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嬰兒起名
第一節起名的思路與方法一、把握好起名的依據和原則
人們都希望起個稱心如意的好名字。這個“好”不是抽象的,它有其具體而實在的內涵和標準,為此,起名時就應明確並牢牢把握這些標準,並作為起名的依據和原則。
一個好的名字要注意以下幾點:(1)寄予父母的美好期望,反映父母的情趣、理想;(2)在字音上,讀起來響亮、悅耳,注意陰陽平衡,富有節奏感;(3)在字形上,搭配協調,富有變化,便於書寫;(4)在字義上,寓意深刻,吉祥健康,積極向上;(5)在構思上,清新不俗,獨具特色,與眾不同。
通過這些標準,歸納總結出為孩子起名的原則如下:
1.名字能較好地表達名主的心願
起名一定要表達某種含義,而這含義往往是根據主人的心願確定的。名主本人或其長輩期望在名字中要表達的主要心願,就是確立起名含義的基本依據和出發點。
比如有人希望起表達吉祥如意、健康長壽這類含義的名字,就起永吉、祥瑞、壽康、健安這樣的名字;有人希望表達立誌成業這類含義,就起誌成、棟宇、立功、建業這樣的名字;有人希望表達安邦治國這類含義,就起振邦、興國、建華、為民等名字;有人希望表達潔身自好這類含義,就起潔清、潤身、省吾、廉德等名字;有人希望顯示秀美、強壯這類含義,就起麗姝、倩雅、力強、如鐵,如此等等。(以上所舉的這些名字,隻是說明其含義。至於名字本身,都較直白、俗氣,起名時還要在文字的選擇和組合上進一步斟酌。)總之,名字的含義能否較好地表達和體現名主的心願,是評價起名好與次的主要標誌。有些人名也有含義,但較一般化,甚至含有消極、負麵的意思,盡管這類名字也表達了名主的某種心願,但從對人名含義的總體要求來看,這類名字不能算上乘。因為名字不僅要有含義,而且要豐富,健康,積極向上,從名字中能充分顯示出名主較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人格魅力。
2.聲音好聽、書寫好看
(1)名字要聲音好聽。荀子在《勸學》中說:“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媒介來提高語音傳播的強度,從而保證信息傳遞的強度。除了借助媒介之外,漢語語音自身也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規律。譬如漢字中以平聲字為多,“平聲平道莫低昂”,平聲字發音悠長,清晰易辨,不易失真,傳播效果較好。在為孩子起名時,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利用這點,充分發揮平聲字的優勢,就能強化名字的傳播力度,毋須“順風而呼”,亦能使“聞者彰”。
我們通過《說文解字》關於“名”字的解釋可以聯想到,在通過聲音來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名字具有音節響亮、清脆悅耳等特點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我國被用作人名的漢字,在讀音上有聲、韻、調三個基本要素。由於人名多是兩個或三個字的組合,這就牽涉到音節之間的相互搭配問題。在發音方麵,我們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麵。
①要注意選擇發音洪亮的字。這類字一般以開口呼為多,多為形容、敘述或表達事物高大、擴張的詞彙,如高、大、華、放等等。開口呼發音響亮,如噴金吐玉,給人以開朗、明快的感覺。相反,名字中發音合口呼或撮口呼,聲調晦澀,失於沉悶,顯得壓抑而缺乏靈氣。
②要注意聲、韻、調的搭配。在聲、韻、調三要素中,聲調的抗幹擾能力最強,韻母次之,聲母最差。聲母多為鋪音,發音短促,聲帶不振動,故傳播效果關;韻母都是元音,聲帶振動,發音悠長,故傳播效果並。聲母的這種不足,可以通過聲母與韻母的配置給予彌補。如果聲母相同,就應使韻母有較大的差別。如黃華、馬國光、陳真、王連清等名字,讀起來並沒有繞口之感,說明其處理好了名字讀音中聲與韻之間的關係。
聲調的搭配也有講究。漢語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不同聲調的錯雜相交,可以產生一種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音樂美。如果幾個音節都是同一個聲調,就顯得呆板平直,缺少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點在兩個字中的名字中還不突出,也還顯現不出別扭,但在三個字的名字中,如起名顏延年、孟慶正、黃康良、李莉麗等讀起來就不那麼順口了。
(2)名字還要書寫好看。名字不僅是聲音的符號,也是文字的符號。人們通過名字交流時,有些場合是用聲音,有些場合是用文字,從某種角度講,名字用文字符號的場合遠遠大於用聲音符號的場合。幾千年曆史長河中出現的各種名人,其名字都是通過文字符號流傳下來的。生活在世界各個地區的人們,其名字也多是通過書寫或印刷文字符號讓世人知道的。正因為如此,名字的書寫結構就顯得非常重要,它如同一個人的外部形體,常常成為人們認識並記住名主的主要標記。所以盡管名字隻是幾個字,也要力求好看、好認、好記,這是其一。其二,我們的名字是用漢字書寫的,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它由橫、豎、點、鉤、撇、捺等不同筆畫構成,各個字又有不同的部首和偏旁,這些部首和偏旁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內或外地相互搭配,從而形成一個既有規律又多變化的字形整體,這就使漢字成為獨特的書寫藝術。人名用字,也應在字形上協調組合,力求在視覺上體現出漢字字形的形體美。以下提出三種形體美:
①整齊美,即姓名幾個字排列很整齊,如:
萬 方 魏 毅 寧 宇 李 季
鐃 繞 雷震霆 錢鐵铖 趙起超
這類名字看起來有點單調、呆板,但很整齊,排在一起較有氣勢和力度感。就每個名字的字形結構看,或上下或左右均由兩部分對稱構成,整體組合和諧統一,極有美感。
②錯落美,姓名幾個字排在一起跌宕起伏,如:
周小柯武士祥瞿遠寒樊玉嫻
這些名字都是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筆畫較多,中間一個字筆畫較少,形成M形,這樣有錯落感,不單調。另外,三個字的起筆和落筆也不一樣,有的橫,有的豎,有的點,有的方框或叉,如此交錯,也能形成一種變化跌宕的美感。
③勻稱美,即姓名幾個字形的組合,既不刻意追求整齊,也無須頭尾兩個字筆畫略多,中間一個字筆畫略少,而是順其自然,大體勻稱,這也是美的。許多人名都是這樣的,如:
王大川李苦禪羅榮桓趙樹理遠千裏
這幾個人名有的是前一個或前兩個字多一兩筆,甚至多三四筆,有的是後一個字或後兩個字多一兩筆,甚至多三四筆,有的是中間一字多一兩筆,甚至多三四筆。總之,筆畫多少懸殊不大,起筆落筆也順其自然,這樣從總體看就很勻稱,沒有出現如丁攀繁、蔣一槐、崔巍士這樣三個字筆畫繁簡差異過大的畸形。
3.用字簡潔易懂
一個人所取的名字,並不僅僅是讓人們在口頭上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名字都是用於書寫和識別的。由於名字具備這兩個基本功能,因此在起名時一要考慮所取的名字便於書寫,二要考慮所取的名字便於讓人去辨認。
所謂便於書寫,一方麵是便於孩子自己書寫。孩子剛懂事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往往就是父母為自己起的名字(包括乳名和學名)。當父母教孩子學寫字時,第一個學寫的詞往往也是孩子的名字,因為父母總認為孩子的名字是專用字,孩子的名字象征著孩子呱呱墜地後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成為了人類的一分子。教孩子學寫自己的名字,一個筆畫簡少而容易記住的名字顯然對他產生著較大的吸引力,孩子很容易就能掌握。相反,太繁雜的名字容易挫傷孩子的幼小心靈。
另一方麵是便於別人書寫辨認。每個孩子都會慢慢長大,經曆“嬰兒→孩提→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這一人生必經的道路,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所以孩子長大後將融入社會,與盡可能多的人交往,他的名字也將一同在社會上使用和書寫。毫無疑問,一個寫來簡單、讀來方便的名字會為他在社會上立足帶來許多便利。雖然我國有悠久的曆史,豐富的語言文字,但是較常用的字也不過三千多個而已,有三萬多字為不常用的古字、廢棄字和生僻字。有些人在為孩子起名時為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往往選用一些筆畫較多且不易讓人認識的字。如我國有位著名京劇演員名叫關肅霜,起初的名字是關鷸鷸,由師傅所起,意思是希望她像鷸鷸鳥那樣出人頭地。由於這個名字筆畫太多,許多人不認識,更不理解其意思,隻好誤讀為“關鳥鳥”。後來經周恩來提議,她才改名為關肅霜,較原名方便了許多。
在我國曆史上,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也犯過這樣的失誤。章太炎學識淵博,為了展現自己的博學,給自己的大女兒起名叫“”(展的古體字),小女兒取名叫(麗的古體字)。他的這兩個女兒都才貌俱佳,可年過二十卻沒有人上門求親或提媒。憑女兒的才貌賢德,怎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呢?章太炎百思不得其解,隻好找一好友求教。好友笑而作答道:“凡欲做你國學大師門下女婿者,必然要具備一定的才學。如果有哪位年輕有為自命不凡者上門求親,卻叫不來令嬡的閨名,豈不大失麵子?”章太炎聞言細想,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見,名字生僻繁瑣往往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4.姓名和諧
姓和名組合在一起,無論其含義還是讀音及書寫,應該是和諧、統一和完整的,即它組成的整體,在意義上要一致,在聲音上要有變化,在書寫上要自然、勻稱。
要使姓名和諧統一,一定要考慮名主的姓氏,使名字和姓氏的字義相互吻合,否則,即使名字很好,也可能出現偏差。如某人名叫“金城”,這個名字很好,但姓“屠”,姓名連起來是“屠金城”,一座金城被屠殺,這個意思就不好了;又如某人取“力”字為名,這個字義很能顯示出男性的氣勢,但姓“暴”,姓名合起來是“暴力”,一副凶殘相,這意思也很不好。再如取名“建國”,這名字意思也好,但若姓“賴”,姓名連起來是“賴建國”,這個國家怎麼能建好?再如某人名叫“友善”,但若姓“莫”,姓名連起來是“莫友善”,就成了沒有友善,走向了名字的反麵,如此等等。中國姓氏中有些姓,特別是屬動詞、形容詞含義的姓,起名時一定要考慮姓氏字的含義,否則,即使名字很好,也可能出現偏差,走向反麵。
姓名的和諧統一,是總體要求。由於中國許多姓氏字在現代漢語中沒有什麼另外的含義,如趙、馮、韓、劉、宋、袁等,在起名時,就不一定要名字的含義和姓有什麼聯係,即使姓氏字有某種含義,名字的含義也不一定非要扣到姓氏的含義上,那樣反倒受束縛,取的名字也可能很呆板。隻要不出現“屠金城”、“賴建國”、“莫友善”這樣的名就好。像“宋時輪”,姓“宋”和名“時輪”沒有關聯,但“時輪”一名,表示時代車輪滾滾向前,這個名字和姓連起來也是統一、和諧的。
以下舉一些和諧統一的名字:
寧靜“寧靜”是個詞,從“寧靜致遠”成語來,表現了一種性格特征和人生追求。意思統一,書寫和聲音也好。
齊備姓名連起來也是個詞,表示名主齊全備至,定能成功,意思完整,聲音書寫也好。
安然從姓氏“安”的字義出發,又選虛詞“然”為名,表示平安無恙,姓和名組成了一個現成詞,和諧統一,聲音好,書寫也好。
萬山紅深秋楓葉,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名從“姓”字的含義出發,巧妙地加以組合,形成一幅絢麗廣闊的畫麵,此名含義很好,給人以極大的美感,聲音好聽,字形勻稱。
金克木我國曆來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這五行是相克的,其中“金”克“木”。此名正是從這一理論出發,巧妙地運用了五行的變化,表明名主的能力和追求,很有內蘊,也很獨特,字形和聲調也好。
聞世震整個姓名的意思是聽到了世界的震動,驚天動地,聲音可謂大矣。這裏既表示名主期望世界的大變革,也表示自己願意參與,全名意思好,和諧統一,聲調好聽,書寫也好看。
江上舟江上一葉扁舟,如詩如畫,富有意境和韻味。意思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聲調有變化,書寫也勻稱自然。
盛中國將個人的名字稱為“中國”似乎過大,但姓“盛”,“盛中國”就是要興盛中國,使國家繁榮富強,並為此奉獻自己,這個意思就很好,聲音有變化,字形大體勻稱。
駱耕漠“駱”既是姓,也指駱駝。駱駝是沙漠地區的主要畜力,“駱耕漠”,就是駱駝耕耘沙漠,雖然很艱辛,但能給沙漠帶來希望。此種行為和精神極其高尚。這個名字意思好,完整、統一,音調有變化,字形也勻稱。
矯正中矯枉求正,保持正中,整個姓名含有哲理,表示名主為人行事的理念和準則。名字意思好,書寫和聲調也好。
5.不雷同、有創新
魯迅先生給其子起名時曾提出三條:聽起來順耳;用字通俗;不雷同。魯迅先生提出“不雷同”,是因為雷同是當今中國人名存在的最大、最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認真解決,中國人名就很難有質的飛躍,就很難實現人名的多樣化。名字用字大量雷同,主要是由於起名選字和組合上思路狹窄,沒有另辟蹊徑,從而起不出具有獨創性的佳名。以下一些人名在這點上就做得好,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王戀“戀”字在人名中極少使用,一提到“戀”,人們便會想到男女戀愛。其實這是一種狹窄、片麵的理解。“戀”是一種情感的表示,凡是對某種事物念念不忘,不忍分離,都可以用“戀”來表示,如戀家、戀歌、戀群、戀戰等等。從某種角度來講,人在情感上都有而且應該有“戀”,如果沒有“戀”,就不會有執著的追求,也就不會成功。這樣看來,用“戀”字做名,不僅獨特、有創新,含義也好。
康濯 “康”,健康;“濯”,洗。要健康幹淨,就要洗。這裏的“康”,不隻指身體,更指思想品德;“濯”,也不僅指用水清洗,更指不斷的磨煉。這個名字實際是表明加強自身修養。以往這類名字多用潤身、省身、省吾、省三這些字,“康濯”一名沒有沿用這些雷同的字,而是另選新字,並巧妙組合,此名獨特含蓄,而且內含因果哲理。
續磊 “續”,繼續;“磊”,三石為磊。已經是三石了,還要繼續“磊”,可謂多矣。石,堅硬;“磊”,多指山嶽巨岩。“磊”又有“磊落”一詞,意即正大光明。“續磊”一名,表示名主堅韌的性格、博大的胸懷和繼續攀登的奮進精神。這類名字過去常用偉、宏、洪、博、壯這些字,但此名沒有沿用,而是另選新字,並巧妙加以組合,所以此名新穎獨特,極富創造性。
餘笑予這個名字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不僅同音,而且都是代詞,指“我”。“餘笑予”,即“我笑我”。笑我什麼呢?笑我好?笑我不好?笑我“能耐很大”?笑我“不自量力”?一切盡在“笑我”之中,任人去想象。名主用此名,既是自我調侃,更是用“笑我”進行自我監督。此名有新意,極獨特,絕不雷同。
蔡天心“天心”,就是“天良”,即良心,是如同高天一樣的心,所以常說“天地良心”,人應該具備這種心,如果沒有這種心,就是“喪盡天良”。“蔡天心”一名,沒有用人名中常見的“善”、“良”一類的字,而是開拓思路,選字獨特,此名也極有新意,不雷同。
柳如是“是”是表示肯定的動詞,“如是”,即就是。就是什麼呢?主人未指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是”也指“是非”,“是”是對的,“非”是錯的,“如”,也指依照,如願,從這個意思來看,“如是”就是要依照對的,才可如願。這個名字含義豐富,用字也很新穎獨特。
二、起名的構思方法
一個好的名字,實際是一件藝術品。這件作品要完美地形成,構思是重要的環節。名字形成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構思是否深入、精致、巧妙,往往決定著名字的優劣與好壞。
什麼是起名的構思呢?簡單說來,就是起名時對名字含義及其所用字詞進行選擇和孕育的全麵構想,是未來名字的雛形。
起名的構思大體包括三個環節或步驟:一是醞釀,就是對未來名字從總體上進行考量,包括名主對未來名字在含義和語言表達上的種種願望,名主出生及生活的各種背景,同時期社會及周圍人們起名的趨向和對未來名字可能產生的正負麵影響,等等。總之,要全麵掌握名主起名的意圖、傾向,掌握與名主出生及起名的各種相關背景材料,這是起名的基礎,隻有以這個基礎出發,起名才會有準確的依據,未來的名字在總體上才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二是構想,就是在對名字含義及語言符號全麵考慮的基礎上,提出若幹個名字的雛形或走向,然後給以分析比較,從中選出最佳名字的雛形,再進一步構想,直至大體完善。三是成型,即雛形的發展,它已是成品或接近成品,但還要再作推敲和進行必要的修改,直至完全滿意。
下麵介紹一些主要的構思方法。
1.發散構思
發散構思又稱輻射構思,指沿著不同方向進行無拘無束的思考,盡量克服求同心理,提出多種方案、設想供名主選擇。
比如有位河北的“陳”姓人家生了個男孩,用發散思維可起如下一些名字:
從姓氏“陳”字的結構思考,可叫“陳東”。這個名字不僅字形相似,意思也好。陳列於東,等待戰鬥(陳,古代又同“陣”,有“陳兵”一詞),表達了一種氣勢,聲音也響亮。
從姓氏“陳”字的含義思考,可叫“陳煥新”。“陳”有“陳舊”之意,“陳煥新”,就是雖“陳”舊,但經變換,推陳出新,意思很好。
從祖籍思考,可叫“陳慰冀”。“冀”,是河北省的代稱,“慰冀”就是向河北祖籍先人問候、安慰,內含我不會忘記祖籍和先人,定會用行動慰藉你們。
從期望一生平安歡快思考,可叫“陳笑生”。笑嗬嗬地出生,笑嗬嗬地麵對人生,笑嗬嗬地生活,給生活在周圍的人帶來歡笑。這個名字的含義好,顯示名主豁達的性格,也少有重名。
從期望聰穎智慧思考,可叫“陳智星”。不僅有“智”,而且是“智”中之“星”,可謂智多星,真聰明。這個名字意思也好。
從修養品格思考,可叫“陳貫竹”。“竹”,亭亭玉立,節節升高,常用來比喻人的品節高尚。“貫竹”就是一生一世,所有品行都如同竹子那般貫穿高尚的品格。這個名字意思好,也少有重名。
從立大誌有作為思考,可叫“陳匡宇”,“匡”,匡正,“匡宇”就是糾正人世間各種錯誤弊端,匡扶國家天下。這個名字很有氣勢,也少重名。
從激勵奮進思考,可叫“陳道遠”。任重而道遠,仍須努力向前。這個名的意思好,聲音也好。
從仰慕榜樣思考,可叫“陳鋒楷”,“鋒”即雷鋒,以雷鋒為楷模,學習雷鋒,做雷鋒那樣的人,這個名字也好。
從安民濟世思考,可叫“陳燭民”。“燭民”,就是秉燭照亮人民,喚醒民眾,為人民服務。這個意思也好,少有重名。
如此等等,還可從別的角度,起出許多名字。這就是發散思維,通過這種構思,在構想出的眾多指向各異的名字中,選出其中一個最滿意的名字。
2.收束構思
收束構思與發散構思相反,指把不同思維收攏集中到一個基點或一個指向上,緊緊圍繞這個基點和指向,進行深入分析、細致研究,從而找出最佳答案,也就是起出最好的名字。比如通過發散思維,最後集中到以“山”來命名,但是“山”的內涵很多,既可直接在名中用“山”字,也可從“山”的別的角度表示,比如“嶽”,指陸地上隆起的部分,和“山”字古今通用;“阜”“陵”“丘”“隴”,都是指較大而平坦的土山;“嶂”“巒”“阪”“坡”,都是指不同形態的山;“巔”“峰”“嶺”“岡”“麓”,是指山的各個部分;“太”“泰”“岱”,都是泰山的名稱,均源於“大”或大山。這樣看來,以“山”命名,並非一定要用“山”字,還可選用以上列舉的“嶽”“阜”“陵”“隴”“巒”“峰”“嶺”“泰”等字,因為這些字也都是表示“山”,從某種角度權衡,可能比直接用“山”做人名更好。
有一李姓人家,生了個女孩,已從不同指向起出許多名字,家長最後隻傾向在表示孩子愉快這個意思上起名,而且按照當地風俗,馬年九月份生的孩子,名中最好有“玉”字。名字含義既要表示愉快,又要有“玉”字,指向已十分明確,這樣就要運用收束思維,集中圍繞這個中心進行深入思考,先找出含愉快的字和帶“玉”的字,然後分析鑒別,從中挑選。表示愉快的字有歡、欣、愉、喜、悅、怡等,前四個字雖然符合名主要表達的意思,但這幾個字用在名中會過於直露,而且“喜”“欣”兩個字在人名中較常見,再用容易雷同、落俗,“愉”字在現代漢語中不怎麼單用,聲音也不響亮,而“悅”“怡”二字就沒有上麵說的那些問題,它們多用於書麵,聽起來含蓄、雅致,所以起名的第一個字可定在“悅”“怡”上。第二個字表示“玉”的意思,可以直接用“玉”字,但這個字在古今人名中用得很多,很容易重名,也過於直露,這樣就可找帶“玉”字旁表示美玉的字,如“玨”“璿”“瑪”“瑋”“玢”“琨”“瑜”“璦”“琳”“玫”“瑩”等等。這裏的“玨”由兩個“玉”字合成,表示兩塊美玉,意思很好,但不少人不認識這個字,容易讀錯,這會給將來的人際交往帶來麻煩,所以這個字不宜取。“璿”“玢”“瑋”“瑙”“璦”一般人也不認識,也不宜取,“琨”在人名中已多見,易重名;“瑜”不宜用於女孩名中,這樣分析下來,就集聚在“琳”“玫”“瑩”三個字上了。這三個字不僅能表現出“玉”的意思,而且雅致不俗,一般人也都認識,聲音也好。根據以上分析鑒別,可組合成如下三組名字:
第一組:
李怡琳從名字的含義解:怡,音yí,歡樂、愉快之意,如常說心曠神怡。琳,音lín,美玉,常用“琳琅”比喻珍貴的寶物。怡琳,意即令人非常愉快、喜歡的美玉。
從名字字形結構解:琳是由“王”“木”“木”三字組成,一個“木”是表示父“李”姓,一個“木”是表示母“楊”姓(母親姓楊),“李”、“楊”二木結合生出一美玉,成琳,說明“琳”是父母愛情的結晶。
從名字的聲音解:琳,開口音,響亮、好聽。家裏稱呼時叫“琳琳”或“小琳”,有親切感。
李怡琳,“李”是第三聲,“怡”“琳”是第二聲,三個字聲調連起來是仄平平,有高有低,長短相間,有韻味。
第二組:
李悅玫悅,音yuè,含高興、快樂、喜悅之意,如常說和顏悅色,賞心悅目。悅的同音字“月”(月亮)“樂”(音樂)“躍”(飛躍)“越”(超越)都是好意。玫,音méi,美玉。也指玫瑰,極為豔麗芳香的花木。玫和“梅”同音,梅花不僅鮮豔美麗,而且開在冬天,經得起嚴寒考驗,具有高尚的品格,又是報春花,給人間送來喜悅。悅玫,意即令人十分欣賞、喜悅的美玉(包括玫瑰、梅花)。
“悅”“玫”,都是開口音,響亮、好聽,像個女孩名。家裏稱呼時叫玫玫、小玫,也很親切。李悅玫,“李”是第三聲,“悅”是第四聲,“玫”是第二聲,三個字連起來聲調是仄仄平,高低錯落,由長而短,很有力度感。
第三組:
李祺瑩“祺”,音qí,“棋”字雖不含歡快之意,但表示“吉祥”,當然會是愉悅的,所以可用在名中。“祺”的同音字“琪”,美玉;同音字“琦”,也是美玉,常指美好的品行;同音字“奇”,罕見、獨特;同音字“祈”,祈禱、祈福;同音字“頎”,修長、高大;同音字“旗”,旗幟,比喻榜樣、楷模;同音字“麒”,麒麟,象征祥瑞。“瑩”,音yíng,瑩字裏有玉字,意即晶瑩光潔如玉,常用來形容光明透亮。同音字“迎”,迎春、迎風;同音字“盈”,充滿、豐盈;同音字“營”,營造、經營;同音字“瀅”,清澈;同音字“贏”,贏得、獲利;同音字“瀛”,瀛寰、大海。以上這些同音字都是好意。棋瑩,意即吉祥、晶瑩如玉。
祺瑩,都是開口音,響亮、好聽,像女孩子名,家裏人稱呼時叫瑩瑩、小瑩,很親切,順耳。李祺瑩,“李”是第三聲,“棋”“瑩”是第二聲,三個字連起來聲調是仄平平,由高而低,有頓挫感。
以上三組中,每組名字的兩個字如果覺得不好,還可互換,如將“怡琳”倒過來叫“琳怡”,“悅玫”倒過來叫“玫悅”,“棋瑩”倒過來叫“瑩棋”。另外,這六個字也可重新選擇搭配,如“祺”和“琳”組合叫“祺琳”,“玫”和“怡”組合叫“怡玫”,“悅”和“瑩”組合叫“悅瑩”。總之,可由名主自由選擇。
3.聯想構思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聯想構思是從一定的思路出發,找出此事物和彼事物內在或外在的某種聯係,從而形成一個新的思路、畫麵或事物。比如:由水,聯想到河—江—湖—海—舟—船—航行—魚—遊;由地,聯想到田野—遼闊—遠程—莊稼;由天,聯想到星—雲—日—月—雷—雨—虹;由馬,聯想到奔騰—遠行—原野;由鬆,聯想到青翠—挺拔—棟梁—耐寒。如此等等。
聯想在起名中非常重要,它是起名構思的一個重要方法。每個名字的起出,總是從某一點出發,“浮想聯翩”,從相似、相近、相關、相反、對比或延伸中起出相應的名字。以下為例:
解放後,劉伯承元帥到南京任職,生下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劉蒙。為什麼取名“蒙”呢?因為南京在曆史上屬於吳語區,三國時的東吳名將呂蒙奮發上進,被稱為“吳下阿蒙”。劉伯承元帥期望兒子長大後也像“阿蒙”那樣,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於是起名“劉蒙”。由出生地南京,想到曆史上屬於吳,由“吳”想到三國名將“阿蒙”,由“阿蒙”想到奮發上進、為國奉獻,於是劉蒙這個名字便產生了。這就是聯想構思。
革命烈士方誌敏的女兒叫方梅,出生在冬天,由冬天想到寒冷,由寒冷想到耐寒的梅花,鮮豔料峭,品格高尚,於是起名方梅。這也是聯想構思。
苗以農,“苗”是禾苗,禾苗是由農民種植的,“苗”的培育直至成長,都離不開“農”。由“苗”想到“農”,表達了它們的聯係,這個名字也是聯想構思。
梁生木,“梁”是土房建築中的大梁,“梁”是怎麼來的呢?“源”於樹“木”,由“梁”聯想到和“木”的內在聯係,於是起出“梁生木”之名。
韓冰,“韓”字除用姓氏和國名之外,沒有別的意思,但是“韓”的同音字裏有“寒”,“寒”,寒冷,冰天雪地。這樣,由“韓”想到“寒”,由“寒”想到寒冬景色,於是便有了韓冰、韓雪、韓冬、韓秋這樣一些人名。
著名作家張光年,又名光未然。“光”的流速很快,為了表示這種快速的路程,在計量上用“光年”,於是起名“張光年”。但在解放前的黑暗社會,光燃(“然”的諧音字)不起來,沒有光明,於是“張光年”一名曾改為“光未然”。這兩個名字也是聯想構思。
梁實秋,其姓氏“梁”的同音字有“粱”,“粱”指糧食,“粱”隻有成熟飽滿,果實累累,才能收獲,這是什麼時候呢?秋天。“梁實秋”就是成熟的糧食在秋天收獲。這裏由姓氏“梁”想到同音字“粱”,由“粱”想到果實,由果實想到收獲的秋天,整個名字也是聯想而成。
大作家郭沫若別名和筆名很多,其中一個叫汾陽主人。郭沫若是四川人,“汾陽”是山西省的一個縣名,怎麼起別名為“汾陽主人”呢?原來唐代有名大將叫郭子儀,曾為大唐屢立戰功,後進封為“汾陽郡王”。郭沫若和郭子儀同姓“郭”,“郭子儀”曾做過“汾陽王”,由同姓聯想到同姓名人郭子儀,由郭子儀聯想到曾是“汾陽”頭號大官,於是起名“汾陽主人”,這個別名也是聯想而成的。
4.逆向構思
逆向構思就是將習慣性思維逆反過來,從相反的指向去思考、認定,這是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比如想到好,就會想到壞;想到優,就會想到劣;想到善,就會想到惡;想到高,就會想到矮;想到大,就會想到小;想到多,就會想到少,如此等等。總之,它是從相反、對立的方麵進行思考。
逆向構思在人名中很多,如:
安危冷炎柔堅甘苦
關放空實巨微張弛
這些名字都是從姓氏的字義出發,取與“姓”氏字含義對立的字為名,從而形成一個相互對立、矛盾,實質為陰陽平衡的名字。
還有的是名字與姓氏無關,隻是名字的含義相互對立、矛盾,如:
王英凡聞一多張朝夕賈平凹
瞿薄厚寧簡繁趙古今馬溫寒
用逆向構思起名,其含義看起來矛盾,但實際上包含著辯證法。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有冷就有熱、有長就有短,“冷”與“熱”、“長”與“短”統一在大的時空之中,也統一在人生以及各種事物之中。起這樣的名字,不僅表示名主看問題全麵,具有辯證思想,而且表明善於處理矛盾,使其走向和諧統一。另外,這樣的名字很別致,有特色,少重名,既然它的優點很多,現在起名的思路又相對較窄,所以這種構思起名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倡和拓寬,廣泛運用。
逆向構思的另一種情況是打破區別男女名中慣用的字,采取男用女名,女用男名。比如男用女名蕭楚女、李素芝、陳細妹等。類似的名字還有王燕、傅玉珠、王雅菲、張秀琴等等。這些人都是男性。
男性取女性名,在戲曲界較多。過去舞台上的旦角多為男性演員,為了適應扮演的女性,也為了引人注目,於是不少男演員取女性藝名。如評劇演員何善峰藝名月明珠,杜子義藝名金菊花,孫洪魁藝名丁香花等等。
而女性名中選用表示男性的字詞,則完全是起名者有意為之的。長期以來,中國重男輕女,認為男性是強者,女性是弱者,一些女性對此並不認同,且對這種傳統觀念進行挑戰,於是她們起了一般男性常用的名字以顯示自己的品格和行為,還有一些是父母特別想要和喜歡男孩,但生出的是女孩,於是便給孩子起了男孩名,以此慰藉心情。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許多具有革命精神的女性,早已打破傳統的女性名中常用的字詞,她們雖然不故意去使用表示男性名中的那些典型字詞,但也拋棄了那些表示女性名中常用的字詞。像老一代無產階級女性革命家蔡暢、鄧穎超、康克清、帥孟奇、李伯釗等,還有許廣平、李德全、史良等現代中國傑出女性,其名字都看不出女性特色。彭德懷元帥夫人浦安修、賀龍元帥夫人薛明,徐向前元帥夫人黃傑,王樹聲大將夫人楊炬,徐海東大將夫人周東屏,羅瑞卿大將夫人郝海平,許世友上將夫人田普,李達上將夫人張乃一,僅從名字看,怎麼也不會認為她們是女性。
5.創造性構思
創造性構思,是衝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通過求新、求異的獨特想象,構思出超越一般人想象的新思路或成品。創造性構思在起名中非常重要,有些人名之所以好、獨特新穎,就是因為起名時用了創造性思維,從而構思出獨特的名字。下麵是一些例子:
北京有位姓“萬”的男士到中年時才得一子,為了使獨生子健康長壽,他給孩子起了個極為大膽的名字:“萬歲”。這個名字是封建社會對皇帝的稱呼,起這樣的名字真是別出心裁,異想天開,太獨特了。但是呼叫這個名字,無論家人還是外人都會有些心理上的障礙,也會引起別人的非議,於是經過思考,改名為“萬少(shǎo)一”,意即“萬裏少一”,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這個數字也是夠大了,不僅保留了最初用“萬歲”一名的含義,滿足了父親期盼兒子健康長壽的心願,而且這個名字組合得也好,整個姓名才八筆,極其簡單,好認好記好寫,也無重名,這個名字起的就有創造性。
有一對恩愛夫妻生了一個孩子,怎麼能從孩子的名中體現出他們這三口之家的親密關係呢?經過思考,給孩子起名“叢”。“叢”,上邊是兩個並排在一起的“人”字,代表夫妻二人,下邊的“一”字,代表孩子,這個孩子是上邊兩人愛情的結晶,上邊的兩人和下邊一(孩子)緊密相連,共同組成一個整體,這個名字的創意很好,也是創造性構思。
薩空了,在漢語裏,“薩”字除用於姓氏外,沒有別的含義;“空了”,就是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整個名字沒有指向,沒有任何實質性含義,就是“空”。但是“空”也是一種現象,一種客觀存在,雖然“空”是什麼也沒有,但許多事物是以“空”為起點,由“空”轉化為“實”,正如一張白紙,雖然上麵什麼也沒有,但它可以畫出最好的畫,寫出最好的字,這裏麵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名構思極有獨創性。
孔另境,“另境”二字無論單用還是合用,在人名中都很少見。“另境”是什麼呢?就是和別的境界不一樣,是另外一種境界,這種思維本身就很獨特。那麼另一種境界是什麼樣的呢?它沒有回答,留有極大的空間,任你去想象。這裏實際上是表示自己和別人不同,有自己的思想、生活和行為準則。名字本身就包含極大的創造性。
6.變異構思
變異思維,就是超越正常思維,用異常的思維方法,構思出一種超乎尋常的、近乎扭曲的思路或成品。在神話、童話和科幻作品中就常用到變異思維。
人的名字多種多樣,其中有的就是用變異思維構思的。一般說來,名字的含義本來應該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有些人名反常,故意取含義不好或不太雅的名字。如以下一些人名:
陳病樹,“樹”本來可以綠化環境,木又可以供人使用,但它是“病樹”,不僅無用,而且形象也不好。名主竟以“病樹”為名,作為自己的代號,公開讓眾人稱呼,很怪異。這個名字就是變異構思。
朱買臣,“臣”,君主時代的官吏;“買臣”,就是買官。“買官”在封建社會有,在現代社會也有,這是一種腐敗行為。但是名主卻以這一行為為己名,真是令人不解。這也是變異構思。
陳醉生,成語有“醉生夢死”,意即像喝酒和在睡夢中那樣糊裏糊塗地生活。“醉鬼”“醉漢”“醉人”“醉態”都是指喝酒過量而迷迷糊糊,神誌不清。名主居然以這樣一種生活狀態作為己名,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此名構思也很怪異。
沉淪,“沉淪”是一個現成的詞,表示陷入罪惡、痛苦的境界。這樣的人名也是變異構思。
胡癡,姓氏“胡”就有胡亂的意思,又取“癡”作單字名,合起來意即不僅胡亂瞎鬧,而且癡呆愚笨,名主居然用這樣的意思命名,這也是變異構思。
胡塗,本是“糊塗”,這裏借諧音為“胡塗”。不明事理,對事物認識模糊混亂。全是貶義。
劉小樣,對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常稱“小樣”,有時對瞧不上眼的人也稱“小樣”。比如評價某人,認為他不怎麼樣,就說“看你那小樣!”這裏居然以“小樣”為己名,自認為“不怎樣”,很次,這名字也是變異構思。
