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長牛市的選股術2
大牛股在科技創新中誕生
銀國宏(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總經理助理,經濟學博士,CPA,從事證券研究9年);潘向東(中信建投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後);
宋炳珅(中信建投研究所交通運輸設備製造行業分析師,工學碩士)都相信,科技發展戰略直接導致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促使中國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在升級換代過程中,技術進步最為明顯,且有國家重點政策和資金投向的傾斜,因此也最具有成長性,一些大的投資機會也會在這些行業中產生。
科技創新主要落實到高技術產業,而高技術產業又落實到航天航空器製造業和光電技術製造業,其次是生物製藥業和電子信息。中信建投研究所經過產業調研,鎖定了十大細分領域,它們分別是:(1)高效能可信計算機和下一代網絡技術與服務;(2)新一代信息功能器件和材料;(3)數字媒體領域的新機會;(4)空間技術;(5)新能源;(6)高效運輸工具;(7)基礎製造業;(8)環保產業;(9)抗擊疾病新手段;(10)食品安全。
毫無疑問的是國際市場經驗也的確值得借鑒。美國納斯達克(NASDAQ)市場最近三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品種主要有三類:(1)基於互聯網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企業群體;(2)基於重大疾病防治和生物製藥技術產業化的企業群體;(3)基於新興消費方式和提供相應服務和產品的企業群體。最為典型的是蘋果電腦的產品轉型和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在標普500成份股中,我們可以看到,表現最好的股票集中在三個領域:
(1)基於互聯網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企業群體;(2)基於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產供銷一體化的企業群體;(3)基於細分領域專項服務解決方案的企業群體,如健康醫療保險服務、招聘及廣告等。
印度BSE100成份股表現最好的特征大概有四個領域:(1)基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產業消費供應商,如發電設備、水泥;(2)基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現代服務提供商,如金融、電信、酒店連鎖;(3)基於先進技術的創新型企業群體,如IT外包、藥品;(4)基於居民消費升級的消費品供應商,典型的如汽車。
我們相信,在未來的中國,科技創新一定會催生出大牛股。首先,從國際市場經驗看,科技類品種合理的估值水平通常高於傳統產業,因此是屬於估值彈性很大的品種。其次,從科技產業本身看,由科技創新引發的產業和企業增長往往具有革命性和爆發性,且引領國內甚至世界科技之潮流。
圍繞十大細分領域,通過對一些重點上市公司進行研究,我們看到以下一些科技發展股已經表現出成長性,它們分別是:新大陸、大族激光、三環、中國衛星、航天通信、四創電子、航天長峰、中集集團、沈陽機床、許繼電器、隧道股份、現代製藥、誠誌股份、華冠科技、通威股份、湘電股份、東方電機、兗州煤業、瀘天化。如果仔細跟蹤這些公司,你可能會發現翻十倍的大牛股。
壟斷:經濟學意義的“稀缺”
李念(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部副經理,具備13年國內證券投資實戰和研究、谘詢工作經曆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提出,買到什麼樣的上市公司股票才能成為市場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答案就是那些具有“壟斷經營”的企業。壟斷資源從而壟斷暴利,這已經成為市場賺錢的不二法則。G鉀肥這隻個股是兩市為數不多的超級大牛股,從2004年初的2.20元人民幣起漲,到現在整體漲幅已經高達860%,上漲的主要內因就在於公司擁有占全國已探明儲攝的97%的氯化鉀資源,並且擁有其所在地察爾汗鹽湖的開采權,從而壟斷國內鉀肥資源。那我們再看看G雙彙,自2003年以來其整體漲幅已經超過540%,如果我們到商場去看看就知道上漲的原因了,因為在火腿腸櫃台除了雙彙你幾乎看不到其他品牌,公司目前已經從生豬屠宰、豬肉加工、產品銷售上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產業鏈,雙彙牌火腿腸壟斷全國市場。看看市場中具有這樣特征的企業,你就會恍然大悟,同時,你會因為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感到後悔。
但是今天我們要告訴你還有一隻這樣的個股現在還沒有被市場挖掘,目前處於曆史絕對底部並且股價僅有3元多的G香梨(600506)已經被我們鎖定,該公司的核心產品“庫爾勒香梨”是一種珍稀水果,產地僅局限於新疆孔雀河下遊、庫爾勒地區,目前全球尚無成功引種的先例,公司形成了壟斷性經營。這種香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佳的鮮食梨品種,被冠以“梨中之王”稱號。因而,我們推薦它的原因在於:第一,壟斷唯一資源,成就西部梨業大王;第二,區域性農業龍頭,國家重點扶持;第三,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長故事剛剛開始。
價值投資理論告訴我們,特許經營權下的成長性才是市場上真正有價值的,換言之,壟斷下的成長性才是可持續的。如果一家公司的業務是壟斷的,它隻要不斷擴張業務就可以不斷增加收益,這樣股價就會長期上漲。目前A股市場的雲南白藥、貴州茅台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估值水平,就是由於市場普遍認同這些公司的品牌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國內或國際壟斷性,所以它的估值水平盡管偏高,但市場還是願意接受的。
選擇優質資產長期持有
駱澤斌(天治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監兼投資管理部總監,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證券、基金從業七年);史向明(天治基金固定收益類研究員,複旦大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碩士,六年從業經驗,擅長債券組合管理)認為,對優質資產的理解,首先是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這樣一個大的背景。這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所謂的經濟增長模式由過去的投資拉動型逐漸向消費推動型轉變;二是中國經濟增長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要麵臨資源約束問題。因此更具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一個是資源類的股票,另一個就是消費類的股票。
基於這樣大的背景,符合以下條件的公司可以被定義為是優質公司或者說優質資產:第一,必須具有比較有效的治理結構;第二,必須具有穩定的、可持續的盈利能力;第三,必須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第四,必須具有內在的核心競爭力。
他們仍然看好資源類和消費類股票。無論是資源類股票還是消費類股票,自這輪大牛市以來,已經有一個相當可觀的漲幅,但如果把時間看得稍微長遠-點,相當多的優質公司仍然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隻有真正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公司,才有可能最終勝出。堅定持有優質資產,可以持續分享中國經濟和證券市場成長帶來的穩定收益。好的資源類股票具體可以粗略地分成兩大類:第一是所謂的自然資源類,像有色金屬、機場、港口等;另外一類,就是公司通過自身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並轉化為壟斷性資源。這也是另外的一種資源區分,或者說一個是軟資源,一個是硬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