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禮俗宴飲,明初簡約,嘉靖後漸趨豐奢、排場。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五曰:“餘小時,見人家請客,隻是果五色,肴五品而已,惟大賓或新親過門,則添蝦蟹蜆蛤四物,亦歲中不一二次。今尋常燕會,動輒必用十肴,且水陸畢陳。”據陳繼儒《萬寶全書》卷五《文翰門》所記,嘉靖時富裕之家一年宴飲名目,有薄酌、萌酌、樽酌、杯酌、小酌、草酌、粗觴、杯茗、菲酌、豆觴等,新年又有春酌、春酒,一年四季,送往迎來,宴飲不斷。
明代富裕之家開席設宴的規模和情狀,從《金瓶梅詞話》一書中所描繪的女眷在元宵節時會親兼祝壽的宴會可知一二。書中雲:
“須臾,前邊卷棚內安放四張桌席,擺下茶,每桌四十碟,都是各樣茶果甜食,美口菜蔬,蒸酥點心,細巧油酥餅之類,兩邊家人媳婦、丫頭侍奉服侍,不在話下。吃了菜,又在前廳擺放桌席整齊,請眾奶奶們遞酒上席。須臾,吳月娘與李瓶兒遞酒。階下戲子鼓樂響罷,喬太太與眾親戚又親與李瓶兒把盞祝壽。李桂姐、吳銀兒、韓玉釧兒、董嬌兒四個唱的,在席前錦瑟銀箏,玉麵琵琶,紅牙象板,彈唱起來,唱了一套壽比南山。下邊鼓樂響動,戲子呈上戲文手本。喬五太太吩咐下來,教做《王月英元夜留鞋記》。廚役上來獻小割燒鵝,賞了五錢銀子。比及割凡五道,湯陳三獻,戲文四折下來,天色已晚,堂中畫燭流光者如山疊,各樣花燭都點起來。來興媳婦惠秀與來保媳婦惠祥,每人拿著一方盤果餡元宵,都是銀鑲茶鍾,金杏葉茶匙,放白糖玫瑰,磬香美口。走到上邊。春梅、迎春、玉蕭、蘭香四人分頭照席捧遞,甚是禮數周詳,舉止沉穩。階下動樂,琵琶箏琴,笙蕭笛管,吹打了一套燈詞《畫眉序》花月滿春城。唱畢,喬太太和喬大戶娘子叫上戲子,賞了兩包一兩銀子,四個唱的,每人二錢。月娘又在後邊明間內擺設下許多果碟兒,留後座。四張桌子都堆滿了。唱的唱,彈的彈,又吃了一回酒。喬太太再三說晚了,要起身。月娘眾人款留不住,送在大門首,又攔了遞酒,看放煙火。”
可見明代富家盛宴照例先在卷棚擺茶,然後在正廳開筵。主人向來賓挨個敬酒。按尊貴等次禮讓到座位上去,叫遞酒安席。此時樂妓彈唱相應的慶賀歌曲。賓主坐定,廚師捧獻肴饌,藝人呈戲單聽候點戲。宴會開始總是“大嘎飯”(大菜、主菜)所謂“玉割三湯”,第一大菜幾乎總是鵝,如燒鵝、水晶鵝等;接著是燒花豬肉、燒鴨、燉爛跨蹄兒之類。隆重的官筵,還有燒鹿、錦纏羊等,以示豪華。
福建泉州一帶的禮俗宴飲,16世紀來華的西班牙人拉達在《記大明的中國事情》一書中有所記載。該書載曰:筵席上每位客人有一張桌子,若筵席是正式的,各位客人有很多桌子。這些桌子上放有盡可能多的盛食物的盤碟,唯有燒肉放在那張主要的桌上,那是為了講排場和闊氣。有整隻的鵝、鴨、閹雞、雞、熏鹹肉及其他豬排骨、新鮮小牛肉和牛肉,各類魚,大量的各式果品,還有用糖製的精巧的壺、碗和別的小玩意兒,等。在舉行筵席的廳外,由侍從仆人侍奉及鼓樂伎人恭候,客人蒞臨時,開始奏樂演奏。主人迎出門外,領客至宴會廳前的會客室,然後向客人一一鞠躬行禮。接著侍仆為客人上茶,客套一番。接著客人入席就座,宴席開始,此時鼓樂齊鳴,樂器有鼓、六弦琴、琴、大弓形琵琶,一直演奏到宴會結束。同時還有戲劇表演和雜技,為客人助興。桌上雖擺滿食物,仍不斷上湯上肉。宴會中間,主人一直不斷熱情祝酒。但主人飲酒是有節製的。認為主人先從席桌起身是小氣的表現,相反,隻要客人在席桌上,就不斷上菜,直到客人想起身為止。宴席期間也常演出木偶戲(圖22)。