以上列舉人名,其含義都是不好或不雅的,那為何還要用這樣的意思起名呢?這裏有的可能是幼時的“賤名”,而成年後仍沿用成大名;有的或者說絕大多數是另有意圖,如出於對現狀的不滿,出於個人情緒的宣泄,出於對某些事物的抨擊,出於某種怪異心理的表達,凡此種種,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些超常怪異的名字,表達他人不易理解而深藏在名主內心的境況。所以對這類名字,不要簡單地加以否定。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鄧散木,號鈍鐵、糞翁、一足,這些名、號含義都不是好的。“散木”典出《莊子·人間世》,言一名木匠見到櫟社樹,說道:“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則液,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後用“散木”借喻無用之人。用“散木”做人名,雖有自謙之意,但很怪。取號“鈍鐵”,意即不鋒利的鐵器;又號“糞翁”,並將居室名為“廁簡樓”,自號“廁簡子”,意思就更不好。名主為何要用這樣的名和號呢?主要是在日偽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他在書刻藝壇上崛起,不少官員登門索取,又有人爭相仿效,以假亂真,這使他極為不滿,同時他也看不慣當時社會種種汙濁和政客們假斯文的醜態,出於憤世嫉俗之情,於是取了以上一些怪名怪號。
7.靈感構思
在人的基本思維形式中,有一種靈感思維,也稱頓悟思維。靈感思維並不完全是憑空而來的,它是在潛意識的基礎上,通過外界的誘發,突然激活潛在意識中的思想沉積,使其突然鮮活暢通起來,從而獲得驚人的認識成果。“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靈感。靈感思維不受主觀意識的控製,它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出現,事先不知道,也是無法確定的,它往往是突如其來,一觸即發,所以才稱為“頓悟”。
靈感思維在起名中也常常出現。當為某人起名而苦苦想不出時,偶然被外界某一事物觸發,頓時便想到一個較為滿意的名字。以下舉例:
某家的女兒要生孩子。在女兒懷孕期間,父親就開始為未來的外孫運思名字,雖苦苦思索,但一直起不出,直到女兒住進產院,還是想不出。後來當女兒進入產房要生產時,竟然幾個小時也生不出,女兒疼痛難忍,嗷嗷直叫,父親在外聽著,心如刀絞,就在這時,旁邊有人說: “怎麼這麼難生呢?”這句話一下子觸動了父親的心靈,激發了他起名的潛在意識,頓時想到,何不就給孩子起名為“難生”呢?通過這一名字,讓他知道母親生他時的痛苦,長大後要孝敬母親,讓他知道生活的艱難,長大後能吃苦,能獨立創造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意思不是很好嗎?這個名字就這樣產生了。為了使這個名字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效果更好,將“難生”要改為“知難”,諧音“植楠”。這樣不僅表達了要表達的意思,而且擴充了更多的內涵,文字上也更獨特、文雅。這個名字就是靈感構思。
民族英雄林則徐出生時,正巧一隊官府的人馬從林家門前經過,吹吹打打,好不熱鬧。轎子裏坐的是新上任的福建巡撫徐嗣曾。父親覺得這是個吉祥的兆頭,獨生子出生時門外鼓樂齊鳴,一個大人物路過,何不效法此人,兒子將來也會像徐巡撫一樣顯達高升,建功立業。於是給兒子起名“則徐”,取字“元撫”。“則徐”即學習徐嗣曾,“元撫”即兒子發端等於徐巡撫。
著名婦科醫學家林巧稚,其姐姐叫林穎稚。按同輩用字,她的名中也應有“稚”字,但“稚”的前邊用什麼字呢?父親看著剛剛出生的女兒,小巧玲瓏,嬌好可愛,簡直是上帝賜予人間的一個精靈,看著看著,突然想起“巧奪天工”這個成語,眼前精巧的女兒不是勝過天然的創造嗎?於是在“稚”字前麵加上“巧”字,起名“巧稚”。
8.形象構思
形象構思是通過想象、比喻等手法借用某一具體事物,起出形象性強、具有象征意義的名字。這樣的名字不僅可以表達名主想要表達的某種含義,而且形象、具體,能給人以某種情緒上的感染和想象的餘地。以下舉例: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賀龍,其名“龍”即是一種形象。“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降雨,升時飛躍宇宙之間,降時潛伏波濤之中,乘時變化,猶人得誌而縱橫四海,這本事多大,名者如“龍”,此人非同小可。
賀龍之子賀鵬飛,“鵬飛”一名也是形象構思。“鵬”為傳說中最大的鳥,大鳥高飛,鵬程萬裏,前途、誌向何其遠大!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原名曹,號雪芹、芹溪、芹圃。為什麼這三個號都帶“芹”字呢?原來曹雪芹十分喜愛芹菜。芹菜是傘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蔬菜,葉柄發達,色黃綠,有特殊香味。農夫在園裏中種上一片碧綠的芹菜,與小溪流水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芹圃”、“芹溪”的田園景觀,令人陶醉不已。這就是名主取其號的初衷,內中包含了他對“芹”這一形象的感受和讚賞。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原名牛俊國。有人為他起藝名“牛得草”,此人認為:“起名要因姓而宜。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於的有叫於得水的,魚兒得了水可以暢遊;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豬得了康(糠)膘肥體壯。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兒得了草,能負重遠行,韌力無窮。”又為牛得草取字“料足”,別號“飲水”。“牛得草”、“料足”、“飲水”草、料、水俱全,隻等奮蹄耕作了。這個名、字、號,全是用的形象構思。
現代著名作家馬烽,其名中的“烽”,指烽火、烽煙。古代邊防發現有敵人入侵時,立即點火冒煙報警,以此表示戰火或戰爭將要發生。名主起此名時,正是抗日烽火不斷,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時,於是用“烽”這一形象的景象為名,表達名主的抗日愛國之情。這也是形象構思。
形象構思在人名中很多,如高天、白雲、雷鳴、王虹、朱晨旭、李月明、戴星東、潘光旦,這些名字都是借日月星辰命名,以表示名主的某種向往和氣勢;田野、陸地、沙漠、海藍、高俊山、馮雪峰、範長江、郭小川,這些名字都是借大地山水,表示名主對大自然的崇敬及其人生的某種理念;範彪、馬馳、張燕、鐵牛、李勁鬆、楊柏青、高竹枝、劉老根,這些名字都是借某一動植物,表示名主的某種情趣愛好和人生理念;白石、黃金、張弓、戈矛、段玉珠、吳素娟、程石磨、章乃器,這些名字都是借生活中的某些礦物、器具、裝飾物等,表示名主的情趣、性格和人生意義;王紅、周豔、車迅、龍飛、黎錦輝、趙海濤、裴靜奄、鄭板橋,這些名字都是借某種色彩、動作或景觀,表示名主的某種心境和喜好,以喻人生理念。如此等等。
9.姓氏構思
姓氏構思,本不屬於一般的構思範疇,隻是由於在姓氏中可以生發出多種名字,所以將此列為一項特殊的起名構思法。這種構思既可使姓名緊密相連,組成整體,又因為姓氏千差萬別,起出的名字也少有重複,而且有的名字會很好。比如有位作者叫“憶江南”,實際本人姓“易”,因為“易”“憶”同音,所以由“憶”聯想,用“憶江南”這一詞牌作為已名,很有韻味。
姓氏構思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字音構思
①同音構思。漢語中,音同字不同的字相當多。有些字,除用於姓氏外,沒有或沒有太多的其他含義,但它的同音字卻含有多種意思。這類姓氏,就要充分選用同音字的含義起名。如“馮”姓,和“逢”字同音,“逢”含有相逢、巧遇等好意,常說“千載難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馮”姓字雖然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但借“逢”的諧音,可起名如馮吉、馮春、馮雙喜、馮良遇、馮大運等名。又如“蔣”姓,和“獎”字同音,“獎”,含有誇獎、獎勵、嘉獎等褒意,據此,可起諧音名如蔣勵之、蔣建功、蔣慶嘉等名。再如“鮑”姓,和“報”字同音,“報”含報答、報安、報喜、報德、報捷、報效等好意,據此,“鮑”姓可起單字名如鮑喜、鮑吉、鮑捷,也可起雙字名如鮑曉明、鮑效國。著名影視演員鮑國安,其名就運用了姓氏同音字“報”或“抱”,表達了懷抱理想、報效國家平安之意。
很多姓氏都可諧音起名,如:
“趙”姓,同音字“照”,可起名趙亮、趙有光、趙明遠;
“彭”姓,同音字“朋”,可起名彭友、彭遠方、彭啟吾;
“秦”姓,同音字“勤”,可起名秦勞、秦為民、秦可富;
“潘”姓,同音字“攀”,可起名潘登、潘萬峰、潘必勝;
“楊”姓,同音字“陽”“揚”,可起名楊帆、楊光照、楊沐春;
“姚”姓,同音字“遙”“瑤”,可起名姚瑤、姚遠方、姚天望;
“董”姓,同音字“懂”,可起名董禮、董必武、董是非;
“李”姓,同音字“理”,可起名李喻、李明智、李國是;
“宋”姓,同音字“頌”,可起名宋揚、宋和平、宋壽安;
“龔”姓,同音字“躬”,可起名龔敬、龔先行、龔親民。
②疊音構思。姓和單字名同音,如:
方芳艾愛田甜成城
朱珠何禾沙莎蘇舒
林琳楊陽姚遙路露
姓和雙字名的後一個字同音,如:
華白華江又疆李千裏陸鳴鹿
孟遊夢楊曉陽周小舟婁懷樓
盛中勝林一玲傅連富韓怡寒
疊音起名,最好都選開口音,這樣讀起來響亮,好聽,也很別致。
③矯正姓氏讀音構思。有些姓氏,因字形和某些字的形體十分接近,還有些姓氏是當作姓氏時有另一種讀法,這兩種情況都易使人讀錯,為求正確,也可以此起名。這類名字也很有特色。如:
“繆”(音miào)姓,此字有些人常和“謬”(音miù)字相混,將姓“繆”讀作“謬”,為求正確,可起名“繆非謬”,此名不僅形式別致,意思也好,表示名主不會有任何差錯。
“芮”(音ruì)姓,有相當一些人不認識此字,將它讀作“丙”(bǐng),還有的讀作“肉” (ròu),為求正確,可起名“芮音銳”或“芮作瑞”、“芮亦睿”。這些名字意思也好。
“隗”(音kuí)姓,有些人不認識此字,也有的念成“鬼”字,為求正確,可起名“隗亦魁”或“隗音揆”等。
“麴”(音qū)姓,很多人不認識此字,容易讀成“鞠”(jū),為求正確,可起名“麴同曲”,意思也好。
“逄”(音páng)姓,很容易當成“逢”(音féng)字,為防讀錯,可起名叫“逄非逢”或“逄音彷”。
還有些姓氏是多音字,用於姓氏時必須讀作用於姓氏的音。如“單”字,有三個音,用於匈奴君主稱號時讀 chán,表示單位時讀dān,用於姓氏時讀shàn。為免讀錯姓氏音,可起名“單亦善”或“單音繕”。又如“仇”字,一般認識此字的人都讀它為chóu,用於表示仇恨、仇敵之意,但作姓氏時讀音是qiú,為免讀錯,也可起名如“仇亦求”、“仇本虯”、“仇音遒”等名。再如“查”字,一般情況下都用於表示檢查、調查之意,讀音chá,但用於姓氏時讀音為zhà,為免讀錯,可起名為“查音吒”或“查聲喳”。此外還有“解”字,用於姓氏時不讀解放的“解”(jiě),也不讀解送、解差、解元的“解”(jiè),而是讀作 xiè(和“泄”、“卸”、“謝”同音)。如此等等。這些姓氏都可從其特殊讀音上尋求名字。
(2)字形構思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由於字形特殊,就可從姓氏字的形體上構思出多種名字。
①拆姓氏字起名。有相當多的姓氏字是由幾個獨立的字組成的,將獨立部分連接起來,即可組成名字。如:
雷雨田,此名是由姓氏字的“雷”上部“雨”和下部“田”組成的;
賀加貝,此名是由姓氏字“賀”的上部“加”和下部“貝”組成的;
李木子,此名是由姓氏字“李”的上部“木”和下部“子”組成的;
翁公羽,此名是由姓氏字“翁”的上部“公”和下部“羽”組成的;
張長弓,此名是由姓氏字“張”的左部“弓”和右部“長”組成的;
舒舍予,此名是由姓氏字“舒”的左部“舍”和右部“予”組成的。
如此等等。拆姓氏字起名,不僅獨特、別致,而且姓名配合得體,有的意思也好。
②加姓氏的同形字起名。有的姓氏字可拆字組名,有的姓氏字則可加形體相同的字起名。如:
“石”姓,再加兩個“石”字即成“磊”字,可起名叫“石磊”;
“牛”姓,再加兩個“牛”字即成“”字,可起名叫“牛”;
“水”姓,再加兩個“水”字即成“淼”字,可起名叫“水淼”;
“金”姓,再加兩個“金”字即成“鑫”字,可起名叫“金鑫”;
“呂”姓,再加一個“口”字,即成“品”字,可起名叫“呂品”;
“林”姓,再加一個‘木”字,即成“森”字,可起名叫“林森”。
③用姓氏字形相近的字起名。這類名字組合起來簡潔、整齊,有的意思也好。如:
寧宇萬方古吉龍尤
楊揚吳昊史央金全
趙起李季郎朗冉再
王正玉申由甲石右左宋守宗
查杳香邊達迅普晉智敖敬敏
何作佐劉利劍周同岡聞閨閣
(3)字義構思
許多姓氏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有其他意思。從中擇取某一含義,可起出許多很好的名字。這裏又分以下幾種情況:
①借姓氏字組成的常用詞起名,如:
姓組成的姓名
安安然安康安靜
時時尚時間時光
廉廉潔廉政廉明
方方正方園方可
嚴嚴明嚴正嚴肅
陶陶冶陶然陶鑄
田田間田野田園
吉吉祥吉慶吉利
和和平和睦和善
此外,像蘇醒、鄭重、陸地、簡潔、沙漠、鞠躬、莊重、充實、匡正、雍雅、都城、連貫、邊疆、黎明、紀念、昌盛、舒適、甘甜、明亮、江山等這些常見詞,它們的前一個是姓氏字,後一個是單字名,連起來也都是很好的名字。
②順著姓氏正麵字義起名。許多姓氏字,含有積極的意義。由此可生發出許多好的名字。如:
姓由姓氏字義生發出的姓名
白白雪白如冰白玉碧
任任重任無窮任道遠
牛牛憨牛為民牛耕田
原原野原本善原非複
武武衛武和平武保國
史史冊史可鑒史遵實
花花香花錦山花襲人
石石堅石破天石根基
遠遠方遠千裏遠致程
③從姓氏字義的反麵起名。漢字中有相當多的字義是對立的,如好與壞、優與劣、明與暗、古與今、繁與簡、陰與陽、真與假等。這些具有對立意義的字在姓氏中也有,若能從這些姓氏字義的反麵取名,不僅能使名字的含義形成鮮明對比,達到對立統一,而且開啟人們的想象空間,能給人以深刻印象。以下舉例:
甘姓,“甘”有甜的意思。生活並不都是甜美的,也有辛酸苦難。隻有懂得艱辛,才能迎難而上,通過奮鬥真正獲得甘甜。這是一種既正常而又有意義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所以“甘”姓人若起名叫“甘苦”或“甘先苦”、“甘知苦”、“甘迎艱”、“甘克難”就能很好地體現這一思想。
關姓,“關”有關閉的意思。某些情況下,關閉是必要的,但就人的思想及整個社會來講,長期關閉會心胸狹窄,容易固執保守。這對個人及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利的。“關”姓人若起單字名為“放”或雙字名“喜開”“亦開”“善敞”等名,就會改變“關”姓字義那種封閉的含義。
暴姓,“暴”有粗暴、暴力的意思。除了對付真正的敵人和邪惡勢力外,一般情況下,暴力思想、暴力行為和粗暴性格都是不好的。“暴”姓人若起名為“暴為民”、“暴本善”、“暴喜平”等名,就較好地改變了“暴”姓字粗暴的含義。
陰姓,“陰”有陰暗、陰險之意。這兩個意思都不好。若起名為“陰有陽”、“陰貽暉”、“陰光磊”這類名字,就改變了“陰”姓字含義不好的一麵。
終姓,“終”有終了的意思。“臨終”、“送終”都不是好意。若用周而複始的觀點考慮,起名為“終則始”、“終再生”、“終複興”,就改變了“終”姓字含義的消極麵。
師姓,為人之師,是值得稱道的。若以“師”自居,就不謙虛,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方麵都為人師。若起“師亦生”、“師學生”、“師後聞”、“師本凡”之類的名字,就做到了韓愈所說的“道之所存”,人皆為師,不以“師”自居,而與他人平等,這就好了。
(4)從和姓氏有關的曆史方麵起名
姓氏是在曆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許多姓氏都能和曆史上的某些方麵聯係起來,所以選擇姓氏在曆史上的某一點起名,既有紀念意義,名字也很別致。
考察中國的各個姓氏,前麵都冠以“某某郡”。“郡”是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原比縣小,秦漢以後,“郡”比縣大,秦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姓氏前的“某某郡”,多是指此姓的始祖地。如楊姓一世祖楊杼,在陝西弘農縣,於是稱楊姓為弘農郡。也有的是以同姓中的某人生平定郡。如漢武帝時期,蘇姓家族中有個人叫蘇進,此人曾從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以功封為平陵侯,後任代郡太守,葬於武功,其後代遂其所封成為武功人,於是蘇氏子孫都尊崇武功,自稱武功為其籍,武功便成為蘇氏的總派係,蘇姓也就冠以“武功郡”。中國古代很講究郡望,郡望就是顯貴的家族,有的是世居之地,有的是遷徙到別地後繁衍興旺,為當地或世人所仰望。如崔姓的郡望在博陵,王姓的郡望在太原,孫姓的郡望在山東的樂安。郡望成為同姓家族中所認可的“根”。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生於河南河陽,但河北昌黎是韓姓的郡望,所以韓愈自謂昌黎,世人也稱他為韓昌黎。若想尋根拜祖,並依此起名,就要了解自己姓氏的始祖或郡望。如呂姓郡望是河東,秦時為今山西安邑,漢代擴至山西汾河下遊至王屋山以西一角,唐代又改蒲州為河東郡。呂姓人可起名如呂安邑、呂尚邑、呂河東、呂世汾、呂源蒲等等。
有些姓氏曾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國名,如趙、鄭、陳、衛、韓、秦、魏、魯、齊、吳、越、楚、燕、許等,如果名主願意和古代這些國名聯係起來,表示懷古,或者本人祖籍或出生於這些地區,也可以此起名。如燕,古代國名,開國郡主為召公爽,建都薊,又以武陽 (今河北易縣南)為下都,召、爽、薊、武陽、易南等字,都可以直接或加字成為“燕”姓人名。又如許,古代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開國君主文叔,地處今河南許昌東,以後又遷至葉、白羽、容城。文、昌、葉、白羽、容等字,均可直接或加字成為“許”姓人名。
姓氏中,有相當一些也是古地名,如“邴”就是春秋時的鄭邑,地在山東費縣東,“邴”姓人可直接或加字用鄭、費等字起名。又如酆,隋置豐都縣,後改酆都縣,地在重慶市東部,長江沿岸,酆姓人就可起名酆江、酆都或酆江岸。再如“鄧”,春秋魯地,在今山東汶河以南、運河以北地區,清時屬兗州府,“鄧”姓人可用汶、運、兗等字直接或加字起名。
姓氏中和曆史事件聯係的也很多,如春秋時楚國人卞和氏,他覓得玉璞,兩次獻給楚王,不僅都被認為是假的,而且還因此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氏又抱璞哭於荊山,王使人雕琢其璞,視為寶玉,世稱的“和氏之璧”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卞”姓人就可以此起名,如叫“卞尚和”、“卞抱璞”、“卞和璧”等等。各個姓氏中,都有其曆史名人,如崇敬並願向這些人學習,也可用其名、字、號等起名,如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屢勝齊魏,“廉”姓人就可起“崇頗”、“學頗”等名。
三、進一步拓展人名用詞範圍
漢語的字詞是相當豐富的,這為人名用字提供了極其厚實的基礎。但是現在的人名中某些字使用過於集中,頻率過高,而更多的字,包括常用字,則在人名中相對少見。這樣不僅會出現大量的重名,而且人名用字也會很單調,不能充分體現出人名豐富多彩的景象。為此,必須拓展人名用字範圍,從不同的詞類中選擇更多的字詞進入人名。
1.名詞
應該說,用名詞起名在人名中很常見,它是人名中用詞較多的一種。但是,名詞很廣泛、很豐富,人名中所選用的名詞卻相對較為狹窄。比如男性人名,所用名詞大多是山川河海之類,女性人名大多是花草玉器之類。實際上,許多名詞都可以入人名。下麵舉例說明。
趙地“地”,指大地,名詞。人類生存於大地,大地養育著人類。大地美麗遼闊,純樸厚實。“地”是個極普通又極有意義的名詞,人名中用“地”的,如“陸地”、“許地山”,但遠沒有用“天”以及“山”“川”“河”“海”這些名詞多,所以大可多選“地”字入人名。
劉繩“繩”,繩子,名詞。“繩”常用做捆綁東西,是能曲直的工具,並以此定為標準,所以有“繩正”、“繩之以法”等詞語。人同樣可以“繩”為準,安排和約束自己。“繩”是個很有分量的名詞,以此可以起出很多好的名字。“胡繩”即是一例。
史冊“冊”,編寫並裝訂好的書,名詞。“冊”是文字的載體,它記載著各種各樣的內容和史料,對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大意義。這個人名用了“冊”字,而且和“史”字連在一起,這就更好了。“史冊”,曆史的記錄,名垂史冊,可做永久紀念。
孫犁“犁”,翻土地的農具,名詞。犁雖然普通,但是沒有犁耕地,就不會播種,不會長莊稼,不會有糧食,人就很難生存。犁翻地墾田,功勞大矣。可見,用“犁”字起名極好。
張勇手“手”,名詞,它是人身上最普通的肢體。每個人都有手,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就在於人可以直立,手腳分開。手可以使用工具,手方便了人的生活。手和人類生活如此密切,但在人名中卻很少有人用“手”字。其實,“手”字的含義很好,心靈手巧,妙手回春,高手、國手、旗手、棋手、歌手、舵手、多麵手、神槍手,這些都是讚美“手”的。“勇手”,表示名主手很有力、很勇敢,極具男性氣概。可見,像“手”這樣的名詞,配有恰當字詞是可以起出好人名的。
李太旗“旗”,旗子,名詞。“旗子”,常作為一個國家的標誌。“旗幟”,比喻榜樣或有代表性和號召力的某種思想。“旗手”,又常喻領導群眾的先行者。“旗”的象征意義極多,但在人名中用“旗”字的很少。這裏的人名“李太旗”,不僅用了“旗”字,在“旗”字前又加了個“太”字,這“旗”就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很大。以“太旗”為名,喻己立標如旗,抱負極大,從事著指向性的事業。從這個名字中可看出,“旗”字用在人名中,可表達出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氣勢。
楊國屏“屏”,遮擋物,如屏風,名詞。人名中用“屏”字的也少,但是這裏用“國屏”作名,意即自己是國家的屏障,可為國家遮擋各種風險,“屏”字在這裏表達了極其豐富的含義。可見像“屏”這樣的名詞,同樣可以用於人名,而且會起出好名。
章乃器“器”,用具的統稱,名詞。武器、陶器、木器、鐵器、器皿、器材、樂器,凡工具用具,均為器。器在人類生活及生產活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人類離開“器”,就無法生活,社會也會停止進步。章乃器,意即名主甘願當器,為人類社會服務,此等精神何其可貴。用“器”做人名,表現了主人的獻身精神。
王天平“天平”,衡器,名詞。因為天平較精密,輕微的物品也可測出重量,所以它很公正。這裏以“天平”為人名,表明名主願意像天平一樣,秉持公正,準確測試社會一切,這也正是名主的人生哲學。可見“天平”這樣的名詞也可以入人名,而且可以起出好名。
施耐庵“庵”,小草屋,茅庵,名詞。以“庵”字為人名,少見。施耐庵原名彥端,為了勸勉自己潛心於書室之中,排除一切雜念,成就大業,於是改名“耐庵”,意為即使居於茅庵草屋,也要耐得住寂寞,專心致誌寫作,終於他完成了名著《水滸傳》。像“庵”這類名詞,同樣可以起出好名。
王茴萱“茴”,一指多年生草本植物,通稱小茴香;一指常綠小喬木,人稱大茴香。無論哪種茴香,其味都極其芳香,它不僅是重要的調味香料,而且可以作為藥材。“萱”,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也可做藥材。古人還認為它可以使人忘憂,因而也叫“忘憂草”。這裏用兩種植物作人名,表明名主亦如“茴”“萱”二草,既可當生活中的調料,使其香美,又可做藥,治療各種疾病,還可供人玩賞,使人忘憂,健康長壽。借草名作人名的人很多, 但是用“茴”“萱”二字起名的卻不多。可見用好了,什麼植物名都可借來做人名。
宋魚水“魚”“水”二字都是名詞。人名中用“水”字的較多,用“魚”字的則少見。這裏用“魚”“水”命名,組合極其獨特。人們常用“魚水”表達彼此關係的親密。魚離不開水,水裏大多有魚,魚水總是在一起的。名主選“魚水”為已名,表示名主對某種對象的深情厚誼和極其廣闊的胸懷。可見像“魚”這樣的名詞,隻要選好另一個相配的字,也是可以起出好名字的。
2.動詞
動詞是人名中使用的一個主要詞類,但是許多用動詞起名的人,往往隻選在少數幾個動詞上。如用“建”這個動詞,起名“建國”、“建軍”、“建偉”;用“振”這個動詞,起名“振家”、“振國”、“振宇”;用“飛”這個動詞,起名“鵬飛”、“遠飛”、“勁飛”;用“立”這個動詞,起名“自立”、“三立”、“長立”等等。如此一來,以上這些動詞在人名中使用頻率過高,必然會造成相當多的重名。其實,漢語中的動詞相當豐富,不同的動作有不同的動詞,同一動作,也可用不同的動詞來表達。人名要想豐富多彩,選用的動詞也應進一步擴大。下麵舉例說明。
包拯“拯”,救援、拯救,動詞。如果別人在危難時能夠救援,如果某事物麵臨絕境時能夠拯救,這該是一種多麼好的行為,它表現了拯救者大無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包拯,宋代鐵麵無私的清官,主持公道,堅持正義,為民救援,鏟除邪惡,他的名字真正表達了他的人生理念。 這個“拯”字用得好。
謝添“添”,動詞。原來沒有,新增加為“添”。添人進口、添磚加瓦、添了幾件家具、添補、添設,都是好意。“謝添”一名,既表達了名主的心境,也表達了他的理念追求,用字通俗,含義極好。此名用作“謝天謝地”解釋也很好。
張引“引”,引動、引領、引航、引薦,這些詞都是好意。名主以“引”為名,表明將做先導,願起引領、引動的先鋒作用。可見像“引”這樣的動詞,組配好其他文字,也可起出好人名。
葉鑽樣 “鑽”,鑽孔、鑽探、鑽研,動詞。“鑽”,內含一種刻苦的精神和勁頭。“祥”,吉祥。吉祥是人人都希望的,但不都是自然而來的,必須“鑽”才可獲得。這裏用“鑽”字,表達了獲取幸福吉祥的普遍真理。“鑽”字用得好,但在人名中極少用。
林呼加“呼”,呼籲、呼喊,動詞。“加”,加強、加大,動詞。莽莽林海,呼嘯聲強勁,而且不斷加大,其氣勢雄偉、壯闊。此名極好,好就好在“林”姓後名中用了“呼”、“加”兩個動詞。但這類詞在人名中很少見。
車敏瞧“瞧”就是看,動詞。這是最常用的一個詞,但在人名中卻少見。“敏瞧”,就是眼睛明亮,觀察敏銳,這是認識和感受事物最主要的方式。此名用字普通,意思很好。
陳天養“養”,喂養、供養、養生、養病,動詞。“天養”,就是以天養活,人名中如此用“養”字,極少見。但此名卻表達了一個最樸實的真理,即人除了具有主觀能動性之外,許多方麵要靠天來定,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天養。所以此名內涵很有意義。
龍永圖“圖”是動詞,企求圖謀的意思。人生不能平平庸庸,應該有理想、有追求,謀求達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標。“永圖”,就是永遠有追求。這裏用了人名中很少用的“圖”字,和“永”字相配,表達了名主不懈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念。
李可染“染”,由一種顏色著色後變為另一種顏色,動詞。“染”字在人名中較少見,這裏以“可染”為名,表示名主的思想、生活、境況等都不會隻是一種,而是“可染”、可變,會豐富多彩,這也正是名主的人生道路的體現。可見,像“染”這類動詞,也可起出好名字。
梁遇春“遇”,偶然相逢,遇見、遇上、機遇、百年不遇、不期而遇,都是講“遇”。 “遇”,動詞,人名中很少見。這裏起名“遇春”,意即遇到明媚的春天,朝氣蓬勃,春意盎然,充滿了生機和希望,這名字很好。
李伏英“伏”,臥倒、隱藏、埋伏,動詞。“伏英”,意即埋伏觀察的精英。名主雖然不拋頭露麵、揚才露己,但是具有極大的潛能和實力,一旦出現,將會驚天動地。這個動詞“伏”字含意豐厚,用得好。
張我為這裏的“為”當“作”講,屬動詞。盡力而為、事在人為、敢作敢為、大有可為,這些都表示某種行為動作。“為”字常用,但在人名中少見。取名“我為”,雖未指明為什麼,但含義是我什麼都可為。這裏寓意豐厚,任人聯想,表達了名主寬闊的胸懷和抱負。
3.形容詞
形容詞也是人名中選用最多的一種。通過形容詞的形容,可以顯示出名主的各種狀貌、品格、情趣和誌向。現今的問題是人名中所用的形容詞過於集中,比如男性為表示陽剛英俊,在名中就用“剛”、“強”、“偉”、“高”、“大”等這些字,女性為表示賢淑豔麗,在名中常就用“美”、“秀”、“麗”、“芬”、“嫻”等字,這樣就顯得很單調、俗氣。其實,漢語中形容詞是相當豐富的,不同的性質和行為狀態,有不同的形容詞,同一行為狀態,也可用不同的形容詞來表示。起名時應盡可能地擴大形容詞的用詞範圍,從更多的形容詞中找出適合自己名字而又獨特的形容詞。以下這些人名中用的形容詞,就很獨特、少見。
葉辛“辛”,一種帶刺激性的味道。辛辣、辛苦、辛酸、千辛萬苦、含辛茹苦,都是形容艱苦。這裏的名主是作家,他剛發表作品時,朋友向他祝賀,建議他用“葉欣”做筆名,表達欣喜之情;也有人建議他用“葉幸”為筆名,表示幸運、幸福之意。名主經過認真考慮,選擇了艱辛的“辛”字做名,這個名字既是他走上文學之路的艱辛寫照,又表示今後他要繼續通過艱辛的努力去爭取創作上的更大豐收。這個“辛”字選得好。
徐遲“遲”,緩慢,形容詞;“徐”,徐緩,也是形容詞。姓和名的詞性相同,意思也相同,都是形容緩慢。看起來這個姓名的含義似乎有點消極,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有些時候要急,有些時候又要緩,緩急相間事情才能辦得更穩妥、更好。兩個字義重疊,更有韻味。
焦晃“晃”,作明亮講時為形容詞。姓氏“焦”,含熱焦、集聚之意。姓名連起來,表示名主極其熱烈明亮。“晃”字在人名中極少見,這裏用得很好,很獨特,也很有內蘊。
王酩“酩”,形容醉得很厲害。這種“醉”,也不一定都指喝酒,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有時也叫醉,這就有“酩”的意思。這裏用“酩”字表達了名主的一種人生心境和願望,“酩”字用得很獨特。
王確“確”,形容詞。人名中用這個字的很少,其實它是個非常好的形容詞。確實、確信、確守、確切、準確、明確、千真萬確,表示的都是一種堅實而不動搖的狀態。起名“確”,正表明了名主誠信的思想品格和實實在在的辦事原則。“確”字選得好。
葉燦累“累”,累累成串,累累碩果,形容詞。姓名連起來,枝葉燦爛,碩果累累,這名字含義很好。可見像“累”這樣的形容詞,隻要和姓名中的其他字搭配好,也可起出好的人名。
張勁夫“勁”,強而有力,形容詞。勁鬆、勁旅、剛勁、強勁都是形容強勢、有勁。“夫”,成年男子的通稱,名詞。“勁夫”,意即位強有力的男子。許多男性為表示自己強健,常選“強”、“剛”、“壯”、“勇”、“猛”這類字為名,這裏獨辟蹊徑,用很少在人名中用的“勁”字作名,後配“夫”字,不僅很好地表現了男子英武強健的氣勢,而且給人一種新鮮、獨特之感。
林炎誌“炎”,酷熱,常用來形容炎夏陽光的灼熱。一般人名中用“誌”,大都是什麼立誌、成誌、有誌、永誌,這裏用了人名中少用的“炎”字修飾,不僅表明名主要立“誌”,而且顯示了立誌的熾熱、強烈,是熱誌,如盛夏的陽光。此名“炎”字用得獨特,有意味。
張瘦竹“瘦”,瘦弱,不肥厚,不豐滿。用這個形容詞時常含某種貶義,如說×××骨瘦如柴、麵黃肌瘦,瘦小、瘦弱等等。但是此名中的“瘦”字和“竹”字相配,卻另有含義。竹雖細瘦,但筆直挺拔,內含堅硬。這樣看來,“瘦”字用在這裏就很好。
葉永烈“烈”,形容火勢很猛,烈火熊熊,烈焰衝天。“永烈”,意即永遠轟轟烈烈,表示名主不甘平庸,永遠有一顆火熱的心,幹一輩子轟轟烈烈的事。“烈”字在這裏用得好。
姚守拙“拙”,形容笨,不靈巧,如手拙、眼拙、拙笨、拙劣、笨嘴拙舌。“拙”字在人名中極少見,但這個人名不僅用了“拙”字,而且在其前邊還加了一個“守”字,就是不但承認自己“拙”,而且還要堅守這個“拙”,可見多麼拙笨。實際上這是自謙。許多有才華的大作家稱其著作為“拙著”“拙書”,其見識為“拙見”,這都是謙虛的表現。本名也是如此,顯現了名主謙虛樸實的思想品格。
姚兀珍“兀”,形容高聳突出,如說突兀、兀立。這是一個含義非常好的字,但是人名中極少用到。“珍”,當名詞講,泛指寶貴的東西,如珍珠、珍寶、奇珍異寶;當形容詞講,指貴重稀有的,如珍品、珍貴、珍本。“兀珍”,就是“珍”上加“珍”,更顯示出此“珍”非同一般,極其珍貴。由於用了“兀”這個形容詞,使此名顯得更加獨特。
馬愈韌“韌”,柔軟結實,不易斷裂,如柔韌、堅韌,這是個含義很好的形容詞,但在人名中卻很少見。這裏“馬愈韌”一名,表示“馬”不僅高大雄壯,力強氣盛,而且百折不撓,有堅持到底的韌勁。由於用了“韌”字,使這個名字顯得更好。
董味甘“甘”,甘甜、甘露、甘美,都是形容味美。“董味甘”,意即懂(同音董)得味道甜美,這名字很好。這裏的“味甘”,不單指飲食中的口感滋味,更指生活,人生事世。
以上列舉的形容詞,在其他人名中均少見,可見這類詞大有開發的餘地。
4.數詞
數詞是表示數目和次序的詞。表示數目基數的詞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零、半等。這些詞在人名中都能見到,但其中有些不常用,仍有擴展的餘地。
中國人對數字有特別的解釋,許多數字都有象征意義。為了加深對這些數字含義的理解,以下簡要說明,並舉出若幹用數字詞起的人名,供讀者起名時參考。
一,“一”是最小的整數,是起點,所以又稱元;因為一是起始,所以又常常是榮譽和首領的象征,如稱最好的為第一,稱國家最高領導為元首;一還表示完滿,如說整齊劃一;一又表示專或純,如說專一。在現代漢語中,由一組成的許多詞和成語其含義都是好的,如一道、一定、一貫、一流、一路、一律、一起、一氣、一切、一生、一體、一月、一向、一再、一直、一致、一總、一條龍、一元化、一本萬利、一板一眼、一本正經、一表人才、一步登天、一唱三歎、一塵不染、一生不變、一錘定音、一帆風順、一幹二淨、一鼓作氣、一揮而就、一技之長、一見如故、一箭雙雕、一舉成名、一舉兩得、一覽無遺、一勞永逸、一馬當先、一鳴驚人、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氣嗬成、一日千裏、一如既往、一絲不苟、一往無前、一望無際、一呼百應、一應俱全、一針見血,如此等等。一可以組成這麼多詞和成語,說明其在詞語的運用和組合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一”在人名中也較常用,如丁一、吉一、王了一、張冠一、李一平、趙一鳴、薄一波,等等。用“一”起名,可從不同角度配字,如想表示開始,可叫一元、元一、起一;如想表示相同,可叫同一、一同、如一、一如;如想表示整齊,可叫化一,可一,如此等等。
