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住房問題嚴重,幾個德裔猶太人隻好將一個報廢的火車車廂作為臨時住所。有一天晚上,幾個德裔猶太人穿著睡衣在寒風中顫抖不止地來回推著車廂。一個本地猶太人不解地問:“你們到底在幹什麼?”“因為有人要上廁所,”推車人耐心地說,“車廂裏寫著:停車時禁止使用廁所。所以,我們才不停地推動車廂。”當火車車廂已經報廢時,作為列車運行中的規定理當自然失效。但德裔猶太人還是本能地想出讓列車“動起來”的點子。
這則笑話表明兩層意思:一是遵守法律的觀念已深入猶太人的骨髓,二是遵守法律的靈活性,出於利益的需要,變通法律的智慧和能力又使他們僅僅在形式上遵守法律。
猶太人把納稅看成是商人和國家訂立的神聖契約。無論發生什麼問題,都要履行契約,偷稅、漏稅、逃稅是無法原諒的。假如一個人從海外旅行歸來,把鑽石藏在鞋裏或者其他的某處,企圖不繳稅入境,而且還真的蒙住了海關人員,那麼猶太人知情後一定會說:“像鑽石之類裝飾品的關稅一般不會超過8%的比例。依法納稅,堂堂正正地進入國境,隻要提價8%把鑽石賣出就可以保本,提價18%就可以賺取10%的利潤。這樣簡單的問題怎麼他就不知道呢?難道8%的關稅就能買去一個人的良知嗎?”
猶太人不偷稅漏稅,但通常會在稅收上想方設法合法避稅。當然,避稅不應是商人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夠通過避稅邁入富人的行列,它的根本目的在於促使管理者對決策進行更加細致的思考,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猶太人在長期的商場曆練中總結出了一套合法避稅的辦法,對合法避稅有著這樣的認識:合法避稅是經營活動與財務活動的有機結合;合法避稅是經營時間、地點、方式、手段的精巧安排;合法避稅是會計方法的靈活運用;合法避稅是決策者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的精彩體現;讓避稅行為發生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許可的限度內,做到合理合法;巧妙安排經營活動,努力使避稅行為兼具靈活性和原則性;避稅行為圍繞降低產品價格而展開,以避稅行為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充分研究有關稅收的各種法律法規,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麵比國家征稅人員更懂稅收。
猶太人的這些避稅方法合理合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76年,猶太富商莫蒂默·莫尼律格斯的收入為100萬美元,為把本年的納稅減少至最小限度,他決定用計核減收入50萬美元。有何計可施呢?莫蒂默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到了那艘祖傳的遊艇。那是一艘250英尺長的笨重家夥。如果將它核價50萬美元,然後作為自己年收入的一部分再捐給一家非贏利機構,豈不是既躲避了納稅又卸下了包袱?因為當時的稅法規定:慈善捐贈可以減免稅款。這個空子是不能不鑽的。
莫蒂默找了一位願意合作的遊艇核價人,此人欣然應允將莫蒂默的老古董核價為50萬美元。因為他深知,此買賣做成後可以得到一筆上好的傭金。得到估價表後,莫蒂默來到了一所學校,表示願意為該校盡一點菲薄之力。校長接過估價表後心照不宣,立即向稅務局寫報告,讚頌莫蒂默先生慷慨解囊,捐贈學校一艘遊艇,並說明這艘遊艇已經專家核準,價值50萬美元。
學校得到遊艇後要將它出售以取得捐款,那位精明的估價人自告奮勇,願意代為出售。然而不幸的是,他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以超出15萬美元的價格賣掉這件老掉牙的貨。這倒沒關係,學校還是白白得了15萬美元,估價人也得到了一筆可觀的傭金。這位年收入100萬的莫蒂默,由於純收入減少了一半,他要納稅的收入隻剩下50萬美元,按照當時70%的稅率,他隻需納稅35萬美元,另一份35萬美元的稅款就這樣被他輕而易舉地躲避過了。
“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塔木德》早就有過類似的表述。猶太人在做到“合法避稅”的同時又做到“絕不漏稅”,從根本上來說,這應該得益於由《塔木德》所承載下來的智慧。實際上,猶太人很早就有嚴密的交易規則和周詳的交易律法,這使他們能跨越國界、跨越民族、遊刃有餘地穿行於各國市場。精明的猶太人還不忘熟讀各駐在國的商業法規和法令,找出其漏洞,或找出從事某項交易有利的規章,以便精研對策,從中牟利。5做生意隻有利益沒有禁區
