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兩個流動性的理解

對於這輪牛市和此次股市大震蕩,第一財經建議不妨從“流動性”入手去理解,其一是股票的流動性,另一個是資金的流動性。兩個“流動性”雙雙增強,是造就當前牛市的根本原因,也直接導致了股指大幅度震蕩和此次股市大震蕩。

所謂股票流動性是指經過股權分置改革,A股市場迎來了全流通時代。市場的主要結構性、製度性矛盾得到了根本解決,股票的流動性大為增強,為流通股股東提供了與非流通股股東進行談判的機會,並使流通股股東可以通過包括建立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體製在內的多種方式保護其合法權益。股票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其流動性的增強,是近兩年來促使中國股市良好發展的最積極因素,也是中國股市長期走好的前提。

所謂資金流動性則是指充裕資金在全球的泛濫。當前在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大幅造好的情況下,資本泛濫現象尤其嚴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說:“如果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當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基本特點,毫無疑問應該是流動性過剩。”流動性泛濫的根本在於世界經濟不平衡:對於美國而言,對外貿易逆差導致美元貶值壓力;而在中國,由於長期貿易順差凸顯出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如果不對彙率大幅度進行調整,就必須在原有彙率基礎上兌換流入的外幣,結果導致外彙儲備的上升和貨幣量的被動增長,形成流動性過剩。錢多了必然引起資產價格上漲,價格上漲本身就是另一種方式的升值。而國際“熱錢”的逐利又加大了資產價格的上漲力度,最終推動了股市和樓市的上漲。

中國到底有多少流動性,中國的專家們還在爭論,但對於流動性過剩將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的認識已經成為他們的共識。一般的看法是,流動性過剩將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但如果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則這些流動性將成為中國今後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經濟穩定增長的一股助力。

此前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中國目前共有30萬億元人民幣的熱錢,他同時指出,中國如果期望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收回流動性,則需要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00~300次。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吳敬璉在計算上出現了嚴重錯誤。王建則認為,中國的流動性問題確實非常嚴電。目前中國的流動性,是通過“雙順差”(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從世界上輸入到中國。中國目前基礎貨幣投放中的60%是來自外彙占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目前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主要源自於國際上的流動性過剩。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大量發行美元。而中國通過資本項目順差以及經常項目順差,為這些流動性提供了出口。”。

因此可以說,難以有效控製的流動性過剩,將成為中國今後經濟穩定發展的最大敵人。但另有人士卻認為,流動性過剩並不可怕,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這些流動性將成為中國經濟今後穩定增長的新助力。譚雅玲認為,中國此前社會財富的增長一直沿襲著“投資創造財富”的路子,而流動性過剩則可以使得中國第一次得以效法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走出“財富創造財富”的道路。此前中國經濟發展一直依賴於銀行係統的貸款發放,而直接融資的渠道一直不暢,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資金大量集中於銀行係統,而現在流動性過剩則使得社會上的資金十分充裕,這將為直接融資的發展帶來契機。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帆對此持相同的觀點,認為中國目前的流動性過剩隻是相對過剩,不是絕對的。對於國際熱錢,“疏導”要比“嚴堵”更為有效。而關鍵在於政府、市場、企業和個人形成共識,把流動性過剩的資金引導到提升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四個方麵,即軍工、科技、環保和建設和諧社會(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經濟持續增長和股市持續走牛,都是可以預期的。

新注了3萬億低價資產

“保守估計,未來三年將有3萬億低價央企資產注入股市,這部分資產的平均市盈率不高於20倍,這將蘊藏著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這種資產注入將極大地降低A股的估值。”申銀萬國分析師安昀樂觀估計道。安昀認為,低價央企資產注入股市,將是證券市場繼股改之後又一次革命性的機會。

他同可認為,由於政府對央企整合的大力支持,央企整體上市可望很快實行。據初步統計,未來三年,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將為股市至少帶來3萬億元人民幣的低價資產。

他認為,中央企業是具有很強行業代表性的,它們人市有利於加強A股對實體經濟的代表性。更為主要的是,新增資產增發或者IPO的市盈率長期穩定在20倍,大量以淨資產或者低市盈率進入股市的優質增量資產將“稀釋”A股整體估值。

安昀認為,中國股市將有三次革命件的機會,第一次是股改帶來的機會,第二次就是央企集閉整體上市,第三次是股權激勵和市值考核。央企由於是低價優質資產,因此其資產的注入,短期內能使得公司業績增厚,長期內則能帶來盈利能力提升。比如,滬東重機,定向增發前是每股收益0.95元人民幣,增發後是每股收益2.3元人民幣,增長142%。

他表示,目前157家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占據整個A股市場市值約26%,利潤占據了35%,而企業集團股份公司外的資產質量高於上市公司內資產,一旦注入,將會帶來巨大的機會。那麼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該如何尋找爆發性的投資機會呢?安昀認為,可以從主業化、專業化、一體化三條邏輯線索去尋找。首先,主業化投資,即可以關注央企旗下與集團公司主營業務相近的旗艦公司,值得關注的上市公司有天壇生物、中色股份、蘭太實業、保利地產,值得關注的行業有電力行業整體上市;其次,可以從專業化思路去尋找,比如中糧集團的整體化上市。其中值得關注的公司有中國農業發展集團(中水漁業、中牧股份)、中建材集閉(北新建材、福建水泥、四川金頂、中國玻纖、洛陽玻璃、瑞泰科技)、航運(長航係和外運係)等;第三,關注一體化的央企公司,因為一體化可以提高毛利率,加快資金周轉率,打通產業鏈,值得關注的包括一汽集團、華僑城、中金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