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個偏股型基民2

做一個理性成功的基民

在投資基金前,每一個投資人應該接受這樣一個測試,即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這個命題有兩個方麵的內涵:一是你自己有多少財富可以投資?也就是你的家底,它決定了你能有多少資產用於投資。理性成熟的投資方式應是根據個人收入狀況,合理地按比例進行投資,即先解決日常生活所需,並儲備好未來幾個月乃至一年內所需的資金,然後將剩餘的閑散資金進行投資。一定不要將急需使用的資金轉投於股票基金等高風險類的基金,更不要通過借貸等“寅吃卯糧”的方式進行投資。一是你願意承擔多少虧損?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年輕人有的是賺錢的機會和翻本的精力,可以賠得起,風險承受能力較強;而年紀大的人,收入來源有限,投資的時間和機會成本都很高,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因此,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類型,才是明智之舉。有專家提出了一個簡便的估算方法,即:55歲以內的工薪族,可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將將所得數字作為自己投資股票基金的比例,其餘資金可投資穩健型產品(如平衡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55歲以上、接近或已經退休的人士,不妨以穩健型產品為主進行投資。在此基礎上,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家庭負擔、理財目標、承受能力等情況相應地做一些調整。

在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後,就可以開始進入基金理財的三步曲程序了:

步驟一:確定投資目標。首先要了解你或你的家庭的理財願望。可以列出現階段你或你的家人最想幹的事,並按重要性順序排列。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調整不切實際或互相矛盾的期望。其次,確定投資目標,並明確你或你的家庭的風險收益偏好。由於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因而投資基金的品種和組合也要根據不同目標作相應調整。如果組合中某項投資不能實現投資者的目標的話,投資者應考慮及時更換它。

步驟二:選好投資品種,開始行動。在了解了你或你的家庭可以有多少財務資產可以用以投資之後,就要列出相應的投資方案,選擇投資品種,然後開始行動。開放式基金的種類很多,按照投資目標、投資對象以及投資策略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1)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高風險高收益;(2)混合基金,分散投資於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風險和收益水平都適中;(3)債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以獲取固定收益為目的,風險和收益都較股票型基金小得多;(4)貨幣市場基金,僅僅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收益穩定,風險極低。對於無風險承受能力且希望獲得穩定收益的人來說,應選擇貨幣市場基金或債券型基金;對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和較高收益偏好,但又不想冒過多風險的人來說,則適合選擇混合基金;而對有風險承受能力、希望博取高收益的人來說,股票基金則是較理想的選擇。

步驟三:製定監督計劃,根據經濟周期、生活情況變化等因素調整投資組合。投資是門科學,做個明白的投資人就要堅持定期檢查組合的收益情況。要根據經濟周期、市場波動及生活情況變化的因素適當調整基金投資組合情況,但切忌短線頻繁操作。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製定合理的收益目標對於投資組合的調整非常重要。由於2006年證券市場極其火爆,因而基金投資出現了罕見的高收益水平,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達到了114.95%。其實按照曆史經驗來分析,投資基金的年收益水平是很難達到這一標準的。以美國為例,其近15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3.57%。由此可以看出基金正常的年收益水平應該穩定在15%左右。因此,投資者在基金投資過程中,應當製定一個合理的收益目標,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投資心態。

步驟四:選擇,即對於基金的投資管理能力的選擇。大牛市道裏,新基金發行異常火爆,有業內人士將其形容為“一開盤一個回車鍵就賣完了”。其實,盲目的“喜新症”並不可取。對此,專家坦言,如果判斷市場將下跌,那麼新基金則可能優勢大一些,因為可以在市場下跌時建倉。但如果判斷市場將上漲,老基金則可能優勢大一些,因為有一定倉位的老基金可以更多地分享市場的上漲。但是,投資者其實很難準確判斷市場究竟會上漲還是下跌。例如2007年二季度,許多專家曾判斷股市要調整,結果股市卻一路走高。因此,投資者不應一味地喜“新”厭“舊”,而應注重分析基金本身的賺錢能力。

不少投資者還有“恐高症”,即不敢買淨值高的基金,認為其上漲空間看限。其實,基金的上漲取決於股市的總體表現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並不存在淨值沒有上限和上漲空間的問題。我國基金業還比較年輕,目前淨值最高的基金才3元多。而美國富達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麥哲倫基金,運作44年後,2005年4月底的淨值曾達到114.96美元,約合900多元人民幣。

