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激情仍在燃燒的長牛市1

華夏基金副總裁張後奇表示,目前滬深300指數2006年靜態市盈率為25倍左右,考慮未來兩年上市公司平均利潤仍然有20%左右的增長空間,因此,盡管過去一年多來市場漲幅巨大,但市場總體估值仍處在合理的水平上。因此,華夏基金副總裁張後奇長期看好未來的A股市場,主要是基於如下理由:

第一,以招商銀行發行H股為標誌,中國大型國企海外上市的高潮基本告一段落。和2006年下半年一樣,未來還有大量的國企藍籌公司回歸A股市場,這意味著A股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內取代H股市場,成為全球資本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成果的主戰場。這對A股市場來說既是一次戰略性的轉變,也預示著A股市場未來的行情是一次戰略性的大機會。

第二,大型藍籌公司的不斷回歸以及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加上整體上市和資本注入,使得上市公司結構不斷優化,優質公司的數量不斷壯大,業績不斷得以改善和提升,這些為未來牛市行情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低利率時代所造成的流動性泛濫使得社會資金十分充裕,而除了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是資金流入最方便和最直接的市場,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A股市場更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東方證券對中國股市的預測十分樂觀,它認為中國目前處於和當年日本類似的經濟起飛階段,同樣是貨幣升值,同樣是舉辦奧運會,連上證綜指1993年12月到2006年12月的走勢,都與H本股指在奧運會舉辦前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中國股市目前正處於“黃金十年”的初期。

看好A股長期走勢的不僅隻是中國境內基金和基金經理們。隨著A股市場與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用國際化視野審視A股已經成為精明投資者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國際投資人是怎樣看待中國股市這一年多以來的大漲的?他們對於中國股市的未來有著怎樣的預期?恒生投資管理投資總監謝禮文、摩根大通中國證券部董事總經理兼主席李晶、德意誌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王慶,以及瑞銀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等都不約而同地發表了對A股市場的看法。他們的答案是:經曆了2006年的超級大牛市,海外機構投資者對2007年A股市場依然充滿期待。

恒生投資管理投資總監謝禮文表示,股改成功後A股市場已出現結構性複蘇,正步入可延續好幾年的大升市。他表示有信心在2007年繼續為投資者帶來理想回報。

恒生銀行全資擁有的恒生投資管理是較早涉足內地A股投資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2003年8月,利用當時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瑞銀部分額度,恒生投資管理率先在香港市場推出了A股基金開始投資A股。該基金在2006年表現卓著,取得了167.21%的高額回報,可以和許多在內地股票基金的表現媲美。

謝禮文表示,股改成功後,A股市場的大、小股東利益已經趨於一致,甚至上市公司高管的目標——提高股東的利益和回報也都十分清晰。股市將實現價值回歸,可以做基本麵分析,以往股價與公司的業務前景沒有相關性的情況已經結束了。

謝禮文說,境外機構投資者對內地市場越來越有信心,“我們對內地股市的運作有信心,相信以後它們會越來越像境外股市的運作,即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比例會取得一個平衡。投資者選擇股票時更多考慮基本麵和價值分析,這正和我們這麼多年在境外的經驗相似”。

談到2007年,謝禮文更是信心滿滿。他說,“基本上內地股票市場已經實現結構性複蘇。與此同時,內地股民的分析能力和選股能力飛速提升,投資者認同基本麵和價值分析的投資理念越多,我們做出的成績就會越好”。

謝禮文表示,A股市場的複蘇+是兩三季或一年的情況,而是可以延續好幾年的大升市。內地股市市值巨大的上升空間和充足的資金是支持他樂觀心態的兩大原因。

“除非政策扭轉,也就是說有決策者認為股市過熱,需要暫時冷卻,否則A股在未來一至兩年仍然樂觀。”謝禮文如是說。

李晶表示,由於目前內地存款利率維持偏低水平,加上市場仍有大量資金,以及市場信心維持強勁,因此預計A股市場2007年的表現將維持強勢,能跑贏亞洲區內其他市場。但同時李晶指出,由於過去一年A股的升勢已經很淩厲,相信未來將會出現調整,但幅度並不會太大,也不會出現熊市,其風險在於即將在內地推行的金融期貨產品是否能吸引投資者炒作。

馬駿指出,雖然2006年內地A股市場的漲幅高達130%,但是對於2007年股市的表現他將繼續持樂觀態度。

王慶表示,在2007年,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仍然令人樂觀,而受到外貿順差繼續加大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資產價格上漲的趨勢在所難免。他所指的“資產”主要是指房地產和股市。他表示,在央行致力於穩定彙率的政策背景下,加上出口強勁增長,中國將持續進行大量的外彙儲備積累,進而維持流動性過剩局麵。

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於2007年1月下旬發布的《2007年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全球股市2007年很可能步入本輪牛市的最後一波行情。但就地區而言,中國股市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雷曼兄弟指出,現在需要對美國和歐洲股票的權重進行中性處理,同時增加對日本股票的持有。對亞洲其他市場,雷曼兄弟將建議投資策略由“增持”下調為“不變”,因為該地區估價過高,尤其是澳大利亞。但雷曼兄弟認為,中國內地股市、中國香港股市目前仍有投資價值。對中國經濟的強烈看好和對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促使市場去年看好新興市場的因素在2007年伊始依然成為左右資金流向的原因。新興投資組合基金研究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流入中國概念股票基金的資金占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33%,占流入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基金的67%。

和雷曼兄弟一樣,德意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也認為,2007年中國股市前景看好,雖然年初將有2~4個月的調整。

據上海證券報和理柏中國聯合推出的QFII中國A股基金月度報告最新一期顯示,QFH1中國A股基金買入A股股票的速度和倉位在2006年年底雙雙加速。截至2006年歲末,7隻大型QFII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超過97%,抵達曆史以來的最高峰值。上述QFHI基金的資產也首度突破了300億元人民幣。最新一期QFII中國A股基金月度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12月末,納入統計的主動型QFII中國A股基金的平均倉位達到96.7%,已經處於全麵滿倉的狀態。摩根大通中國先鋒A股基金的A股股票倉位也達到了98%的高位,相比上一個月末上升了2.3個百分點。馬丁可利中國A股基金的股票倉位達到96%,—個月中,倉位提升了4.4%。上述基金的持倉水平全麵抵達滿倉的臨界線。總計起來,進入統計序列的中國A股基金的規模已經上升到了300億元人民幣,相比上一期增加了60億元人民幣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