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四五個月之後,收音機配件的售價急轉而下,使目前獲利還不錯的工廠和販賣店一起陷入困境。鬆下電器因為收手得快,因此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由此可以看出,凡事都必須適可而止,否則反受其害。物極必反,還有的人可能掉進陷阱或見別人掉進陷阱多了,便看見前麵的路處處都是陷阱。是進是退,關鍵在於分析大局,把握時機。
商諺說:舊鞋子沒破該扔就得扔,老生意好做該變也得變。急流勇退是一種大智慧,因為“花無常好,月無常圓”,所以“得些好處須回首”。一個良好的撤退,也應該和偉大的勝利同樣受到尊敬。此外,撤退出舊行業而轉入新行業也有諸多成功事例。
香港假發之父劉文漢,從20世紀60年代起經營假發製造業,到1970年假發銷售已達4億港元,產品仍然是供不應求。但劉文漢並沒有被一時的輝煌衝昏頭腦,他發觀假發製造業競爭者日益增多,繁榮的假發市場背後已經顯露出衰退的跡象。於是,他當機立斷,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亞,去開創葡萄酒釀造業。他先把離悉尼隻有l0公裏遠的一家葡萄園買下,接著又動用上千萬港元,買下了當地一家釀酒廠。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的假發業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發製造廠商紛紛關門倒閉。號稱“假發之父”的劉文漢卻在海外安然無恙,而且還擁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釀酒廠。
善於經營的商人,並不是萬事總貿然前進之人,而是有著敏銳的眼光,善於因勢利導,麵對不同的時機和境況而采取不同策略的人;該進時進,該退時決不猶豫,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塑膠花使李嘉誠成為“塑膠花大王”,並讓他賺得盤滿缽滿。然而,物極必反。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迎合社會發展的快節奏,隻能風行一段時間。人類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執全港塑膠業牛耳的李嘉誠,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塑膠花的大好年景還會持續多久?
越來越多的因素在向李嘉誠敲響警鍾。塑膠廠遍地開花,塑膠花泛濫成災。香港已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原因一是生產過濫,二是歐美市場萎縮。雖未造成大災難,更未直接影響長江集團,卻引起李嘉誠的高度重視。李嘉誠又從海外雜誌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膠花掃地出門,種植真花。國際塑膠花市場,漸漸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轉移,而這些國家,也在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力生產塑膠花。香港的勞務工資逐年遞增,做勞務密集型產業非長遠之計。
早有心理準備的李嘉誠,一葉知秋,見微知著,未雨綢繆,不久把主要精力放在締造以地產為龍頭的商業帝國。這是他蘊藏於心多年的抱負,與塑膠花相比,後者顯得更重要,李嘉誠實現了他的抱負,輿論給他戴上“超人”的桂冠。
“盛極必衰,月盈必虧”。道家的樸素辯證法也適用於商界。因此,我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的前景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經營往往受非人力所能為的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明察善斷,占盡先機。像劉文漢、李嘉誠那樣,他們最早進入某一領域,賺了一大筆錢後,審時度勢,激流勇退,無論是進是退,都占盡先機。
五、洞悉人性打心理戰〖〗
商人也好、消費者也好、競爭對手也好,做出任何決策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因此,商人必須具備知人性善攻心的素質。軍事上講究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以服人心,商場上的心理戰也隨處可見。日本人把攻心術視為事半功倍之效的良方,善於從琢磨對方的心理規律入手,抓住其心理特點,迫其乖乖就範。
1虛張聲勢廣布迷陣
