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宮中也要“糟瓜茄”,儲備過冬的菜蔬,以供食享之用。十月,宮中帝後享用的時令性美食饌品,主要有羊肉、爆炒羊肚、麻辣兔,以及虎眼等各樣細糖;而牛乳、乳餅、奶皮、奶窩、酥糕、鮑螺等,也是宮中的常用食品,且這些食物一直要食用至來年春天二月為止。帝後屆時還有吃“羊白腰”及白牡馬之卵的特殊飲食習尚。所謂“半白腰”者,就是羊的外腎卵。至於白牡馬的卵,“尤為珍奇貴重”,且有“不易得之味”,所以稱它為“龍卵”,是供帝後食用的專享之品,非一般人所能享用。
十一月,宮中的應時飲饌美肴,除講究美味之外,還要發揮營養豐富、強身健壯和禦寒養生的雙重作用。此外,還要吃糟醃豬踢尾、鵝肫掌、灸羊肉、羊肉包和扁食餛飩,以為“陽生之意”等等。冬筍是此時平日宮中食用的主要蔬菜。同時,每日清晨,帝後的家常便飯是氽湯,吃生炒肉、混酒以禦寒。
十二月,自初一日起,宮中要吃灌腸,吃油渣鹵煮豬頭、燴羊頭、爆炒羊肚、炸鐵腳小雀加雞子、清蒸牛乳白、灑糟蚶、糟蟹、炸銀魚等魚和醋溜鮮鯽魚、鯉魚等各種風味食品和保健食物。王若愚:《明宮史·火集》
皇宮一年四季如此繁盛多樣的飲食品種,既反映出明代農牧漁生產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又說明了宮廷生活的奢侈豪華。
2官紳食俗講究等級
明代官紳階層的日常飲食文化活動,除了滿足基本生理食欲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突出他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上的特殊優越感,因此,無論從飲食的品種、製作、營養方麵,擬或宴筵用饌的禮儀等方麵,都是頗為講究的,甚至在諸多方麵可以與宮廷的飲饌活動相媲美。如明代的宰相張居正奉旨歸葬,“所過州邑,牙盤上食,水陸過百品,居正猶以為無下箸處。”又如大學士夏言,“家富厚,高薨雕題……膳羞如王公”,在閣“不食官供,家所攜酒肴甚豐沃,什器皆用金”。可見飲食生活之奢侈。至於明代官紳平日的飲食生活情況可以《金瓶梅詞話》中所描寫的地方富豪兼官僚西門慶家庭生活情況為例。《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二回中,描寫西門慶家早餐時的情景是:“兩個小廝放桌兒,拿粥來吃。就是四個鹹食;十樣小菜兒;四碗頓爛:一碗蹄子,一碗鴿子雛兒,一碗春不老蒸乳餅,一碗餛飩雞兒。銀廂甌兒裏粳米投著各樣榛鬆離子果仁梅桂白糖生粥兒。西門慶陪應伯爵、陳經濟吃了,就拿小鍾篩金華酒,每人吃了三杯。”一頓家常早餐便如此奢靡,而吃完粥還要喝酒,這與近世生活的飲食習尚可謂大相徑庭。再看午餐,同書中第三十四回又寫道:“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後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幹蒸的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嘎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裏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門慶將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應伯爵吃。”(第三十四回)這裏下酒的菜肴通稱“案酒”,其形珍美,不同泛常,則叫“案鮮”。由此可見其奢華程度之一斑。
3.庶民食俗承舊製
明代漢族官府民間的日常主食,基本承宋元風貌,南人食米、北人食麵,隻是食品樣式更為豐富。南人食米,主要飲食品種有飯、粥、糕、團等。飯為常食,除家常米飯外,民間還流行有青精飯、荷包飯、桃花飯和八寶飯等。節俗食物。青精飯,本係道家食物,晉時已有,傳之明,其製法為:“以白粳米一斛二鬥,用南燭木葉五斤,雜莖皮取汁,浸末炊之。”荷包飯,流行於嶺南,“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裏透香。”桃花飯,“以梅紅紙盛之,溫後去紙和勻,則紅白相間。”八寶飯,取熟糯米飯拌糖,豬油,雜以果脯瓜仁等,蒸炊而食。粥,明人謂之“世間第一禮物”,食風頗盛,種類也多。高濂《遵生八箋》載有三十八種,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有四十種,常見的有綠豆粥、蓮子粥、米仁粥、紅棗粥、南瓜粥、芋頭粥、藕粥,及各種肉粥等。明人張方賢有《煮粥詩》讚粥曰:“煮飯何如煮粥強,好與兒女熟商量,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可見明人對粥之偏愛。糕,有鬆、軟之分,樣式多達百種,尤以蘇州的鬆子糕、薄荷糕、赤豆糕、桃仁糕、百果糕、九層糕為著名。蒸糕之法,據韓奕《易牙遺意》所載,第一須用粳米,二須沸湯,三須密甑,四須疏布通氣。團有湯團、蒸團。蒸團有嶺南粉果,白米浸透,雜白粳飯,“舂為粉,以豬脂潤之,鮮明而白外;茶靡露、竹胎、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蒸食,風味獨佳。
北人食麵,其炊法有水淪、籠蒸、爐熟、鍋炒和油煎等。
水淪者,有“蝴蝶麵、水滑麵、托掌麵、切麵、掛麵、餺飥、餛飩、合絡、撥魚、冷淘、溫淘、禿禿麻失之類”;蘢蒸有“畢羅、蒸餅、蒸卷、饅頭、包子、兜子之類”;爐熟者,有“燒餅、麻餅、薄脆、酥餅、髓餅、火燒之類”。鍋炒者,有“棋炒”,“團白麵,少和香油芝麻,為棋子塊樣,炒熟”;有“燒餅麵棗”,取頭白細麵做麵棗,“鍋內熬白炕熟”。油煎者,有“卷煎餅”,白麵擀成薄餅,裝餡,“卷作一條,兩頭以麵糊粘住,浮油煎,令焦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