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怎樣突破嫉妒型性格缺陷2
6.能者多勞、正確對待競爭
喜歡能幹實事的能人,同時讓能者多勞、對業績卓著的下屬絕不吝惜官位和榮譽,這就是鼓勵競爭,任人賢能。許多古代帝王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漢高祖劉邦任用韓信,正是“讓能者居其位”這一用人思想的體現。韓信是漢王劉邦奪取天下所依靠的三位“人傑”之一,在楚漢戰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史記·淮陰侯傳》及《漢書·韓信傳》的記載,韓信是淮陰人,出生於平民家庭,品行又不怎麼好,未能被推選到官府去充當官吏,又不肯務農或經商,因而經常是投靠他人吃閑飯。他的母親病死,沒有錢安葬,他便找一塊四周廣闊的高地為墳,使令墳地的周圍可以安置萬家。韓信的這一舉動,表明他青年窮困時期便胸懷大誌,自信將來能顯貴,受封王侯,因而預先為死去的母親選擇了這樣一處四周可供萬家人居住的高大墳地。
韓信這種吃他人閑飯的日子,並不好過,很多人都討厭他。他寄食時間較長的是淮陰下鄉的南昌亭長家。南昌亭長見韓信盡管沒有個正當職業謀生,但舉止又不與一般青年人相同,整日少言寡浯,若有所思,也就聽任韓信寄食。幾個月過後,亭長的妻子開始討厭韓信,便清晨提前吃飯,待韓信按往常開飯到達時,人家已吃完,不再為韓信準備飯食。韓信明白了女主人的用意,一怒之下,他再也不到這位亭長家去寄食了。
待到項梁在吳中起兵反秦,大軍渡過淮河,韓信認為施展抱負的時機已經到來,便手持寶劍投奔於項梁的部下,沒有顯露出什麼名聲。項梁戰死,韓信隸屬於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負責警衛工作。由於職務上的方便,韓信多次就軍務大事向項羽獻策,高傲自大的項羽根本沒瞧起這位小小的郎中,又怎能聽得進他的獻策?
韓信隨同項羽的大軍到達關中,在項羽分封諸侯、各諸侯王分別就國時,韓信因不得項羽重用,便在漢王入漢中時偷偷離開楚軍大營,投奔了漢王劉邦的部將夏侯淵的部下。夏侯淵做過騰縣縣令,因而人稱他為騰公。在騰公部下,韓信一時也沒能顯露名聲,隻是擔任“連敖”職務,不過是個負責接待官吏的小官而已。一次,因觸犯軍法而被判處斬刑,同案的十三人均已行刑問斬,依次輪到韓信,韓信抬頭仰視,正好看見騰公,便大聲說道:“漢王不想成就奪取天下的大業嗎?為什麼斬殺壯士!”
騰公聞聽韓信出言不凡,又見他相貌威武,便釋放韓信,免他一死。騰公與韓信交談,十分高興,並把這一情況向漢王彙報,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負責管理全軍的糧餉,但漢王並沒有重用他。
韓信任治粟都尉後,有機會多次同蕭何促膝長談,被蕭何認為是位難得的軍事奇才,蕭何多次向漢王推薦其人,但始終未得到漢王的重用和賞識。而治粟都尉一職,又不是他施展他軍事才能的崗位,想來想去,韓信便在一天的夜晚不辭而別,尋找他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去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亡,感到事情重大而緊急,來不及向漢王彙報,立即乘馬去追趕韓信,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千古美談。
蕭何追到韓信,安置好,第三天一大早便去漢王府拜見漢王。漢王見到蕭何後又喜又氣,罵道:“你深夜逃亡,何故?”
“臣不敢逃亡,臣是追趕逃亡的人了。”
“何人?”
“韓信!”