二,“二”是一加一的和,表示成雙成對,猶如陰陽互補。二為富。人名中選用“二”字,有的是源於兄弟或姊妹排行,老大叫許本成,老二則叫許二成,老大叫大喜,老二叫二喜,大姐叫元春,老二叫二春,如此等等;有的是從父子兩代名字起名,如畫家傅抱石,其子名為傅二石。“二”是個雙數字,所以用“二”起的名大多用“雙”字,如李雙江、劉雙宏、範雙學等等。從聲音和字義講,“雙”字比“二”字更好,可從中起出許多更理想的名字。比如二月二日生,可叫雙生;出生那天家裏若已有一喜事,就可取名雙喜、雙來、雙悅、雙歡;期望名主將來能在兩個方麵作出成就,可取名雙誌、雙成、雙立,等等。電影《李雙雙》中女主角名叫李雙雙,這個名字不僅意思好,用“雙雙”疊音,聽起來也好,有韻味。
三,“三”既是二加一之和的實數,又泛指多數。如三立,可能實指立德、立言、立功,也可能並非就隻是三方麵立,而是多立。三令五申,也並非就是三次發令,五次重申,而是多次發令申明。所以“三”稱為“眾”,如說三人為眾。“三”是表示成功的數字,在《易經》中代表天人合一。
由於“三”具有虛、實兩重意義,所以人名中用三字的很多。如鄭位三、阮儀三、常德三、李立三、林用三、吳寶三、譚冠三、趙文三、何又三、李友三、張三戒(戒官、戒貪、戒色)、寧三常、鄭三生、錢三強、吳三定、馬三立、陶三春等等。以上這些人名中的“三”,有的是實指,如錢三強,即德智體三方麵要強;林用三,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腳踏實;吳三定,即1953年國家定產、定銷、定購;鄭三生,即前生、今生、來生,三生有幸;李友三,指鬆竹梅,俗稱歲寒三友。有的是泛指,如鄭位三, 意即位置在後;吳寶三,意即寶物很多;趙複三,三而又三,也是多數。由此可見,人名中選用“三”字,情況多種多樣,許多漢字都可和“三”字相配,組合成不同含義的人名。像建三、樹三、盛三、可三、銘三、笑三、秉三、三昌、三興、三勝、三晶、三佳、三禮、三晉、三省,如此這些帶“三”字的名字,其含義都是很好的。
四,“四”這個數字,因和“死”諧音,所以有些人認為它不吉祥。實際上“四”也是個好數字。四喜丸子、四喜臨門、四世同堂,這些都是“四”帶來的喜。還有四海為家、四通八達、四海升平,也都是極好的意思。四是維,是時空組成的整體。一年有四季,一月有四周,目光四射,環顧四周,語驚四座,家住四合院,行走四方步,按照中國的傳統哲學和思維認識,東西南北,四四方方,是個極好的整體。所以在中國人名中用“四”字起名的也不少。如徐四明、周四方、於四喜、滿四季、陶四駒、荊四有、田四野、李四光、年維四等等,這些名字也是很好的。
五,“五”是中國人最喜愛的一個數字。因為它是一至九數列中的中數,古人講究中庸之道,所以“五”特別受到人們的關愛。“五”還有許多講究,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與變化;星家用五行相生相克來臆測人的命運;中醫學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來說明病理現象。人們還稱東、西、南、北、中為五方,稱青、黃、赤、白、黑為五彩,稱稻、黍(穀子)、稷(高粱)、麥、菽(豆)為五穀,稱鼻、目、口、舌、耳為五官,稱金、銀、銅、鐵、錫為五金,稱酸、甜、苦、辣、鹹為五味,稱宮、商、角、徵、羽為五音,稱心、肝、肺、脾、腎為五髒,稱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為五嶽,如此等等,這說明“五”和大至天地萬物、人生命運,小至稻穀糧食、色香味道,都有密切關係。由“五”組成的許多成語,其含義也都是很好的,如五光十色、五彩繽紛、五湖四海、五穀豐登、五體投地、學富五車等等。
因為“五”含義既深又廣,所以用“五”能組成許多好的名字,如陳其五,梁世五、張五常、謝興五等等。
六,“六”在中國人心目中也是個吉數。“六”表示順利、富足,如說六六大順。老年人在過六十六歲(虛歲)生日時,兒女要包六十六個餃子,以慶祝這個大喜的日子。人們辦喜事送禮,也常常選“六六”這個數。
人名中用“六”字的,如女革命家鄧六金,作家李六如,民主人士謝六逸,曲藝家曲六乙。“六”既然是個吉數,起人名就大可廣為運用。如叫六安、六廣、六強、六望、六興、六捷、六和等,或者怡六、皓六、喜六、迎六、順六等。總之,選用表示美好意思的動詞或形容詞和“六”相組合,大多會起出好的名字。
“六”,漢字大寫為“陸”。陸,除表示數字外,讀lù時指陸地。大陸大地,人類生存之地,用此字起名其含義也是很好的。
七,有些中國人對“七”這個數字不太喜歡。按舊俗,人死後每隔七日為忌日,一直忌到七七四十九天。據此,人們一般不用“七”字起名。其實,“七”也有好的意思,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天河會,稱為七巧,依此也可起出好名。像“周七巧”、“安有七”、“許緣七”這些人名不也很好嗎?
八,“八”和廣東話“發”聲音相近,八八八,諧音就是發發發,於是“八”字成為我國相當一些人企求發達和富裕的象征。“八”是數目中的一個大數,也常用來形容多,如四通八達、四麵八方、八九不離十等,人名中選用“八”字的也多是取此意。如趙智八、劉八方、馬八駿、錢起八等等。
九,“始於一,終於九”,九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所以泛指多數。古人稱天之高為九天,地之廣為九州,器物之美為九華,皇家官府設有九卿,皇帝穿的龍袍也是繡著九條龍。 《易經》中稱陽爻為九,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九”和“久”諧音,所以九又表示“長久”之意。可見,“九”是個含義極豐極好的數字詞。
人名中用“九”字的很多,比如兩彈一星專家趙九章,“九章”原為屈原《楚辭》篇名,這裏泛指篇章很多,很有才華;“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九,“九”已是多數,但還要“廣九”,名主追求極多;翻譯家柳鳴九,意即大鳴大放,高聲嗚叫達九;某青年取名王九思,意即多謀善思,如此等等,這些用“九”字起的名,都可作參考,起出如超九、滋九、峰九、九華、九天、九輝、九力、九凡等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其“玖”實際也是“九”。
十,“十”是滿數,所以常用來形容完整、圓滿,如說十全十美、幹勁十足、十分滿意,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名中還可大大選用“十”字。著名畫家程十發,名中就用了“十發為程”中的“十”字。著名教授“熊十力”,力大無比,達到頂點,完美無缺。戲曲人物杜十娘,名中也用了“十”,此名別致、獨特。“十”大寫為“拾”。“拾”除用於數字外,還有拾取的意思。人名中也有用“拾”字的,如趙拾金、黃拾遺、周善拾等,這裏既有充滿的意思,也有拾取的意思。
百,“百”既表示十個十相加為一百的實數,又表示很多或多種多樣。人們常說的百般、百貨、百科、百姓、百讀不厭、百發百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年大計、百煉成鋼、百戰不殆、百折不撓,這些都是表示很多很多。人名中用“百”字的大多也取此意。如張百發,意即發了很多次;巨百輝,意即放射出許多光輝;許百吉,意即吉祥之事很多很多;孫進百,意即能達到百個以上;朱紅百,意即紅遍百個方麵,如此等等。運用“百”字,能起出許多意思豐富的好名字。
千,“千”,既是十個一百的整數,又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如說千古、千金、千秋、千鈞、千變萬化、千差萬別、千錘百煉、千方百計、千秋萬代、千絲萬縷等,都是表示很多很多。人名中用“千”字,也是取此意。如大畫家張大千,意即大千世界;著名教授程千帆,意即千帆競過,極為壯觀;民主人士沙千裏,意即大漠千裏,無邊無際。從這些名字中可見,“千”字是用來表示多和大,它和相關字組合成某種景象,可表示名主開闊的胸襟和博大的視野。
萬,“萬”既是十個一千的數詞,又是表示數量極大極多的形容詞,如萬紫千紅、日理萬機;還是表示程度極高的副詞,如萬不得已、萬全之策;有時也當名詞,如萬象回春、萬象更新。人名中用“萬”字,大多取形容詞和名詞,也即表示多的意思。唐代詩人楊萬裏,意即天地遼闊,萬裏無邊;澳門愛國人士馬萬祺,意即萬事吉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意即經久;電影演員李百萬,意即數量很多,已達百萬。從這類人名中,可起出如萬方、萬全、萬才、萬長、萬芳、萬榮、萬紅、萬山、萬通、萬海、萬吉、萬新、萬興等名字。
5.副詞
副詞是用來表示時間、範圍、程度或表示肯定、否定的,有些副詞也可用在人名之中。如以下這些副詞:
極表示程度,達到最高,相當於“非常”、“十分”這些詞,如說極興奮、極重要。若想表示“最高”,達到“極點”這樣的意思,即可選用“極”字。著名畫家“趙無極”,此名即無限無止、無盡無極,極其廣闊,顯示了名主博大的胸懷和氣勢。
挺相當於副詞“很”,很好、很快,也可說挺好、挺快。原新四軍軍長葉挺,就是用了“挺”作單字名。
更表示重複或相繼發生,相當於“再”。“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也表示程度加深,相當於“愈加”、“尤其”,如說更喜歡、更尊敬。像李更生、陳更新、牛更勤、武更威、池更清這類名字,進一步強調了名主的某種願望,給人以永不中斷、無窮無盡的感覺。
再表示程度加深,相當於“更”或“更加”,如再好、再壞,也表示一個動作之後將會有另一個動作,如再來、再見。根據“再”的這些詞性,可起名如再高、再美、再豔、再喜、再優等,這些名字很別致,有特色。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的王再天,名中就用了“再”字。
又 “又”是時間副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它既表示重複和繼續,又表示更進一層,還有加強和補充之意。人名中可充分選用“又”字。如“史又新”一名,就是曆史又進入新的一頁,繼續前進;“吳又有”一名,就是“無”(“吳”諧音)又有了,有加強和補充之意。以上這些用“又”字做人名的,都是姓和名的後一個字義有某種特殊關係,有的是反義,有的是進一層,有的是諧音。為此,起這類名字,要從姓氏字含義或聲音出發,找出由它可生發出的“又”的意思,如冷又炎、海又藍、柴又燃等名。但有時用“又”字起名,並非都和姓氏字義有關,如李又燃、劉又光、張又惠、許又彬,這些名字雖然很好,但並不是從姓氏字義出發的。
也表示兩種情況或兩件事情相同時常用“也”。人名中用“也”做單字名的如女歌手張也。這裏的“也”沒有具體指向,想象餘地很廣。還有一些用“也”字起出雙字名,如胡也頻、肖也牧、薑也春、鄧也清,名中的後一個字,就是“也”的目標和方向,即名主也要“頻”,也要“春”,也要“牧”,也要“清”。這樣看來,名中的後一個字很重要,它是名主要表達的重點,包含了名主的中心願望和心境。
必表示確定不移或確鑿無誤,如說必定、必須、必到、必不可少。用於人名中,可表示名主的堅強性格和堅定信念。以此意可起出如必勝、必堅、必強、必成、必超等名。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此名意即必須進行武裝鬥爭,方可取得革命勝利;解放軍高級將領王必成,就是自信事業一定成功。這些用“必”字的名字都很好。
四、善於選擇和運用關鍵詞
用漢字起人名,一般由兩到三個字組成。這幾個字雖然各有其獨自的意義,但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整體,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做到這點,重要的是要選擇好其中的關鍵詞。關鍵詞的確立和選擇有以下幾種情況:
1.從姓氏出發,以姓氏字為關鍵詞
前麵講過,漢字姓氏字除用作姓氏外,大多還有其他意義,由此可以申發出與其相匹配的名字。如齊備、齊全、齊建、齊觀山、齊懷遠、齊歌樂、齊躍進,這些名字都是由姓氏“齊”的“整齊一致”的意思引申出來的,所以姓氏“齊”字就是這類名字的關鍵詞。
又如高揚、高明、高尚、高強、高大山、高朋滿、高風亮、高峻峰,這些名字都是由姓氏“高”字的含義引申出來的,“高”是這類名字的關鍵詞。
再如萬方、萬吉、萬靈、萬福、萬通、萬年青、萬山紅、萬寶全、萬民安,這些名字都是由姓氏“萬”字的含義引申出來的,所以“萬”是這類名字的關鍵詞。
還如成龍、成才、成章、成玉、成偉功、成仁美、成果輝,這些名字都是由姓氏“成”字的含義引申出來的,所以“成”是這類名字的關鍵詞。
由此可見,若能將姓氏字作為關鍵詞,再通過對名字用字的巧妙選擇,便能起出相當好的名字。比如姓“何”,這是個疑問代詞,有人從這個姓氏字的詞義特點出發,起名“何畏”,意即何所畏懼,有什麼可怕的呢?姓名雖然隻有兩個字,卻表現了名主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般的氣概。
2.創造性地選一詞定為名中的關鍵詞
一般說來,雙字名中的兩個字如果都沒有特色,組成的名字就會一般化,沒有新鮮感。如果名中的一個字是常見字,另一個字卻少見,由於這另一個字和它相配,組合巧妙,一下子就能凸顯出這個名字的獨特含義,使整個名字生輝,這個字就是關鍵詞。以下舉例說明。
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少,名中帶“英”字的很多,如秀英、桂英、淑英、英華、英林等等。這類名字之所以有點俗氣,問題就在於“英”字前邊或後邊那個字未選好。兩個字都是名中常見字,所以組合起來就沒有特色和個性。有位名人叫“陳滋英”,這個名字雖然也用了人名中常見的“英”字,但前邊加了個“滋”字,名主表達的是要滋潤、滋養英氣,“滋”字便是本名的關鍵詞,是名主要突出和強調的重點,所以這個名字很好。有位先生叫“王師英”,這個名字也用了“英”字,但在前邊加了個“師”字,這裏的“師”為動詞,表示要學習、效法精英、英才,這個名字也很好。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這個名字也有“英”字,但在“英”字後邊加了個“凡”字,意即雖“英”,但很“凡”,有精英的一麵,也有平凡的一麵,和一般人並無二樣,這個名字也好。還有位同誌叫“王戀英”,這個“戀”字用得好,通過這個關鍵詞,表達了對“英”的強烈愛慕和深厚感情。以上這幾個帶“英”字的名字,好就好在選了“滋”、“師”、“凡”、“戀”這樣的關鍵詞,從而使整個名字畫龍點睛,顯示出它們的獨特個性和藝術魅力。
中國人名中叫“秀”字的也很多,如秀芬、秀芳、秀英、秀蘭等等。這類名字所以俗氣,同樣出在和“秀”搭配的關鍵詞沒有選好上。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建”“秀”二字在人名中很常見,使用頻率都很高,但是用動賓結構的“建”來主導“秀”,名主強調的不是一般的“秀”,而是要去“建秀”,在表達名主美好理想與願望的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強烈的幹勁,此名就遠遠超過了一般用“秀”字的名字。
中國人名中帶“紅”字的也很多,什麼紅梅、紅軍、育紅、衛紅,到處可見。其實“紅”字的意思很好,不僅象征紅色的無產階級革命,中國傳統也喜愛“紅”。辦喜事要用紅色,過年要貼紅對聯,新娘要穿紅衣服,送禮要用紅包。人名中用“紅”字原本很好,但因為和“紅”字相配而組合成的字大多雷同,結果這類名字不僅顯示不出它的意義,反而很俗氣。有位女導演叫“李少紅”,這個名字裏也有“紅”字,但名主強調的是前邊的“少”字,意即從少小就紅,由來已久,絕非隻是跟一時的時尚。既然“少紅”,紅得就自然、實在,一經紅透、成熟,就會結出豐盈的果實。這個“少”字選得好,它就是關鍵詞,它和“紅”字組合成名,遠遠好過了常見的那些用“紅”字的名字。
中國人名中用“華”字的也很多,什麼興華、愛華、建華、華偉、華強、華榮,這類名字到處可見。“華”含華麗、華美等意,但人名中用它多是指中華,出於愛國。名中的“華”本意是好的,但因使用頻率過多,和“華”相配的另一個字也大體雷同,就使人感到乏味,缺乏新意。著名文學翻譯家“曹靖華”,名中用了一個“靖”字,它的吸引力和新鮮感大大超過了其他用“華”字的名字。“靖”,指安定、平定,“靖華”,就是中華要平定、安寧。名主生活在戰亂的舊中國,那時的人民希望國泰民安,許多愛國誌士為拯救動亂的中國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名主通過這個名字,正好表達了億萬人民群眾期待和平安寧的這種願望。這裏的關鍵詞“靖”選得好。還有一位名人叫“趙稷華”,“稷”,社稷,“稷華”意即祖先為中華,要永遠記住自己是中華兒女,要祭典祖先,保衛華夏祖國。這個“稷”字也是關鍵詞,選得也好。
中國人名中用“國”字的也很多,什麼建國、興國、國強、國華,這些名字的意思本來很好,但因為用字雷同,缺少新意,也就顯不出它的好意。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在“國”字前加了個“兆”字,這名字就不一般了。“兆”有兩個意思,一是“預兆”,如說吉兆,瑞雪兆豐年;一是數目,一萬億為一兆,常形容極多。“兆國”,意即預兆國家肯定要好,或者國家的方方麵麵極多,可引申為繁榮、發達。這裏用“兆”和“國”字組成名字,就比愛國、建國這類名字新穎、獨特得多。
中國人名中用“民”字的也很多,什麼愛民、利民、衛民、民生、民先等等。這些名字雖然突出了“民”,表示了和“民”的某種關係和情感,但因為大體雷同,顯得很一般化。有一個人叫高民舟,將己喻為人民的一隻小船,供民遊渡,這名字就很好、有特色。關鍵是用了“舟”字。
“壽”字也是中國人名中很常用的一個字。長壽、仁壽、壽康、壽安這樣表示健康長壽的名字很多。但因為用字大體雷同,同樣缺乏特色。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在“壽”字前用了一個“天”字,將“壽”升到一個更長、更高的境地,其壽如天,永恒於世,再加上姓氏字“潘”,諧音“攀”,姓名連起來意即攀登頂端,壽如天高,這名字就很好。“天”字在這裏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人名中用“平”字的也很多,李平、張平、許麗平、趙雅平等等。由於選字及組合沒有特色,所以這些名字也很平淡。有個人叫“張何平”,一個“何”字,加深了“平”的意義。“何”,疑問詞,“何平”,意即如何或怎麼“平”呢?問而不答,任人去思索,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這個用“平”字組成的名字就很好,好就好在選用了“何”這個關鍵詞。
3.善於變換同音字
如果名字已經起出,但又覺得不夠理想,還可從同音字中選取、另換。中國的漢字大多有同音字,音同但字形不同,其含義也不同。起名時,盡可能多掌握一些同音字,並能從同音字中辨清各個字的含義、用法,在此基礎上從中篩選。比如起名“滌非”,意思是洗涮汙垢,引申為清除錯誤或不好的東西,使自己潔淨、優良。這意思很好,用字也很好。但名主覺得此名有些消極,應從更積極的方麵表達,這就可另找同音字,經過組合,起名“笛斐”,意即吹奏出有文采而又動聽的音樂,也可引申為做出顯著的成績。名主認為此名還不夠理想,於是再從同音字中尋找、組合,取名“迪扉”,意即開啟心扉,善於用腦,更加聰明、睿智,直至名主滿意為止。
著名文學家蔣光赤,原名蔣光慈,早年留學莫斯科時開始新詩創作,熱情謳歌十月革命,稱讚“人類因你出而重生”。因為他提倡革命文學,故署名蔣光赤,“赤”者紅色也,象征著革命,“蔣光赤”一名,旗幟鮮明地表達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立場和誌向。“赤”、“慈”音相近。
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原名呂正超。他出生於遼寧省海城島,緊挨被日本人占領的南滿鐵路,鄉親們經常遭到日本人的打罵。呂正超的祖父、大伯過鐵路時就被日本人砍傷過。他從小目睹日本侵略東北的種種橫行霸道,恨透了日本鬼子,隻想著長大後當兵打日本鬼子,報仇雪恨。17歲那年他參加東北軍時,改名呂正操。他之所以改“正超”為“正操”,意思是要好好操練,將來打日本侵略者。他後來的武裝革命鬥爭,正好實踐了他由“正超”換為“正操”名字表達的意願。
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原名王一分,意即革命隊伍中的一分子。後領導農民運動,當時農民迫切盼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為他們伸張正義,堅守道義,於是他將“王一分”改為“王守道”。之後隨著井岡山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他痛感要改造舊社會,就必須走毛澤東提倡的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於是將名中的“守”改為諧音“首”,全名為“王首道”。
獻身於科學考察、以身殉職的原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彭加木,原名彭家睦。為了開發邊疆資源,他誌願去新疆,並改名彭加木。“加木”不僅與“家睦”諧音,而且“加木”合起來是一個“架”字,意即要為上海和邊疆之間架設橋梁,要跳出小家庭,到邊疆去,為邊疆“添草加木”。這個名字雖然與原名諧音,但寓意遠遠大於原名,而且字的結構也很講究,此名很好。
利用諧音,變換字義,起出更理想的名字,這在中國古今人名中有很多。如張彪字“越千”,後改諧音字“月阡”;趙翼字“雲鬆”,改諧音字“耘鬆”;魏源字“默深”,改諧音字“墨生”;繆荃孫字“筱珊”,改諧音字“小山”;李叔同法號“弘一”,諧音改號“弘裔”;林玉堂諧音改為“林語堂”;張國難諧音改為“張國男”;項坤諧音改為“項望”;“喬麥”諧音改為“喬邁”,如此等等。利用諧音改名,其含義比原來的字義更好,更符合名主的理想、心願。
五、從古代典籍和詩詞中起名
起名是一種文化,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擴大起名視野、拓展人名用字範圍、提高人名質量、增加人名多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大多體現在中國古代各種經典著作中,所以積極而又準確地從古代典籍和詩詞中選名,不僅會使名字更雅致,含義更深廣,而且會更加具有其獨特個性和藝術魅力。許多人名,特別是一些文化名人,其名字多源於古代典籍。如:
唐代詩人孟浩然,其名出自《孟子·公孫醜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宋代詞人周邦彥,其名出自《詩經》:“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現代著名文史專家王利器,其名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著名哲學家邢賁思,其名出自《詩經》:“佼佼白駒,賁然其思。”意即善於思辨,文思如湧。
台灣作家東方白,其名出自蘇東坡《赤壁賦》中的“不知東方之既白”,表明他對光明的渴望。
現代外國文學專家楊周翰,其名出自《詩經·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周翰”意為周朝國都的垣牆,比喻國家的棟梁之才。
現代文學評論家王元化,其名出自陳子昂《感遇詩》:“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元化”即大自然的變化,寓順應自然之意。
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其名出自《書·說命下》:“惟學遜誌,務時敏,厥修乃來。”意即謙遜好學,時刻策勵自己。
為了從古代典籍中起名,以下提供一些古代典籍中可起的名字,供讀者選擇和參考:
1.男名:
立德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盲,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此名還可用“立功”、“立言”。也可叫“三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中的“三立”,就是指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倒過來叫“立三”。
崇德出自《荀子·不苟》:“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此句也可起“崇人”、“揚美”為名;還可取名“三崇”或“崇三”。
俊哲出自《尚書·舜典》:“俊哲文明,溫恭允塞。”哲,智慧之意。此句也可以“哲文”、“哲明”、“溫恭”為名。
修永出自《尚書·皋陶謨》:“慎厥身,修思永。”此句也可以“慎身”、“修思”、“思永”為名。“修”姓可起名“修思永”。
尚賢出自《旬子·君道》:“尚賢使能之為長功也。”此句也可起“尚功”、“賢功”、“長功”為名。“尚”姓可起名“尚賢功”。
思齊出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教誡太子諸王》:“見善思齊,足以揚名不朽。”《韓詩外傳》:“思齊則成,誌齊則盈。”此句也可起“思成”、“誌齊”為名。毛澤東長子毛岸英之妻,其名即為“思齊”。“成”姓也可起名“成思齊”、“成誌齊”。
元良出自《禮記·文王世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此句也可起“一良”、“有良”、“元貞”、“國貞”、“世貞”等名。“萬”姓可起名“萬國貞”、“萬國良”、“萬元良”。
至哲出自清代劉嗣綰《貽友人書》:“人即至哲,必不能掩己之短,以兼人之長。”此句也可起名“人哲”。“吳”姓也可諧音起名“吳(諧音“無”)掩短”。
弘道出自《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句也可起“人道”、“弘人”為名。
有恒出自漢代崔璦《座右銘》:“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現代中國日本史學家鄒有恒,其名即為“有恒”,意即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此句也可起名“行恒”、“久芳”、“自芳”。
宇梁出自唐代史俊《題巴州福寺楠木》:“淩霜不肯讓鬆柏,作宇由來稱棟梁。”此句也可起名“淩霜”、“淩鬆”、“霜柏”、“作宇”、“作棟”、“棟梁”。
雲帆出自唐代李白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此句也可起“長風”、“雲海”、“滄海”為名。
樂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此句也可起“樂憂”為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其字即“樂天”。
大鈞出自晉代陶淵明語:“大鈞無私力,萬物自森著。”根據諧音,“吳”姓也可起“吳(諧“無”)私”為名,萬姓也可起名“萬森著”。
白冰出自南朝宋國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白壺冰。”此句也可起名“清如”。“白”姓也可叫“白如冰”、“白如清”。
玉淵出自《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此句也可起“玉山”、“淵生”、“淵珠”為名。
惟明出自《尚書·太甲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此句也可起名“遠明”、“德聰”、“惟聰”。
卓然出自晉代陶淵明《飲酒並序》:“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曾是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人的李卓然,此名即源於此。此句也可起“凝霜”、“卓高”為名。
思敏出自《遜誌齋集·來邦》:“勞思善敏豐財”。此句也可起“勞思”、“善敏”為名。
敏行出自《論語·裏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此句也可起“訥敏”為名,毛澤東的兩個女兒即起名“敏”、“訥”。
樂道出自《禮記·樂記》:“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德其欲。”“樂”姓可起名“樂其道”。
樂民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此句也可起“民樂”、“亦樂”為名。
敬之出自《孟子·離婁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現代著名作家賀敬之,即為此名。此句也可起名“恒愛”、“愛之”、“敬人”、“恒敬”為名。
謙益出自《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此句也可起“滿謙”為名。
昭明出自《荀子·勸學》:“是故而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此句也可起“誌昭”、“之明”。
蒙正出自《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據此也可起“以正”、“聖功”為名。
九思出自《論語·季氏》:“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盲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念思難,見得思義。”此句也可起名“思明”、“思聰”、“思德”、“思恭”、“思忠”、“思敬”、“思問”、“思難”、“思義”。著名音樂家馬思聰即是。“九思”也可倒過來叫“思九”。
立本出自《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此句也可起名“務本”、“本立”、“道生”。唐代畫家閻立本,原解放軍海軍政委劉道生即是。
詩樂出自《毛詩·正義》:“詩是樂之心,樂為詩之聲。”此句也可起“樂詩”為名。“施”姓、“師”姓,諧音可起名“施(詩)樂心”或“師樂聲”。
寒冰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現代作家馬寒冰,即以“寒冰”為名。“於”姓也可起名“於藍”,“水”姓也可起名“水於寒”。
知學出自漢代王充《論衡·效力》:“人有知學,則有力矣。”據此也可起“有知”、“知力”、“學力”為名。
逸真出自《菜根譚》:“能者勞而耐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據此也可起“耐怨”、“逸全”為名。“何”姓也可以“何如拙”為名。
守愚出自漢代劉向《說苑·敬慎》:“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句也可起“睿智”、“博聞”為名。
如鴻出自唐代李欣詩:“心輕萬事如鴻毛。”“萬”姓可以起名“萬如鴻”。
開明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嗣子丹朱開明。”“朱”姓可起名“朱開明”。
知春出自宋代張械詩:“春到人間草木知。”“知春”也可倒過來叫“春知”。“曹”姓也可諧音起名“曹(草)木知”。
鍾曉出自宋代陸睿詞:“千金買光景,但疏鍾催曉,亂鴉啼暝。”“千”姓可叫“千金光”,“鍾”姓可起“鍾催曉”為名。
亦友出自元代翁森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麵皆文章。”據此也可起“亦朋”、“文章”為名。
心安出自宋代邵雍語:“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此句也可起名“自安”、“身安”、“自寬”。
詩華出自宋代蘇軾詩:“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據此也可以起“書華”、“自華”為名。
自正出自唐代孟郊詩:“心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此句也可起名“人正”、“正人”、“心平”、“亦平”。“路”姓也可以“路心平”、“路亦平”為名。
碧鬆出自唐代楊巨源詩:“解向花間栽碧鬆,門前不負老人峰。”此句也可起“栽鬆”、“人峰”為名;“解”姓也可叫“解向花”。
新雷出自清代張維屏詩:“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千”姓可叫“千紅萬”,“萬”姓也可叫“萬紫安”,“雷”姓也可叫“雷一聲”。
修遠出自《楚辭·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姓可起“路漫遠”、“路修遠”為名。
若木出自《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現代營養學家、陳雲夫人於若木,即為此名。據此也可起“拂日”為名。
林耀出自晉代陶淵明詩:“芳菊開林耀,杏鬆冠岩列。”據此也可起名“芳菊”、“開林”、“杏鬆”、“冠岩”。
時雨出自晉代陶淵明詩:“神萍寫時雨,展色奏景風。”據此也可起“萍雨”為名。《水滸傳》中的梁山首領宋江,人即稱其為“及時雨”。