江南宴客菜肴,俗重嚐新,尤以河蟹為貴。晚明時已有蟹宴、蟹會。張岱《陶庵夢憶》卷八載:“十月,餘與友人兄弟輩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之。”劉若愚《酌中誌》記宮內蟹會曰:河蟹“活洗淨,蒸數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為盛會也。”
北方宴客則俗重燒鵝,冬日宴客,則有“頭腦酒”,“以肉及雜味置大碗中,注熱酒遞客,名曰頭腦酒”,朱國禎《湧幢小品》謂:“蓋以避風寒也。”
6.茶酒飲料日興
酒,是明代漢族社會官民人等的重要飲料之一。明代既不征酒稅,也無關於禁酒的律令,因此帝王宰臣、官紳貴族、富商大賈以及文人、百姓等,均以飲酒為樂事、快事;酒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從文獻記載看,明代的酒品明顯多於宋代時代。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九記有四十多種酒,其中有京師黃米酒、薊州薏苡酒、永平桑落酒、大名刁酒、濟南秋露白、蘭溪金盤露、紹興黃酒、粵東荔枝酒、汾州羊羔酒、高郵五加皮等。另外,李時珍《本草鋼目》、高濂《遵生八箋》、宋應星《天工開物》、謝肇淛《五雜俎》等書及一些地方誌中都記錄於大量的明代酒名根據這些記載,我們可知,明代漢族地區的主要酒品有金華酒、咂嘛酒、麻姑酒、秋露白、餅子酒、景芝高燒、愈酒、逡巡酒、五加皮酒、白楊皮酒、當歸酒、枸杞酒、桑椹酒、薑酒、茴香酒、金盆露酒、薏苡仁酒、天門冬酒、古井貢酒、綠豆酒、茵陳酒、青蒿酒、術酒、百部酒、仙茆酒、鬆液酒、竹葉酒、槐枝酒、紅曲酒、神曲酒、花蛇酒、紫酒、豆淋酒、霹靂酒、虎骨酒、戊戌酒、羊羔酒、葡萄酒、桃源酒、香雪酒、碧香酒、建昌紅酒、五香燒酒、山藥酒、三白酒、閩中酒、梨酒、棗酒、馬奶酒、紅灰酒、雙料茉莉花酒、葛歜酒、蓮花白、德州羅酒、窩兒酒等近百種。《酒小史·酒名》則雲,當時市賣之酒,以金華酒和麻姑酒最負盛名。李時珍《本草綱目》曰:“入藥以東陽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東陽酒即金華酒,明代的東陽縣歸金華府管轄。東陽酒自古擅名,《事林廣記》中曾載述其釀製之法,說所用之曲藥,“惟用麩麵蓼汁拌造”,此酒釀成後清香四溢,色澤金黃,飲之至醉也不頭痛、不口幹、不作瀉。又有燒酒,或稱白酒、火酒,係元時創製,迨明則得以流行,主要供下層勞動者零星市沽,飲少易醉,節費省時。《本草綱目》曰:“北人四時飲之,南人隻暑月飲之。”表明酒在明代漢族社會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