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瘋狂的股市1
在股市被斥為“賭場”,並被社會“整體遺忘”了5年之後的今天,節節攀升的中國股市重新贏得了大眾的眼球。從辦公室、銀行到人們的飯桌上,人們都在談論著股票;文員、售貨員、民工,甚至小區的保安等各行各業的人,都開始對股票產生了興趣。
2007年元旦之後,股市開始向3000點目標發起進攻,市場人氣之旺前所未有,這一點從一些簡單的數據中就可以窺視其瘋狂的程度。例如,當時單日股票開戶人數超過9萬,這相當於2005年一個月的開戶數量;在元旦之後的十幾個交易日裏,基金投資者的總人數增加了三成;股市的日成交金額—直在1400億元人民幣左右,流通股的換手率超過50%,相當於香港市場一年的換手率,也相當於內地股市正常狀態下的一個季度的換手率。
如果你到證券營業部裏看一下,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廣大投資者極高的人市積極性。大大小小的證券營業部裏到處是排隊開戶的人群,其中不乏上了年紀的老人。很多退休的老人將退休金投到股市,希望股市為自己的晚年增添色彩;不少年輕人也當掉自己的汽車或住房,將這些資金投到股市。根據中國證券登記中心公布的資料,截至2007年1月23日,包括A股、B股和封閉式基金在內的個人開戶數量已經達到了8053萬戶。
由上述市場表現就可以直觀地判斷,目前的市場已經進入瘋狂的狀態。正如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2007年1月到北京考察時所說的:“現在中國每天有5萬個新的股票賬戶開戶,我們去銀河證券的時候,看到很多人擠成一堆,這不是一個人們采取成熟行動的表現,這實際是市場在泡沫階段人們采取的行動,當市場處在這樣的歇斯底裏的狀態的時候,人們必須非常小心……我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投資已經很長時間了,我看到過很多危險的跡象,這就是一個危險的跡象。”
瘋狂才剛剛開始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2007年4月24日的新增A股開戶數首次突破30萬戶。根據曆史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以前,日均開戶數都在20萬戶以下。3月26日至3月30日,平均每日開戶數為14.76萬戶。而至4月中旬以後,開戶數進一步劇增。4月16日至20日,戶均數已上升到26.22萬戶;4月23日一下子飆升到29.84萬戶;4月24日更達到31.11萬戶,首次突破30萬戶大關。值得關注的是,B股日均開戶數自4月份以來再次上升到1000戶以上,並且以較快的速度增加。23日為1886戶,24日為2137戶。
事實上,自2007年1月下旬以來,A股日開戶數一直在日開戶數近10萬戶水平徘徊。直到春節後開市的首個交易日,開戶數才首次突破10萬大關,達到11萬戶。對於這種投資者開戶不受市場左右的情況,東北證券的高華認為,一方麵是賺錢效應在刺激著一部分人進入證券市場,另一方麵也說明投資理念正在走向成熟。一般來說,下跌正是買入機會,但過去卻往往出現股市下跌投資者就會瘋狂出逃的現象。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07年第一季度的A股新開戶數達500多萬戶,相比之下,全國2006年全年新增308萬個A股賬戶,2005年全年新增開戶數才85萬個。
2007年4月,上海莘莊上海證券營業部。
對於過去的一周行情的冷暖,吳可感受最深,他是上海莘莊上海證券營業部的經理,最近幾天每次在營業部轉一圈,他都會發現很多新麵孔。他感觸最深的就是電梯裏人的問候語變了,以前大家都問買房了嗎,現在見麵了就問“去年賺了多少?”“你的股票漲停了嗎?”等等。他曾經聽到有人抱怨去年隻賺了100%,沒有跑贏大盤,而在前幾年隻要一年下來能賺錢,就會,被股友們當作高手了。
這家券商跟另一家企業共用一個食堂。現在就餐的時候,那家企業的員工經常往吳可這裏轉,談論的話題就是今年的行情。而前些年行情低迷的時候,幾乎所有人談股色變,那時的口號就是“遠離股市”。他一般等別人吃完再去吃,因為怕碰到熟人投來同情的目光。
前幾天,他們跟一家基金公司一起推出了2007年二季度投資報告會,600人的會場爆滿,連門口都擠滿了人。前幾年,受低迷的股市影響,部分基金的淨值在2005年已經跌到0.60元以下,基金經理們當時不得不笑容可掬地四處奔走。而現在,他們成了被追逐的明星。
4月3日,吳可在營業部看到,一位小夥子集合競價,用漲停價買了華東科技,小夥子說是聽電視上股評推薦的,怕再不買還會大漲。而前一天這位小夥子才開好賬戶,但他買股票的堅決勁兒還是讓他這個在股場裏滾爬練打了多年的老江湖吃驚不小。
他還在中戶室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許大姐。她炫耀自己女兒的炒股水平。“去年12月開的戶,存了18萬進來的,現在33萬了!40天就快翻倍了。”她的女兒開著茶室,不懂股票,也沒多少時間照看股票,買了就放著,結果“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啊”。
4月9日,大盤出現了100多點的巨幅大跌,但現場開戶和掛失的投資者仍排起長隊。而附近銀行裏轉賬的隊伍也絲毫未見減少。而就在這一周,各證券公司的委托電話也被打爆了,網絡報單也不時出現阻塞。2005年的時候,吳可曾一度黯然神傷地打算離開證券公司,但現在他卻暗自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他沒有選擇離開。吳可說,最近的開戶潮讓他想起了1999年那一波最壯觀的“全民炒股潮”。
一家銀行外彙業務管理人員指出,現在中國強製性結售彙製度存在著弊端,這個問題不得到解決,流動性過剩依然無法被根本解決。他說,雖然現在對於個人持有外彙的管製開始逐步放鬆,但是企業還沒有實現意願結售彙製度。“中國是個出口大國,很多企業在得到大筆外彙後被強製換算成人民幣,這些錢在沒有其他投資出口的情況下,必然增加了流動性過剩。”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宏觀經濟的連續調控導致國內投資降溫,而對於房地產投資的淩厲政策則又讓房地產投資市場過熱在2006年得到控製。“這樣幾乎所有的有力分流資金的渠道都在被逐漸控製,巨大的過剩資金流到了股票市場,在這樣的巨大資金推動下,股票市場的供求關係出現了很大的改變,股票資產必然會得到追捧。”
結果,一場極其壯觀的基金資產擴張競賽就這樣應運而生。身邊的公務員、公司職員、退休的老百姓都在談論著買基金。在2006年末,基金發行達到全年火爆的頂點,最後一批新基金中有多隻首發規模超過100億份。嘉實基金公司甚至一天之內就發行了419億份新基金!
但這還不是最高記錄。2007年4月12日,基金發行市場再次爆出天量,從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獲悉,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於發行首日凍結募集資金近900億元人民幣,並正式公告提前結束發行,一舉成為基金市場募集時間最短、認購金額最多的基金產品。
“我買了4萬塊錢,但是不知道最後能配給我多大的比例。”周先生在購買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時認為,按照原先的30%的獲配比例預測,他應可以買到1.2萬份。不過,基金市場的火爆背景讓周先生的願望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