天漢出自《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鑒亦有光。”也可起“維天”、“有漢”、“鑒光”、“亦光”為名。
心鏡出自唐代神秀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也可起“心如”、“明鏡”為名。
心遠出自晉代陶淵明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雲舒出自《文始真經》:“雲之卷舒,鳥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
天遠出自宋代黃庭堅詩:“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據此也可起“千山”、“道明”、“月明”為名。演員陳道明即為此名。
石泉出自《菜根譚》:“林間鬆韻,石山泉聲,靜裏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據此也可起名“識天”、“鳴佩”。“林”姓也可起“林鬆韻”,“石”姓也可起“石山泉”或“石泉聲”為名。
霽華 出自宋代劉克莊詞:“繁燈奇霽華,戲鼓侵明發。”此句也可起“繁奇”、“繁華”、“明發”為名。
雲舟出自宋代王安石詞:“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據此也可起名“雲淡”、“星河”。
天宇出自宋代朱敦儒詩:“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此句也可起“共旋”為名。
夢遠出自五代南唐後主李煜《望江梅》:“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南”姓也可起“南國正”、“南清秋”為名。
天佑出自《易·係辭上》:“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李天佑,即為此名。此句也可起名“天順”。
知彰出自《易·係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此句也可起“知微”、“微彰”、“知柔”、“知剛”、“柔剛”為名,“萬”姓可起名“萬夫望。”
靈耀出自《古尊宿語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此句也可起“靈光”、“獨耀”為名。
2.女名
雪晴出自唐代戴敘倫詩:“山南山北雪晴,千裏萬裏月明。”“山”姓、“南”姓也可起名“山雪晴”、“南雪晴”,“千”姓、“萬”姓也可起名“千裏明”、“萬月明”。
韞玉出自晉代陸機詩:“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石”姓可起名“石韞玉”,“水”姓可起名“水懷珠”或“水而媚”。也可起“山暉”為名。
瑩玉出自宋代朱敦儒詞:“瑩徹乾坤,全放出,疊玉層冰宮闕。”此句也可起“玉冰”為名。
冰姿出自宋代楊無咎詞:“為愛冰姿,畫看不足,吟看不足。”
蘭潔出自唐代張九齡《感遇十二首》:“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蘭”姓也可起名“蘭葉春”,“桂”姓也可起名“桂花秋”或“桂皎潔”。
夢梅出自清代魏際瑞詩:“山鳥月中寒,夢醒梅花下。”此句也可起“月寒”、“夢醒”為名,著名女社會活動家廖夢醒(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即是此名。
靈珠出自《王文公文集·四皓》:“靈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沙”姓起名“靈珠”更好。
修美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君子修美,雖未有利,福將在後至。”
香如出自宋代陸遊《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成”姓起名“香如”更好。
若皎出自晉代阮籍詩:“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秋榮出自唐代劉禹錫詩:“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此句也可起“春桃”為名。“向”姓起“秋榮”為名更好。
如虹出自清代龔自珍詩:“美人如玉劍如虹。”“如”姓女子若想使自己的名具有陽剛氣,也可起“玉劍”為名。
竹君出自宋代楊萬裏詩:“都是竹君殊解事,炎風篩過作清風。”“竹”姓起名“君殊”為名,姓名全稱“竹君殊”也很好。
元君出自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女仙》:“男高仙曰真人,女曰元君。”“高”姓起名“元君”更好。
惟靜出自唐代姚崇《口箴》:“惟靜惟默,澄神之極。”此句也可起名“靜默”。
樂佳出自清代阮葵生《茶餘客話》:“為善最樂,讀書更佳。”此句也可起“善牙”、“更佳”為名。
東菊出自晉代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姓可起單字名“菊”。
笑英出自宋代蘇軾詞:“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方怡出自宋代黃公度詩:“方寸怡怡無一事。”此句也可起疊字“怡怡”為名。
若雪出自三國(魏)曹植賦:“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此句也可起“若雲”為名。
瑤華出自唐代張九齡《立春日晨起對積雪》:“忽對亭林雪,瑤華處處開。”此句也可起“林雪”為名。
石蘭出自《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石”姓起單字名“蘭”,叫“石蘭”,“杜”姓起“衡”,叫“杜衡”更好。
含英出自清代李果《示兩兒》:“蘊輝珠處淵,含英金在礦。”此句也可起“蘊珠”為名。
芳辰出自宋代歐陽修詞:“何如豔風日,獨自占芳辰。”“何”姓也可起“何如豔”為名,“占”姓可起“占辰”為名。
月媚出自宋代王藻詞:“新月涓涓,夜寒江靜山銜鬥。”此句也可起“月涓”、“涓涓”為名,“江”姓起名“江靜”也好。
柳嬌出自宋代陳克《菩薩蠻》:“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力。”也可起“闌橋”為名。
梅心出自宋代李元膺《洞仙歌》:“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趙”姓以“映遠”為名較好。
梅韻出自宋代曾覿《卜算子》:“數盡萬般花,不比梅花韻。”“梅”姓可直接起名“梅花(華)韻”。
蕊珠出自宋徽宗《燕山亭》:“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也可起“靚妝”、“豔融”、“香融”為名。“宮”姓也可起“宮蕊珠”為名。
嬌蔦出自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蔦恰恰啼。”
秋韻出自宋代歐陽修《玉樓春》:“夜深風竹敲秋韻。”也可起“風竹”為名。
靜姝出自《詩·邶風》:“靜女其姝。”
雪霏出自《詩·邶風·北風》:“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清婉出自《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此句也可起“清揚”為名。“楊”姓可起名“楊清婉。”
笑媚出自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此句也可起“一笑”、“媚生”、“粉黛”為名。
紫薇出自宋代周必大詞:“月鉤初上紫薇花。”
淡春出自宋代張先《醉垂鞭》:“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花”姓起名“花淡春”也很好。
若秋出自《菜根譚》:“不若秋日雲白風清。”此句也可起名“秋雲”。“白”姓起名“白風清”也很好。
畫秋出自宋代柳永《傾杯》:“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明”姓起名“明畫秋”更好。
若虹出自唐代李白《望廬山瀑布》:“欲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此句也可起“白虹”。
林靜出自南宋王籍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以上所舉的這些女性名字,多是出自古代詩詞。古代文人大多喜歡楊花柳枝、玉骨冰肌之女,所以多用風花雪月、瓊玉鶯燕等來為女性起名,來形容她們的容貌及性格特征。這不僅較好地表明了女性的特征,也滿足了相當多女性的起名心理。也正因如此,這類名字至今還很流行。但是古代典籍很多,古代詩詞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從另外一些典籍中起名,就不一定都是風花雪月這類名字了。毛澤東給其女兒起名“李敏”、“李訥”,出自《論語·裏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兩個名字就不是從女性溫柔賢惠這個角度起的。所以女性從古代典籍中尋找適於自己的名字時,千萬不要隻局限在詩詞歌賦中,還應擴大範圍,從其他“經”、“史”、“子”、“集”中找出自己滿意的名字。同時,社會在前進,時代在變化,女性對於美的理念和追求,使其名字和過去有了很大差別。“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這個觀念曾被無數女孩子所接受,並因此起出了相應的名字。今天,隨著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深入,人們(包括女性)的眼光已經投向世界,對起名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追求。
六、化成語為名
運用成語,也是起名的一個較好的方法。中國的語言文字極為豐富多彩,成語便是其中之一。成語不僅語言精煉、概括力強,而且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能給人以聯想和啟迪。有些名人起名,就運用了成語。如:
著名作家周而複,其名出自成語“周而複始”;
著名畫家劉海粟,其名出自成語“滄海一粟”;
著名歌唱家成方圓,其名出自成語“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著名作家馬識途,其名出自成語“老馬識途”;
曾任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黃火青,其名出自成語“爐火純青”。
用成語起名,可以選取成語中的前兩個字,如“安然無恙”,起名“安然”;可選取成語中的後兩個字,如“風調雨順”,起名“雨順”;可將四個字組成的成語中的前後兩個字都選,如“任重道遠”,起名“任重”和“道遠”;可以將成語中前後兩組緊鄰的兩個字組名,如“歡天喜地”,起名“天喜”;可以將相鄰的字隔開,用前邊詞中的一個字和後邊詞中的另一個字組合成名,如“冰清玉潔”,起名“冰玉”;還可以將成語中的字前後倒過來,如“國泰民安”,起名“安民”、“安泰”;還可將含貶義的成語去掉貶義,起成正麵意義的名字,如“賣國求榮”可起名“國求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起名“成有餘”、“餘有成”,如此等等。總之,隻要合理,不產生歧義,而且有積極意義,就是可取的。此外,成語中還有相當多的姓氏字含有其獨特的意義,這樣姓和名都從成語中組合,其名就更有韻味和特色了。
第二節起名禁忌
早在我國周代時的《禮記·曲禮》中,就曾規定過天子起名“七不準”,即不以國名、官職、日月、山川、牲畜、器帛、隱疾為名,這些規定是為了在天子登基以後便於天下人避諱。至於黎民百姓,在什麼時代可以用什麼起名,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還沒有成文的規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地位逐漸被確立。在我國法製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人的姓名權、名譽權都被作了明確的規定。《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幹涉、盜用、假冒。”
現在我們結合合法性與名字的實用性、結合傳統性與名字的現代性介紹一些關於起名方麵的禁忌,為讀者在為孩子起名,為自己改名等方麵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一、忌用字粗俗
所謂“粗”,就是粗糙的、未經加工的、帶有原始味道的字詞。好的名字應當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粗”的字眼與美名是無緣的。用“粗俗”字起名有兩種主要表現:一是用詞粗魯、俗氣,沒有經過加工。如狗蛋、野貓、牛仔、石頭、黑孩、毛妹等。這些大多是乳名,偶爾也用作大名。二是“粗字”雖然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字詞間仍流露出一股野氣。如雷公、胡泥、栗腹、同蹄、玄囂、劉殺鬼、武大烈、於雷娃、任毛小、閃震電、何恃氣等。
這些名字,有的顯“凶”,有的露“卑”;有的吵鬧,有的陰森,有的呈威,有的稚氣。給人的感受是醜多於美,惡大於喜。粗野是不文明、不優雅的表現,人們不喜歡粗野的作風,也不喜歡粗野的名字。隨著老百姓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這類名字將逐漸被淘汰。
二、忌自吹自賤
起名時要把握好“分寸”,超過了合適的“度”會使名字的意義走向反麵。常見的“失度”有兩種情況:一是自誇過度,形成自吹自擂、狂妄自大;二是自謙過度,形成自賤、自貶。
像陳萬策、卜萬科、管萬敵、李萬壽,這些“萬”字顯然是誇大其辭,陳柱天、孫天柱、何承天,這些名字則顯然是過分誇大了自己的作用和力量。把自己看得如此神奇、有威力,令人難以置信。很顯然,吹噓自己和貶低別人是一樣的,說明同一個道理。“翁獨健”這個名字說得最清楚。一個“獨”字表明,“健”者唯“我”而已,別人不配享用“健”。正是眾人皆病“我”獨健,眾人皆貶“我”自安,這便是自誇者的心態。起名用字時太狂妄自大是缺乏修養的表現,不僅是一種自我暴露,同時也是對他人的不恭,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古代用“狂妄”字起名的如強梁、霸王、天皇、張元勳、李存霸、史萬歲、孫萬壽、阮萬齡等;現代用“狂妄”字起名的有振球、振宇、振寰、冠球、冠宇、冠雄、馭球、馭寰、震球、震寰、震宇、人傑、冠英、天寶、世雄、文聖、武魁、永勝、天才、天賦、超雄、超傑之類。一般來說,名字的語義與主人的作為,大體上應“名副其實”或者“名略高於實”。如果“名”高而“實”低,兩者極不相稱,那就表現為狂妄、放肆,也就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種名字不僅言語狂妄,令人厭惡,還可能產生諷刺的效果,使名字成為對主人的一種譏笑。事實上出言狂妄的人,多數幹不成大事業;而完成了大事業的人,多數是並不狂妄的。就名字而論,孔丘、孫武、嬴政、項羽、李世民、司馬遷、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李白成、洪禿全、孫文等,這些曆史上的名人,他們的名字既沒有文聖之氣,也無武霸之風,然而這些名字是不朽的,所以名字不以狂妄、放肆為“美”,那實際上是一種“醜”,這就是起名忌用“狂妄”字的道理。
不過,謙虛也應當有個限度,那就是不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否則就會走向反麵:不是自賤、自卑式的虛偽,就是變相的驕傲。這裏的自謙“過火”形成的“自賤”、“自貶”,其實質便是一種“虛偽”,樸實正直的人是很難接受的。如王拙、劉迂、袁癡、虞愚。他們真的就認為自己拙笨、迂腐、癡呆、愚蠢嗎?當然不是。內心不認為如此,卻要以此為名,作為招牌行世,這是什麼行為?非虛偽即欺騙,反正不是實事求是。莫我愚,這個名字,聽口氣像與別人“爭愚”,而他認為“誰也沒有趕上我愚蠢的”,他自然是“爭愚”的勝利者了。此人真的“最愚”嗎?自然不是。如果“真愚”,就不會成為“勝利者”了。李慕愚,這個名字很不一般。名字中“仰聖”、“慕賢”者很多,此人卻標新立異,要“慕愚”。難道以“愚”為榜樣“效愚”、“學愚”嗎?自然又不是。他既然敢於標新立異,就說明不愚;他所“慕”之“愚”,不是“愚蠢”之“愚”,而是“大智若愚”之“愚”。羨慕“大智”,卻說“慕愚”,這是一種“狡猾”的技巧,也可說是“虛偽”的變異。
無論是“自吹”,還是“自貶”,都是“過火”行為。名字要想“美”,就要摒棄這些做法,向著以“真”、“善”為生命的“美”的方向發展。
三、忌拗口晦澀
在現實的交往過程中,人們常常會因讀錯別人的名字而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特別是一些簽名或發言的公共場合。的確,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聽起來吃力,不留神很容易讀錯、聽錯,有時感覺是“繞口令”。如伶州鳩、沈既濟、孫州仇、夏亞一、金鏡清、周嘯潮、胡富芬、薑嘉鏘、張昌商、陳雲林、呂勵芝、傅築夫等。這些名字,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亞一、金鏡、富芬、薑嘉、呂勵等;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州鳩、州仇、夏亞、鏡清、嘯潮、胡富、勵芝等。前一種是雙聲,後一類是疊韻。有的連用兩個同音字,如既濟。還有的三個字同韻,如張昌商、陳雲林、傅築夫等。還有的三個字中有一組雙聲字一組疊韻字,即雙聲、疊韻交叉。如夏亞一的前兩個字為疊韻,後兩個字為雙聲;金鏡清的前兩個字為雙聲,後兩個字為疊韻;胡富芬的前兩個字為疊韻,後兩個字為雙聲;呂勵芝的前兩個字為雙聲,後兩字為疊韻;薑喜鏘的一、二字為雙聲,一、三字為疊韻。
造成名字拗口難讀、晦澀別扭的主要原因是用了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於聲母相同的字,連讀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即韻母的主體部分相同或相近)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同音字是聲母、韻母都相同的字,也可看作是雙聲兼疊韻的一種特例,因此連讀同音字更加拗口。這樣看來,忌用雙聲、疊韻、同音字起名是避免拗口晦澀的有效方法。
四、忌用生僻字詞
漢語中雖然有四萬多個漢字,但較為常用的字也不過三千多個而已。在這三千多漢字中,能用來作人名的字就更屈指可數了。鑒於此,人們在起名時往往容易陷入使用生僻字的誤區,為別人呼叫和自己拚寫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遇到的生僻字大多是一些繁體字和異體字。“繁”字是指筆畫多結構複雜的字,這樣的字寫起來麻煩又不好看。名字中繁字多了就會造成黑白失調,黑糊糊一片,讓人透不過氣來,產生憋悶感。“難”字是指不易認讀的字,也是不常用的字。這樣的字一般人不認識,既不會讀,也不理解它的意思,用這種字起名,往往會影響交流,妨礙名字正常功能的發揮。即使名字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在不識不懂的大多數人麵前,也隻能是一個文字符號,甚至會造成笑話,產生誤會。所以,起名要用常用字,不要用“繁難”字。如王正黼,“黼”是古代禮服上的花紋。用這樣的字起名,大有顯示自己識字多的嫌疑。另一種情況,是用“異體字”起名。這種“異體字”通常情況下是已經停止使用了,用到名字裏多數人都不認識。這除了故意給人出難題,別無解釋。由此看來,用“生僻”字起名的做法的確是不可取,忌用“生僻”字起名的主張,符合多數人的利益和要求。本書前麵提到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給女兒起名的故事應該讓讀者引以為訓,以免讓孩子成為永遠的“大家閨秀”。
五、忌隨意拚湊
有的名字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精心選擇出來的,而是隨意找幾個字湊起來,就像一個“拚盤”似的。隨意拚湊的名字有以下特征:中心意思不明確;字詞的搭配不和諧;字詞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混亂現象。如田川流,這個名字的中心或主體,是說田、川還是流?或者是田川、川流?很難弄清楚。中心意思不明確,令人不知所雲,其原因主要是“田”與“川”的關係難以琢磨,是“互補”還是“相克”?關係搞不清,就造成了思維的混亂。這是“拚湊”字起名的通病。再如陳妙漢,這個名字中的“妙”與“漢”很不協調:“妙”一般用於女性,有陰柔之美;“漢”一般用於男性,有陽剛之氣。“妙”與“漢”二字拚湊在一起,讓人難以理解是說一個具有女性特點的男子呢,還是一個具有男性特點的女子?似是若非,難以斷言。又如林森火,這名字是什麼意思?是林、森都是生火的原料,還是森林需要防火?這兩種解釋,內容都太單薄、淺陋,顯然缺少內涵。是林可以發展成森,森又可以化作熊熊大火嗎?從事物發展變化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名字倒是有點味道,可惜太勉強了。有的名字,姓與名意思脫節甚至對立,造成了語義的矛盾與混亂。如毛鐵橋,“毛”與“鐵橋”如何配搭?齊如山,“平齊的山”沒有意思,而“像山那樣整齊”似乎又不通,“齊”與“山”的關係不好調解。羊舌虎,“羊舌”與“虎”或者“羊”與“虎”,是不可能並存的。這樣的名字違背常理,是典型的“拚湊”。
用“拚湊”字起名,是極不認真嚴肅的,其效果自然不會好。起名是件辛苦而有意義的事情,不可掉以輕心、馬虎湊合,隻有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認真對待,反複推敲才可能起出呼者順口、聞者順耳的好名字。
六、忌字義消極
所謂消極之字,是指情緒低落、精神不振、具有消極作用的字詞。用這樣的字詞起名字,是對名主心靈的侵蝕和傷害,也會對他人、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而應忌用。
如“沈醉”,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大醉如泥,有懷才不遇、難得糊塗之意,其消極意味就很濃了。
“消極”式的名字,大體分三種類型:一是纖弱型,如石縫中的小草那樣纖細瘦弱,令人可憐。陸瘦燕、周瘦鵑、秦瘦鷗、陳秋草、薛用弱、雷弱兒、丘弱、王忍之等,是纖弱型的代表。二是憂傷型,含辛茹苦,憂傷孤獨,內心酸楚,令人哀歎。張恨水、獨孤鬱、辜鴻名(孤鴻鳴)、韓頹當、子沮、顏孤、孤竹、國哀、龐晃(彷徨)等,是憂傷型的代表。三是灰暗型,寒風嘶鳴,白雪茫茫,陰霾沉重,前途暗淡,令人心涼。孫抑、薑晦、普寂、嚴霜、廢名、周懶予、謝念難、徐悉艱等,是灰暗型的代表。這三種類型的名字,給人的印象不是軟弱可憐,就是心灰意冷、憂傷可歎,它們中雖然有些是名人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下起的筆名,但缺乏鼓舞人奮發向上的力量,都染上了萎靡消沉的色彩,在一般的人名中應盡量少用。
七、忌用淺薄之字
“淺薄”是從名字的“語義”即內涵上說的。直白的方式常常會產生淺薄的結果,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單字名,與姓組合成一個常用詞或詞組,隻表達單一而簡明的內容。如黃山、高堂、滿月、龍門、方法、文才、正宗、羅漢、金剛等。二是雙字名構成的詞隻表達一個淺顯、簡單的意思,內容仍然沒有擺脫單一性。如方向明、張敬禮、陳建設、鄧衛生、王小姝、單印章、徐阿二、毛二可(哥)、何大橋、朱衛星等。三是有些人把起名看得很隨便,喜歡用現成的字詞。如姓“高”則起名高山、高原、高潮、高明、高興。姓“於”則起名於海、於洋、於村、於民、於船、於雷。有些人喜歡趕時髦、隨潮流,於是就出現了秦軍、楚軍、齊軍、燕軍、韓軍、趙軍、魏軍,“戰國七雄”諸軍皆備;江紅、吉紅、沈紅、冀紅、蘇紅、吳紅,“全國山河一片紅”。有些人把起名看成排隊買東西,認為大家搶手的就是好的,於是就有丁冰、方冰、李冰、朱冰、徐冰、韓冰,白雲、朱雲、黃雲、唐雲、龍雲。有些人缺乏應有的常識,起的名字很不合時宜,如華夏、黃河、武漢、宋元。
要克服起名直白的問題,可從兩方麵入手:一是讓名字的語義多元化,即有多向性或多維性;二是使構成名字的詞語結構複雜化,或讓姓氏參與組合,並且三個字各自成詞,每個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相同,構成多層關係。符合這兩方麵的要求,名字的語義就不會“淺薄”了,同時,這也是解決“直白”問題的有效方法。
八、忌一字多音
漢字中存在著—字多音的現象。僅3500個常用漢字中,就有 250個多音字。這些多音字至少有兩個讀音:如勁有jìn(勁頭)和 jìng(強勁)兩個讀音;“參”有cān(參觀)、cēn(參差)、shēn(人參)三個讀音。什麼時候讀甲音,什麼時候讀乙音,要根據語言環境也即組詞對象而定,有時還需要審視上下文,不是一眼就能判斷出來的。名字由於用字簡短,組詞對象往往省略,這就增加了判斷上的困難;再加上連續讀名單時沒有反複思考的時間,所以用多音字起名很容易讀錯。這對名主、讀者和聽眾都沒有好處,有時還會造成嚴重後果。起名時盡量不用多音字,這樣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前人起名使用頻率較高的多音字有:幾、長、艾、樂、樸、百、傳、行、會、色、纖、折、員、伯、識、勁、拓、坷、擇、奇、和、育、郎、參、柏、省、虹、種、重、脈、濟、覺、屏、娜、都、監、乘、殷、調、盛、銑、尉、隆、綽、朝、量、堡、曾、強、蒙、解、塞、辟、蔚、模、摩、澄、繁等七八十個字,這給讀名造成了許多麻煩,但這裏麵也有規律。這些字用在名中時大都隻有一種讀音,少數字有兩種讀音。名中習慣上隻有一種讀音的多音字有:幾、長、樂、樸、百、傳、行、會、員、伯、識、勁、拓、奇、和、育、郎、參、柏、省、虹、濟、覺、屏、挪、殷、調、盛、隆、量、強、辟、蔚、模、澄等。如劉知幾、田長霖、曾樂山、趙樸初、張百發、賴傳珠、高行健、王會亢、伍員、魏文伯、馬識途、蕭勁光、鄧拓、艾思奇、丁慶和、龔育之、徐苗郎、曾參、蔡柏齡、於省吾、高長虹、範濟洲、謝覺哉、香翰屏、董克娜、蕭殷、吳調公、裘盛戎、郭隆真、史量才、陳偉強、田辟疆、葉蔚林、林樹模、潘澄濂等等。名字中一個字有兩個讀音的較少,如“朝”有兩個讀音,王朝(cháo)聞、冷朝(zhāo)陽。“重”有兩個讀音,王任重(zhòng)、張重(chóng)天。以上所說的僅是一般規律,遇到特殊情況是很難立即判斷清楚的。因此,考慮到多數讀者的便利,還是少用多音字起名為好。另外,千萬不要用兩個多音字組合起名,那將是亂中添亂,讀音會很難處理。如“宋行長”,讀起來讓人無所適從。
九、忌性別不分
有些名字的異化很難分辨是男是女。這裏的“異化”是指女性起典型的男名,男性起典型的女名,在名字上造成性別混亂。好的名字應當體現性格特點,便於社會交流。“異化”的名字不符合這些要求,因而不宜提倡。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性格、氣質較特別的人:男子性格柔和、氣質文雅、作風細膩,具有女子之風;女子性格剛強、氣質粗獷、作風潑辣,具有男子之氣。這些性格上具有異性特征的人,起名時顯示出個性特征是可以的,但要適度,不能完全“異化”。否則將不符合實際,有害而無益。曾經有一則故事講道,某市一位青年作家起了一個“雅琴”的筆名,並以此名發表了不少描寫現代女性題材的作品。一天,他收到一封署名“葉小蘭”的讀者的來信,信中充滿了敬仰愛慕之情。雅琴感歎之餘,給葉小蘭回了一封信。由此開始,二人你來我往,雙方通信達一年之久。情感交融,相互吸引,兩位天各一方的“有情人”都想要見見麵。終於兩人定在某個公園的特定地點幽會。到了那一天,“雅琴”精心打扮,如約而至,但費盡周折卻都找不到自己的“心中靚妹”——葉小蘭。“雅琴”在公園看到也有一位中年男子在公園門口徘徊多時,兩人幾次擦肩而過都沒有朝對方多看一眼。後來兩人又遇到時,“雅琴”問中年男子,“你在等人?”中年男子點點頭,又反問“雅琴”,“你也在等人?”“雅琴”也點點頭。最後,“雅琴”終於明白,自己所盼望的“葉小蘭”原來是一位男子,“葉小蘭”也恍然大悟,自己通信互訴愛慕之情的女子“雅琴”是個男子漢。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尤其當今網絡時代的到來,取代名讓人誤會的現象時有發生。網友們經常采用化名聊天,最後才發現對方原來與自己“同性”。這都是起名時名字“異化”產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後果。
具有明顯“異化”傾向的名字是,男子用紅、彩、花、香、靜、風之類的字起名;女子用雄、豪、壯、偉、飛、龍之類的字起名。完全“異化”的名字是,男子用女、妹等字起名;女子用男、郎、漢等字起名。這類男名如王彩鳳、瞿彩紅、趙繼英、林文芳、薛佩珍、曹如玉、侯順香、於樹花、周鳳玉、尹雪曼、蕭楚女、羅林妹等;這類女名如吳健雄、朱誌豪、馬險峰、徐林俠、謝阿蠻、閻宏偉、劉虎成、張龍地、丁鷺飛、李烈、俞雷、苗林郎、熊漢燦等。
現在“異化”起名的趨勢有所發展,這不利於社會交際,容易帶來麻煩和混亂,值得注意。“異化”起名的現象雖然古已有之,但不是我國的民族傳統,也沒有什麼優越性;個別人偶爾為之也無大的妨礙,但發展起來卻似乎不太合適,在交往頻繁的當代社會更是如此。僅從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名冊中,就能舉出一批“異化”名。如下為男名:李文芳、靳保芳、張國芳、王德芳、陳立芳、張新芳、洪理芳、韓淑芳、範士芳、林文芳;張文英、趙繼英、孫振英、高獻英、何華英、趙忠英、林樹英、王國英、徐仲英、郭世英;範英俊、劉英華、王彩鳳、鄧華鳳、周風王、毛鳳麟、路鳳鳴;高紅、瞿彩紅、李建紅、張永紅、蘇君紅、姚紅林;劉遷香;侯順香、左保芝、陳嘉珍、薛佩珍、陳榮珍、侯同芬、劉鑾王、曹如玉、夏如玉、夏林玉;羅林妹、晉美、蘇才美、蔡美思、林梅燕、唐愛新、朱榮榮等等。
如下為女名:馬險峰、張光楚、趙光晉、朱興陸、李國民、王立勤、郭躍進、耿玉傑、劉亞欽、黃文改;李文衡、張學釗、楊學鈞、歐學聯、郭新誌、郭慶年、許先林、曹成林、閻宏偉、閻衛華;梁啟之、包光良、夏望麟、曾曉風、梅繼友、答邦貴、劉庚南、洪寒晴、何忠民、何有金;周殿雄、高紅岩、魁建忠、單亞文、張高津、李光輝、祁亞民、劉維傑、耿玉傑、黃學平;沙忠、玉恩、吳金、桑勤、姚進、茅健、劉韌、洪峽、李烈、俞雷等。
由此可見,當代“異化”起名已不是個別現象了。對這種趨勢應當引起關注,並進行積極引導,使其在今後逐漸消失。
十、忌用字髒惡不潔
“醜惡”是“精美”的對立麵,我們要起的是“美名”,當然就要忌用表達“醜惡”意思的字詞。由於不科學、不文明的陳規陋習和落後意識的影響,用“醜惡”字起名,在我國由來已久,並且流傳至今,這是需要認真消除的。用“醜惡”字起名,有以下幾種表現:
1.用“醜陋”的字詞、事物或現象
如張醜、盧醜,直接用“醜”字命名,還有如潘無毛、傅豎眼、露筋女、陽黑頭等。通常我們都認為豬狗是醜、髒而又常用來表示下賤的家畜。有的地方罵人時說:某某連豬狗都不如,可見豬狗是醜陋物的象征。可是有些地方卻以“豬狗”作人名,這顯然是受“賤名長命”落後意識的影響。這種做法是對名主的極大不尊,也是對人名文化的玷汙,是應當堅決掃除的。如現代人仍有寧豬狗、郭狗狗、趙阿狗以及周驢駒、賈毛猴之類的名字,這與當今講文明的社會風尚極不協調。
用令人厭惡的毛蟲命名。如蟣虱、甘蠅、仲虺、湯蠖、張蠔、梅蟲兒、王蜀、許豸等。某些動物的名稱不宜作人名(綽號除外)。如蠅、虱、蚤、鼠、狼、豺、豬、雞、鴨、蛇、蠍等等。
用令人不快的動物命名。如董狐、梅梟、貓頭鷹之類的凶鳥。
用令人不快的社會現象命名。如牛牢、樊籬。樊籬指鳥籠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2.用“凶”“壞”等字
用“凶”、“壞”字起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用“病疫”字起名,過去用瘡痤、許瘛、石癡、宿瘤女以及王傴、陳橐等。這些名字不僅表明了身體上的病態,而且造成了精神上的壓力,使人難得開心一笑。掃除這類名字,減輕身體欠佳者的心理負擔,提高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這才是應有的人道主義態度。二是用“凶禍”字起名,如元凶、朱邪、郭老虎、許赤虎、李劫夫、洪水、烏雲、黃天等。這類名字,有的用“洪水”、“猛獸”,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安全,是人類的大敵;有的是大難不死的幸存者,對災禍心有餘悸;有的則直接以“凶”、“邪”的麵貌出現,原意似乎是“以凶對凶、以邪治邪”,但無意間又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陰影,令人擔驚受怕,難以安生。在科學技術日趨進步的現代社會裏,盡管人們的安全感已經提高了、增強了,但這類名字的存在,給人們帶來的總是不安與不快,而決不會有絲毫的安樂與歡快。
3.用“惡劣”字
