世,日產萬隻”的廣告語。
這種“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浪潮”現象,不一會兒工夫,永康保溫杯的生產企業就壯大到幾千家,從永康到義烏的公路兩側,堆滿了待銷的保溫杯,而價格卻從最高的260元/隻降到10元/隻,甚至有的跌到4元/隻。價格肉搏戰的結果,使得永康幾千家保溫杯生產企業最後僅留下幾十家。
當年“保溫杯”熱透永康時,吳少華沒有去湊這份“熱”,而到了保溫杯蕭條冷落時,他卻鑽起了這個“冷門”。吳少華對來自四麵八方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認為保溫杯是個成熟的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國際市場,之所以出現“好景不長”,是由於粗製濫造、劣質低價糟蹋了它的身價。
1995年11月,吳少華果斷地與外商合作,成立永康飛鷹不鏽鋼保溫瓶有限公司,並投入4300多萬元從日本、韓國引進一流設備和技術,建成一條國內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生產線。產品首先試銷日本,結果一炮打響。吳少華乘勝而上,以高科技為依托迅速擴大產品品種,從老板杯、旅遊杯到保溫飯桶、保溫壺,容量從300毫升到1700毫升,應有盡有。
1996年初,吳少華向83個國家和地區寄去樣品“投石問路”,沒想到,西歐、北美、中東的許多國家反應都很熱烈,訂單紛紛飛來。現在,保溫杯已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飛鷹”產品成為國際新寵。
在“浪潮現象”盛行的永康,吳少華卻“敢為人後”,並能“後來居上”,讓業界為之震驚,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啟示。人們往往能對一窩蜂“紮堆”的不明智做法表現出事後諸葛的批判態度,並自以為聰明地不再“傻”第二次,卻因此忽略了“紮堆熱”之後的“冷場”,也從而錯失了真正的“商機”。所以,對於某一行業,先進入者因不賺錢而退出時,後進者適時跟上也能成為財富的幸運兒。
4在流行之中創獨行
做生意,如果既能把握潮流,又能有自己的特色,大多都能夠賺到錢。這種經營策略可以稱之為在流行之中創獨行。
喝咖啡是一種時尚,尤其是休閑的時候。在日本東京濱鬆叮有一家一杯咖啡5000日元的咖啡屋,當這家咖啡屋推出一杯5000日元的咖啡時,就連一擲萬金也毫不吝嗇的東京豪客也不禁大驚失色。這消息不久就傳開了,抱著好奇態度的顧客蜂擁而來,使得該店應接不暇。
這杯5000日元的咖啡,有人認為是敲詐,要你花冤枉錢嗎?其實並不見得,因它是無利可圖的。為什麼這樣昂貴的咖啡反而不賺錢呢?這是由於盛咖啡的杯子是法國製造的,名貴而又豪華,每個價值4000日元。當你享用完咖啡回去時,店員就將它包好送給你。而且每杯的咖啡均是由名師在當場精製而成,味道可口而特殊。店裏麵的裝潢更是豪華如宮殿,穿著古代皇宮服裝的女侍,把顧客當成帝王般的殷勤侍候著。
初次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前來的客人,原以為來光顧一次,就會被這出奇的高價嚇得不敢再來。但其實不然,來過一次的客人,對這種令人感覺身價百倍的氣氛難以忘懷,因此下回就會帶女伴同來。
這家咖啡店跟豪華夜總會一樣,也是出售氣氛的地方,它當然也有一杯100日元左右的咖啡、果汁或汽水。據老板森元二郎說,主要的收入卻是這些廉價的飲料。然而,一杯5000日元的咖啡,比做任何的宣傳都有效,因為它能吸引無數好奇的顧客前來光顧。
經營企業,不要熱衷於追風趕浪,應有自己的獨創性,出奇製勝。正如“善出奇者,無窮於天下,不竭如江河”。
現在社會上流行送花表達情意,世界各個城市都有出售鮮花的商店,人們在這裏購買各種鮮花,作為祝賀喜慶和安慰病人的禮品。但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卻有一家專門出售“死玫瑰花”的商店,該店出售、寄送枯死的玫瑰花瓣和花葉,以高明禮貌的方式為失戀者、受騙者、失意者、落魄者行使報複。
這家“死玫瑰”商店的創辦人叫凱文·米毛。他創辦這家商店是有著自己切身體驗的。一次,他失戀了,在痛苦與憤怒的彷徨之中,他發現窗台上一盆美麗的玫瑰花枯萎了,他覺得這是他死亡了愛情的象征。於是他靈機一動,剪下那朵死玫瑰,用一根黑色的絲帶紮好,寄給了以前的戀人。他這樣做了以後,感到心情有了明顯的好轉,失戀的創傷有了很大程度的平複。
富有經營頭腦的凱文·米毛從失落感中解脫出來後,決定開辦“死玫瑰花”商店,專門出售、寄送枯花和死花。每寄一束枯萎的玫瑰收費40美元,比購買一束鮮花價格高出一倍。但這家花店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奇妙的用途,所以自開張以後,博得了各界人士的欣賞,每天顧客盈門,應接不暇。
那些垂頭喪氣、心存報複的人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湧來,要求凱文·米毛寄枯萎的花瓣給感情騙子、下流老板、卑鄙的生意合夥人,以及把愛情當作遊戲的輕薄姑娘。那些收到死玫瑰的人,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愧疚感。所以智利的司法機關還對凱文·米毛的事業給予肯定。