虛張聲勢是指用手段製造假象,使對方誤認為自己強大或有勢力,因而“刮目相看”,跌入陷阱,從而達到戰勝對手的目的。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戰術。
《孫子兵法》中曾單立“虛實篇”提出“兵以詐立”的思想。炫耀武力來威懾對方是千古不變的法則,不具備條件故意聲稱已經具備,還沒有做事情故意說已做,力量不足卻故意顯示力量強大,或設置假情況欺騙對手,長自己威風滅敵人的誌氣,出奇製勝。
《孫子兵法》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詭道”,即使用謀略。這是因為謀略鬥爭是活力的對抗,是智慧的較量,而且是在“形人而我無形”的情況下進行的,中間充滿了欺詐虛實,謀略對抗中都不能以實對敵。就虛張聲勢而言,至少有三點好處:一是威懾敵人,本來是虛弱卻示之強大,使敵人不敢輕視我;二是迷惑敵人,使其在未搞清我之實情前難以確定對付我方的策略;三是借尚未搞清我之虛實或確定對策之際,我方可乘機進攻敵人。所以,虛張聲勢的謀略方法不僅很重要而且很有用。
做生意資本不夠雄厚,而又想攬住大客戶做成大買賣,並非一件容易之事。但如果抓住人的心理,在“麵子”上麵大做文章,從表麵彰顯自己的強大,讓對方產生你的整體實力較強的印象,對方就會產生願意和你合作的意願。
70多年前,日本神戶新開了一家經營煤炭的福鬆商會,經理是少年得誌的鬆永左衛門。開張不久的一天,商會來了一個當時神戶最出名的西村豪華飯店的侍者,他送給鬆永一封信,上書“鬆永老板敬啟”,下款“山下龜三郎拜”。
鬆永打開信封一看,上麵寫道:“鄙人是橫濱的煤炭商,承蒙福澤桃介(鬆永父親的老友,借了巨資給鬆永作商會的開辦費)先生的部下秋原介紹,欣聞您在神戶經營煤炭,請多關照。為表敬意,今晚鄙人在西村飯店聊備薄宴,恭候大駕,不勝榮幸。”
當晚,鬆永一踏進西村飯店,就受到熱情款待,山下龜三郎畢恭畢敬,使得鬆永不免飄飄然。酒宴進行中,山下提出了自己的懇求:“安治有一家相當大的煤炭零售店,信譽很好。老板阿郎君是我的老顧客。如果承蒙鬆永先生信任我,願意讓我為您效勞,通過我將貴商會的煤炭賣給阿郎君,他一定樂於接受。貴商會肯定會從中得利。我呢,隻要一點傭金就行了。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鬆永一聽,心裏馬上盤算起來。沒等他開口,山下就把女招待叫來,請她幫忙買些神戶的特產瓦形煎餅來。山下從懷裏掏出一大疊大麵額鈔票,隨手交給女招待,並另外多抽出一張作為小費。
鬆永看著那一大疊鈔票,暗暗吃驚。眼前的這一切使他眼花繚亂,稍一鎮定,便對山下說:“山下先生,我可以考慮接受你的請求。”稍作談判後,鬆永便與山下簽下了合同。
豐盛的晚宴後,鬆永一離開,山下便馬上趕到車站,搭上末班車回橫濱去了。西村飯店這樣高的消費,哪是山下所能承受的?他那一大疊鈔票,其實隻是他以橫濱那不景氣的煤炭店作抵押臨時向銀行借來的;介紹信則是在了解了福澤、秋原與鬆永的關係後,借口向福鬆商會購買煤炭請秋原寫的;然後,山下又利用豪華氣派的西村飯店作舞台,成功地上演了一出戲。從那以後,山下一文不花,從福鬆商會得到煤炭,再轉賣中部,從中大獲其利。
業務介紹信,飯店裏設宴談生意,給招待員小費,這些都是日本商界中司空見慣的。山下就是利用這些極為平常的小事,顯示自己擁有雄厚的實力,隱藏自己沒有資金做煤炭生意的事實,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年輕的鬆永,被山下誠懇恭敬、熱情招待和慷慨大方所迷惑,輕信了山下。心理戰的效果有時就是這樣顯著。
高明的商人在與人談判的過程中,提供給對方的材料可以是真真假假,有真有假、亦是亦非,利用這些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事實”去贏得對手的信任,可以削弱對方的判斷和決策能力,以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
生意場上的高手布萊恩早期曾幫助美國一家大公司采買產品。在一次采辦中,日本商人小泉井深報價是50萬美元。布萊恩委托公司中的成本分析人員調查了小泉井深的產品,成本核算的結果表明,小泉井深的產品隻需44萬美元就可以買到。布萊恩看過成本分析資料以後,對44萬美元這個數字也深信不疑。
一個月後,買賣雙方開始商談價格。不料一開始,小泉井深便使用了很厲害的一招,聲明說:“對不起,先生,對於上一次50萬美元的報價,我必須作一次更改,經過重新核算成本,我們現在的要求價格是60萬美元。”小泉井深的發言語調沉穩堅決,一時間連布萊恩也對自己所做的成本估算產生了懷疑,於是買賣雙方在60萬而不是以前的50萬美元的基礎上討價還價。最後的結果是以5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事隔幾年以後,布萊恩回憶起這次交易時說:“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60萬美元的喊價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我仍清楚地記得,當我以50萬美元的價格和他成交時,他臉上得意的笑容。”連布萊恩這樣的高手都被虛假的報價哄騙了,可見,商務交易中日本人虛張聲勢哄抬價格之術的威力。