這裏的“惡劣”字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品行方麵的,二是指造成“惡劣”後果的。用這兩種意思起名,都會讓正直、善良的人們反感,因而是不可取的。如豎刁、刁協(邪)、唐狡、狂狡、熊疑、穀缺、吳賤安、李混子等,是用“惡劣”的品行字命名。這樣的名字,有的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有的令人見而設防,小心“上當”;有的令人望而生“卑”,一種“卑視”、瞧不起的情緒頓時生起。這些情感,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對“人名”的這些感受,自然會影響到對名主的態度。因此,這類人名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著消極的作用,而無積極的效果,應當清除掉。表示後果“惡劣”的名字,如崔夭、陳完、閔損、趙衰、楊棄、普窮、葉光、田蕪、孔圉、營終、寒貧、周公卒、孔翁歸、國歸父、郭則沉、陳大悲、熊負羈、畢祖朽等。這些名字,有的以死而終,令人沮喪;有的“衰”、“沉”,情緒低落;有的“貧”、“窮”,生存艱難;有的“悲”、“棄”,後果難堪。這樣的名字,容易給人造成頹喪感、壓抑感,而毫無生氣和積極向上的力量,所以也是不可取的。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名字中有的含有幾種意義,上述分析僅取其一。如周公卒,起名的本意可能是願作周公帳下的一名小卒。但“卒”的另一含義為“死亡”,從這個角度講,周公卒就是詛咒周公早日死亡。同樣,孔翁歸、國歸父的“歸”,也有“歸天”、“歸陰”即死去的意思,與周公卒屬一個類型。總之,不管用哪種形式的“惡劣”字起名,都是消極的、有害的,應當徹底清除。
把“髒惡不潔”的字用於名字中,使陌生人不見其身便避舍三分,這樣的名字與我們起名的原則和美名的標準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十一、忌用嫌疑之字
所謂“嫌疑”字,是指人們特別敏感的一些字,如烏龜、王八、禿、驢、醋、酸、臭、綠巾等。名字中直接用這類字的幾乎沒有,但是諧音轉化成這類字的仍有出現,這也是應當避免的。如吳 (烏)金貴(龜)、王霸(八)業、呂(綠)金(巾)榮、項尚(上)圖 (禿)、班之侶(驢)等。
這裏要說明的是,古人的名字中用“龜”的看法與現今大不相同。古人把“龜”列入“四靈”(龍鳳麟龜)之一,認為龜來自天上,知人情吉凶,又是長壽的動物,所以用龜占卜,以龜命名,視龜為寶。後來對龜的迷信逐漸淡化、消解。從元代開始,人們發現龜不能性交,所以稱外淫之妻的丈夫為烏龜。明代則有“縮頭龜”、“龜奴”、“龜公”等罵人話流行。近代則把烏龜王八蛋連用,成為社會敗類、渣滓、壞人的代稱。因此,現代人將“龜”以及與之有關聯的字列入“嫌疑”,諱莫如深,當然就成了起名之忌。
還有一類“嫌疑”字,起名時應當回避,那就是諸多不吉祥的字詞。如“刀槍擊殺”類:刀、槍、擊、殺、滅、傷、刺、斬、喪、降、伏、垮、敗、弄、罰等;“汙穢塵垢”類:汙、濁、穢、垢、塵、埃、垃圾、渣滓、灰燼、血腥、肮髒、腐朽等;“鬼怪妖魔”類:鬼、怪、妖、魔、猙、獰、狡、詐、狠、毒、殘、酷等;“黑暗恐怖”類:黑、暗、陰、沉、昏、冥、獄、牢、關、押、網、卡、陷、墮、墳、墓、漆、夜、恐、怖等;“困擾坎坷”類: 困、擾、艱、難、糾、葛、坑、灣、曲、折、坎、坷、壓、抑、損、挫等。其他的還有疾病類、災禍類、詛咒類、失落類等多種不吉祥的字詞,都不宜於用來起名。但是,這些一般認為不吉祥的字詞,並非絕對不能用。如果用得巧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尚方劍、戈戰妖、閻震冥、廉滌塵等,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好名字。
十二、忌用傷殘之字
身體受了傷或留有殘疾是件痛苦的事情。用“傷殘”字起名,等於揭人的傷疤,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如果以傷殘字起名,呼喚者與名主都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所以,應當禁用傷殘字起名。
但是,用傷殘字起名的現象卻古今皆有。戰國著名軍事家孫臏,因受辱去掉了膝蓋骨(即髕骨,也寫作臏骨),後改名孫臏。金代有個人身上長滿瘍瘡,即起名牙吾塔(即女真語“瘍瘡”)。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吳昌碩,由於晚年雙耳失聰,故自稱“大聾”。現代詩人、愛國誌士蘇鬱文,由於抨擊袁世凱的賣國行徑,慘遭迫害至雙目失明。他憤然自號“眇公”,以示對迫害者的控訴。以上都是用“傷殘”字起名的例子,但各自的情況及用意不盡相同。孫臏以“臏”為名,是為了銘記龐涓的罪行,並發憤洗清雪恥。這不是他人強加給他的,而是自己選定的,因而不存在不人道的問題。金代的牙吾塔,以病殘為名,是不人道的。吳昌碩晚年自稱“大聾”,這是一種自稱,不是“別號”,更不是名字,嚴格來說不算以“傷殘”字起名。蘇鬱文自號“眇公”,從情結上看與孫臏起名有相似之處,但“眇公”是“別號”不是名字,號與名是有區別的。
為孩子起乳名、學名以及為中青年改名,應當忌用“傷殘”字,以免傷害主人的心靈;成年人自己起名,除有所寄托、另有寓意者外,不宜用“傷殘”字詞,以免引起讀者的不快;給別人起綽號,更不應以生理缺陷為根據,用“傷殘”字刺激主人。 對身體傷殘者,應給予體貼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忌用“傷殘”字起名,就是說在起名時也要發揚這種人道主義精神。
十三、忌用字貶義
由於中國漢字的特殊性和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運用漢字起名時應當發音響亮、寓意吉祥、字形和諧。用“貶義”字起名,不符合寓意吉祥的要求,因而應當忌用。但是,從古至今,用“貶義”詞起名的現象層出不窮,這是應當引起注意的。
用“貶義”詞起名的,如希卑、慎潰、冀缺、孟陋、任鄙、文醜、汲黯、刁韙、嚴重、向隅、賈混、百家奴、唐士恥、張落魄、閣大肥、嚴怪愚等,這些名字的“貶義”鮮明,一望而知,不必解釋。還有一類是需要略加評點的,如史(失)策、胡篤 (糊塗)、郭(鍋)翻、吳(無)德、韋彰(違章)、葉光(葉子落光了)、陳規(陋習)、黃梁(黃粱美夢)等。經過評點,這些名字的“貶義”也很明顯。這兩類名字的主要區別是:前一類的“貶義”擺在明處,起名者心中自知;後一類的“貶義”藏在暗處,起名者心中不一定清楚,可能是由於考慮不周引起的。這就是說,用“貶義”詞起名,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無意的。如:
莫氏原為莫城,以古地名為氏,相傳古帝顓頊曾建莫城,後簡化為莫氏。“莫”後來又有兩種含義,一是沒有的意思,二是表示“不要”或“不能”。後起的兩層含義,都有否定的功能,這就給起名帶來了困難。比如崇仁、尚義、貴友、勤耕、善思、謙和等都是些美辭,但這些美辭都不能與“莫”姓組合成美名,這就是姓氏的缺陷造成的。
白,除用作姓氏外還有多種含義,如潔白、明白、空白、明亮、陳述等;徒勞、無效的意思,如白幹、白費勁、白搭、白說;反動的意思,如白匪、白區、白色恐怖;錯誤的意思,如寫白字等。白姓起名時應有意識地避開這些帶有貶義的內容,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多義詞姓氏含有貶義因素的還有一些,如黃(枯萎)、胡(胡亂)、謝(凋謝)、孔(小洞)、毛(皮毛)、薄(淺薄)、焦 (枯焦)、寇(敵寇)、索(索取)、卒(死亡)、宰(屠殺)、屈(屈服)、賴(無賴)、厲(惡鬼)等,這些姓氏起名時,姓與名組合成的詞語,一定不要與括號中標出的意思相關聯,即起名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產生貶義。故意用“貶義”詞起名,其原因大致與用“醜陋”字起名相近,都是受“賤名長命”落後意識的影響。要解決這類問題,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無意用“貶義”詞起名,而名字中隱藏了“貶義”,這是起名者粗心或缺乏經驗造成的。藏在暗處的“貶義”,主要是借助諧音轉化而成的。隻要在起名時,把有關的同音詞、近音詞都疏理一遍,杜絕貶義詞混入,問題就能解決。
十四、忌起名不遜
所謂“起名不遜”,即起名時出言不敬,惡意占別人的便宜。名字是用來呼喚的代號,有時甲呼喚,乙應答,從字麵意思看在一呼一應中乙就賺了甲的便宜。這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或者造成某些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起名時應回避這類詞語。
容易造成這種惡意占便宜的詞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用於尊長的稱謂詞,如父、叔、伯、翁、公、老、祖、宗、姑、娘、母、奶、婆等。用這些詞命名的如家父、文叔、誠伯、史翁、記公、阿老、鄭光祖、列宗、李發姑、張玉娘、雲四婆等。這些名字,如果呼應,就有“賺人”之嫌。另一類是用於表示官銜、職稱及尊稱的詞語,如相(丞相)、尹、令、公、侯、總理、部長、科長、師長、連長、政委、教授、高工、專家、明星、經理、先生等。用這些詞及諧音詞起名的有魏相、伊尹、袁於令、龐德公、張侯、宋行長、陳獻章(縣長)、何憲章(縣長)、傅正(政)委、駱指揮、高於、王大仁(人)、謝大夫等。這些名字在呼喚中容易造成誤解,在誤解中使主人不自覺地占了便宜,同時在誤解中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起名時應考慮周密,要避免可能產生“賺人”後果的詞語進入名字中。這裏還應說明一點,“父、甫、叔、伯、公、翁、侯”等字,都曾是古代男子起名命字的美辭,那時用這類字起名,不存在“賺人”的問題。後來這些字的意義和用法起了變化,才出現了這個新問題。
十五、忌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
崇敬偉人、仰慕先賢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表現,但這與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是兩碼事。有人認為,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就是對偉人的崇敬和對先賢的仰慕,其實則不然。崇敬偉人,就應學習偉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仰慕先賢,就應以先賢的名字為名,這本身就是缺少“創造精神”,不符合偉人與先賢的教誨。換個角度說,如果你以偉人、先賢的名字為名,而你的作為、成就很一般,這不是對“英名”的玷汙嗎?假如你的功德超過了包括偉人、先賢在內的前人,你的英名不是容易與前人的英名混淆嗎?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都不是上策,都是不應當提倡的。
在我國,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的做法曆史悠久,至今不衰。以堯、舜、孔子、孟子、管仲、藺相如等人的名、字起名的,曆代都不少有。唐代詩人孟浩然讓後來者追隨不已,於是以“浩然”命名者也不在少數。就在現當代的人名中,便可以找到浩然、孟浩然、孫浩然、江浩然、簡浩然、計浩然、盧浩然、朱浩然等一大串名字。
以偉人、先賢之名起名,包括用偉人、先賢的字或號,是製造“重名”且不宜考慮的方式,循字蹈名,隻能在很大程度上淡化名字(名稱)的作用。從消除“重名”這個角度來說,也應當忌用偉人、先賢之名起名。
十六、忌用字“俗氣”
這裏說的“俗氣”,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思路上的老套子,如沿用過去的老一套,起名仍然圍繞著福祿財禧、仁壽安康、光宗耀祖、禮義廉恥、忠厚賢德、金銀珠寶、龍虎鳳麟、英花蘭香等兜圈子,就走不出新路子;二是套用俗詞俗語起名字,缺乏新鮮感。如高山、華夏、商丘、唐詩、章法、正常、玄虛、康樂、嚴肅、應用、京城、廖得金、劉盆子、畢修勺、商大節、許善心、金如山、高連升、馬蘭花等等。
解決“俗氣”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走新路,用新詞,寫新義,棄舊圖新。凡是舊的、老的、熟的思路和詞語,都要拋開,要闖新路、鑄新詞。這樣做自然是困難的,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取得的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
十七、忌重名
“重名”現象也是古已有之,並且早已引起有識之士的關注。南北朝時期有人著《古今同姓名錄》。此後,幾乎每個重要的朝代都有這類專著問世。民國時期彭作楨著《古今同姓名大辭典》,收入人名5萬多,同姓名者竟有16 000多人。其中,重名指數最高的是王佐,共71人;其次是李芳,共53人;再次是王俊、李英、劉福,都是40人。重名指數30人以上的,隻有王、李、張、劉四姓,共 20人。重名指數最高的前20名,隻有一個雙字名,其餘都是單字名。這幾個簡單的數字,也顯示出了重名的規律和原因。
古人已經發現了重名的危害性,如曆史上的“曾參殺人”與“毛遂墜井”,重名不僅使曾母虛驚、平原君痛哭,也會給曾參、毛遂本人帶來許多麻煩。重名還會給史學家製造障礙,因而產生差錯。受曆代史學界、文學界尊崇的傑出史學家司馬遷,也曾因重名的困擾出過張冠李戴的失誤。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宰予,字子我,魯國人。齊國有人名闞止,字子我。當時社會上多以字相稱,兩人同字,與今人重名類似。齊國的“子我”後來參與了田常殺害齊簡公的內亂。司馬遷將齊國的“子我”誤認為魯國的“子我”,在《史記》中記作宰予“為臨溜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宰予的這一罪名,直至唐代司馬貞作《史記索隱》考證時,才得到昭雪。司馬遷還曾將孔子的弟子楚國人公孫龍,與戰國時的趙國人名辯思想家公孫龍混為一談。
重名的危害雖早就被發現,卻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發展到今日已愈演愈烈了。有資料顯示,沈陽市成年人中就有4 800多個劉淑珍,4 300多個王玉蘭,4 000多個王淑蘭;北京市的張力有4 500多個,張穎有 4 000多個。照這種情況推算,李、王、張、劉諸姓,在全國的重名指數,至少突破萬人,甚至高達10萬人。在社會交往頻繁、信息傳遞快速的今天,行行皆有、處處可見、防不勝防的重名之風,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呢?那將是混亂、煩惱、失誤、痛苦,甚至是禍患與災難。
據說某賓館裏有五個叫張紅的青年人,為了區分清楚,不得不加上附加詞:大張紅男、大張紅女、小張紅男、小張紅女,剩下的那一位還叫張紅。兩個字的名字,變成了不倫不類的四字名,這是何苦呢?
某校傳達室門前掛出一塊小黑板,寫著:“請李剛同學來取彙款單”。接著蜂擁而至來了七八個“李剛”,收發員不得不一一“盤查”、“驗明正身”,才把彙款單發了出去。
醫院裏重名而出現的差錯更是屢見不鮮,有的錯拿了同名者的藥,有的錯拿了化驗單,還有的因重名而做錯了手術!
重名還會給行為不端的人造成可乘之機:有的冒名上學,有的冒名領獎,有的冒名謊報科研成果,有的冒名騙取錢財,如此等等。
十八、忌顧此失彼
所謂顧此失彼,是指起名時由於考慮不周而造成漏洞,產生遺留問題,也即有“後遺症”。常見的“後遺症”有以下三類:
1.漢字具有多義性,起名時往往由於顧此失彼、考慮不周,造成其他語義方麵的“疏漏”。比如馬蹄疾,這個名字是用典,唐代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詩句中“疾”是輕快的意思,反映“登科”者的得意心情。可是單獨抽出三個字來用作人名,語境變了,理解就允許有所不同。“疾”的另一層意思是“疾病”,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名字就很不吉利了。這不吉利的含義也許是起名人未曾料到的,這就是“疏漏”。再如王獨清,這個名字也是用典,屈原《漁父》雲:“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用“獨清”作人名,本義是學習屈原,對世事要有屈原那樣清醒的頭腦。但“獨”字具有排他性,自命“獨清”,他人就是“皆濁”了。因此,這個名字具有攻擊他人的弦外之音,可能引起不良的社會效果。這一點也是起名者的“疏漏”。
2.借用成語的字詞起名,卻沒有認真推敲成語的含義,由此造成名字“語義”不良,這是另一種“疏漏”。如有人名叫“黃梁”,其實“黃粱美夢”是個貶義性的成語,以“黃梁”為名是一種自我諷刺。又如有人名叫“向隅”,而成語“向隅而泣”的意思就更不吉利了,這是嚴重的“疏漏”。不論起名者是否另有寄托,這類名字的社會效果總是不理想的。
3.漢語中有許多同音字,其意義往往大不相同,有的褒貶恰好相反。起名時如果對同音、近音字考慮不周,名字就會因諧音轉義引出不良後果,甚至成為別人取笑的話柄。這類問題較多,由姓氏諧音轉化引出的問題,如“宋”——送,以下名字就效果不佳:宋中(終)、宋金(行賄)、宋健(賤)人、宋愛人等。再如就“朱”——豬,以下名字效果不佳:朱溫(瘟)、朱幹(肝)、朱篤(肚)枯等。以此類推,下列姓名也效果不佳:劉(流)言、劉虯(球)、劉放、武(無)賴、姬(雞)靖(精)、王(亡)零(靈)、於(魚)陶(逃)生等。由名字諧音轉化引出的問題,如紅曙(薯)、煌(謊)言、長(腸)炎、南壽(難受)、懷仁(壞人)、紹基(燒雞)、清(輕)生、季丹(雞蛋)、錢光培(賠)等。這類問題隻要心細,反複琢磨,多花些時間來考慮,一般都能避免。
第三節傳統習俗起名方法
一、窺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本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命題,但從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它與人的姓名毫無關係。然而在命理學家眼中,陰陽五行不僅與姓名關係密切,而且還製約著個人一生的命運。在他們看來,如果一個名字的陰陽數理不完全平衡,就要設法使其平衡。比如已知姓氏的陰陽數理,可起一個與之對應的名字,以適應陰陽平衡這一規律。簡言之,就是陽盛取陰名,陰盛取陽名,相互補充。如一位姓劉的男子易動不寧,另一位姓李的男子膽小氣弱,這就是他們陽氣太盛或太弱的緣故。起名時就要為劉姓男子起一個在數理上都是陰性的名字(如文、靜等),為姓李的起一個陽姓的名字(如山、龍等)。
這裏所說的陰陽,是指萬物中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麵。在自然界中,上和下、前和後、天和地、山和水、明和暗、熱和寒、燥和濕、表和裏等,都是對立的;在人類社會,男和女是對立的;在數字中,單數和雙數是對立的。對立的兩個方麵就構成了陰陽。其中,上、前、天、山、明、熱、燥、表、男人、單數都屬於陽,地、水、暗、寒、濕、下、後、裏、女人、雙數都屬於陰。同樣,人的姓名根據所用漢字的實際意義和筆畫,也可以確定其陰陽。其中,姓名所用漢字的含義又稱為“理”,筆畫多少又稱為“數”。
根據這種觀點,姓名中的“理”和 “數”如同萬事萬物的陰陽一樣,都要有一個合理的搭配和平衡,如果缺乏這種搭配和平衡,就要設法給以調整,以適應陰陽相輔相成的基本規律。一個名叫王芳的人,從名字的字義上分析,“王”一般指男性,在“理”上屬陽,但因是4畫,在“數”上又屬陰,因此“王”字是理陽數陰;“芳”指花草,在“理”上屬陰,但因筆畫是7,在數上又屬陽,因此“芳”字是理陰數陽。以理陽數陰之“王”配理陰數陽之“芳”,陰陽平衡, 這就是命理學家眼中所謂的最為理想的名字。
事實上,如果把人們的名字分出陰陽來,看其數理搭配是否平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起名時也不可能顧及到這種搭配。五行起名法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而且影響深遠。魯迅在《故鄉》裏曾描述第一次見到閏土時的情景:“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年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閏土”這個名字,就是根據五行起名法起的。
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在古人看來,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組成的。如人有肝、心、脾、肺、腎五髒,方位有東、西、南、北、中五方,顏色有青、赤、黃、白、黑五色,道德有仁、禮、信、義、智五常,這些都可與五行聯係起來。肺、西、白、義屬金,肝、東、青、仁屬木,腎、北、黑、智屬水,心、南、赤、禮屬火,脾、中、黃、信屬土,等等。
命理學家認為,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克的關係。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最初,人們運用五行學說的相生關係來代表父子之間的關係,顯得井然有序、符合道理。其方法是采用五行相生的順序,取帶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為名,按家人長幼順序代代相承。唐代人畢構,6歲能作詩文,20歲考中進士,做官也政績突出。《唐書》中有他的傳,說他整個家庭的名字就是用五行學說來起的。畢構的名字是“木”字旁,他的兒子名叫畢炕,用的是“火”字旁,他的孫子叫畢增,用的“土”字旁。宋代宰相張浚,字屬水,所以要給兒子起一個屬木的字,故其子名張拭,張拭名屑木,其子應以火名,故張拭之子名叫張焯。朱熹的父親名叫朱鬆,名字用“木”字旁,朱熹的名中帶四點,其五行並非是水而是火,因為4數對應天幹丁,朱熹的兒子叫朱在,“在”中內有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
一般情況下,五行之間都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從這一基本原理出發,命理學家認為人的姓名也可以由五行來劃分,如鍾、錢等姓屬金,楊、李等姓屬木,江、黎等姓屬水,耿、炎等姓屬火,垣、墨等姓屬土。同理,名字中剛、利等字屬金,藝、營等字屬木,鮮、雲等字屬水,明、昌等字屬火,山、珍等字屬土。
如果人一生中五行偏缺,就要想辦法通過姓名來進行補足。補足的方法一般是姓名中使用表示五行的字,或者含有五行字義的字,或者通過計算姓名用字的“數”(筆畫)與五行相符。如一個姓劉的人姓氏屬金,如果命裏缺土,起名時選一個帶“土”或能與“土”聯係起來的字就可以了。
另外,數字也可以用五行來區分,其中4、9屬金,3、8屬木,1、6屬水,2、7屬火,5、10屬土。當從字麵和字義上都無法確定姓名的五行時,就可以用計算姓名筆畫數的方法來確定五行,並進行補缺。
命理學家判斷人一生中是否五行偏缺的方法,主要有相麵法、診斷法和推算法等。其中相麵法即通過觀察體形、舉止、氣色、聲音等來確定五行所屬。他們認為,人的氣色和體形是有差別的,臉色發青、身材瘦長的人屬木形,臉白而方正的人屬金形,臉黑而肥圓屬水形,臉赤而尖露屬火形,臉黃而敦厚屬土形。此外,就性格而言,清高有仁義之風的人是木形人,嚴肅講義氣的人是金形,圓通有理智的人是水形,急躁但不失禮的人是火形,敦厚守信的人是土形。
至於通過診斷來判定人的五行的方法,即用望、聞、問、切等方法來確定五髒之氣的盛衰,若肝陰不達則缺木,心火過盛則缺水,等等。
另外,用推算法來看人的五行命運,主要方法則是算“八字”。因此又稱作“五行四柱起名法”。“生辰八字”就是古代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為“四柱”,配以天幹地支,每項兩個字,合“四柱”的幹支共為“八字”。
當算出生辰八字後,根據其缺欠,取五行中水、火、木、金、土相應的一個字來補救。如八字中缺金,可用“鑫”字來補;八字中缺水,可用“淼”字來補。某吳姓人為其新出生的兒子起名,通過生辰八字分析得出新生兒的五行中金氣旺盛,推算他的性格過於剛硬,需要強火製金來生土固本,五行法起名為吳炳堅。丙的含義為甲火,又有“火”字旁助威,“炳”之火可謂大火。“堅”字帶“土”,說明土厚實,大火克金生土,有利於四柱五行中和,調節本人運氣。
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係於五行生克上,所以在起名時,借以求得陰陽盈虛的調和,剛柔相濟,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把人的姓名與陰陽五行聯係起來,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是牽強附會的,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作為一種與姓名有關的文化現象,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因而,從起名的曆史淵源方麵,可以對上述內容作一些了解。
二、推五格剖象
五格剖象是根據人的姓名筆畫推斷命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關係,將人的姓名按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總格來解釋命運。其中天格代表父母的命運,地格代表自己的前運(38歲以前的命運),人格是自己的主運,外格是副運,總格是後運(38歲以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從人格和外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性格和一生總的情況;
從地格數理推斷一個人在年輕時期的人生經曆及其與子女、部下、同事的關係;
從總格數理可推斷一個人在中年以後的人生曆程;
從天、地、人三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順利與否;
從天格與人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人生命運的基礎穩妥與否;
從外格與人格的數理關係,可推斷一個人的家族親緣之厚薄及本人社交狀況的優劣。
命理學家為推斷姓名五格而製定的方法十分煩瑣,其中不僅有單字姓、雙字姓、單字名、雙字名之別,還有取姓名首字、取中字、取末字等的區分,如不認真分析,就猶如進入迷宮一般。但其基本特點是取筆畫中的數字(取筆畫以繁體字為準),如果掌握了要領,計算出姓名五格的數字還是不難的。以下就是五格剖象的筆畫計算與數理的關係:
1.天格
凡單字姓(如張、王、李等),將姓的筆畫數再增加一畫即為天格數理;凡複字姓(如司馬、諸葛、歐陽等),將姓的各字筆畫數加在一起,即為天格數理。
2.地格
單名字筆畫數增加一畫,雙名將名字的筆畫數相加,所得數即為地格數理。
3.人格
單姓單名,將姓與名的筆畫數相加;單姓雙名,將姓與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數相加; 雙姓單名,將姓的第二個字與名的筆畫數相加;雙姓雙名,姓的第二個字與名的第一個字的筆畫數相加,即為人格數理。
4.外格
單姓單名,姓名筆畫數相加;單姓雙名,姓與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數相加;雙姓單名,姓的第一個字與名的筆畫數相加;雙姓雙名,姓的第一個字與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數相加。
5.總格
將姓與名各字的筆畫加在一起(不含增加數),即為總格數理。
需要注意一些特殊字筆畫的計算方法,如凡本身有數理的字,均按其本身數理計算筆畫數。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分別計算為4畫、5畫、6畫、7畫、8畫、9畫、10畫。凡以三點水作偏旁的字,其三點水均按4畫計算,因為“水”字為4畫。如“池”字計為7畫,“酒”字為11畫等。另外,月字旁本是“肉”字,算6畫;走之旁是“走”字,算7畫;左耳刀偏旁是“阜”字,算 8畫;右耳刀偏旁本是“邑”字,算 7畫;草頭本字是“草”,算6畫;豎心為“心”字,算4畫;反犬旁為“犬”字,算4畫;提手旁為“手”字,算4畫;“王”(斜王)為“玉”字,算5畫,如此等等。
在知道了一個人的姓名五格以後,怎樣才能推斷他的命運吉凶呢?對此,命理學家又把人的姓名筆畫可能達到的81個數字(超過81則減去80,計算餘數)分成吉、凶和半吉半凶三組。若想知道姓名五格的吉凶情況,根據數字一查便知曉。
屬於吉數的數字是:1、3、5、8、11、13、15、16、21、23、24、25、29、31、32、33、35、37、39、41、45、47、48、52、57、63、65、67、68、81。
屬於凶數的有:2、4、9、10、12、14、19、20、22、26、28、34、36、42、43、44、46、49、50、53、54、56、58、59、60、62、64、66、69、70、71、72、73、74、76、77、78、79、80。
屬於半吉半凶的數有:6、7、17、18、27、30、40、51、55、61、75。
此外,有些命理學家還進一步把屬於吉數的數字按智力、情感、意誌等情況分類:
3、13、21、23、24、25、29、3l、33、35、37、39、41、45、48、52、63、67、68是理智發達的吉數;
1、3、5、8、11、15、16、2l、23、32、33是情感濃厚的吉數;
7、8、11、17、18、21、25、31、37、41、47是意誌堅強的吉數。
姓名五格與命運的關係除上麵所述之外,還有一些命理學家認為五格中的天、地、人三格還與人的身體健康有關,其一生的疾病壽夭都可從這三格中顯示出來,這就更加玄妙莫測了。
以《周易》的“象”、“數”為理論基礎的五格剖象法,雖然解釋圓滑、模棱兩可,能夠進退自如,似乎有其科學依據,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是由所謂的命理學家調控的東西。所以,讀者將其當作文字遊戲即可,切莫信以為真。
三、生肖屬相
在古代命理學家看來,人的姓名和一生的命運還與生肖屬相有關係。十二生肖是由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犬(狗)、豬這十一種動物和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龍組成的。而每一年都是某一生肖年,因此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屬相。
屬相,是指一個人在出生年的幹支所屬,其中甲子年生人屬鼠,乙醜年屬牛,丙寅年屬虎,丁卯年屬兔,戊辰年屬龍,己巳年屬蛇,庚午年屬馬,辛未年屬羊,壬中年屬猴,癸酉年屬雞,甲戌年屬狗,乙亥年屬豬。在十二生肖中,鼠和馬、牛和羊、虎和猴、兔和雞、龍和狗、蛇和豬都是相衝的關係,鼠和羊、牛和馬、虎和蛇、兔和龍、猴和豬、雞和狗都是相害的關係。此外,鼠和牛又合為土,虎和豬合為木,兔和狗合為火,龍和雞合為金,蛇和猴合為水,馬和羊合為太陰、太陽,通稱為“六合”。凡“衝”、“害”為凶,“合”為吉。因此在起名時,就要竭力做到姓名與屬相相合,避免衝害。
在起名用字時,為避免衝害,命理學家還總結出一套規律:鼠年、牛年出生的人應避開午、馬、未、羊等字;蛇年、猴年出生的人避亥、豬、寅、虎等字;馬年、羊年出生的人避開子、鼠、醜、牛等字;虎年出生的人避開申、猴、巳、蛇等字;兔年出生的人避開酉、雞、辰、龍等字;龍年出生的人避開戌、狗、卯、兔等字;雞年出生的人避開卯、兔、辰、龍等字。
在民間,人們在起名時也需將十二生肖和屬相相配,這種習俗在民間還廣為流傳,至今還被人們沿襲引用。
子鼠:即子時(午夜23點至1點)。傳說天地生辰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使用,恰巧被老鼠咬了一口,天體被打開,子時便屬鼠了。
醜牛:即醜時(午夜1點至3點)。傳說老鼠打開天體之後,牛才出來耕地。
寅虎:即寅時(淩晨3點至5點)。“寅”字有敬畏之意。
卯兔:即卯時(早晨5點至7點)。傳說此時由月亮控製大地的亮度,而“玉兔”是月宮中的聖物,於是卯時就屬兔了。
辰龍:即辰時(早上7點至9點)。傳說此時正是群龍行西之時。
巳蛇:即巳時(上午9點至11點)。據說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走, 故不能傷人。
午馬:即午時(上午11點至下午13點)。此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據說馬此時離不開地,故午時屬馬。
未羊:即未時(下午13點至15點)。傳說羊若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
申猴:即申時(下午15點至17點)。“申”即猴子善於屈伸攀登。
酉雞:即酉時(下午17點至19點)。此為雞開始歸息之時。
戌狗:即戌時(下午19點至晚21點)。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守夜,這時就屬狗。
亥豬:即亥時(晚21點至23點)。此時夜已近半,萬籟俱寂,如豬酣睡般沉靜。
直接將十二生肖與屬相作為名字,如趙未羊、王申猴等,雖有紀念出生時辰的意義,但這種起名方法並不多見。
配合十二生肖與屬相起名最常見的方法,是依據十二生肖與屬相的內在精神,在名字的字形(即部首偏旁)上,避凶趨吉。
在一個人的姓氏和屬相已知的情況下,特定的姓氏適合取什麼 樣的名字,或屬於某一屬相的人應該取什麼樣的名字呢?這方麵也有一套規律。
就姓氏和屬相而言,孫、孔、李、季、孟、郭、遊等姓中都含有“子”字,為鼠,取名時應選適合鼠類生活的米、豆、禾、魚、肉(作偏旁時為“月”),以及含有人、山、田、木等偏旁的字。
其他各姓氏和屬相的取名可依此類推。一句話,其總體原則就是把人的姓名與生肖屬相聯係起來,把人當作其出生年的屬相看待。
鼠、牛、兔、馬、羊、猴、雞、狗、豬都以糧食為食物,這些屬相的人應起帶有“米”、“豆”等字的名字,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安定,吃喝無憂。同樣,以羊、馬、牛、兔為屬相的人,因為屬相是食草動物,所以起名也應以帶草字頭的字為佳。