猶太人善於發現賺錢的機會,他們發現機遇的頭腦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磨煉出來的。他們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從事放債和貿易這些獲利頗豐厚的行業,他們首先知道自己的生意在哪裏,對每一個賺錢機會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敏感。
不知從何時起,猶太人有個“不能在安息日工作”的規矩,要求人們必須在家休息,並勤做功課。但偏偏有人破壞規矩,在安息日卻照常營業。一次布道時,拉比指責這些店主褻瀆了安息日。當做完禮拜後,最愛破壞規矩的一個老板卻送給拉比一大筆錢。
待到第二個禮拜時,拉比對安息日營業的老板的指責就不是那麼嚴厲了,因為他指望著那個老板給的錢會更多一些。然而他一分錢都沒得到,拉比感到十分奇怪,便詢問其中的原因。那位老板說:“事情十分簡單。在你嚴厲譴責我的時候,我的競爭對手都害怕了,所以,安息日隻有我一個人開店,生意興隆。而你這次說話很客氣,恐怕這樣一來大家都會在安息日營業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能夠發現,猶太人經商賺錢,敢於打破傳統習慣和觀念束縛限製,他們認為做生意隻有利益沒有禁區。
《塔木德》上說:“萬物可商,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裏都會變成商品;生意無禁區,哪裏有利可圖就要到哪裏去。”“萬物可商”的理念不僅指交易內容上無禁區,還指交易對象和交易地址上也無禁區。
孟德斯鳩說:“有錢的地方就有猶太人。”猶太人最早聚居在迦南時就借地利之優勢或倒買倒賣、或長途販運。到所羅門王時期,猶太人就有自己的貿易船隊和國家艦隊,他們遠征印度,從那裏運回黃金和象牙、檀香木和寶石、猴子和孔雀。大流散之後,猶太人被迫完全地進入了國際貿易的世界市場。在各國統治者的驅趕追逐中猶太人匆匆奔波,他們學會了機智靈敏地對付各種突發的生活和生意變故,他們熟悉了世界各地的市場行情,他們結交了天南海北的貿易夥伴。
猶太人長期沒有國家,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公民;猶太商人沒有固定的市場,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商人。列支敦士登是處於奧地利和瑞士交界處的一個極小的國家,人口不到20000人,麵積157平方公裏。這個小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稅金特別低。這一特征對外國商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於是,引起各國商人們的注意。
為了賺錢,該國出售國籍,定價700萬元。獲取該國國籍後,無論有多少收入,隻要每年繳納9萬元稅款就行了。因此,列支敦士登國便成為世界各國有錢人向往的理想國家,他們極想購買該國的國籍。然而,原來隻有19萬人的小國容納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買到該國國籍也並非易事。
但是,這難不倒機靈的猶太商人。羅恩斯坦就是購買到列支敦士登國籍的猶太商人之一。他把總公司設在列支敦士登國,辦公室卻設在紐約。在美國賺錢,卻不用交納美國的各種名目繁雜的稅款。隻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國交納9萬元就足夠了。他是個合法的逃稅者,減少稅金獲取了更大利潤。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著名的斯瓦羅斯基公司因為在大戰期間奉德國納粹黨的命令製造軍用的望遠鏡等軍需品,所以將被法軍接收。當時猶太人羅恩斯坦具有美國國籍,悉知上情後立即與達尼爾·斯瓦羅斯基進行交涉:“我可以和法軍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不過條件是:交涉成功後請將貴公司的代銷權讓給我,收取賣項的10%好處,直到我死為止。閣下意思如何?”