除了借哄抬價格以達到虛張聲勢之目的以外,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地製造一種緊張的交易氣氛也是一種常見的虛張聲勢之術。
有一次,上海的一家公司辦理某生產線的引進事宜。經過認真分析,貨比三家之後,該公司選擇了美國的K公司。但對方的代表在與我方磋商價格時,十分傲慢,並且為了向我方施加壓力,以最後通牒的形式告訴我方,他已買好了後天回國的機票。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我方請出了經驗豐富的談判專家鄒圓清先生。
第二輪談判又開始了。鄒圓清先發製人,拿起一份資料向美方代表揚了揚說:“這個項目有幾家外商感興趣,從報價看你們的價格太高了。”其實K公司的報價比其他兩家低10%,美方代表有些懷疑地說:“你說高,高多少?”鄒圓清問答說:“高13%,比如說L公司的設備。”L公司設備是真的,而13%則是虛的。
虛虛實實,鄒圓清始終神態自若,對方也就基本上相信了,說是降價幅度較大,需要與美國總部聯係一下。鄒圓清又窮追不舍,他輕聲地對身邊的人說:“美國的先生後天就要回去了,另外那家客商什麼時候到?”被問的我方職員機智地回答:“美方走後的第三天。”這個情況又是虛構的。
由於美方代表偷聽到他們的內部交談,客觀上起到了以假亂真的作用。他本來想用後天回美國來向我方施壓,而現在我方卻掌握了主動權。美方代表害怕生意會被別人搶去,所以接下來的幾天他拚命工作,抓緊與美國總部聯係。就這樣,很快雙方簽妥了合同,價格也比較理想,對方讓價12%。
在商業經營過程中,虛張聲勢經常能夠迷惑對手的判斷力,突破對手的心理防線,使其不自覺地相信你所虛擬的事實,從而占據交易的先機,取得良好的經營效益。對於實力不強,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虛張聲勢還有助於迅速發展自己的企業,做到以弱勝強。
2用同理心攻破對方的情感防線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雙方剛開始接觸的時候產生共鳴是最重要的,這時的所作所為,可以決定後麵的溝通是否順利成功。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說話,將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這就是同理心原理。
1959年,日本政治家河野一郎到歐美旅行,在紐約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好友米倉近先生。兩人互道近況,留下了在國內的住址和電話,知道彼此都已成了家。當晚,河野一郎回到旅館第一件事便是掛了個長途電話給米倉近太太:“我是米倉近的老朋友,我叫河野一郎。我們在紐約遇到了,他一切都很好。”米倉近太太感激莫名,一時熱淚滂沱。米倉近後來知道了,特地專程去謝了他。
關心是一種善意,一個人一旦發現了別人在關心著自己,內心就會興起一種感激和親近的感覺。利用這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可以使人有親切感,增進人際關係。增進親密術是近現代政治家和商人常用的法則,而日本商人是最能夠製造與人親近感的。
日本商人格森經營一家清酒公司。有一次,公司開發出一種新品牌的清酒,在擴大市場過程中,遇到一個開了10家連鎖飯店的潛在大客戶龜田。格森想把新的清酒銷售給這個客戶,他去拜訪龜田許多次,每一次都吃閉門羹:對方不是態度很冷淡,就是敷衍了事。
有一次,他再度嚐試去拜訪龜田。當他走進對方的辦公室,還未來得及問候,龜田一見到他就很生氣地一拍桌子說:“你怎麼又來了,我不是告訴過你我最近很忙,沒有空嗎?你怎麼那麼煩人,你趕快走吧,我沒時間理你。”
如果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也許會心裏不舒服,以致扭頭就走人,但格森不僅沒有心裏不舒服,而且馬上想到:龜田有什麼煩心事吧?他立刻用和客戶幾乎一樣的語氣說:“龜田君,你怎麼搞的,我每次來,都發現你的情緒不好,你到底為了什麼事情煩心?我們坐下來談談。”
格森說完之後,龜田馬上平靜下來,停止說刺耳的話,變得非常和氣。格森見了之後,馬上改變說話的口氣,很和氣地說:“龜田君,怎麼回事呢?我來拜訪你四五次了,每一次都看到你的情緒不是很好,你是不是有什麼煩心的事?我們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