另外,生肖中的有些動物可以直接入名,如牛、虎、龍、馬四者,均為較常見的男名用字。如子牛、孺牛、鐵牛、牛客、牛童、勁牛、勝牛、寅虎、成虎、虎生、虎威、威虎、山虎、嘯虎、文虎、生龍、雲龍、辰龍、成龍、化龍、龍升、龍吟、文龍、馬功、馬客、馬遊、馬行、馬利、馬神、先馬等,大多都是可以采用的名字。
四、按家族輩譜
中國人曆來非常重視血親關係,在古代,人一出生就受到族權的製約,死了之後名字還要載入家譜。於是,許多人為了知其血統世係由來,就為子孫起名設定了較為嚴格和係統的字輩起名用字。這些家族輩譜的字輩用字,能鮮明地體現家族中縱向的相互繼承的關係,且橫向的同輩關係也一目了然。由於它適應了以族權為支柱的舊中國宗法製度的需要,因此備受統治者的青睞。
輩譜範字對理順整個家族或家庭的譜係關係,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用於家族譜係起名的輩譜範字並非隨意規定的,它們或由一首詩組成,或是一句佳句,或是一副對仗工巧的對聯,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義,以寄托先祖對本家族的厚望。按家族輩譜起名主要有三種方法。
1. 同輩雙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字
這種起名方法以雙名為前提,即取家族輩譜中的一個字,再與另一個字組成名。這是家族輩譜起名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孔子家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曲阜孔氏為孔子之後,起名皆有字派,其遷徙他郡縣者,若係孔子嫡傳,亦必同一字派。自元代的五十四代衍聖公名思晦者起,於是凡五十四代孫,均以“思”字為派,“思”字下為“克”字派。“克”字以下,則為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十派,再次則為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派,又次則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派。第76代衍聖公孫孔令貽又在“揚”字以下再續20派: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全國政協委員中,先後有三位孔子後裔,即孔祥禎、孔令朋、孔德懋。根據上述的輩行用字序列,人們很方便就能辨明他們三位分別是孔子的第75、76、77代孫。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孟軻是孔儒之學的重要傳人。他們在五湖四海的後代,也完全采納孔氏家族的輩行係統,絲毫不亂。於是,曾廣某、曾昭某、曾憲某,孟慶某、孟繁某、孟祥某等姓名,便到處可見了。
孔子家族譜字還隻是一些單字,有些家族在修譜時往往編定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詩或七言詩,族人起名時便按輩分高低依次選用“字輩詩”中的一個字。這種“字輩詩”的修譜方式從誕生起就迅速流傳開來,並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起名方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人物的家族譜係“字輩詩”:
趙匡胤為子孫輩行用字做了一副工巧的對子:匡德惟從世令予,伯師希與孟由宜。
晚清洋務派張之洞,規定二十字作子孫輩行: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
李鴻章的家族宗譜為:文章經國,家道永昌,福壽承恩,勳業世守。祖德積厚,克紹輝光,宗緒延長,同敦孝友。
2. 同輩單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偏旁
這種起名方法是指名中漢字的偏旁相同,且不同的輩分使用不同的偏旁,它多見於單名。《紅樓夢》在這方麵作了典型的範例。賈府裏的第一代,選用“水”旁的字:賈演、賈源;第二代,選用“人”旁的字:賈代化、賈代儒、賈代修;第三代,選用“文”旁的字:賈敷、賈敬、賈赦、賈政、賈敕、賈效、賈敦;第四代,選用“玉”旁的字:賈珍、賈璉、賈珠、賈環、賈瑞、賈寶玉;第五代,選用“草”頭的字:賈蓉、賈蘭、賈芸、賈芹。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清代康熙皇帝吸納漢族字輩起名方法,給諸皇子起的字輩為“胤”,是繼嗣之意,另一字則共用“示”字偏旁,即長子胤提,次子胤扔,三子胤祉,四子胤稹等,胤稹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又如“唐宋八大家”的“三蘇”。蘇洵當年為兒子起名時,在名字中都用了一個“車”旁,即蘇軾和蘇轍。
不過,雖然漢字豐富奇妙,但用這種共用偏旁排輩譜係的起名方法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尤其是到達一定的輩數後,就更難以為繼了。
3. 同輩雙名用字中共用一個字和一個偏旁
這種起名方法即是以上兩種方法的綜合,這樣往往能形成更嚴整規範的名字序列。如明代崇禎皇帝朱由檢,與其兄朱由校、堂兄朱由榔、朱由崧等,第二字是共同的“由”字,第三字又共“木”字偏旁,每個人都用半邊字表示區別,這是家天下觀念在皇族起名中的反映。
除了以上的三種主要方法外,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單名用字的結構來區別輩序。如合二為一結構式的朋、炎、羽、林、昌成一輩,合三為一結構式的磊、淼、鑫、品、晶、焱為一輩。不過,這種家族輩譜起名法與共用偏旁的家族輩譜起名法相比,就更少見了。
按家族輩譜起名,采用雙名中共用一個字的方法最為常見。因為這類名字不但意義積極向上,長幼輩分清晰,字詞朗朗上口,而且這種方法對於推演世係,減少重名也能起到明顯的作用。正因為它有如此多的優點,所以近當代還是有許多人以“姓加上字輩再加上名”的方式起名。
但由於“文革”時期的烈火燒毀了大部分家譜,徹底摧毀了家族係譜起名用字的統治地位,再加上單名的比例不斷上升,使按家族輩譜起名存在的前提——雙名逐漸喪失,所以按家族輩譜起名這種方式越來越少見了。
五、以排行起名
以排行起名,是根據年齡的長幼依次排序起名,且起名時用同一字或同一偏旁的字表示行輩。以排行起名主要有兩種方法。
1.用能代稱排行或數字的字排行起名
這種排行起名的方法一般用於兄弟之間的起名,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用伯、仲、叔、季字排行起名。古代表示兄弟排行的字自大到小依次是:伯(孟)、仲、叔、季,即老大、老二、老二、老四。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有九女一子,但仍不滿意,相傳他和妻子又到曲阜東邊的東尼山求天神而得孔子,因男孩中孔子排行第二,便給他起名仲尼。再如周代第一個國王周文王姬昌之父季曆,他有兩個哥哥,即泰伯和仲雍,他們為成全三弟季曆繼承王位,結伴南逃荊蠻,後分別成為吳人和楚人的鼻祖。又如當代著名語言學大師呂叔湘,曾對自己的名字成因作過介紹。呂氏原名鍾湘(家譜屬“鍾”字輩);上學後他舍去“鍾”字,單用“湘”名,曰“呂湘”;工作之後,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在“呂湘”之間加進一個“叔”字,便成為現在的名字。
在我國曆史上,以伯 (孟)、仲、叔、季為排行起名的人委實不少,類似的例子還有殷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春秋時期魯國“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東漢文學家王逸字叔師,唐代詩人陳子昂字伯玉,北宋大將潘美字仲詢,明代文學家高啟字季迪等。
用數字排行起名。以伯(孟)、仲、叔、季排行起名頗受兄弟人數的限製,如果兄弟超過4人,就不好排行了。由於唐代社會安定,人口增長較快,所以自唐代以後就逐漸開始盛行用數目字來起名了。也有帝王將相用數字排行相稱,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二郎,楊貴妃常昵稱唐玄宗李隆基為三郎。皇帝對大臣也有以此法相稱的,如唐高祖李淵稱裴寂為裴三,唐德宗李適稱陸贄為陸九等。吳越時有個宰相,人稱“沈念二相公”;南宋大將劉光世人稱劉三;韓世忠人稱韓五等。
下層老百姓用數字排行相稱的人名就更多了。如《名公書判清明集》中,有不少人就是光有排行而沒有其他名字,如鄧四六,徐六三(類似於數目字起名)等,隻不過是芸芸眾生,人微名卑,不見於經傳史冊而已。
我國壯族家庭裏也有用數字排行起名的風俗。兒子叫“特”,幾個兒子的排行就在“特”之後加小名或序數,如大兒子叫“特大”,二兒子叫“特二”,三兒子叫“特三”,以此類推。姑娘叫“達”,按姐妹次序分別稱“達大”、“達二”、“達三”等等。
不論是上層名流、文人墨客還是貧苦百姓,這些以數字排行相稱的名字在浩繁的詩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李白的《魯郡東門送杜二甫》,杜二甫即杜甫,“二”為排行;王維的《贈祖三詠》,祖三詠即祖詠,“三”為排行;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的劉十九即劉軻,是白氏在江州的故友,“十九”為排行。
用“冠”、“亞”字排行起名。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排行起名形式,如冠奇、亞軍、亞男等,具體人名如陳冠輝、鄧亞萍、李亞鵬、熊亞飛等。
另外,“次”“大”“中”也可用於排行起名。如日本人起名常稱長子為“太郎”,次子為“二郎”、“次郎”、“次男”等;稱長女為“大子”,次女為“中子”,三女為“三子”。這也是以排行起名的方式。
2.用固定的詞語、詞組排行起名
這樣的詞語、詞組或是一事物的名稱,或是詩詞文章中的一句話,或是一句常用語,或是一些習慣用詞等。以下為舉例。
孫中山先生在告誡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時說:“為了革命大業,應齊心協力,搞好團結。”戴季陶緊接著說:“我與介石、誦盤跟隨先生多年,情如兄弟,全聽先生教誨。我們三人共有4個兒子,不妨讓他們正式結為兄弟吧,懇請先生給他們起名。”於是,孫中山取“經天緯地,安邦定國”這句話中的“經”、“緯”、“安”、“定”四個字,並與“國”字相連為名。這樣,四子按年齡排序,名字就分別是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金定國了。
排行起名,一般用於為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起名。然而,由於獨生子女家庭正成為新家庭的主流,因而排行起名這一習俗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著逐漸失去它昔日的氣勢,但它在起名時還是具有很實用的參考價值的。
六、尚道德規範
道德規範是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審美習慣,它具體包括道德思想、倫理觀念和價值取向等方麵的一些行為準則。由於儒家思想一直在傳統思想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念也主要來源於儒家,所以按道德規範起名,一般是以儒家一些傳統思想的精華作為依據。
但同時,除了儒家學派外,早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的中國傳統文化就包含著各門學派的思想精華,這些思想結晶如今仍然是人們遵守的道德規範,人們也經常根據它們來起名。
1. 按儒家道德規範起名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以儒家“五德”作為正人君子的準則,所以依據“五德”觀念起名的現象極為常見。
“五德”亦稱作“五行”、“五常”,分為儒尚“五德”、將帥“五德”、至孝“五德”三類。儒尚“五德”,即仁、義、禮、智、信,常與三綱連用,稱為“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儒家認為“五德”是長存不變的五項道德標準。因此,曆代人們多以“五德”之字起名,如十二惠、十二傑、叔禮、守義、崇義等。將帥“五德”即智、信、仁、勇、嚴,曆代武臣戰將多以此“五德”起名,如漢代大將韓信、三國時戰將黃忠、於禁、龐德、孫堅;隋文帝楊堅、唐大將尉遲恭、李希烈;宋大將石守信等。至孝“五德”即莊、忠、敬、篤、勇,以此起名者在曆史上也不乏其人,如守敬、世忠等。
另外,對於女性也有如“三從四德”、“三貞九烈”等道德規範的約束,人們在根除其中歧視、禁錮女性封建思想的同時,也繼承了其中的部分精華。古往今來,諸如貞、淑、賢、順的女名總是不絕於耳。
2. 按道家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老子李聃和莊子莊周為道家代表人物,皆以“道法自然”為主,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安常處順,逍遙自得”,按今天的看法就是“宿命論”。人們經常把道家思想觀念中的“三寶”、“三多”、“五福”等作為起名時的根據。老子的“三寶”為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莊子的“三多”為多福、多壽、多男子;而據《書·洪範》,“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其中,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之意;考終命,即善終不橫妖之意)。
3.按墨家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雖然戰國以後,曆朝曆代多崇尚儒教,然而墨家思想也深入人心,影響很大,以墨家思想起名的也不少。
墨家與儒家為針鋒相對的兩派,兩家並稱“顯學”。墨家創始人墨子竭力主張“兼相愛, 交相利”。《墨子》中有“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論述,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用墨家的思想道德觀念起名的如“尚賢”、“尚同”等。
4.按道教的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道教是中國三大教(儒、道、佛)之一,流傳甚久,對中國的古代文化和思想影響很大。用道教思想起名,是一種很流行的方法。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逍遙派”,大多具有濃厚的超世觀念,如毛延壽、王克儉等。
5. 按“四維”思想道德觀念起名
“四維”觀念即“禮、義、廉、恥”,始於春秋時代。《管子·牧民》中說:“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本是管仲協助齊桓公推行政令而製定的四項準則,後人以此為道德依據,多以“四維”觀念起名。如王守禮、陳欽廉等。
道德規範起名的方法持續了千餘年,直至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思想煥然一新,起名才開始有了較大的變化。
七、據感生經曆
感生,即指人們在意識上超越自己的真實出生,並將它幻想成另一種想象中的意境的出生經曆。如古代的關於人類起源的“感天生人”的信仰,人們相信自己最早的祖先是感日、月、雲、雷、電、風、虹等自然天象和龍、鳳、鳥、樹等動植物而懷孕的。再如“龍的傳人”、“真龍天子”、“真命天子”等,都是感生觀念在炎黃子孫頭腦中的積澱,並成為遠古時代中華民族在生育方麵的信仰。
大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奧秘,是感生觀念、信仰和神話產生的根本原因。我國古代就有很多感生方麵的神話。以下是感生神話的幾種形式。
因感各種天象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帝嚳妃吞日而生子,思士、思女感氣而生子,女節感流星而生少昊,女樞感虹光而生顓頊,附寶感雷電繞北鬥而生黃帝,握登感大虹而生舜,扶都見白氣貫日而生湯,等等。
因感龍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女登感神龍而生炎帝,童妾感龍精而生褒姒,慶都遇赤龍而生堯,哀牢人認為其先祖源於女祖先與龍交媾所生,等等。
因感植物而受孕生子的神話。如顓頊生於空桑,伊尹生於空桑,孔子生於空桑,等等。空桑就是空心桑樹之意,所謂於空桑地受孕生子,亦即感自然天象而生的物化了的形式。
除此之外,還有因履跡而受孕生子、因吞食鳥卵而受孕的感生神話。此外,在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中也廣泛流傳著多種多樣的感生神話,其中以感自然天象最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如蒙古族的“天光”感生神話,鮮卑族的感日光生子神話等等。
大自然和生命對於古代先民們是很神秘的,即便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們,也仍然不能完全準確地解釋大自然和生命的神奇奧秘。因此,在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下,現代的人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感生觀念和信仰。盡管他們已經懂得“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的道理,但卻仍然有獲孕於自然神物的心理期望。這種情況廣泛存在於現代城鄉婦女中,受孕及孕育孩子的整個過程,她們大多有過各種各樣的“感生”經曆。其實,這沒有必要忌諱,也沒有什麼不好,更沒有必要以迷信視之。因為這些“感生”經曆隻是她們的一種正常心理活動。
因此,在給孩子起名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參照這種感生經曆的提示,甚至直接依據這種感生經曆起名。如姓陳,感日,可起名“陳旭生”;姓成,感虹,可起名“成於虹”;如姓鄭,感霓,可起名“鄭霓來”;如姓蘇,感龍,可起名“蘇鍾龍”;如姓袁,感月,可起名“袁祖月”;如姓裘,感山,可起名“裘之峰”等。
孩子的孕育出生是母體的天性和自然,感生起名由感而發,寄托深情,是一種完全可以采用的方法。
八、借詩文立意
中華民族聰慧睿智,祖先留下了浩瀚博大的曆史文獻、詩詞曲賦等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寶貴的財富,是現代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也為人們的起名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以詩文起名,立意新穎,語意奇特,可使人名內涵豐富,韻味雋永。如清代大文學家曹雪芹,因生前最愛吃“雪底芹菜”而起名。蘇東坡的名作《東坡八首》中,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存。雪芹何時動,春鳩行可膾”的名句,並注:“蜀八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泥芹之泥雖汙濁,但植出的“雪芹”卻出汙泥而不染。蘇東坡也常以芹自比,詩中的雪也多潔白而有自愛之意。
用詩文起名,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發揚,更是自己有一定文化涵養的表現。用詩文起名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在古代文章中摘選詞語來起名。如:
聞韶典出《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曹操字孟德。他的名與字,就同出於《荀子·勸學篇》:“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為德操。”
魯迅原名周樹人,“樹人”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養浩然之氣。”
李宗仁字德鄰,起自《論語》:“裏仁之為美;德不孤,必有鄰。”
鄭振鐸典出《周禮·夏官》:“大司馬振鐸,車徒皆作。”
馬三立著名相聲演員,“三立”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衰,此之謂不朽。”
張天翼語出《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陳三省語出《荀子·勸學篇》:“吾日三省吾身。”
2.在古代詩詞中摘選詞語來起名。如:
鄭板橋語出《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梅蘭芳語出《楚辭·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周邦彥語出《詩經·鄭風》“彼其之予,邦其彥今。”
張恨水語出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王元化語出陳子昂《感遇詩》:“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元化,大自然的演變。“與元化並”即順應自然的變化。
以詩文起名,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而又含蓄委婉,需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一定的古典文學根基,但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起名方法。
九、以物象起名
以物象起名是指借用表示大自然中一切事物名稱的字詞起名。用大自然中的山河、動物、植物等身邊熟悉的事物名稱作為孩子的名字,不僅取材方便,適合於古代人的認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寄托了對孩子的美好願望。以物象起名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用象征美好、幸福、強健有力、積極向上的物象來起名
這些主要有花、虎、玉、寶、鶯、月亮、太陽等。如在古代,人們多以“玉”起名。“玉”字用於人的具體名字有戰國時代詩人宋玉、東漢末年起義領袖李玉、宋朝女英雄梁紅玉、明朝開國大將藍玉、明末抗清大將左良玉、清軍機大臣張廷玉等。如今,“玉”多用於女名,取其潔白無瑕之意,就連古代一些男名的常用字如瑛、珊、琚、瑤、瓊等,現今也多入女名。
類似“玉”字的常入人名的字還有鬆、竹、梅、花、山、水、河、海、石、風、雲、葉、雪、雨、玉、冰、淩等,詞語有鬆誌、若鬆、鬆葉、曉竹、竹心、碧竹、友梅、寒梅、瓊花、花月、秀山、青山、逸山、清河、和風、玉石、堅石、海濤、海弦、如雲、美雲、玉葉、白雪、雪亮、玉潔等。
2.少用一些寓意難以理解的物象來起名
有些物象確實有很好的寓意,但若其晦澀難懂、鮮為人知,那麼用這樣的詞語起出的名字也不是好名字。如有些人喜歡用“蟬”字起名,如夏樂蟬、李苦蟬等。這樣的名字表麵上看起來是很普通的名字,其實不然。人們通常認為蟬有五德:文、清、廉、儉、信。陸雲在《寒蟬賦序》中說:“冠首以繡,文也;含氣飲露,清也;黍稷不亨,廉也;處不巢居,儉也;應候守常,信也。”由此便可知,原來夏樂蟬、李苦蟬等名字寓意是很深刻獨特的,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寓意的人很少,於是這樣好的名字也就失去了交流的意義。
3.忌用一些表示醜陋、猙獰之物名稱的詞語入人名
以物象起名要注意,那些被人們厭惡憎恨的事物是不宜用於人名的。如蚯蚓、甲魚、蟑螂、大蒜等。當然,在一些小範圍內,因為風俗、迷信或“審醜”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起用一些故意醜化的名字,可算作例外,如醜石、老臭、狗娃、蘿頭等。另外,時過境遷能導致風俗的不斷變化,有些事物以前能用於人名,而現在卻不宜用於人名,這樣的情況尤其需要注意。如漢朝呂後名呂雉,“雉”就是“野雞”的意思。雞在從前也是吉祥物。《韓詩外傳》上說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書中寫道:“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縛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得食權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也許因為雞久為案上之物,人們漸漸便不以此物入名了。
以物象起名,一般是根據物的性質,寓以其特定的思想內涵,這種起名方法自古至今綿延不絕,在起名時很值得參考。
十、依長輩夢兆
依夢兆起名,是指在孩子出生時期,根據父母長輩的夢境起名。古人有一種信仰,即孩子未生,如得吉夢,便可預知孩子必為人中俊傑。誕生之前,如獲夢兆,尤是大吉之象,常取之為名。這種起名方法在古代極為常見。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人名舉例。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母親妊娠期間,夜夢長庚星,因而李白幼名長庚。長庚星,亦稱太白星,故而起名為“李白”,字太白,人稱李太白。
文天祥原名雲孫,是因其祖父夢幼孫騰雲而上。後改名天祥,則是因為宋理宗認為他是上天賜予宋朝的祥瑞。
唐程權,程懷信的兒子,初名“執恭”,因曾夢滄州諸門皆署“權”字,乃改名“應之”。懷信死,權果然獲得襲領軍務,詔授留後,官終鄰寧節度使。
不僅是古代,近現代也有很多以夢兆起名的名人。如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其母親在懷他時,曾做過一個夢,夢中自己抱著孩子坐在船頭,仰望夜空滿天的星鬥。突然一顆星星飛落海中,母子倆便朝著星落的方向劃去,把星星從海裏撈起。夢醒後她告訴丈夫,丈夫聽後說:“孩子生下來就叫‘星海’吧!”就這樣,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的名字誕生了。
從古至今,用夢兆起名的人數不勝數。的確,依夢起名有著深厚的淵源,如在古代就有許多關於夢的典故,如孔子夢周公,燕姑夢蘭,莊周夢蝶,江淹夢中得彩筆,李白夢筆生花,等等。正因為人們對夢的認識已形成一定的習俗,才出現了對夢境歪曲利用的現象。在古代,作為某些特定曆史事件(尤其是大人物的誕生)的當事人或後人,常常對這些事件進行編造,無夢編夢,而其用心隻有一個——借以抬高身份。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起名時當然可以通過起一些類似夢兆的名字來寄托感情,表明願望。不過要注意,不少人期待和相信夢兆,有時甚至發展成一種對夢兆的信仰,這樣起名就背離科學,陷於蒙昧了。
第四節百家各姓曆史及起名參考
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淵源,這是區分族別、維係血緣以及子孫後代敬宗收族、尋根謁祖的主要憑籍。中國的姓氏來源相當複雜,其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最早產生的姓,即真正意義上的姓,如姚、薑;二是以國邑為姓,如魯、宋;三是以官職為姓,如史、司馬;四是以先輩的名或字為姓,如牛、關;五是以排行為姓,如孟、季;此外,還有以爵位、諡號、居地、職業、事物、避諱和少數民族的稱呼轉化而來的姓,如此等等。
據統計,我國有文獻記載的姓氏有5 660個,其中單姓3 484個,複姓2 030個,三字姓146個。這五千多個姓氏中,由於曆史變遷的多種因素,有相當多的姓氏已經消失,當代人正在使用的漢族姓大約是3 500個左右。中國姓氏雖多,但占當代人口最多的姓也就 100個左右,它們占了全國人口的80%以上。本書所講的“百家姓”基本上就是這100個姓氏的組合。
姓和名雖然是兩部分,但它們往往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從姓氏出發,通常能衍生出很好的名字。如聞捷、黎明、白如冰、葉知秋這些名字,是從姓氏的字義衍生出來的;李木子、張長弓、賀加貝、許言午,這些名字是從姓氏字的形體結構分開起出來的;於得水、趙有亮、梁實秋、葉明珠這些名字是用姓氏字的諧音“魚”、“照”、“粱”、“夜”起出來的。如此等等,還可從姓氏字的其他方麵去起名。當然,有相當一些姓,如母、也、殳、巫等,無論從字義還是字形結構,都很難衍生出好的名字,對此也不必勉強。
李
1.起源
李姓起源於嬴姓。據《元和姓纂》記載:李姓本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高陽生大業,大業生女華,而女華之子皋陶為堯帝的理官,被賜羸姓。後來,族人以官名為姓。其後裔理征因直諫得罪紂王被殺。理征的妻兒在逃難時,饑餓難忍,靠吃木子得以活命。因古音“李”和“理”互通,於是,改姓為“李”,報答其救命之恩。
2.遷徙與分布
(1)秦漢時,有李姓人遷居到山西、四川等地。其中,今成都一帶的李姓在三國時期繁衍旺盛。
(2)自三國始,李姓向四麵延伸,至於今遼寧、江蘇、江西、湖北、雲南等省。
(3)魏晉以後,李姓成為中原五大姓氏之一。
(4)隴西李姓自唐代起有三次南遷,主要分布在河南、福建、廣東等地。明初,閩地李姓一支向琉球遷移。
(5)明末清初,福建、廣東的李姓陸續遷入台灣。
3.李姓名流
李氏為我國第一大姓,其名人璀璨耀眼、出類拔萃。如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名李耳,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漢代“飛將軍”李廣,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李斯,西漢音樂家李延年等等。尤其是唐代,李姓子孫更是聲威遠播,“貞觀之治”的李世民,“開元盛世”的李隆基;瀟灑浪漫的李白,傷時感懷的李商隱。唐之後的李氏仍然代不乏人:五代詞人李煜、南宋才女李清照、明代藥王李時珍、清代戲劇家李漁等。近現代李氏名人最著名的要數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李大釗,著名科學家李四光;體操王子李寧,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等,他們以各自的人生魅力點綴了泱泱中華。
4.起名參考
古往今來,“李”姓人才輩出,其中許多名人的名字都是很好的。春秋時期思想家李耳,以聽覺器官“耳”為名,表明耳聰目明,善聽各種聲音,這個“耳”字用得很好,很獨特;秦代政治家李斯,以“斯”為名,表明主人就是這樣,如此而已,耐人尋味;唐太宗李世民,意即“濟世安民”,胸懷大誌,極有氣勢;唐代大詩人李白,其母臨產前夢見太白星,故起名“白”,字太白,表示晨見東方啟明星,黎明景象極美;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以“清”為“照”,這正是名主潔身自好、追求純正無邪的寫照;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視“時”為“珍”,表示名主對時間的珍惜,含有與時共進、多出成果、奉獻於世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釗”為勉勵之意,也有遠的意思,“大釗”即大勉大勵,朝向遠方,名字表明了名主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氣概,“大釗”二字選得好,聲音也好;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井泉,喻己如“井泉”,源流不斷,滋潤人間,此名也好;民主愛國人士李燭塵,秉 “燭”照“塵”,表明名主對微細事物、塵世百姓極為關愛,這也正是名主的心境和人生理念;法學家李木庵,將己喻為“木庵”,住宅簡陋,但可安居,寓意很深。還有如李無言,借“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之意喻自己用心耕耘和創造,必會引人關注和重視;李帶雨,取“梨花一枝春帶雨”之意,含蓄而又形象地表示名主的鮮豔和嬌媚;文學評論家李希凡,希望平凡,表現了名主做人的準則和追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香港富豪李嘉誠,台灣作家李敖,這些名字也各具特色,值得起名者借鑒。
