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通常給投資者的印象是分散投資,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實際上,由於目前中國股票市場上業績優異、治理完善的公司數量非常稀少,而基金發行相對集中導致其規模迅速擴張,短時間內形成了資金供不應求的局麵,加之股票市場始終低迷,導致基金大量紮堆在少數的優質股票上。在基金紮堆的情況下,市場上出現了我們所說的“一九現象”或“二八現象”,即10%或20%的股票在資金的不斷堆積下反複上漲,而其他90%或80%的股票不斷下跌。這種“命係一線”的投資模式,在大牛市市道裏會出現漲時齊漲、跌時助跌的特點,也就是說被多家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容易出現一家拋售引起眾人恐慌的現象。很明顯,目前中國股市優質股票的比例過低,跟不上基金高速度擴容的需求,而在這種格局沒有明顯改善的時候,購買股票型基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集中持股的風險。

買基金的風險

買基金是否存在風險?回答是肯定的。基金比股票的風險要小很多。如果承受能力強可以買點股票型的基金,風險大點但收益也大一些;如承受力低則可以買些混合型基金或貨幣基金,風險相對小但利潤也低。一般來講,風險與收益有正的相關性,風險越大,收益越大。成長型投資基金一般投資於有增長潛力的公司股票,短期內分紅的收益不多,但長期回報高,也因為在長期內的不確定性,所以風險比較大。收入型投資基金一般投資在比較穩健、成熟的公司股票上,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藍籌股,這種公司發展穩步但也不會有太大的增長空間,股票的回報主要是紅利,所以風險也很小。平衡型投資基金介於上述二者之間。

通常,基金投資的風險是指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它可以分為非係統性風險和係統性風險。

非係統性風險是指對某個行業或個別證券產生影響的風險,它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不存在係統的、全麵的聯係,而隻對個別或少數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包括信用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非係統性風險是一類可分散風險或可回避風險,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投資的方法,來抵消該種風險。眾所周知,證券投資基金的優點之一就是通過組合投資來分散此類非係統性風險。

係統性風險則是指由於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麵。這些共同的因素會對所有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而分散,因此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它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等。

盡管係統性風險不能通過多樣化投資而分散,但其仍然可以通過時間來加以化解,因此,投資者必須具有長期投資的眼光,方可降低可能的風險負擔。我們可以美國股票市場近20年的表現來加以說明。如果以1年為投資期限投資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其虧損的概率將超過80%;如果投資期限延長到5年,虧損的概率將下降到20%以下;如果投資期限進一步延長到10年,則完全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中國市場的情況亦是如此。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除了在基金公司專業投資管理團隊幫助下,有效規避市場非係統性風險,還需要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以有效化解係統性風險。

上投基金經理人兼基金專欄作家阮文華指出:

好業績是評判好基金的標準,但並不代表投資者購買到了好的基金就可忽略麵臨的投資風險。基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產品,同樣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使基金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

(1)基金未知價的風險。基金買賣隻能以前一天的基金淨值作為參考。究竟以什麼樣的價格成交,還有賴於證券市場當天的表現。如果投資者購買當日,正逢證券市場上漲,投資者的購買成本將提高;否則,將利於降低購買成本。而如果投資者賣出當日,證券市場出現了下跌行情,則有可能會影響到基金的收益。這就是基金獨特的未知價風險。

(2)基金份額不穩定的風險。基金按照募集資金的規模,製定相應的投資計劃,並製定一定的中長期投資目標。製定前提是基金份額能夠保持相應的穩定。當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的基金發生巨額贖回時,該行為足以影響到基金的流動性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被迫做出降低股票倉位的決定,從而打破原有的投資組合、影響既定的投資計劃,從而因被動的股票調整而使投資者的收益受到影響,這也是基金投資者所需要正視的風險。

(3)基金新募集資金建倉時點位的風險。並不是所有的基金產品都會在證券市場低穀時建倉。在證券市場的相對高位,無論是新基金,還是老基金,都麵臨一定的建倉風險。在證券市場階段性峰值時建倉,其建倉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4)價格風險。投資者購買基金後,正值證券市場的階段性調整行情,投資者將會麵臨購買基金被套牢的風險。