走出這兩個誤區之後,投資者究竟該怎樣選擇基金呢?首先,主要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即他們能不能幫您賺到錢。對此,國外有一個通行的“4P”標準。第一個P指理念,即投資理念,投資者應當看一家基金公司的理念是否成熟而有效;第二個P指團隊,團隊專業能力的強弱是基金業績的一項重要決定因素;第三個P指流程,嚴密科學的投資流程可以規範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行為,使其具備複製優秀基金的能力;第四個P指績效,即過往業績。

如何了解一家基金公司的“4P”呢?我認為大致有以下渠道:

——借助第三方評級機構。時下,國外幾大基金評級機構如晨星、理柏等都已進入了中國市場,定期提供評級服務,國內也有銀河基金評鑒等專業機構對基金進行分類和評價,投資者還可在證券類報紙和各機構網站上找到評級結果。

——認真閱讀招募說明書,重點了解管理團隊、投資策略、交易費用等信息。特別是要了解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說明書中會有他的簡介和投資經曆。

——瀏覽這家基金公司的網站,並在互聯網上搜索、分析反映這家公司管理風格、經營理念和管理團隊的信息。

——參加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組織的投資報告會和見麵會。

其次,選擇基金時還應當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組合。不要一味地盯著那些淨值增長快的基金,而應選擇幾隻風險收益特征差別比較大的基金做組合。比如,在已選擇了波動較大、風險較高的偏股型基金的同時,也可以配置一些回報相對穩定、風險適中的股債平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等,這樣有利於規避投資風險。

步驟五:購買,即選擇相對低的時點買進。在購買時機上,最理想的情況莫過於逢低買入基金,但這樣的時機是很難把握的,並且時機的選擇對投資收益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國外早有大批學者做過這方麵的研究,他們認為,比時機選擇更重要的是選擇優質基金,做好投資組合。因此,投資者隻要選擇一個相對低的時點買進即可,不必像炒股票那樣,對時機問題那麼敏感。

在購買地點上,開放式基金目前主要有三個銷售渠道,即基金公司直銷中心、銀行或證券公司的代銷網點以及通過基金公司網站直接購買基金。通過基金公司網站直接在網上買基金,一般可以享受交易手續費優惠。

步驟六:持有,即不要每天都關心基金的淨值。基金投資最為明智的策略就是長期持有。資料顯示,69%的美國投資者持有共同基金的時間在五年以上。專家建議,投資者不要每天都關心基金淨值的漲跌,可以一個月或一季度看一次。投資者可在半年或一年左右按“4P”等標準評估一下自己投資的是不是“好基金”。長期持有基金可規避市場波動的風險,而頻繁的波段操作將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大打折扣。目前,申購加贖回股票基金的費用在2%左右,一年買賣五回,就要支付10%的投資成本,並且大多數投資者都很難擺脫投資中的人性弱點,如貪婪、固執等,這就更難把握波段操作的每一次買賣時機,很容易錯過真正的好機會。

在開展基金理財的過程中,投資者需認真總結理財的基本規律,按照理財規律去運作才能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以下的“四大金律”可以幫助投資人了解基金投資的真諦:

金律一:長期投資,及早投資。目前有一些投資者在基金投資過程中,仍然像股票投資一樣喜歡玩“短、平、快”,不斷地擇時操作、高拋低吸,其實這是基金投資的大忌。一來基金投資的手續費較高,一年買賣四回,就需要支出8%的投資成本,這已經接近基金正常的投資收益水平;二來短線操作需要很強的市場判斷能力和擇時能力,不要說普通投資者,就是作為專業的基金經理也未必每次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每一個市場買賣時點;三來投資者之所以投資基金,就是因為普通投資者既不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又沒有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分析和研究,因此為了省時、省力、省心,才選擇基金進行投資,如果我們投資基金仍然像投資股票一樣頻繁操作,不是與當初的投資願望相違背嗎?

金律二:養成定期投資的習慣。定期定投可以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還可以攤平基金申購成本。對於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未來某一時點有特殊資金需求者、不想承擔過大投資風險的投資者來說,采取定期定額方式來投資開放式基金不啻為最好的選擇。

金律三:適度分散是對投資的最好保護。投資者要從自己的年齡和收入、所能承擔的風險和期待的收益等方麵出發,權衡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首先要注意在所有理財產品中分散投資,在銀行、保險、資本市場中合理配置資產;其次投資基金產品時也要適度分散,通過構建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等不同類型基金的組合,來降低投資風險。

金律四:不同人生階段,應有不同的投資組合。基金理財規劃不單是經濟規劃,也是人生規劃。如果能通過科學的基金投資,實現人生理想,理順家庭生活,將是基金理財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