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美國商之道3(3 / 3)

5慷慨解囊熱衷公益事業

縱觀眾多巨商的成功曆程,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舉措,即在發財致富中,注重慷慨解囊做各種善事和公益事業。當然,熱心捐錢辦公益事業,歸根到底是一種營銷策略,為企業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博取消費者的好感,起到重大作用,對企業鞏固已占有市場及今後擴大市場占有率會產生作用。

美國商人施特勞斯從商店記賬員開始,步步升遷,最後成為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的總經理,20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在他事業成功的過程中,他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動。

施特勞斯除了關心公司職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紐約貧民窟察訪,捐資興建牛奶消毒站,並先後在美國36個城市給嬰幼兒分發消毒牛奶;到1920年止,他捐資在美國和國外建立了297個施奶站;他還資助建設公共衛生事業,1909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建立了第一個兒童結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巴勒斯坦訪問,決定將他1/3的資產用於該地興建牛奶站、醫院、學校、工廠,為猶太移民提供各項服務。

美國的菲利浦·莫裏斯公司也是一家熱衷於讚助事業的有名公司,這家公司是美國500家大公司之一,是生產“世界銷量第一”的“萬寶路”香煙和食品、飲料的跨國公司。菲利浦·莫裏斯公司長期以來把讚助作為一種有效的推銷術,它每年都製訂有讚助計劃,撥出大量財力和人力支持世界各國的一些文化事業活動。它所讚助的範圍很廣,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

以生產香煙和食品的公司每年花上千萬美元的巨款去讚助與本公司經營的產品毫不相幹的事情,眼光短淺的人認為這是白費錢或愚蠢之舉,而菲利浦·莫裏斯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哈米什·馬克斯韋爾卻認為:“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樣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和就業機會,向政府納稅,為股東增加利潤外,我們還懂得社會的其他需要。為此,我們準備履行和我們公司的地位相適應的義務,為社會福利做出貢獻。沒有社會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商業的繁榮。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參與社會發展比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更為重要。作為菲利浦·莫裏斯公司的人,我們一直在探索創造性思想。我們想通過我們作為法人團體的努力使這種探索方式生動、活潑一些。這樣使我們的雇員們意識到他們是在一個有促進力的環境裏工作,可以使他們以及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其他人都以和菲利浦·莫裏斯公司合作為榮。”

該公司就是通過把自己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和需要聯係起來,通過讚助文化事業密切了公司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擴大公司的影響和知名度,反過來促進本公司的產品銷售。事實證明確實起到了這兩方麵的作用。

在中國的美國跨國公司在公益事業上也有出眾的表現。例如,柯達一直支持中國社會公益事業,經常讚助醫藥、教育、環保、體育文化等事業,塑造柯達公司的良好形象,也取得政府的信任與好感,贏得了政府高層的認同。正是依靠著靠大手筆的投資和與政府的良好關係,柯達不斷提升著企業競爭力,形成對市場的相對壟斷。

還有安利公司。安利在市場運作過程中,時刻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安利在中國大陸運作的10多年中,積極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據2004年《福布斯》中文版第5期發布“2004中國慈善榜”,安利(中國)以人民幣763萬元的現金捐贈記錄榮膺“跨國公司慈善捐贈排名”第五,日化類企業排名第一。

6積極反應化危機為生機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處在一個高度複雜、變化紛繁的環境之中,不僅要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還要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危機。忽視這些危機或不能對危機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使企業導致滅亡。當危機降臨時,企業必須做出恰當的反應來挽回損失。

在企業發展史上,還沒有一家企業在危機處理問題上像美國強生製藥公司那樣獲得社會公眾和輿論的廣泛同情。強生公司由於妥善處理“泰萊諾爾”中毒事件以及成功的善後工作而受到人們的稱讚,並且獲得了美國公關協會當年頒發的銀鑽獎。

1982年9月29日和30日,在芝加哥地區發生了有人因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萊諾爾”藥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在此以前,該藥控製了美國35%的成人止痛藥市場,年銷售額達450,000,000美元,占強生公司總利潤的15%。起先僅3人因服用該藥片而中毒死亡,可隨著消息的擴散,據稱美國全國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該藥而得病或死亡,此事一下子成了全國性的事件。

強生公司經過對800萬片藥劑的檢驗,發現所有這些受汙染的藥片隻源於一批藥,總共不超過75片。最終的死亡人數隻有7人,且全在芝加哥地區。為向社會負責和維護其信譽,強生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回收了數百萬瓶這種藥,同時花了50萬美元通過媒介向全國有可能與此有關的內科醫生、醫院和經銷商發出警報。隨後的調查表明,全國94%的消費者知道了有關情況。

強生公司後來重新向市場投放了這種產品,並有了抗汙染的包裝。事故發生後的5個月內,該公司就奪回了該藥原所占市場的70%。那時美國政府和芝加哥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正在製訂新的藥品安全法,強生公司看到了這個營銷好機會,並且果斷采取了行動,結果在價值12億美元的止痛片市場上擠走了它的競爭對手。它是醫藥行業對政府要求采取“防汙染包裝”以及美國食品和醫藥管理局製定的新規定作出積極反應的第一家企業。