“李”由“木”“子”兩部分組成,拆姓字起名,可叫李木、李木子或李子木。和“李”字形體相近的如季、孛、考、孚等字,也可用作名字,著名詩人李季就是一例。“李”為喬木,同類樹木很多,如楊、榆、鬆、柏、杉、楓、樺、楠等,選其中一樹種為人名,如李楊、李鬆、李杉、李楓、李樺、李楠等,也很好。“李”的同音字有禮、裏、理等,這些字組成的詞都可諧音入李姓人名,如禮賓、禮成、禮金、禮讓、禮儀、禮讚,諧音名可叫李賓、李成、李金、李讓、李儀、李讚,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李賓彬、李成尚、李儀周、李讚彬等;同音字“裏”組成的詞如裏程、裏弦,諧音名可叫李程、李弦,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叫李程達、李弦張等;“理”組成的詞如理念、理科、理路、理學、理由、理喻、理智,諧音名可叫李念、李科、李路、李學、李由、李喻、李智,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李念一、李科玉、李路明、李學通、李由範、李喻通、李智尚等。以上幾個字組成的成語也可壓縮改成“李”姓人名,如“禮尚往來”可叫李尚來,“禮賢下士”可叫李賢士,“禮義廉恥”可叫李義廉,“裏應外合”可叫李亦合,如此等等。
“李”是果木樹,花白色,果實圓形,果皮紫紅或青綠、黃綠,果味甘甜,果仁既可食用又可藥用。據此也可起人名如李果、李圓、李亦紅、李甘民、李仁美,等等。有些“李”姓人名,就借用了李樹這些特征,起出了很好的名字。如李雪峰,意即白色李花滿山遍野,如雪峰一樣傲立人間;李競芳,李花盛開,爭妍鬥奇,生機勃勃,鮮美氣盛;李滿天,田間山野,李花盛開,滿天銀輝,極其壯觀;李如雪,李花盛開,潔白如雪,甚是喜人。王
1.起源
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說法多樣的姓氏。關於王姓,其主要有三種來源:
(1)來源於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來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的後裔,因本來是王族,故他們以“王”為姓。另一支是東周靈王太子晉的後裔,因自諫被貶為庶人,世人稱為“王家”,於是以王為姓。還有一支出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魏國被秦國滅掉後,無忌之孫卑子逃往泰山,後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蘭陵侯,當時人們因其出身王族,被稱為“王家”,後來卑子的後代也以“王”為姓。
(2)來源於田姓,為齊王田和的後代。舜的後裔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避難逃到齊國,傳至公子完,改姓田。其裔孫田和取代薑姓的統治地位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秦滅後,田氏子孫被貶為庶民,但齊人仍稱其為“王家”,後人遂以“王”為姓。
(3)來源於子姓,比幹是商王太丁的次子,為子姓,因苦心勸諫商紂王而被剖心致死。因比幹本為王族,其子孫改姓為王。
2.遷徙與分布
(1)王姓最早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戰國時周靈王後裔為了躲避秦亂,遷於琅砑(今山東省膠南市琅砑鎮境內)。河內王氏最初為太原人,世居祁縣,後遷至平州(今河北省盧龍縣),又遷至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
(2)西漢時期,河內王氏徙居霸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遂為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3)西晉末,王氏開始遷往江南;唐僖宗時,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入閩,被封為閩王,同時還有王氏遷居今四川、安徽、江西等地。
(4)北宋末年,有大量王姓族人遷入今浙江、江蘇一帶;宋末元初,居住在今福建的一支王氏遷入台灣。
(5)明清時期,王氏開始移居海外,主要分布在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3.王姓名流
王姓源係多,世族繁雜。曆史上的王姓名人可謂不勝枚舉,代代人才俊傑。中國的曆朝曆代,王姓多為名門望族。在中國曆史上王姓稱帝的大約有14人,先後建立了新、漢、鄭、燕等政權。漢代的思想家王充,晉代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北宋的政治改革家和文學家王安石,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等等。王氏子孫聲震華夏,名揚四海。
4.起名參考
“王”姓名人中較好或較有特色的名字如戰國末年秦將王賁,“賁”即虎賁,古代指勇士、武士,起名賁,表達了名主的追求和心願,而名主也確實成了有名的武士;漢末文學家王粲,“粲”,鮮明、美好,以“粲”為名,表明名主追求星粲、潔身自好,“粲”字用得好;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名與監察院合起來是“維摩詰”,略稱“維摩”,是佛教菩薩名,此名受佛教思想影響,表明名主欲求身心潔淨;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安石”二字簡單、明了,組配在一起含義豐富,聲音也很好;金代文學家王若虛,以“若虛”為名,看起來是說名主之虛無,空空如也,實際是虛懷若穀,能容納百川,“若虛”二字選得好;南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明代文學家王九思,以“十朋”“九思”為名,前者表明名主以廣交朋友為心願,後者表明名主以多思為理念,“九”“十”兩個數字用在名中都很好、很獨特;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夫之”二字不僅筆畫簡單,意思也好,說明自己是個很平常的男子,名字反映了名主的純樸;現代新聞工作者王芸生,芸芸眾生,普通一民,“芸生”一名起得好;語言學家王力,字了一,名和字都極簡單、普通,合起來九畫,而且“了一”拚音正是“力”,“力”字內含也極豐富,這個名起得極好,;四角號碼檢字法發明者王雲五,民間文學家王尊三,“五”和“三”用在人名中都突出和加強了名中“雲”和“尊”二字的含義;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其名意即“盡善盡美唯解放”;現代文史學家王利器,“利器”語出《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隻有利器,方可有大的作為,富有哲理性,“利器”一名起得好;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昆侖,以“昆侖”為名,顯示名主胸懷博大,極有氣勢。此外像王天一、王安憶、王耕硯、王鶴然、王眾音、王牧天、王馥荔,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王”姓人起名時借鑒。
“王”姓拆字起名可叫王一幹或王幹一。與“王”字形體相近的字有玉、正、工、亞、丕等,這些字都可起“王”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合為雙字名,如叫王玉亞、王正工、王亞正、王丕玉,等等。
“王”字的含義非常特殊,它常用於表示至尊至高至強者,如一國的君主稱為國王,封建社會最高爵位稱為侯王、藩王、郡王、親王,輩分尊大稱為王父、王母,同類中特大的稱為如花王、獸王,等等。正由於“王”字含有至尊至高至強之意,所以“王”姓人起出的名字要盡量謙虛,避免有稱王稱霸、唯我獨尊的含義,要多起一些像王一民、王凡夫、王本丁、王為民、王澤國、王治清、王孝先、王守範、 王楷第等這樣的一些名字。
“王”字通“旺”,也通“往”,據此也可起名如王興旺、王再旺、王多旺、王正旺、王易來、王通運等名。
“王”和“亡”同音,“亡”有逃跑、死亡、失散、滅絕等含義,這些都是貶義,所以“王”姓起名要格外注意選字,避免因選字不當而產生諧音偏差。比如若用固(包括顧、雇、估)字作名,王姓人姓名連起來諧音就變成了“亡故”;用“國”(包括幗、虢)字作名,諧音就變成了“亡國”;用“渾”字作名,諧音就變成了“亡魂”;用“翎”(包括伶、玲、齡、陵、苓等)字作名,諧音就變成了“亡靈”,這些名字聽起來不好,“王”姓人起名時要特別注意,盡量避開。張
1.起源
張姓相傳源自黃帝之孫揮。揮發明了弓箭,因此而被黃帝任命為弓正(官名)。弓正,也叫弓長,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張”字,這就是張姓的最早由來;春秋時期,晉國貴族“解張”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為姓,從此也姓張,這是張姓的另一個起源。
2.遷徙與分布
(1)曆史上,張姓人最早活動於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到西周、春秋戰國時,張姓人已散布於今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
(2)秦漢時期是張姓向四周發展和繁衍的重要時期,張姓在秦初就進入了“天府之國”四川。
(3)魏晉南北朝之後,張姓隨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和東南方向遷移,同時繼續向西北發展。
(4)唐宋時張姓開始向湖廣和雲貴地區移民,明朝永樂年間由廣東始入台灣地區。
(5)宋、元、明期間,全國形成了贛浙蘇、晉魯冀豫陝兩大塊張姓人口聚集地。從明代至今,張姓人口已遍布全國。
3.張姓名流
自古以來,張姓宗室就英才輩出:戰國外交家張儀;漢代名臣張良、出使西域的張騫、天文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唐代名相張九齡、詩人張若虛;明代政治家張居正、農民軍起義首領張獻忠;清代洋務派首領張之洞等等。近現代,張姓名人幾乎遍及各個領域,無產階級革命家張太雷、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張聞天、民主人士張瀾、國民黨愛國將領張治中等等。僑居海外的張姓華人以及同胞也是人才濟濟,如“哥倫比亞號”太空船宇航員張福林、林肯大學校長張道行、劍橋大學著名教授張心滄、擁有20億資產的“世界華人超級富豪”張榮發等等。
4.起名參考
“張”姓在曆史上名人很多,有的名字很好,如東晉學者張湛,“湛”,精湛、清澈,其名含義很深、很美;唐代詩人張九齡,名中用“九”這個極數,表示長壽,此名含蓄、有韻味,聲音也好;明代道士張三豐,“豐”有豐富、豐盛的意思,已足,但還要“三豐”,也就是“豐”上加 “豐”,真是豐滿無比,用字普通,而含義豐富;清初醫學家張石頑,冥頑不靈,又很固執,如此一石而已,表明名主很普通,不值一提,其實此名又含堅固、頑強之意,《紅樓夢》裏說的“頑石”,就是做反麵文章,此名調侃,很有味道;現代民主革命家張瀾, “瀾”指大波浪,力挽狂瀾,表現了名主博大的誌向和恢宏的氣勢;現代作家張天翼,名字起自《莊子·逍遙遊》:“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翼”,鳥類的翼翅,“天翼”,振翅翱翔天空,加上姓氏字“張”開的意思,給人以遼闊天空、翱翔勁飛、雄健有力的氣勢,表達了名主的遠大追求和寬闊胸襟,此名形象,有想象力;無產階級革命家張太雷,“雷”本身就驚天震地,太雷,即最響的雷,可見聲音之響,震動之大,此名實際是寓喚起民眾,進行改天換地的大革命,名字極有氣勢,“太雷”二字選得好,組合得也好;現代女教育家張彙蘭,“蘭”是一種很美的花卉,女士用“蘭”入名的很多,但這裏是彙合集聚很多蘭花,這“蘭”就更繁茂,更豔麗了,“彙蘭”二字組合得好;現代華僑教育家張國基,人名中用“國”字的很多,但叫“國基”的很少見,“基”,基礎、根本,大多埋在底層,自稱是國之“基”,雖不露麵,但要靠它支撐,既表現了名主的謙虛,也表達了其愛國深情;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此名如同張太雷名一樣,要驚天動地,來一次天翻地覆的徹底革命,名字表明了名主的遠大抱負和恢宏氣勢,但這一切不是直接表現的,而是含蓄地蘊含在“聞天”二字之中,此名極好。此外像張開祥、張世範、張居正、張德馨、張嘯林、張闌珊、張長天、張資平等,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張”姓人起名時借鑒、參考。
“張”字由“弓”“長”兩部分組成,拆姓起名可叫張長、張弓或張長弓、張弓長。和“張”同部首的字有弘、彌、弦、強等,用這些字可起單字名為張弘、張彌、張弦、張強,起雙字名如張弘強、張弦弘等等。
“張”的諧音字有章、彰、樟、璋等,用這些諧音字都可起“張”姓人名。“章”,含規章、章法等意,據此可起諧音名如張程、張法、張規、張印等;“彰”,含有昭著、顯揚等意,據此可起諧音名如張明、張顯、張揚、張著、張光、張善等;“漳”如漳河水,源於山西榆社、左權,流入河北、河南,據此可諧音起名如張河清、張水田、張河潤等;“璋”是古代一種玉器,據此可諧音起名如張玉古、張玉佩、張玉美、張玉碧等;“樟”,樟樹,全株有香氣,可防蟲蛀,此木很珍貴,據此諧音可起名如張樹、張木、張株馨、張木珍等。
“張”,本義為弓上弦,與“弛”相對,所以含有張開的意思,也有擴大、伸展、陳設、張望的意思。據此,可用由“張”組成的詞為人名,如張弛、張本、張力、張目、張望、張榜、張大、張擴等,也可加字組成雙字名。
劉
1.起源
劉姓有多種起源:其一出自炎帝之後。其後裔祁氏被封於劉國(今河北省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為劉氏正宗。另一支出自周王室的後裔。相傳周成王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今河南省偃師市),其後裔以封地為姓,即姬姓劉氏。還有一支據說是出自改姓或賜姓。漢高祖劉邦的女兒嫁給匈奴,按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於是其子孫便為劉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賜他劉姓,並對項伯的遺族多人封侯,皆賜姓劉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的大姓之一。
2.遷徙與分布
(1)劉姓發源於河北唐縣,早在先秦時就開始向河南及江蘇一帶傳播。
(2)戰國時期,晉大夫土會有子留居秦國,稱劉氏,其後代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3)兩漢以後,劉姓得到很大發展,其子孫分布於甘肅、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4)漢末,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東吳和向西南進入蜀地投奔蜀漢。
(5)魏晉南北朝時期,劉氏大舉南遷,在江南影響很大。唐宋時,劉姓已遍及大江南北。
3.劉姓名流
劉姓為我國第四大姓,其政治名人燦若繁星,在曆史上稱帝稱王者達60多位,為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劉姓曆史悠久,其學者名人也不少。西漢劉安編《淮南子》,劉向撰《別錄》;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巨著;唐代劉知幾的《史通》是我國第一部史學批評專著。此外,還有南北朝時的劉義慶、唐代詩人劉禹錫、清末小說家劉鶚、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劉半農、劉大白等都是劉氏家族中的佼佼者。
4.起名參考
“劉”姓名人很多,名字較好或較有特色者如唐代散文家劉蛻,“蛻”,脫皮蛻變,以“蛻”為名,表示名主想徹底改變自己,要以全新的麵貌出現,具有革故鼎新的精神和銳氣,“蛻”字用得好;史學家劉知幾,以“知幾”提問,自知很少,但內蘊要奮發多學、懂得更多,表示名主對明理知事的追求,此名可能出自《周易·係辭》:“子曰:‘知幾其神乎?,表示預知事情的變化與細節,不論何種解釋,此名用字都很好;北宋小說家劉斧,“斧”,極其鋒利的工具,也是古代一種兵器,這裏以“斧”為名,表示要斧正一切,名字給人以鋒利、力量之感,人名中用“斧”字的很少,這裏用得好;北齊文學家劉晝,以“晝”喻己,表明名主喜歡白日,追求光明,故取字“孔昭”,“晝”字用得好;南宋文學家劉辰翁,辰光中一老翁,名字獨特,很有品味;清代書法家劉墉,“墉”,指城牆、高牆,名字表示名主願如高牆圍城,以保城安,甘願為其守衛、效力,“墉”字用得好;清代散文家劉大槐,“槐”即北鬥星,將己喻為北鬥,要給人間指明方向,用字含蓄,又很有氣勢,此名聲音也好;清代詩人劉體仁,以“仁”為本,身體力行,“體仁”二字組合得好;清代文論家劉熙載,將光明快樂與興盛載滿人間,表達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熙”“載”二字組合得好;清代京劇演員劉趕三,名字直白如話,趕三,既可指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也可泛指,即多趕,“趕”有迎之意,也可和諧音“敢”相連,總之此名表達了名主積極向上、力爭趕前的精神,此名很獨特;現代作家劉半農,詩人劉大白、雕塑家劉開渠、畫家劉海粟、革命家劉誌丹,這些名字都很通俗直白,但含義深到,少有重名,名字也有個性,值得“劉”姓人起名時參考。
“劉”姓拆字組名可叫劉文。與“劉”同部首的字有剛、利、劍、釗等,這些字都可為“劉”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劉利釗、劉剛劍等。
“劉”的同音字有留、流,這兩個字組成的詞可直接諧音入“劉”姓人名,如留學、留步、留路、留影、流播、流暢、流芳、流風、流光、流火、流麗、流年、流盼、流沙、流蘇、流速、流向、流星、流行、流溢、流螢,可諧音改為“劉”姓人名叫劉學、劉步、劉路、劉影、劉播、劉暢、劉芳、劉風、劉光、劉火、劉麗、劉年、劉盼、劉沙、劉蘇、劉速、劉向、劉星、劉行、劉溢、劉螢,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劉步迅、劉連宇、劉學民、劉影昔、劉用珍、劉播新、劉暢怡、劉芳沁、劉風尚、劉光秀、劉火月、劉麗君、劉年存、劉盼安、劉沙青、劉蘇倩、劉速達、劉向 前、劉星雨、劉行遠、劉溢田、劉螢燭等等。但有些字不宜入“劉”姓人名,如焯(包括產、闡)、篤、獨(包括讀、犢)、放、蔻、芒(包括邙)、汪,若用,諧音則成了流產、流竄、流毒、流放、流寇、流氓、流亡,這就不好了。陳
1.起源
陳姓祖先是舜的後代。東周初年,舜的第34代孫媯滿,被周武王姬發追封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後人稱胡公滿,其子孫就有人以國名為姓。因此,陳胡公就被認為是陳姓的始祖。此外,北魏孝文帝時期,北鮮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陳氏”被改為單姓陳。唐朝,丘茲王後裔白水貴在內地做官,改姓陳。這是陳姓的另外兩個來源。
2.遷徙與分布
(1)最早因陳國內亂,陳姓子孫多次向外遷移:陳袁公之子避居陳留,陳泯公長子陳衍避居陽武,陳泯公次子後裔定居河南固始,這一支稱為固始陳氏。
(2)東漢時期已有陳姓居住在潁川(今河南省禹縣),形成了潁川陳氏的一支。
(3)唐代時,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時陳政率兵入福建平息叛亂。二是潁川陳實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今福建同安,其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
(4)南宋時陳氏開始移入廣東;明朝末年陳氏入台。福建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為陳氏入台始祖。
3.陳姓名流
從胡公滿開始,數千年的繁衍使得陳姓遍及中國大地,陳姓名人紛紛湧現:領導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漢初名臣陳平運籌帷幄,協助劉邦取得天下;西晉曆史學家陳壽,留下了不朽的《三國誌》;唐朝高僧陳玄奘,漫漫西行獲得了“真經”。近現代陳氏名人則有民主革命家陳天華、愛國華僑陳嘉庚、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陳獨秀、共和國開國元帥陳毅等等。
4.起名參考
“陳”姓曆史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名字如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子昂”,意即有學問的男子,昂首挺胸,表現了名主精神振奮的氣勢,“子昂”二字選得好;南宋詞人陳人傑,名主自稱人傑,表現了其對自我的評價和做人的追求;清末浙東三傑之一陳虯, “虯”,虯龍,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人名中用“龍”字的很多,這裏用“虯”就避免了和許多人用“龍”字造成重名,“虯”字用得好;清末英雄陳化成,姓名連起來意即陳可化為成功,“化成”二字搭配得好;現代語言學家陳望道,以“望道”為名,表明名主期望追求真理,探索新方向,開辟新道路,“望道”二字組配得好;解放軍高級將領陳再道,以“再道”為名,也表示要拋棄舊的道路,將走一條新的道路,“再道”當然是指社會的變革,“再道”二字組合得也很好;愛國民主人士陳銘樞,名字表示銘刻於中樞,表達了名主高尚的理想與心願,“銘樞”二字很獨特,組合得也好;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陳丕顯,“丕”,大的意思,“丕顯”,即大顯,以“丕”為名,選字好,意思表達得也很含蓄;人民解放軍大將陳賡,“賡”,繼續的意思,起單字名“賡”,表示名主將永不停歇,堅定地走下去,名字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曾任浙江省領導的陳奇涵,“涵”,包容、涵蓋之意,起名“奇涵”,表達名主能容納百川,達到海涵,“奇”字用得好;兒童文學家陳伯吹,人名中用“吹”字的很少,這裏不僅用了“吹”,而且要大“吹”(伯在同行中代表大),這裏的“吹”不是貶義,而是鼓吹、大造輿論,“吹”字用得好;電影評論家陳荒煤,煤燃荒原,熊熊烈火,名字表達了革命者的氣勢和誌向;現代中國醫學家陳無咎、法學家陳體強、劇作家陳大悲、陳白塵、篆刻家陳巨來,這些人名用字獨特,內蘊豐富,也值得“陳”姓人起名時參考。
“陳”字由左“阝”和右“東”組成,拆姓起名可叫陳東或陳爾(諧音耳)東。和“陳”同部首的字有阡、陽、陣、階、際、陸、隴、陌、陶、陪、隆等,這些字都可為“陳”姓單字人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陳陣阡、陳階陽、陳際陸、陳陌隴、陳陶陪、陳阡隆,等等。
“陳”的同音字有臣、塵、辰、沉、晨等,這些字組成的詞有的可諧音為陳姓人名,如“臣”字組成的臣民,“辰”字組成的辰光,“沉”字組成的沉靜、沉重,“晨”字組成的晨光、晨曦、晨星、晨鍾,都可諧音成為“陳”姓人名,如叫陳民、陳光、陳靜、陳重、陳曦、陳星、陳鍾,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陳民生、陳光烈、陳靜波、陳重健、陳曦照、陳星燦、陳鍾銘等等;但是上述同音字中組成的詞,有些則不宜用於“陳”姓人名,如用鮑、豹和構、夠字為名,諧音就變成了“塵暴”、“塵垢”。若用仕、適、軾字為名,諧音就變成了“塵世”,這是“陳”姓人起名時應該注意的。
“陳”字除用姓氏外,本身含有“舊”的意思,陳舊、陳腐、陳規、陳跡,這些多指過時、腐朽和已不適用的事物,所以“陳”姓人起名最好不用臼、咎、府、斧、圭、瑰、際、濟這些字,若用,諧音就變成了陳舊、陳腐、陳規、陳跡,這些都是不好的。
“陳”姓人起名,最好選與“陳”相反的一些詞,如新、榮、昌、茂、盈等,這樣就可改變“陳”字的貶義,換為由“陳”變“新”的褒義。如陳煥新、陳展新、陳又興、陳正茂、陳達昌、陳錫繁、陳必盛、陳榮昌、陳其美、陳日新、陳方開、陳馥墨等,這些名字都很好,值得“陳”姓人起名時參考。
楊
1.起源
楊姓主要來源有兩個:據《唐書》記載,楊姓源自姬姓,其主要有兩支:其中一支以國為氏,而另一支以邑為氏,周宣王姬靜的兒子尚父,被封在一個名叫“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的地方,建立了楊國。到春秋時,楊國被晉國所滅,其後人為紀念故國從此姓楊。而晉國滅楊以後,將楊分封給了晉武公的孫子突,突被稱為“羊舌大夫”。其後裔叔向,有個兒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人稱楊石,又叫楊食我。其子孫便以“楊”作為自己的姓氏,史稱楊氏正宗。
2.遷徙與分布
(1)楊姓最早發源於今山西省境內。楊國滅亡後,遺民大多遷入陝西境內以及山西省汾水中遊的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布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為後代楊姓發展的主流。
(2)春秋戰國時期,楊氏有族人遷入今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3)晉、唐時期,是楊氏繁衍鼎盛的時期,楊氏已廣泛分布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閩為遷移中心;清初楊姓入台。
(4)從近代開始,閩、粵、台的楊姓入居海外,現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歐洲、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
3.楊姓名流
楊氏名望世人皆知。西漢的楊雄、東漢的楊修、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初唐詩人楊炯、南宋數學家楊輝、清朝地理學家楊守敬等,都是楊氏家族的驕傲;尤其是在中國曆史上楊家出了許多名將,如隋朝的楊素、楊林是國家社稷的棟梁,而宋朝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4.起名參考
“楊”姓曆史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名字如西漢經學家楊何,以“何”為名,表示疑問或反問,疑問反問什麼呢?留下廣闊的餘地,任你去想象,這個“何”字用得好;北魏平東將軍楊大眼,大眼不光指外形,更有眼睛特明亮、觀察特遠特細之意,此名較獨特;北宋文學家楊億,以“億”為名,表示名主對大數的追求;學者楊時,以“時”為名,表示名主對時光的重視,“億”和“時”都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南宋初年農民起義領袖楊麼,“麼”,數目中的一或最小數,名字表示自謙,用“麼”遠比用“一”、“小”好,有韻味;南宋數學家楊輝,此名好在和姓同音字“陽”連起來,意即陽光之輝,姓名組合得很好;哲學家楊簡,以“簡”為名,一切從簡,用“簡”表達了名主的思想理念;毛澤東夫人楊開慧,女士名中用“慧”字的很多,此名好在前邊加了個“開”字,意即開啟智慧,更加聰明、更有大作為,“開慧”二字搭配得好;現代愛國將領楊虎城,以“虎”築城,以“虎”守城,此城可謂雄壯、威嚴,不可攻克,“虎城”二字搭配得好;人民解放軍上將楊成武,以成武為誌向,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名實相符;著名哲學家楊獻珍,以獻出珍寶為己任和理念,表明了名主的大公無私、致力奉獻的精神,“珍”字前邊的“獻”字加得好;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名字表明名主鍾情於“健”,這裏的“健”不僅指體魄,也包含思想品格,這也正是名主的做人準則和追求;現代作家楊沫,“沫”,沫子、泡沫,名字表示自謙,極其輕微,不足稱道,“沫”字選得好;劇作家楊村彬,名字表明主人雖為村野之人,但很文雅,彬彬有禮,“村彬”二字選配得很好。此外像楊瀾、楊曉月、楊依依、楊柳青、楊生茂、楊根思、楊益言、楊瑞雪、楊蔚屏等,這些名字也是很好的,“楊”姓人起名時可以此為借鑒。
這裏還要特別提到“楊”姓的一家人和“楊”姓的一個地名。前者是以宋代名將楊業、楊延昭、楊宗保為代表的楊家將,他們守衛北方、全家上陣、屢立戰功,號稱“無敵”,廣為後代的人們傳頌和讚揚。後者楊家嶺在陝西延安西北,抗日戰爭時期為中共中央所在地,被稱為革命聖地。“楊”姓人若對楊家將和楊家嶺情有獨鍾,也可從此意出發選出恰當的字起名。
“楊”屬喬木,同類中許多樹均可入楊姓人名,如柳、榆、槐、鬆、柏、梅、桂、桐、楠、樺、榕、樟等,這些樹名可用作單字名如楊柳、楊鬆、楊榆、楊樺等,也可起雙字名如楊柏鬆、楊梅桂、楊槐榆、楊樟楠等等。“楊”樹是最常見、最普通的樹木,它雖不名貴,也不華麗,但高大挺拔,且易於培植。茅盾著名散文《白楊禮讚》,就是讚美白楊的這些品格。據此,可起出許多較好的名字,如楊尚樸、楊立挺、楊幹天、楊誌尚等等。
“楊”的同音字有揚、陽、煬、洋等,這些字的大部分含義都很好,據此可起出諧音好名。“揚”,含有高舉、頌揚、傳播等意,以此可叫楊帆、楊榷、楊威、楊揚等,也可起雙字名如楊帆遠、楊榷要、楊威震、楊可揚等等。同音字“陽”,主要指太陽,據此可起單名字如楊光、楊明、楊輝、楊燦、楊春、楊剛等,也可在這些名字的前或後加恰當字的變為雙字名,如楊光照、楊明宇、楊耀輝、楊普燦、楊春雪、楊剛男等等。同音字“煬”,指火旺,據此可起名楊旺、楊熾、楊燃旺、楊熾鑄等等。同音字“洋”,原主要指海洋、後演變成指外國人及外國傳來的物,於是有了洋人、洋財、洋奴、洋貨、洋灰、洋油、洋蠟、洋布、洋錢、洋蔥、洋芋、洋白菜、洋柿子、洋嗓子、洋字碼等詞。這樣楊姓在起單字名時,就要盡量避開這些諧音字詞,以免將“楊人”(包括“仁”),諧音讀作“洋人”、將“楊才”諧音讀作“洋財”,將“楊駑”諧音讀作“洋奴”、將“楊尤”諧音讀作“洋油”,如此等等。“楊”姓人起名時要注意這些。
黃
1.起源
關於黃姓的起源,據說黃氏最主要的一支源於嬴姓。少昊的後人、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伯益,因功被舜賜姓為嬴氏,他有14支後裔,其中一支為黃氏。黃氏祖先在商末周初建立黃國(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稱為“黃子國”。春秋時黃子國被楚所滅,其子孫世代以黃為氏。
2.遷徙與分布
(1)春秋時期,黃姓人大部分在今湖北境內發展繁衍。到戰國時期,“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被封於今江蘇蘇州,其後代有的就定居於此。
(2)漢代以後,黃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河南等地。晉代時,黃氏開始遷入今福建,並逐漸成為閩南旺族。
(3)自唐代到宋代中期,黃氏在今湖北、陝西、甘肅、河北、安徽等省發展為大姓。北宋末,河南黃氏南遷至今杭州,成為當地的大姓。
(4)宋元時期,黃氏稱盛於福建、廣東。明清之際,黃氏遷入台灣,尤其是清代以後,更多的黃姓人遷入台灣,現今黃姓是台灣的第三大姓。
(5)近代以來,黃姓前往港、澳拓展,還有的遠赴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英國、美國等地。
3.黃姓名流
黃氏族人,英傑輩出。春秋時的春申君黃歇,以禮賢下士、門客三千而舉世聞名;三國時的黃蓋因英勇善戰、忠義過人而家喻戶曉。此外,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宋代詩人黃庭堅、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近代思想家黃宗羲、民主革命家黃興等,他們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美名遠播。可是,仔細考察黃氏的家族史就會發現,黃氏子孫似乎曆來與權無緣,少有公卿將相。
4.起名參考
“黃”姓曆代名人中名字較好或較有特色的如三國名將黃蓋,“蓋”既指遮蓋於上麵之物,如華蓋,又含超過壓倒之意,起名“蓋”,表明名主的雄心大誌,很有氣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巢”,鳥的窩,以巢為名,喻己如巢,將從這裏遠飛,定會有大的作為,用“巢”字作名者極少,很獨特;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原姓陸,名堅,父母早逝,家貧無依,有位“黃”姓老人年邁無嗣,見其聰慧乃收為養子,並高興地說:“黃公望子久矣!天賜佳兒,來亢吾宗”,由此陸堅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名與字連起來為“公望子久”,很有意思;清代藏書家黃丕烈,“丕”,大的意思,“烈”,強烈、剛直,起名“丕烈”,表明名主極其剛烈、堅強,這既是名主的性格,也是他的追求;現代畫家黃胄,“胄”指古代帝王子孫,這裏利用了“黃”姓這個字,姓名連起來,表明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後代,“胄”字選得好,少重名,有特色;現代醫學家黃家駟,“駟”,即駟馬,成語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用“家駟”作名,表明名主如“駟”奔騰,勇往直前,很有氣勢;現代地質學家黃汲清,“汲”,原指汲水,也指汲取其他好的東西,起名“汲清”,意即汲取清澈潔淨的水,泛指汲取一切優秀的東西,“汲”字用得極好;有機化學家黃鳴龍,以鳴叫的龍為名,表明名主遠大的追求和恢宏的氣勢,此名也很有特色;誌願軍英雄黃繼光,也許是受民族英雄戚繼光名字的影響,也以“繼光”為名,表明將以“繼光”為己任,繼承並發揚光大,名字正好表現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繼光”二字選得好。此外,像黃天戈、黃火青、黃河清、黃清源這些名字,也是“黃”姓人起名時可作參考的。