在經商決策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逆著慣有的思路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可以幫助你突破成見,從而出奇製勝,廣進財源。三、捕捉信息先人一步〖〗
在大英帝國全盛的時期,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基普林曾發表過這樣的議論:“小日本不應該參加貿易活動,因為日本人缺乏做生意的敏感。”今天的日本人在國際經濟、貿易舞台上的出色表演,不僅使基普林的這一論點不攻自破,而且迫使人們不得不承認與之相反的觀點:日本人在做生意方麵,具有充分的敏感和極強的行動力。
1對情報保持高度敏感
日本企業界有這樣一個共識:“在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環境中,爭分奪秒獲得可靠的信息是決定公司、企業以至整個國家上下沉浮的關鍵所在。”的確如此,當今世界企業競爭的實質是情報信息的競爭,誰的信息靈、把握準、行動快,誰就可能在經濟技術與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取得勝利。
曾經有一個相當形象的比喻:日本的情報量之大在這片狹窄的國土上已經容納不下了,情報將會流出海岸線,大量地注入到太平洋之中。不可否認,日本商人的情報信息意識很強,並在開展信息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比如,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發大慶油田,唯獨日本與我們談成了征求設計的生意,原因是其他國家的設計不符合大慶油田的要求。為什麼日本能做到呢?據說日本人從我國一本油畫的封麵上鐵人王進喜身穿大棉襖頭頂大雪的照片,猜測到大慶在東北地區,又根據我國國內政府工作報告的石油產量增長數據,彙總出大慶油田的產量規模後估算出大慶油田的要求而設計出的。
又如,日本商人參觀我國安徽某宣紙廠時,他們“謙虛”地請教、詢問,套取了有關宣紙生產的關鍵技術和工藝,從而使我國這一奉為“文房四寶”之一的傳統產品生產技藝被竊取。再如,1980年,日本某貿易公司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賽蘭尼斯公司一家工廠的總經理行賄675萬美元,讓他在5年多時間裏有計劃地將該廠的技術“轉讓”給日本該貿易公司,並在夜晚讓日本人參觀工廠,了解整個產品製作過程。
美國中央情報局1993年曾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日本官方每年根據各種需要派出專門從事情報收集的間諜約有近萬人次,各大企業、公司和9大商社派駐海外的1000多個辦事處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收集經濟與技術情報”。這些人以“教授”、“學生”、“職員”、“旅遊者”、“攝影家”、“記者”、“投資商”等身份出現在世界各地。他們手拿相機,溫文爾雅,謙恭有禮;他們虛懷若穀,好學無比,見什麼拍什麼,經常連一張報紙、一本雜誌、一幅廣告也要研究個透。日本企業正是從此類無孔不入的情報竊取活動中,獲得了商戰製勝的武器。
情報曆來是兵家、商家慣用的武器,情報是企業的耳目,信息是發展的前提。世界著名企業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企業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對信息情報的收集和研究,缺少了信息、情報的基礎,市場就會變得難以捉摸,管理就會變成盲人瞎馬,反之,則可掌握企業發展的主動權。
1969年4月26日,日本商界和政界的一代梟雄堤康次郎去世,將一個龐大的“帝國”西武企業集團留給其三子堤義明。就在堤義明接管家業的第二年,遇上了一個非常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
當時,日本正進入工業旺盛時期,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幾乎所有的人都肯定地認為,當時進行土地投資一定能賺大錢,而且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然而,堤義明這時卻作出一項與眾不同的決策:“西武集團,迅速退出地產買賣界。”