在“泰萊諾爾”事件中,公司針對消費者發起了一場表明自己的立場、顯示其社會責任心的傳播運動。危機公關成功的關鍵是因為有一個“作最壞打算的危機管理方案”,這一危機管理方案的原則正是公司的信條,即“公司首先考慮公眾和消費者的利益”。這一信條在危機管理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強生公司一邊從市場上回收“泰萊諾爾”藥,一邊表示其對消費者健康的關心,而這正是消費者所希望的。如果它當時竭力掩蓋事故真相,將會犯很大的錯誤。當時的《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公司選擇了自己承擔巨大損失而使他人免受傷害的做法。如果它當時昧著良心幹,將會遇到很大的麻煩。”強生公司由於采取果斷決策,獲得人們的稱讚和信任,也由此奪回了它的市場。

無獨有偶,法國著名礦泉水“碧綠液”暢銷全國,還出口到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在危機來臨時施以奇招帶來了巨大收益,從而絕處逢生。

1989年,發生的一件意外事情差點兒毀了生產這種礦泉水的法國“碧綠液”公司。當年2月,美國食品衛生部門在抽樣檢查中,發現部分“碧綠液”礦泉水含有超過規定標準2倍的苯,長期飲用會有致癌的危險。

消息傳出後,“碧綠液”礦泉水的銷量直線下降。怎麼辦?回收全部不合格產品,登報向廣大消費者致歉?這樣做對恢複碧綠液公司名聲所起的作用不大。不如幹脆來個變壞事為好事,利用這個機會重新提高和擴大公司的知名度。

於是,碧綠液公司馬上舉行記者招待會,在會上向來自各地的記者們宣布:把同一批的銷售到世界各地的16億瓶礦泉水全部就地銷毀,公司另外用新產品補償。消息一出,記者們頓時嘩然:為幾十瓶不合格的礦泉水而銷毀價值2億多法郎的16億瓶礦泉水,值得嗎?

碧綠液公司卻不這麼認為。雖然毀掉16億瓶礦泉水,公司的直接損失達2億多法郎,但這樣做卻為公司贏得了信譽和名聲。新聞媒介對碧綠液公司的奇特做法整版報道,大肆渲染。消息很快在美國和全世界傳開,碧綠液公司認真為顧客著想、對顧客負責的美名四海皆知,比上一次美國食品衛生部門宣布碧綠液礦泉水苯含量超標準的消息還要轟動。

這樣做雖然使碧綠液公司損失了2億法郎,卻換來了世界各地新聞媒介對碧綠液公司壯舉的關注。如果直接花2億法郎來為“碧綠液”礦泉水做廣告,肯定不會產生如此轟動的效應,不會具有這麼大的感染力。

“碧綠液”礦泉水新產品上市的那一天,巴黎幾乎所有的新聞媒介都作了大張旗鼓的報道,許多報紙用整版刊登了“碧綠液”的廣告。電視台的廣告更別出心裁:人們熟悉的那隻葫蘆狀的綠色玻璃瓶依舊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一滴礦泉水從瓶口滑落,猶如一滴眼淚。同時畫外音出來了:一個受委屈的小姑娘在哭泣,一個父親般的聲音勸慰她:“不要哭,大家依然喜歡你。”小姑娘回答道:“我不是哭,我是高興啊!”

碧綠液公司在意外的打擊麵前並未一蹶不振,而是急中生智,采取良策克服困難,反而提高了知名度。可見,有時一招得當,便可挽救全局。

在突發危機決策活動中,“從容”應對也要快速反應,果斷行動,這是危機事件時效性的要求,也是危機事件決策的顯著特征。真正徹底地消除因突發造成的危機,需要在控製事態後及時準確地找到危機事件的症結,才能對症下藥,醫治根本。

突發事件的緊迫性與破壞性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采取積極果斷的措施,運用領導藝術創造性地處理突發事件,避免組織危機。通常危機公關要遵循以下5項原則:

一是速度第一。危機發生後,能否首先控製住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是處理危機的關鍵。

二是真誠溝通。把自己所做所想的積極坦誠地與公眾溝通,不遮掩和隱瞞。

三是係統運行。在進行危機管理時係統運作,不顧此失彼,與利益相關者構成了整個危機處理的係統,每一個人群都需要得到及時的處理與溝通。

四是承擔責任。無論誰是誰非,都不企圖推卸責任。

五是權威證實。盡力爭取政府主管部門、獨立的專家或機構、權威的媒體及消費者代表的支持。

當然,培養危機意識是危機處理計劃的一個不可短缺的組成部分,為確保處理危機時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平時應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四、高瞻遠矚長遠規劃〖〗

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身為商人,要想於商海千帆競渡中拔得頭籌,就必須具備戰略家的思維和胸懷。隻要你眼光獨到,總能發掘出別人從未發現的機會,從而獲得令人羨慕的財富。眼界準,就能把握機遇,在經營中不走或少走彎路;眼界寬,就能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以小見大,看得全麵透徹;眼界高,就會追求無止境,創業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