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猶太商之道1(3 / 3)

畢業後阿沙德認真研究和分析客戶的構成,把主要精力集中於富有的客戶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短短兩年時間,他就成了百萬富翁。後來,阿沙德創辦了一家公司。

阿沙德公司的一位銷售代表對自己的銷售紀錄引以為豪,曾有幾次他向阿沙德解釋說,他如何如何賣力工作,勸說一位製造商向公司訂貨。可是,阿沙德隻是點點頭。最後,銷售代表鼓起勇氣問:“難道您不喜歡我的客戶?”

阿沙德和他的態度一樣,直視著他,答道:“你把精力放在一個小小的製造商身上,可他耗費了我們太大的精力。請把注意力盯在大客戶身上!”

阿沙德給他講了“把78%的精力放在22%的客戶上”的經營法則。聽完之後,這位銷售代表終於明白,他的目標就是從大客戶身上幫老板賺更多的錢。

後來,阿沙德又注意到,各國經濟在不斷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發展大項目,而以分散的放高利貸形成不了優勢。於是,他又想出辦法,把猶太人分散的錢積聚起來,吸納各人的錢購買股票或股權,把集中起來的錢投向耗資多並且回報率高的大項目。也就是說,把78%的財力用在22%的重要的事情上麵。這樣做既滿足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又解決了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難題,自己又可以從中漁利。

正是這樣,阿沙德在美國成為華爾街上的一名風雲人物。阿沙德談及自己的成功時說:“我的成績取得是靠78∶22法則的結果。”

猶太人活用78∶22法則,善用資金,靠籌集錢使它增值,把其配置到最佳的位置上,使得猶太民族在世界金融行業中處於相對優勢的位置。5走高品位高價位的營銷路線

《塔木德》上說:“薄利多銷就是往自己脖子上套枷鎖,厚利經銷才能長盛不衰。”“厚利才能賺錢”,這是猶太人的一個經商口號。當很多國家商界正在堅守“薄利多銷”才是牢不可破的商業法則時,猶太人卻相反,他們信守“厚利適銷”法則,結果他們比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們賺取了更多的財富。

“厚利適銷”是一般人所不易接受的,但是,猶太人經商都是逆向思維,他們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招數,對薄利多銷的買賣毫無興趣,卻對厚利適銷的生意興趣盎然。“絕不廉價出售我們的商品”。這是猶太人的信條。猶太人認為:壓低價格,說明你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即使是一樣1美元的東西,猶太人也可以賣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

自從中世紀開始,猶太人就成了珠寶業的控製力量。如今,全球頂尖的鑽石交易商和生產商主要是猶太人,有人說,猶太人控製了珠寶世界。英文中“珠寶”一詞(Jewelly)便是“猶太人”(Jew)轉變而來。為什麼猶太人熱衷於做珠寶生意呢?原因就是珠寶價值昂貴,利潤豐厚。

在美國洛杉磯市,商人特爾曼經營一個珠寶首飾精品店,門麵不大,生意也不怎麼興隆。為了搞好生意,特爾曼專門聘請高級設計師,精心設計出世界最新流行款式的首飾。他對這一產品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為此,他投入了100萬美元的資金,首批生產了1000件,每件成本為600美元。基於打開市場的需要,他采取了低額定價策略,把每件定為999美元,這在首飾定價中算是比較低的了。特爾曼心想,憑著新穎的款式和低廉的價格,今天一定會開門大吉,發個利市。

特爾曼親自出陣指揮,大張旗鼓地叫賣了半個月,購買者卻寥寥無幾。急昏了頭的特爾曼鐵下一條心來,每件下降50美元銷售。呼天喊地叫賣了半個月,購買者仍不見多。向來不服輸的特爾曼這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幹脆大甩賣吧,每件400美元,工本費都不要了,實行賠本清倉,但仍然沒有幾個人願意光顧。

絕望中的特爾曼突然心生一計,既然走物美廉價的路子不行,那就調過頭來向另一個極端:高價出售。他讓人在店前掛出“本店銷售世界最新款式首飾,每件2999美元”的廣告牌。至於能否銷售出去,隻好聽天由命了。誰知,廣告牌一掛出,陸陸續續來了不少購買者,興致盎然地挑選起來。不一會兒的功夫,倒還真賣出了七八件,並且隨後的銷售狀況是越來越好,生意空前的興隆。一個月過去了,特爾曼的1000件首飾已經全部銷售一空。差點血本全無的特爾曼,轉瞬之間發了橫財,高興得心花怒放。