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讓日本所有企業都為之嘩然。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誰都很清楚,炒地皮就是等於自己印鈔票,比投資其他任何事業的利潤都大。堤義明在地皮行情最好的時刻,卻居然放棄對地皮的投資,絕對不是因為他已經握有大量土地的緣故,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堤義明有個特別突出的優點就是,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謹慎地搜集足夠的情報。他已經觀測到,土地的投資好景已經過去了,當時已經是供過於求,隻有及時收手才不至於大災難到來的時候被弄得遍體鱗傷。
接任企業集團總裁還不到一年的堤義明,要公司從十分有利的地產投資市場上撤退,這在公司內外的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不滿情緒和各種各樣的猜疑。但事實證明,堤義明的判斷和決策完全正確,在過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土地買賣行情風雲突變,急轉直下,不少土地投資商都在炒賣的旋渦裏受盡折磨,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傾家蕩產。
日本人善於做市場可行性研究和營銷研究,日本公司不會貿然將國內的產品直接行銷到新的市場。他們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分析市場機會,並針對他們選擇的特定目標市場深入了解消費者市場和結構性市場的運行機製。
日本人在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將許多研究小組派往國外,這些小組花費幾個月時間進行可行性研究,並最終提出建議。日本公司駐外的辦事處和駐外人員也會對此作出自己的貢獻。綜合商社和外貿聯合會為日本公司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情報,有的日本公司還派遣研究所的學者到海外搜集資料。這些情報從各自不同的來源彙集到總公司,在從事任何進入市場的具體行動之前,日本人會對這些情報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究,從中找出可資利用的市場機會。
索尼公司和鬆下電器進入美國市場時,它們在采取行動前的做法就非常值得研究。在進入美國市場之前索尼公司派遣了由設計人員和工程師等組成的專案小組到美國進行調查,研究如何設計適合美國消費者偏好的產品。鬆下公司則從1951年起就在美國設有專人在進入美國市場前從事情報搜集工作。然後,這些公司就會聘請一些美國專家、顧客或經理人員,幫助他們設計進入市場的策略。值得提出的是,是美國人而不是日本人設計了日本公司在美國市場所應采用的行銷策略。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商人要注重市場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利用,分析和掌握社會需求的方向,摸清同行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動態,先於對手做出正確的銷售、經營決策,才會在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身之地。
2睜大眼睛尋找商機
機會對於商人而言是通向財富之門的金鑰匙。商人應該具有敏銳的感覺,能夠準確洞悉機會的存在,並以迅速的行動抓住它。但是機會往往隱藏於縹緲的表象後麵,又如此來去匆匆,為商者隻有時時錘煉自己的“火眼金睛”,才能找到隱藏的金子。
很多商界成功者的經曆說明一個真理:機遇沒有注定要被誰發現,善用頭腦、細心觀察的人在普通的事物中就可以發現許多機遇。一般說來,機遇是平等的,想認識機遇的奧秘,就必須擁有對商機的敏感,有人發現了機遇,那是因為他能夠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日本三矢公司董事長飯山滋郎,發跡前不過是專門生產超長和超短鉛筆的鉛筆商。由於生意不好,飯山滋郎窘迫不堪。有一天,飯山滋郎無意中走進一家冰淇淋店,聽見店老板在向顧客訴苦:“冰淇淋又要漲價了!主要原因是盛冰淇淋用的紙杯越來越貴,可是紙的質量卻又越來越差。”
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飯山滋郎目光一閃,心裏想:“紙杯貴,不用它就得了!自己身邊有的是木材,還有機器,為什麼不用木片去代替它?木片既便宜,又簡單。”於是飯山滋郎立刻返回家中,打定主意開動機器,很快就造出了盛冰淇淋的木片和竹簽。
飯山滋郎是個很會動腦的人,他知道冰淇淋的最大買主是兒童和年輕人,於是他故意極力把木片和竹簽造得小巧玲瓏、美觀可愛。飯山滋郎的產品一投放到市場上,立即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加上其成本較低,很快取代了紙杯裝冰淇淋,在市場上流行起來。別人的一席話,飯山滋郎把它變成了自己的財富,賺了好幾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