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長牛市的選股術1
中國股市的長期繁榮才剛剛開始,以什麼樣的視野和高度去看待股市,去發現股票,將決定投資者今後的財富結果。在長牛市裏,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策略可能是投資者最值得學習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傳統行業和投資高科技企業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一些共同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所有的風險投資公司在確定投資項目時都是百裏挑一、精益求精的。除了百裏挑一的專注精神外,它們還有一些共同的原則:第一,所有的風險投資公司在投資項目的時候,均重視所處行業的市場前景,即該行業必須處於高速增長期,並且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第二,要有優秀的企業家,並建立一支很好的管理團隊,好企業必有精神領袖。第三,擁有真正強大的競爭力,強大的競爭力可以是技術,也可以是營銷、品牌或者管理,是別的公司難以快速模仿的東西。我們可以采用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一個專注精神和三個投資原則,來發現中國A股市場上能翻十倍甚至更多倍的股票。
精選個股的邏輯前提
“往後看,中國證券市場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始”,這是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一致看法。這一普遍的樂觀態度源於中國宏觀經濟近幾年來超預期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國內證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實施等良性推動因素。
作為QFII的代表,日興資產管理業務董事宮裏啟暉表示:“相對於目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當中的地位而言,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還太小,未來幾年必須充分發展才能為實體經濟的增長提供足夠的支持。中國股市將會因政府主導的金融和證券市場改革與企業改革,以及國內外包括QFII等中長期資金的人市繼續維持上升趨勢。”
申萬巴黎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唐熹明表示:“目前來看,A股市場的估值空間還十分巨大。股市的繁榮主要是源於中國經濟總體發展的良好趨勢、上市公司盈利的釋放和市場結構的根本性變化等基本因素。預計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仍然會有10%~15%的增長,從總體判斷非常有吸引力。”
華安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姚毓林說:“過去8~10年的數據研究顯示,A股市場與美、日、英等國家的相關性很差,長期來看顯示出平滑甚至向下走的趨勢。從分散化投資角度來看,這對海外長期投資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唐熹明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預計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在未來10年將有至少50%的升幅。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基本是正麵的。源源不斷的外幣資金的流入將為中國市場提供足夠的流動性。由於A股市場與海外其他市場的聯動性非常低,在過去五年中,美國、印度、中國香港、日本等股市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滬深股市的漲幅卻非常有限,而股改的順利實施為A股市場未來的上漲提供了一個契機。
從行業的投資機會來看,馬駿認為未來幾年投資的主題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八個方麵:一是環保投資增加給新能源、汙水處理等行業帶來的機會;二是預計2008年將實施的兩稅合並給銀行、電信等行業帶來的機會;三是預計2007年可能發放3G牌照,這會給這些產品的設備提供商帶來機會;四是高端產品出口行業的機會;五是黃金,馬駿認為黃金短期可能小幅調整,但長期依然看好;六是政府的對外投資可能給部分行業創造機會;七是醫療設備的需求加大給醫療設備製造商帶來的機會;最後一點就是鐵路投資的增加給鐵路設備運營商、提供商帶來的機會。
而華夏基金投資總監劉文動認為,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將使勞動力收入上升的情況逐步顯現出來,這將給消費服務領域帶來極大的發展。同時,家庭模式的小型化將使人口對於房產的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宮裏啟暉也表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將使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
在眾多看好中國股市“黃金十年”的觀點中,東方證券的分析是最為係統的,當然也典型地代表了當今中國A股市場主力的心聲:
“在我國經濟快速、持續地發展,資本市場製度變革和大擴容以及全球流動性聚焦中國的合力下,我國A股正邁入發展的“黃金十年”。A股在未來兩年的盈利增長潛力巨大,加上美元減息背景下全球流動性依舊充裕的局麵,八股市場有望成為國際投資基金蜂擁而至的投資聖地。”
東方證券為“黃金十年”尋找的證據是:
1.持續發展的宏觀經濟。中國經濟1992年進入工業化進程的初級階段,1999年進入工業化進程的成熟階段,預計將於2010年左右進入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根據日韓等亞洲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工業化成熟階段的兩大特征分別是,一是經濟依然會高速增長,二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主要是各種機器設備的生產開始快速發展。
未來5~10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這一階段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黃金階段。2006年中國開始進入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階段,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有望在明年集中出台,這將使企業的創新環境發生實質性轉變,並推動企業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從而成為經濟增長重要的推動力量。
2.活力綻放的資本市場。“大亂後必有大治”。股權分置改革之後,中國終於迎來了活力綻放的資本市場,證券行業自身開始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周期。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金融創新為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使得證券市場能夠滿足各類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方利益主體的共同基礎變大了,有了共同經營好上市公司的內在動力和機製。
3.充裕的流動性。從2002年開始,中國進出口開始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從4%上升到2006年的8%左右,外彙儲備在六年裏增長了6倍,國內流動性開始充裕。中國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之一。伴隨著這一過程,國際資金流入成為長期的過程,A股市場也將成為國際資金的重要配置中心。
流動性的充裕帶來中國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由於行業發展的周期性差異,2006年成為房地產和證券兩大類資產的重要分水嶺,在這之前充裕的流動性更多的體現在房地產市場,而從2006年開始證券行業明顯受益。
4.A股的國際吸引力極大增強。2006年成為A股市值的轉折點,隨著股指的大幅上漲和大量優質大藍籌的回歸,A股市場一舉成為全球第九大股票市場,2006年的指數漲幅更是高居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之首,A股已經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經過近一年的發展,A股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工行、中行、國航等大型H股的回歸,A+H股占國內市值的比重從2005年末的18.3%劇增到2006年12月的45.1%。A股自成立以來首次與國際市場高度聯動,A股與H股形成的良性互動成為推動A股不斷上漲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