特爾曼的世界最新款式的首飾精品,主要銷售對象是那些愛趕時髦的年輕人。他們購買商品時講究商品的高檔次、高質量和時髦新穎。對首飾的需求不僅講求時新,而且講求派頭,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愛美之心。雖然,特爾曼的首飾款式新穎,但因為開始定價太低,他們便誤以為價低則質次,穿到身上有失體麵;當後來價格抬高數倍後,他們便以為價高而貨真,因而踴躍購買。

猶太人認為,在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中,要采取上策而不要采用下策。賣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潤隻等於賣出一件商品的利潤,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上策是出售一件商品應得一件商品應得的利潤,這樣既可省了各種經營費用,還可保持市場的穩定性,並很快可以按適價賣出另外兩件商品。而以低價一下賣了三件商品,市場已飽和了,你想多銷也無人問津了,利潤起碼比高價出售者少了很多,並毀了市場後勁。因此,猶太人通常做厚利適銷的生意。

在行業的選擇上,他們也頗為精明:選擇那些昂貴的消費品來經營。世界上經營珠寶等行業中猶太人居多,紐約47街的鑽石交易區由猶太人控製。在南非,猶太人參與創辦了德比爾斯(DeBeers)聯合礦業公司,控製了鑽石業和主要的購買集團。從19世紀80年代南非發現大鑽石礦開始,德比爾斯一直控製大約60%的鑽石生產,以及80%的粗鑽銷售。

猶太商人“厚利適銷”的營銷策略,是以有錢人和巨額營銷為著眼點的。隻針對特定人群營銷,這一點也是猶太商人78∶22的經商法則的體現。名貴的珠寶、鑽石、金飾,價值不菲,隻有富裕者才買得起。既然是富裕者,他們付得起,又講究身份,對價格就不會那麼計較。相反,如果商品價格過低,反而會使他們產生懷疑。

俗語說:“價賤無好貨。”富有者對這句話印象最深。猶太商人就是這樣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開展厚利適銷策略營銷的,即使經營非珠寶、非鑽石首飾商品,猶太商人也是以高價厚利策略營銷。如美國最大百貨公司之一的梅西百貨公司,它是猶太人施特勞斯創辦的,它出售的日用百貨總要比其他一般商店同類商品價高50%左右,它的生意很興隆。

猶太商人的高價厚利營銷策略,表麵上是從富有者著眼,事實上是一種巧妙的生意經。講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在西方社會、東方社會比比皆是,在富有階層流行的東西,很快就會在中下層社會流行起來。道理很簡單,介於富裕階層與下層社會之間的中等收入人士總想進入富裕階層。為了滿足心理的需求或出於麵子的原因,總要向富裕者看齊。因此,他們也購買時髦的高貴新品。下層社會的人士往往力不從心,價格昂貴的產品消費不起,但崇尚心理作用總會驅使一些愛慕富貴的人行動,他們也會不惜代價而購買。

有這樣的連鎖反應,昂貴的商品也就成為社會流行品,如金銀珠寶首飾現在不是成為各階層婦女的寵物嗎?彩電、音響等原來的昂貴商品現在也進入了平民百姓家庭。小轎車也成為西方大眾的必需品。

猶太商人的“厚利適銷”策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盯著全社會大市場的。由此可見,猶太人采用“厚利適銷”的賺錢術,是與市場調查和市場需要分不開的,這是一種十足的逆向思維。

我們並不否認,物美價廉、薄利多銷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手段,也符合一般消費者普遍心理特點的定價策略,但這種定價方法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奏效。對於那些講究商品高檔次和高質量的顧客,則要走高品位高價位的經銷策略。

猶太商人的“厚利適銷”經營法,不但出奇而且與傳統競爭法“薄利多銷”反其道而行之,這種逆傳統競爭術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並能讓我們因之受益。二、唯利是圖大方賺錢〖〗

美國猶太作家索爾·貝婁說:“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裏哪裏亮。”猶太人信仰上帝,更熱愛金錢。猶太人精英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猶太人的世俗上帝是金錢。錢是以色列人的妒忌之神,在他麵前,一切神都要退位。唯利是圖是猶太人經商致富的動力之源。猶太教典籍也鼓勵猶太人不遮不掩、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向“錢”進軍,這在全世界民族中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