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社交禮俗

漢族社會官民士庶在社會交往方麵,向來講究“尊卑有序”、“男女有別”,清朝本著維護等威,安定秩序的目的,製定了完備的禮製,人們必須嚴格遵守,稍有僧越,即遭罪責。

1.社交有等

生活方式上的等級森嚴,決定了人們在交往方式有尊敬長者、男女有別、尊卑有等習俗。

尊敬長者,在家庭內首先表現為尊敬父母。其具體表現如《紅樓夢》所描寫,幼輩對父母之命不能違拗,見了長輩要請安,聽父母的傳話也要站起身來。第二十回曰:賈母要請僧道除祟,“賈政雖不自在,奈賈母之言,如何專拗。”第二十四回曰:寶玉代賈母向賈赦問疾,“見了賈赦,不過是偶感些風寒,先述了賈母問的話,然後自己請了安。賈赦先站起來回了賈母話,次後便喚人來:帶哥兒進去太太屋裏坐著。”出門在外,見了長輩要主動問好,途中相遇則要給長輩讓道。《清稗類鈔·風俗類》“柳邊俗尚”曰:“出遇老者於途,必鞠躬垂手而問曰賽音。賽音者,漢言好也。若乘馬必下,俟老者過,老者命之乘,乃敢避而乘。所記雖是滿族風俗,但這個禮節在北方漢族中普遍流行。《紅樓夢》中的反映是:“寶玉在馬上笑道:周哥、錢哥,咱們打這角門走罷,省得到了老爺的書房門口,又下來。”

男女有別,則講究“男女不雜坐”,“嫂叔不同凳”等,並有許多男女回避製度。在《紅樓夢》中,陌生男女,相互回避,不能見麵,成為通律。第五十三回曰:“一時賈珍進來吃飯,賈蓉之妻回去避了。”第十三回曰:“裏麵不過幾位近親堂客,邢夫人、王夫人、鳳姐合族中的內眷陪坐。聞人報:大爺進來了。唬的眾婆媳呼的一聲,往後藏之不迭。”

尊卑之別,在家庭首先表現為主奴之別,在清代,按《大清律例》指定“凡民人家生奴仆,印契所買奴仆,並雍正十三年以前白契所買,及投靠養育年久,或婢女招配生有子息者”,“俱係家奴,世世子孫永遠服役,婚配俱由家主,仍造冊報官存案。其婢女招配並投靠及所買奴仆,俱寫立文契,報明本地方官鈐蓋印信。如有幹犯家長及家長殺傷奴仆,驗明官冊印契,照奴仆本律治罪。”《大清律例》“刑律爭毆條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奴才處處低人一等,如奴才不能和主人同桌吃飯,不能和主子同坐,不能叫主子名字等。《紅樓夢》第八十九回道:“一時端上飯來,寶玉笑了一笑,向襲人麝月道:我心裏悶得很,自己吃隻怕又吃不不下去,不如你們兩個同我一塊兒吃或者吃的香甜,我也多吃些。麝月笑道:這隻是二爺的高興,我們可不敢。”其次有正庶之分,主子是正妻所生,為正出;小妾所生,為庶出。適庶是有區別的。《紅樓夢》第二十回寫道:“賈環道:我拿什麼比寶玉呢。你們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在官場上,則有大小品級之分,此不贅述。

同時,漢族社會官民士庶,在社交禮節方麵,也是頗為講究“等級之製”的,如相見禮,《清史稿·禮十》有“士庶相見禮”“賓及門,從者通名,主人出迎大門外,揖入。及門,及階揖如初。登堂,各北麵再拜。興,主賓互正坐,即席,賓東主西。飲茶,語畢。賓退,揖。及階,及門,揖,辭,主人皆答揖。送大門外,揖如初。”關於“卑幼見尊長禮”則是:“及門通名,俟外次,尊長召見,升階,北麵再拜,尊長西麵答揖。命坐,視尊長坐次侍坐。茶至,揖,語畢,稟辭,三揖。凡揖皆答,出不送。若尊長來見,卑幼迎送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