“黃”姓字不宜拆字組名。與“黃”同部首的字有莫、芙、英、萸、熒、艾等,這些字都可與“黃”姓入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黃莫芙、黃萸英、黃熒艾等等。
“黃”字除用於姓氏外,它還是一種顏色的名稱,由此組成的一些詞如黃柏、黃金、黃花、黃鵬、黃鶯、黃連、黃梅,以及黃燦、黃龍等,可諧音變為“黃”姓人單字名,還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黃柏喬、黃金榮、黃花昧、黃鵬鳴、黃鶯語、黃連芳、黃梅雨、黃燦茜、黃龍北等等。
趙
1.起源
趙氏最主要的一支源於嬴姓。形成於西周,始祖為伯益後裔造父。據史書記載,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車能手,深得周穆王的寵愛。後來,徐偃王叛亂,造父駕車護送周穆王返回鎬京,及時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將趙城 (今山西洪洞縣北)作為封地賜予了他,由此。造父的後世子孫以趙城作為姓氏,形成趙姓。
2.遷徙與分布
(1)秦代以前,趙姓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後來,趙國末代君主的兒子公輔,受秦始皇之命西遷,世居隴西(今甘肅天水),並在此發展為大族,故趙姓以“天水”為郡望和堂號。
(2)秦代末年,真定人(今河北)趙佗建立南越國,趙姓於是在兩廣一帶興旺起來;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為避難遷居江東(今江蘇)一帶。
(3)唐代時,中原人趙端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期,趙姓人遷入四川、南海;南宋時,河南兩支趙姓人遷徙到江蘇、江西。此後,趙姓在閩、粵一帶生存繁衍。
(4)清康熙年間,鄭成功之子鄭經派趙姓人去恒春墾田,趙姓從此在台灣繁衍發展。
(5)清代以後,粵、閩、台等地許多的趙姓人紛紛遷徙到海外定居,現今其大多分布於東南亞和歐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3.趙姓名流
趙氏家族曆史悠久,從不乏名人逸士、將相豪傑。以“胡服騎射”而名垂青史的趙武靈王,由“黃袍加身”而聞名天下的趙匡胤;戰國時的趙括、西漢時的趙充國、三國時的趙雲等。盡管趙氏皇族大都算不上成功的政治家,可趙氏皇族子弟卻是曆代國君中最富才情的,他們的浪漫雅致促成了宋代以後驚人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成就。近代以來,趙姓名人也不斷湧現,包括僑居海外的華人在內,趙姓英才既有著名的作家、學者、科學家、金融家、企業家,又有政治、軍事、演藝界的著名人物。如著名的農民作家趙樹理、美國運輸部副部長趙小蘭、豪物利公園市市長趙美心等。
4.起名參考
“趙”姓曆史名人很多,其中較好和有特色的名字如三國名將趙雲,《周易》有曰:“雲從龍,風從虎”,用“雲”字作名,喻己如雲,飛渡天空,於是取字“子龍”,字和名都很有氣勢;東漢辭賦家趙壹,“壹”是最小數,又是第一、最優,從“壹”起始,無窮無盡,內蘊豐富;唐代經學家趙匡,“匡”,匡正、扶助之意,以“匡”為名,表示名主博大的胸懷和誌向,“匡”為開口音,聽起來響亮、上口;清末義和團首領趙三多,“三多”,舊常指多福、多壽、多男子,也可指多看、多做、多商量,這裏也可泛指,意即多多益善,用字普通,但蘊意很豐富;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其名意即樸素如初,不粉飾,不做作,真切樸實,正好表現了名主的人格魅力和做人準則;出版家趙家璧,名字起自成語“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表明主人雖赤貧如洗,但將要開辟新的生活,具有一種內在的潛力和創新精神;作家趙樹理,原名“樹禮”,由於受革命思想影響,認為必須打破封建“禮教”,樹立革命“真理”,於是改名“趙樹理”,“理”與“禮”一字之差,卻反映了名主棄舊圖新,對革命真理的強烈向往和追求;愛國華僑趙浩生,“浩”者,浩然大氣,聲勢不凡,其名很好。
“趙”字繁體字寫作“趙”,由“走”和“肖”兩部分或“走”和“小”、“月”三部分組成。若拆姓氏字起名,可叫趙肖或趙小月,也可諧音叫趙霄、趙曉悅、趙曉躍。與“趙”同部首的字有起、超、越、趨等,這些字都可作“趙”姓單字名,也可組成雙字名,如趙起超、趙起越、趙越超等等。
“趙”字除用於姓氏外,還含有“超騰”的含義。據此可起名趙騰、趙騰飛等。現代著名新聞工作者趙超構,其名就有超越構建的含義。
“趙”的同音字很多,如照、兆、詔、肇等。這些字不僅含義豐富,而且大多是褒義,據此可充分運用“趙”的諧音字起名,如叫趙(照)亮、趙(照)明、趙光明、趙耀輝或趙(兆)豐年、趙(兆)瑞雪或趙(肇)新生、趙(肇)啟瑞等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其名就是用了“趙”、“照”諧音,表示自己如熊熊大火,要照得世界明亮、熱烈。還有人叫趙漢青,此名用了文天祥的詩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照”即是“趙”的諧音;還有人叫趙丹晨,也是用了“照”的諧音,表示早晨太陽初升,紅彤彤地照耀大地,十分光耀、美好。
周
1.起源
據《姓氏考略》記載,周姓源自黃帝時的將領周昌之後。按史書所說,周氏是以國作姓的姓氏。帝嚳,傳說中的一個部族的首領,他的兒子後稷,也就是周姓的祖先,原居於陝西武功,到了他的後裔太王時,定居於周(今陝西岐山),後族群日趨強盛,就以周為他們的部族名,到周文王時,以國為氏,也就開始有了周姓。
2.遷徙與分布
(1)周姓起初在今陝西、河南一帶繁衍發展。東漢末時,董卓叛亂,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遷居於今安徽廬江縣。
(2)西晉永嘉年間,一支周姓遷往姑蘇。
(3)唐高宗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從人員中有周姓將校,是當時福建最早的周氏。僖宗時,河南周姓又有人入閩。
(4)從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始,福建、廣東周姓遷入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謀生。
3.周姓名流
周姓子弟,雅士輩出:推演八卦的周文王、製禮作樂的周公旦,輔佐劉邦、才高智廣的名相周勃、神機妙算的周瑜,宋代的詞人周邦彥、著名的散文家、哲學家周敦頤等等。到了近代,文學家、思想家周樹人(魯迅)是最廣為人知的周姓名人,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不僅為中國人熟知,還贏得了外國友人的賞識和尊敬。
4.起名參考
在周姓名人中較好和較有特色的人名如漢初大臣周勃,用“勃”字命名,表明名主精神旺盛,生機勃勃,“勃” 字用得好;三國名將周瑜,“瑜”,美玉,且有光彩,以“瑜”為名,喻己如“瑜”,光彩照人,名字表明名主做人的美好追求和理念;唐代畫家周防,“防”含明亮、抬起之意,高高抬起,遙望光明,這也正是名主的心願,“防”字用得好,含蓄、有韻味;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敦”,敦厚誠懇,“頤”,保養,起名“敦頤”,意即主人以修身敦厚為重,並以此作為做人的準則和追求,“敦頤”二字表達含蓄,組合得好;南宋進士周去非,名字直白,即要拋棄謬誤,此名很有特色;明代錦州衛周遇吉,其名意為逢遇便吉,“遇吉”二字通俗,組合得好;明末清初篆刻鑒別家周亮工,“工”,此處為長於精巧之意,“亮工”,即善於亮出最精巧之處,發揮其獨特才能,“亮工”二字選組得好;人民解放軍上將周士弟,以“士弟”為名,表明名主積極的進取精神,舊詞予以了新的含義;原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曾任毛澤東秘書,毛平時親切地稱他為“小周”,於是就將原名“周懷求”改名為“周小舟”(諧音“周”),其實“小舟”一名意思也好,雖為小舟,但可泛遊江河湖海,此名很有意味;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群,“逸”,含義頗多,其中有超越之意,“逸群”,即超群,表示名主要擺脫舊世凡俗,幹一番超越一般的大業,這正是名主的人生理念和追求;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此名意即堅信芬芳香馨,要保持純正潔淨的品格,並以此來修煉自己,名字響亮好聽,很有韻味;此外像周予同、周達觀、周而複、周穀城、周星馳、周溶泉、周則成等,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周”姓人起名時借鑒參考。
“周”姓字“門”裏不是“吉”字,而是由“土”和“口”組成的,漢語裏沒有這個字,所以不能拆字組名,而叫周土口,也不好聽。和“周”同部首的字有用、岡、同、網等,可起單字名如周用、周岡、周同或雙字名周岡同、周同岡等等。
“周”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有環繞、周到、周密、親和、接濟等多種含義。據此,可起名如周波、周濟、周密、周全、周詳、周旋、周廷、周遊、周正、周和、周至等,也可在這些名的前後加恰當的字變為雙字名,如周碧波、周濟民、周甘予、周至密、周有全、周善群、周旋繁、周廷際、周遠遊、周緣民、周克達、周向和、周達至等等。
曆史上和“周”姓關係最大的是周代,分西周和東周,西周由周武王(姬發)滅商,建都鎬金(今陝西西安灃河以東),東周自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共34王,曆時800多年。“周”姓人如果以懷古起名,可叫周崇武、周建鎬、周敬宜、周懷洛等等。
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類文化遺產。若喜歡研究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並願以此起名,也可擇取恰當字為名。
《周易》是中國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中國和世界上的許多人都喜歡和研究這部著作,現在已形成一門獨立學科。如崇尚“周易”,並願以此起名,可叫周易,周三易 (“易”有變易、簡易、不易之意)或周經、周傳、周卦、周爻等,或在經、傳、卦、爻前後加上自己喜歡的字,變為雙字名。
吳
1.起源
吳姓的始祖為周太王的兒子泰伯。據說,周太王的第三子季曆的兒子姬昌,有非凡的才能,因而為周太王所賞識和寵愛。泰伯和二弟為能讓帝位順利地傳給姬昌,主動放棄了帝位繼承權,並逃到東吳荊蠻之地。荊蠻人為其義舉感動,紛紛投靠並擁立泰伯為領袖,建立了吳國。泰伯無子,死後由其弟仲雍即位,之後其子孫世代相傳。後來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滅亡。吳國子孫為懷念故國,在逃亡之際就以國為姓,這就是吳姓的來曆。
2.遷徙與分布
(1)西周時,吳姓主要在齊、魯一帶(今屬山東省)繁衍發展。吳國滅亡後,其後代擴大至江西、安徽、浙江一帶。
(2)隋唐時期,吳姓已經分布寸到大江南北。唐高宗時開辟漳州,吳姓人遷入福建。
(3)宋明時期,吳姓稱雄於東南;大約在元朝,吳姓移居今香港;明末,福建、廣東一帶的吳姓人前往澎湖列島、台北、高雄謀生。
(4)明朝以後,吳姓人移居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地,近代還有吳姓人旅居歐美。
3.吳姓名流
吳氏發起於富饒天國,自古以來,人靈地傑、名人代出。戰國的兵法家和改革家吳起,曾與孫子相提並論;大澤鄉起義的領袖吳廣,建立了張楚政權;唐朝畫家吳道子,被人尊稱為“畫聖”;明朝小說家吳承恩,留下了不朽的名著《西遊記》;《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把中國古典小說的諷刺藝術推向了高峰;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也曾受封為平西王,顯赫一生、名噪一時。近現代曆史上,吳姓人多在科學、藝術界湧現英才。
4.起名參考
“吳”姓字由“口”和“天”兩部分組成,拆姓起名可叫吳天或諧音吳添。和“吳”字形體相近的字有昊、杲、曼、邑等,這些字都可入“吳”姓人名,單字名可叫吳昊、吳杲、吳曼、吳邑,雙字名可叫吳杲吳、吳呆曼等等。
“吳”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有大聲說話的意思。毛傳:“吳,嘩也。”鄭玄箋:“不謹嘩不傲慢也。”若用此意起名,可叫吳嘩、吳傲或吳非嘩、吳棄傲等。
“吳”在中國曆史上曾經是國名,一是周朝時的吳,亦稱句吳、攻吳,始祖為等泰伯、仲雍,地處今江蘇淮河流域,一是三國時孫權所建的建業,史稱孫吳、東吳,地處今長江中下遊至東南沿海一帶。“吳”姓人若為懷古或追念祖籍,可起名如吳句、吳攻、吳宗伯、吳祖雍、吳建業、吳起建、吳祖權、吳宗策等等,也可和當時同類國名相連組合成名,如叫吳越、吳楚、吳晉、吳魯、吳秦等等。
“吳”姓字和有無的“無”字同音而可能出現名字偏差, 所以“吳”姓人起名,要盡量避免因諧音產生的負麵影響,最好選由“無”字而引申出含義好的詞為名,比如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無愧無悔,還有無敵、無疾、無瑕、無恙、無庸、無畏等,這樣諧音就變成了吳窮、吳盡、吳極、吳邊、吳愧、吳悔、吳敵、吳疾、吳瑕、吳庸、吳畏,這樣的名字不僅避免了因“無”同音而產生的副作用,而且超出了“無”的限製,表現了極好的含義。
曆史上不少“吳”姓人起名,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的名字不僅沒有因“吳”“無”同音而出現偏差,反而表達了更好的意思。比如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其父為其起名“承恩”,意即“承皇承恩”,但幾任皇帝都是昏君,令他很失望,於是“吳承恩”諧音變成“無承恩”,就是無皇恩可承,意思好,很有特色;明末醫學家吳又可,“又可”二字簡單明了、好寫好認,諧音雖“無”,但“又可”,姓名連起來很好;現代學者吳虞,“虞”,含猜測、憂慮、欺騙等意,吳姓,諧音“無”,姓名連起來即無憂無慮、無猜、無欺之意,而且“虞”字的下部又是“吳”,姓名中有兩個“吳”字,此名也很好;現代小說家吳濁流,就是沒有濁流,此名也很好;生物學家吳有訓,諧音雖“無”,但起名“有訓”,這名字也好;社會學家吳文藻,“藻”,指華麗的文辭,“吳文藻”諧音就是沒有華麗的文辭,純樸、真實,這名字很好。此外像吳若曾、吳有剛、吳如山、吳問濤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吳”姓人起名時參考。
當然,“吳”姓人起名也不要過多地受此限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起出理想的名字,因為名是名,姓是姓,名和姓在含義上並非都要求有必然的聯係。
徐
1.起源
一般認為,徐姓來自贏姓,為顓頊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夏禹時若木被封於徐(今江蘇省宿遷市),建立徐國。周穆王時傳至32世孫徐君偃,頗得百姓擁護,國力日益強大,後來徐君偃自稱偃王,穆王派大軍前去鎮壓。徐君偃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主動收兵,棄國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結果被楚國軍隊所敗。其後周穆王封徐偃王的兒子為徐子(即子爵)。公元前512年,徐國被吳國所滅,其後代便以國為姓。
2.遷徙與分布
(1)徐姓最早在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安徽省泗縣以及今安徽省鳳陽縣一帶繁衍發展。
(2)漢代時,徐姓已經遷徙於北方的廣大地區,尤以山東徐姓繁衍得最為旺盛。
(3)徐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時期;隋唐時期徐姓在我國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遷往福建。
(4)元代時,徐姓主要繁衍於今廣東的豐順、海豐、梅縣等地區。
(5)從清代開始,今福建、湖北及什灣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事業,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歐美等一些國家。
3.徐姓名流
三國時的徐晃、徐盛;唐代名將徐懋公;五代文學家徐鍇、畫家徐熙;明朝的中山王徐達、書畫家徐渭、旅行家徐霞客,還有編著《農政全書》的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近現代曆史上,徐姓名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近代革命誌士徐錫麟、共和國外國大將徐海東、著名畫家徐悲鴻等都是光耀徐氏的楣門精英。
4.起名參考
“徐”姓名人中較好的名字如元代散曲家徐再思,一思再思,名字突出強調“思”,因為一切真正的言行均始於“思”,由“思”支使,“三思而行”也是這個意思,名字表明名主對“思行”的深刻認識,並以此處理事物,此名很好;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以“光”喻己,用“光”開啟一切,給人間送來光明,此名表達名主為人的良好心願,“光啟”二字選得好;明代文學家徐渭,名“渭”,取自古人“涇濁渭清”之說,常用此喻人之品格,“渭”指清,表示名主為人清明,“渭”字用得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錫麟,“麟”,常喻品德高尚,起名“錫麟”,表示期望成為品格高尚的人,用比喻起名,含蓄有加;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所以用此名,是從悲酸生活經曆而來,徐先生從小喜愛繪畫,但因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常遇冷落,有一次漫步街頭,想起抱負難以施展,不禁悲從心起,猶如鴻雁哀鳴,於是將原“壽康”之名改為“悲鴻”,以哀鴻自勵,從此發奮繪畫,此名含義深,能激勵名主,用字又很獨特,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十六歲時乘船外出,遇見有人對船工蠻橫,這使他極為不平,為使日後科舉及第任官不欺百姓,於是取“特立獨行,高潔自守,不隨俗流,不入汙泥”之意,改名“特立”,以此作為其人生座右銘,很有特色;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原名“象謙”,後改為諧音“向前”,意即向前、向前、永遠向前,用字雖直白,但很有氣勢,內涵努力向前、奮鬥不懈的勁頭和精神;現代作家徐懋庸,原名茂榮,後改為“懋庸”,“庸”,平庸,“懋”,勸勉,意即勉勵自己做個平庸之人,表明名主的自謙和為人之道,名字用字特殊,很有個性。
“徐”姓人若為懷古或尋根拜祖起名,可從上述起源的記載中擇取恰當字或加字組成。
和“徐”同部首的字有征、徹、彷、徑、衍、律、循、微等,這些字都可成“徐”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徐征徹、徐循徑、徐彷律、徐衍微等等。
“徐”字除用於姓氏外,還含有緩慢的意思,據此可起名叫徐徐、徐遲、徐漫(諧音慢)、徐馳或徐疾行、徐也迅等名。
孫
1.起源
一般認為孫姓起源有三:其一源於春秋時的姬姓衛國,姬姓衛國王宮後裔姬武為了紀念祖父惠孫,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孫”;其二是楚國著名大臣孫叔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為姓;其三是孫姓源於田完的後裔,田完逃難到齊國,因品行高尚而在當地有口皆碑,後來他的子孫也屢立戰功,所以齊景公賜其孫姓。
2.遷徙與分布
(1)自春秋以來,姬姓孫氏世代居住於汲郡(今河南衛輝市)。安樂孫氏逃至吳國,其後裔有三支,一支留居今太原,一支遷居到清河,一支移居在汝州郟城。
(2)唐代以前,孫姓世居陳留。到唐僖宗時,孫利定居今江西寧都,其後裔孫承事遷居福建,孫友鬆遷移至今廣東。
(3)唐宋以來,孫姓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明末清初,孫姓遷入台灣。
3.孫姓名流
作為中國的大姓之一,在曆史上,孫姓名人不勝枚舉:古代的伯樂,名喚孫陽,他相傳是第一個善相馬的人;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了中國最早的兵書;戰國時的孫臏,留下了中國曆史上不朽的軍事名著;三國時的孫權,字仲謀,成為一代英豪,稱霸江東。近代曆史上的孫中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英名將萬古流芳。
4.起名參考
“孫”姓名人中較好或較有特色的名字如東漢末孫策,策,既指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考試的一種文體,又含計謀之意,名主用此名還有鞭策自己的意思,“策”字用得好;孫策之弟三國時的孫權,字仲謀,起名“權”,不僅表明名主追求權力,而且善於權衡、權宜,同樣具有謀略,一個“權”字表明了名主的威力和智謀;孫家兄弟名中用的這兩個字都很有講究和內蘊;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邈”,遙遠的意思,起名“思邈”,表明名主思想開放,境界廣闊,具有博大深遠的胸懷和視野,“邈”字用得好;明清之際陝西貧民起義領袖孫可望,“可望”二字給人以信心,充滿希望,但“可望”什麼並未指出,給人以無窮想象的餘地,此名口語化,聲音也好;清代詩人、雲南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青年時期就蓄留一把瀟灑漂亮的胡須,故起名“髯”,字“髯翁”,此名用字極獨特,給人一種親切感;現代經濟學家孫冶方,“方”為正,但要通過冶煉才可“方”,以此喻己要鍛煉修身,成為方正之人,“冶方”二字組合得好,含義深刻,聲調也好;現代采礦實業家孫越崎,名字含義是要超越不平坦的崎嶇之途,表明名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念,此名選字及組合獨特,很有力度;愛國民主人士孫曉村,起名“曉村”,表明名主對村野的熱愛,名字含有田園風光的韻味;北洋直係軍伐孫傳芳,雖做了許多壞事,但名字很好,“傳芳”,表明名主要傳芬芳於世,香馨人間,“傳芳”二字選配得好,聲音也好。
“孫”姓繁體字寫作“孫”。小說《紅樓夢》裏有個人物叫孫紹祖,作者說他是“子係中山狼”。“子”、“係”就是“孫”姓的拆字。簡化字“孫”姓拆字起名叫孫小或孫子,都不好。
和“孫”字字形相近的字是“遜”。“遜”有謙虛的意思,叫孫遜,不僅姓名字形接近,含義也很好。“孫”,又通“遜”,順的意思,據此還可起名叫孫暢、孫達、孫通或孫達野、孫永通等等。
“孫”姓和中國曆史上許多人事有關:三國時孫權建國於吳,史稱孫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由春秋末孫武作,戰國時期又有《孫臏兵法》,由孫臏作。孫悟空雖然是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但他神通廣大,勇猛無敵,深得人民喜愛。若為懷古,或喜歡以上人物,也可從中擇取恰當字起名。
朱
1.起源
朱姓由邾姓簡化而來。據說其祖先曹挾,是顓頊的後代,被周武王封於邾,建立了邾國(今山東省鄒城市)。因邾國比較弱小,就依附於強大的魯國。到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所滅,邾國的王室成員逃到沛(今江蘇省沛縣),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又把“邾”的右半邊去掉,就成了朱姓。
2.遷徙與分布
(1)朱姓最早分布於今河南、安徽及江蘇一帶。西漢時朱姓移居到今陝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繁衍發展。
(2)東晉時,朱姓有人遷居至今江西、福建境內;唐末,朱姓有人遷居到今湖南。
(3)南宋末,朱熹的裔孫朱章甫為避亂遷至今廣東省興寧市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的開基始祖。
(4)元代時,朱章甫的兒子朱泗遷居今至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此後,子孫繁衍,分布於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
(5)明代以來,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3.朱姓名流
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朝代都是朱氏子孫建立的政權,即朱元璋建立的明政權以及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自古以來,朱姓稱帝王者有25人。更為重要的是,朱氏出了不少名人義士:戰國的朱亥,以勇氣聞名;西漢的朱買臣,發奮苦讀,官至丞柞長史;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朱姓中更是赫赫有名。翻開近現代曆史,我們仍可領略朱姓子孫的卓越風采,如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現代作家朱自清、美學大師朱光潛、著名科學家朱光亞等等。
4.起名參考
“朱”姓曆史名人中較好或有特色的名字如南朝梁的領軍朱異,以“異”字為名,表明名主敢子打破陳規,追求奇特,“異”字用得好;明太祖朱元璋, “璋”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元璋”就是第一“璋”,最好的玉器,這名字也好;清初畫家朱耷(音dā,意即耳朵),民間流傳耳朵大的人有福氣,所有菩薩像耳朵都大,以“耷”為名,表明主人期盼福祥之意;清代眉道人朱方旦,其名意即晨光輻射,光輝燦爛,這正是一天最好的時辰;清代戲曲家朱素臣,雖為臣,但素淡清白,名字含義好,表達了名主做人的追求和準則,“臣”字前加“素”字好;現代哲學家朱光潛,“光”雖“潛”,但一旦釋放,將照射四方,輝煌無比,此名含蓄,有後勁和力度;現代翻譯家朱生豪,“豪”,豪放、豪傑、豪邁、很有氣勢,“生豪”,將會有大的壯舉和行為,這也正是名主的追求和理念,此名聲音也好;民主愛國人士朱學範,名字表明自己要學習楷模,做高尚的人,“學”“範”二字組配得好;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朱早觀,以“早觀”為名,表達了名主追求事業的急切心情,“早觀”二字雖普通,但組合後含義很豐富,聲音也好。此外像朱東輝、朱光鬥、朱汀秀、朱丹心、朱新荷、朱東潤、朱蘊予、朱笛聲,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朱”姓人起名時參考。
“朱”姓不好拆字起名。與“朱”字形體相近的字有未、末、來、耒、禾等,這些字都可成“朱”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合成雙字名,如叫朱未來、朱禾耒等等。
“朱”的同音字“珠”,指珠子、珠寶,含義好,據此“朱”姓人可諧音起名如朱寶、朱翠、朱光、朱璣、朱珍、朱潤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朱寶珍、朱玉翠、朱光輝、朱碧璣、朱珍瑰、朱潤己等等;同音字“諸”,含眾多的意思,此意也好,據此“朱”姓人也可起出諧音名如朱多、朱君、朱山、朱海、朱才、朱智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朱多通、朱君安、朱山遠、朱海澄、朱才慧、朱智明等等。
不過“朱”和“豬”同音,“豬”是供人食用而又笨拙的動物,所以和“豬”有關的詞切勿用於人名之中,否則就會鬧出笑話,如“石” (包括拾、實、識、什、史、矢、駛),“幹”(包括甘、泔、坩),“羅”(包括絡、漯)這些字,若用,諧音則變成了“豬食”或“豬屎”、“豬肝”、“豬玀”,這就很不好了。這是“朱”姓人起名時要特別注意的。“朱”指紅色,和此意思相同的字還有丹、赤、紅、彤等,據此可起單字名如朱丹、朱紅、朱赤、朱彤,也可在姓和名之間加字變為雙字名,如朱一丹、朱尚紅、朱亦赤、朱及彤等等。
馬
1.起源
馬姓起源於賜號的簡化:據說戰國時的趙奢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於馬服,稱為馬服君,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姓,後來省去“服”字,形成馬氏,世居河北邯鄲,史稱馬姓正宗;另一支馬姓出自他姓所改,如漢代有馬官,本牲馬矢,改姓馬。
2.遷徙與分布
(1)馬姓最早在趙國繁衍發展,趙國被秦國滅亡以後,馬姓遷徙到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發展。
(2)唐代末年,福建馬姓人發展成為當地大族;宋朝以後,馬姓族人遍布福建。
(3)清朝年間,有馬姓人逐漸進入廣東、台灣,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等地。
3.馬姓名流
馬姓名流大多以軍功聞名於世。東漢初年的馬援,協助劉秀平定天下,官封“伏波將軍”;三國時期的馬超文武雙全,歸順劉備之後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外,馬姓名人還有南宋抗金將領馬擴、明末風陽總督馬土英、清末著名將領馬玉昆等,到抗日戰爭時期,回族馬姓出了一位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馬本齋。同時,馬氏名流也不乏其他方麵的人才。如東漢經學家馬融、三國時偉大的機械製造家馬鈞、元代傑出的戲劇家馬致遠。現當代的馬氏名人有著名的語言學家馬建忠、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等。
4.起名參考
“馬”姓字簡休、繁體都不好拆開組名,但以“馬”為部首的許多字都可起出“馬”姓好名,如馬馳、馬馭、馬策、馬驅、馬駟、馬驍、馬駿等等。
“馬”是一種四肢強健、奔馳迅疾的動物,廣為軍民使用,在曆史上曾為人類做出過突出貢獻。正因如此,漢語中關於“馬”的成語就有上百個。根據馬的高大、強壯、堅韌、勇敢、聰明、快捷等特征,再結合有關“馬”的成語,可以起出許多“馬”姓的單字和雙字名,如馬堅、馬強、馬高、馬壯、馬勁、馬捷、馬力、馬飛、馬龍、馬騰等,雙字名如馬躍飛、馬疾馳、馬當先、馬千裏、馬識途、馬遠行、馬曉津、馬傳烽、馬伯樂、馬成功、馬是瞻、馬立橫、馬厲兵、馬行空、馬駟冠、馬可待、馬揚策、馬歡捷、馬當先、馬兵壯、馬甘芳、馬平川、馬知福、馬前卒、馬金戈,如此等等。
“馬”姓中有些名人,其名就是根據“馬”的某些特性引出的,如東漢名將馬騰,其子三國時名將馬超,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清初史學家馬輔,現代無產階級革命者馬駿,中國現代生物學家馬世駿,現代伊斯蘭教經學家馬良駒,清末蘇州彈詞藝人馬如飛,近現代教育家馬相伯、現代新聞工作者馬星野、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等,這些名字都和“馬”的某些特性有關,都是從“馬”的某種特征引出的。
“馬”姓名人中好的名字還有如三國時的機械製造家馬鈞,有“千鈞一發”“雷霆萬鈞之勢”之語,“馬”本身就很有勁,再加上“鈞”,足見其力大,姓名組合得好;元末明初的畫家馬琬,“琬”,美玉,“琬”在人名中少見,這個字用得好;現代曆史學家馬雍,“雍”,表示和諧,“雍”字用得好;中國現代伊斯蘭教史學家馬以愚,“以”,這裏當連詞,跟“而”相同,“馬以愚”,即馬而愚,自謂愚笨,實際是自謙,正是大智若愚、聰明有為,“以愚”二字選得好;回民抗日將領馬本齋,“齋”,齋戒,信奉某些宗教的人士,戒某些食品,馬本齋是回族,當然對某些肉食有戒,於是直接起名“本齋”,表明了自己的民族特點;現代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馬思聰,“思聰”就是期望聰明,特別是聽覺靈敏,這是從事音樂工作必備的條件和素質,名字正好表達了名主的心情和願望;現代教育家馬敘倫,“敘”,即敘說, “倫”,既指人倫,又指次序條理,“敘倫”,就是敘論要有條理,更主要的是說世間人倫,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道德準則,名字含義豐富,用字也好;現代戲曲家馬健翎,“翎”,鳥的羽毛,色彩美麗,“健翎”,不僅美,而且“健”,名字表麵是說鳥的羽毛,實際寓己如翎,既健且美,表達了名主的美好追求,此名形象生動,給人一種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