斯瓦羅斯基對於猶太人如此精明的條件十分反感,他大發雷霆。但經冷靜考慮後,為了自身的利益隻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條件。對法國軍方,羅恩斯坦充分利用美國是個強國的威力震住了法軍。在斯瓦羅斯基接受他的條件後,他馬上前往法軍司令部鄭重提出申請:“我是美國人羅恩斯坦,從今天起斯瓦羅斯基的公司已變成我的財產,請法軍不要予以接收。”
法軍啞然了,因為羅恩斯坦已經是斯瓦羅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財產屬於美國人。法軍無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羅恩斯坦的申請,放棄了接收的念頭。接收美國人的公司是毫無正當理由的,況且美國對於法國來說是惹不得的。
以後,羅恩斯坦未花一分錢便設立了斯瓦羅斯基公司的“代銷公司”,輕鬆自在地賺取銷售額的10%的利潤。羅恩斯坦的致富正是國籍幫了他的大忙,以美國國籍為發家的本錢,再靠列支敦士登國的國籍逃避大量稅收,賺取大錢!
信守耶和華上帝及其律法的猶太人,本著“萬物可商,生意無禁區”的原則,敢於做任何可以賺錢的生意,隻要有利可圖且不違反法律,隻管做就是。當年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得熱火朝天,美國猶太人與前蘇聯猶太人相互之間照樣做生意,充其量再請上一個瑞士(中立國)的同胞。難道各國政府還打算幹預家庭內部的交易活動嗎?這就是“萬物可商,生意無禁區”的高明之處!6有知識的人更能賺到大錢
《塔木德》上說:“凡不教子女學習職業的人,便是教子女從事盜竊。”又說:“每個希伯來男孩,無論其家境如何,地位高低,都要學習某些經商的技巧。”猶太人對學習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資本”、“資產”的高度。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有知識的人更能賺到大錢。大多數的猶太商人很像學者,他們學識淵博,風度儒雅,身上普遍透著一股書卷氣。可想而知,一個文質彬彬和一個粗俗不堪的人,分別去應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幾率性大的必然是前者。這就是猶太商人的高明之處。
猶太人的整體文化素質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是較高的。猶太人非常重視知識,認為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擁有知識的人擁有一切。對於猶太人,拉比可能會問:“一個人要是沒有知識,那他還能有什麼呢?一個人一旦擁有知識,那他還能缺什麼呢?”《塔木德》上也這樣說:“為獲得學識,你們固然要花費許多銀錢;但有了學識以後,必獲得更多的金錢。”
全球著名的維亞康姆公司董事長薩姆納·雷史東,1923年出生在波士頓,父親羅斯坦是波士頓猶太西角的油毛氈售貨員。美國實施禁酒法之後,羅斯坦成為烈酒批發商和夜總會老板,後來他買下了一間餐廳。1936年,羅斯坦又買下了一家最早的汽車電影院。
羅斯坦深知,越有知識越能賺大錢。在賺到足夠的錢之後,他把兒子雷史東送到哈佛大學主修語言學。雷史東參加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到哈佛大學並獲得法律學位。執業6年之後,他加入了父親的公司。在20年內,他將法律知識用在並購方麵,把全國娛樂業公司的電影院由12家,擴張為855家。他靠著並購20世紀福克斯公司、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米高梅聯合家庭娛樂公司,賺了數百萬計的財富。
1987年,雷史東融資買下維亞康姆公司,又賺了10億美元,這家媒體公司依靠他的經營最終擴張成大企業。1998年,維亞康姆公司擁有百視達娛樂、西蒙·舒思特出版公司、派拉蒙影城、紐約遊騎兵隊、音樂電視頻道、尼可羅登兒童頻道以及美國頻道、科學幻想小說頻道。1999年9月,雷史東用維亞康姆公司作為跳板,發動規模更大的杠杆並購,以360億美元的代價買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年,《福布斯雜誌》估計他有94億美元的資產。