(5)管理和運作風險。較好地進行基金管理和基金運作的基礎條件是需要基金管理人有嚴密的內控製度和風險控製流程,特別是在選擇證券品種上的強大投研團隊和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頻繁變動,有可能會影響到基金投資風格的變化,影響到基金的投資策略,從而導致基金業績下滑的情況發生。

(6)市場風險。盡管基金本身有一定的風險控製能力,但在證券市場麵臨整體風險時,也是難以避免的。這就是基金為什麼在運作好的情況下,也不能向投資者承諾固定收益的主要原因。

盡管基金產品的運作特點優於個人投資,但因基金產品的資產配置品種受相關市場的波動性影響較大,在購買基金的過程中,要想實現高收益,僅將資金交給基金管理人,而按理想預期享受高收益,這是不現實的。因為在一隻基金產品中,既有管理人的利益,也有持有人的利益,更有托管人的利益,而這些利益都伴隨著基金產品的申購和贖回而發生。因此,巧妙運用基金產品的個性化投資特點,發揮其最佳的投資功能,對基金投資者回避風險,取得高收益是很有幫助的。

(1)定期定額投資買基金也應因時而定。當麵臨一個不斷下跌的市場時,定期定額投資買基金就會出現越跌越買的不良現象,雖然定期定額投資買資金不斷攤薄購買基金的成本,但就如買了一隻套牢的股票,越套越買,越買虧損越大。因此,麵臨下跌市場,運用定期定額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2)買首發基金也要講市道。作為一隻新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產品,其投資類型和個性化設計往往吸引投資者較多的注意力,並對其預期收益充滿遐想。購買首發基金與證券市場的購買新股如出一轍。證券市場的牛市行情對發新股明顯是有利的,而適逢熊市行情,若沒有一定的良好業績做支撐,是無法保障中簽投資者的高溢價收益的。而購買首發期的基金產品,麵臨證券市場的熊市行情,如果沒有一定的業績標準可以參照,其建倉期的收益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不考慮證券市場行情,不注重首發期的市場表現,不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地購買首發基金也是不足取的。因此,對於購買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者,一定要對證券市場未來三個月內的行情有一個基本的估計和判斷,然後決定是采取認購的方式還是申購的方式。

(3)勿讓基金費率束縛了手腳。基金投資中的風險不單是基金淨值變化而引起的收益波動的風險,更有費率等投資成本的影響。例如,投資者購買了保本型基金,如果不遵守和執行保本型基金關於避險周期的規定,不考慮成本地進行基金的頻買頻賣,將導致意想不到的虧損。因此,對於購買保本型基金的投資者,一定要摒棄股票投資的風格特點,學會堅持長期投資,才不會遭受損失,畢竟近2%的申購贖回費率(申購費率1.5%,贖回費率0.5%)與股票買賣0.2%(來回0.4%)的傭金比率相比,是極不對稱的。一個交易來回相差近10倍的成本,顯然不是投資基金的初衷,也不是一般投資者所能接受的。

(4)慎重考慮渠道商的服務而購買基金。把握了證券市場的波動規律,就能以較低的基金淨值申購,而以較高的基金淨值贖回。而這些對於沒有條件觀察證券市場變化的投資者來說,渠道商的優質服務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為此,渠道商應通過短信、E-mail、郵寄基金淨值表或電話通知、上門服務、大眾媒體等多種方式,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或由專職客戶經理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因此,當投資者購買的基金產品出現淨值的大幅度波動時,提供服務的客戶經理能在第一時間內提供提醒服務,對投資者回避基金投資中的風險是十分重要的。

(5)勿讓過高的收益率迷了眼。無論哪種基金產品,都有其自身的資產配置規律和投資組合策略。特別是受資產配置品種收益率的限製,除股票型基金收益可放大外,其他固定收益類的基金品種,諸如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等都有一定的收益局限性。因此,當這些基金產品的收益出現突增而遠超過投資者的正常預期的時候,就應當警惕其存在的風險。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在正常狀態下應保持在2%上下,而收益率達到3%以上、最高能出現10%的情況則明顯是偏離了正常的收益軌道,必定會產生較大的風險。

總之,學會正確認識投資基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投資者學會省費,並學會在回避風險的前提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