《塔木德》上說:“學識及能力,都像是價值最昂貴的懷表。”拉比經常教育人們說:“不要說等我空閑時我就讀書,也許你將永遠沒有空閑。”“商人要學識淵博。”這是猶太人提出的口號,同時也是他們的經商法則。
猶太人最看不起粗俗的商人,認為沒有知識的商人不算是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沒必要和你做生意。猶太商人絕大部分學識淵博、頭腦靈敏,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在生意中永立不敗之地。
知識和金錢成正比,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判斷力強,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在生意場上少走彎路。學識淵博的猶太商人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還了解自己商品所針對的顧客的心理,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選取合理的場所,必要時還要客氣而又不失風度地與顧客周旋,取得顧客的信任和重視。顧客對商品開始注意,這樣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一個做鑽石生意的猶太商人曾問他的合作夥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哪些魚類嗎?”聽者乍一聽問這個問題,可能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做鑽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魚類毫無關係,怎麼問這樣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問題呢?但猶太人自有自己的想法:一個鑽石商人需要的是一個精明的頭腦,對方連大西洋有哪些魚類都了如指掌,可見對鑽石的業務知識也同樣相當熟悉,那麼對巨細俱全的鑽石種類的分析肯定也是全麵、周到的,和這樣的商人合作肯定能賺錢。
猶太商人是怎樣做到學識淵博的?《塔木德》上說,有位智者被人問道:為何你能成為智者?智者聞言答道:“因為直到目前為止,我在燈油方麵所花的錢,此起食用油方麵還要多得多。”花很多錢買燈油說明此人愛學習,夜裏經常讀書。猶太人在學校受到正規教育後,又很注重自教自學。
事業有成的猶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讀書方法,許多成功的猶太商人正是從閱讀中尋求商業靈感的。圖書、報紙、雜誌等都是閱讀的載體,大凡成功的商人都有敏銳的思維能力,通過閱讀發現和迅速判斷各類信息中潛在的商機並付諸實施,即可產生巨大的威力。
時下我們有些老板忙於工作和各種應酬,很少時間用於閱讀。真正想有所作為的商人,應當多用一些時間讀書看報翻雜誌。三、誠信經營買賣公平〖〗
猶太人經商講誠信,履行契約,縱橫五大洲,經商數千年,絕少有坑蒙拐騙或者違約的事例。他們一般不經營假冒偽劣產品,不做短斤少兩的事,以誠信經商立世。猶太商人的誠信一來自於其宗教文化,《塔木德》中有許多關於貿易活動中誠信原則的規定;二來自其遠見卓識,作為一種弱勢存在,如果不守誠信,猶太民族必定會消亡。
1信守合約愛惜聲譽
猶太人視自己為上帝的“特選之民”,在出生的第八天要做“割禮”儀式,以此作為上帝和猶太人之間契約的證明。猶太民族是個契約民族,他們所信仰的《舊約》,其中的“約”就是指上帝與人立下的“契約”。這種信仰的核心理念就是:作為立約一方的人,如果按“約”的規定去行事,作為立約的另一方上帝,就會降福於他。
所以猶太人重視契約和聲譽,契約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如果不遵守契約就會有災難。因此,猶太人在經商中最注重“契約”,並使之高度神聖化。在全世界商界中,猶太商人的重信守約是有口皆碑的。《塔木德》上告誡人們:“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與神和人的約定相同,絕不可以毀約。”既然“契約”是上帝和人的約定,那麼每一次立約就意味著指天發誓,絕不反悔,若毀約就是褻瀆了上帝的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