漢王聽丞相說所追趕的是韓信,大惑不解,以為丞相在騙他,又開口罵道:“將領逃亡的有十多人,您都不去追趕;說什麼追趕韓信,這是撒謊。”
“大王,那些逃亡的將,都是容易得到的人;至於對韓信這樣的傑出將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來。大王如果是想長久地稱王漢中,韓信確實是派不上什麼用場;如果是想爭奪天下,非韓信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共商大事的人。這就看大王是怎麼決策了。”
漢王這才想起丞相曾多次談到韓信的才能,自己總是沒有當回事;這次見丞相不待稟報連夜把韓信追趕回來,感到韓信如不是真的有些本事,丞相怎會如此器重他。想到這裏,漢王便心平氣和地回答丞相的發問:“我當然是想要向東發展,怎能總是待在這裏。”
“大王如果是決計東征,能重用韓信,韓信會留下來;如不能重用韓信,他遲早還是要逃亡的。”“我要任命他為將。”漢王說。“雖任命為將,也不一定留得住韓信。”蕭何答。
“那我就任命他為大將。”
“這可太好不過了!”
於是,漢王便要派人召見韓信,拜他為大將。這時,蕭何趕忙阻攔說:“大王向來對部下傲慢無禮,今日任命大將像召喚小孩子一般,這正是韓信所以離去的原因啊。大王如果決心任命韓信為大將,要選擇個良辰吉日,事先齋戒,設立拜將的高壇和廣場,拜將的禮儀要隆重而完備,如此方才可以。”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向全軍宣布了舉行任命大將典禮的日期。
此項命令宣布後,全軍一片歡騰。且不說那些士卒們想要知道誰會被拜為大將,觀看從未見過的拜將典禮究竟是個怎樣的場麵,開開眼界;而那些跟隨漢王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的將領們,更是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有不少將領都認為自己的戰功最高,盼望著屆時被任命為大將。
直到舉行拜將典禮的前夕,究竟誰會被任命為大將,這對全軍將士們來說,還是個謎。
六月的一天上午,南鄭城中的練兵場上,四周的無數麵赤色軍旗迎風招展,手持長矛的衛士筆直地站在四周。練兵場的北麵是新建築的拜將高壇,壇下有侍前衛土把守。清晨,參加典禮的兵卒列隊入場;不久,眾將領也都陸續來到壇場,依次立於高壇之下,麵壇而立。
時辰一到,鼓樂齊鳴。此刻,漢王已坐於高壇的正席之上,麵南而坐;丞相蕭何坐於西側,麵東而坐。鼓樂過後,傳令官在壇上高聲宣讀漢王命令。
漢王有令:“拜韓信為全軍統兵大將。召韓信登壇受拜為大將。”
練兵場上的眾將領聽說拜韓信為大將,無不感到驚訝。他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有的將領甚至不知道或沒有見過這位毫無軍功,並未曾統兵作戰的都尉。
可後來,就是這樣一位未曾統兵的都尉,接受了大將之任後,南征北戰,攻城拔寨,為漢王室立下了赫赫戰功,其軍事才能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為軍事史上一次典型的、名垂千古的戰例,多為後人所效仿。
劉邦不以已之好惡任用韓信,故而成就漢王朝的霸業,這是正麵的例子,說明不以個人喜好度量人才的正確。反之,則是另一番景象了。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從小武藝高強膽略超群。由於未遇良機,起初在劉表麾下為吏。
在諸侯爭霸之際,他久慕劉備之名,常欲棄劉表而投劉備,可一直沒有機會。當劉備由樊城撤軍去江夏,途經襄陽時,魏廷斬關落鎖,欲迎劉備入城。結果劉備棄襄陽而走,魏廷隻好暫投長沙太守韓玄。後來劉備占領荊州攻取長沙時,魏延又斬了太守韓玄,救了黃忠,投靠了劉備。
孔明見魏延兩次背主迎劉備入城。一方麵深服這個人的膽略和氣魄,同時又覺得這個人心性不定,難於豢養,便欲殺他。劉備阻止他說:“文長乃有功無罪之將,軍師為什麼要殺他?”孔明不便說出自己的想法,隻好說:“這個人腦後有反骨,殺了他可免去後患。”劉備說:“若殺降將,恐怕日後會阻歸降之路,還請軍師恕之。”經劉備說情,孔明才未斬魏延,但卻警告他說:“當今饒你性命,你可要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早晚要取你首級。”魏延心想,我連背二主,投靠了所慕之君,孔明對我有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今既遂心願,豈能再背主他投?於是連連點頭稱是而退。
魏延隨劉備伐西川時屢建功績。依軍師龐統之計,與黃忠共取了涪關;攻雒城生擒敵將冷蒼;取漢中,與張飛同取瓦口關;拿穀界口箭傷曹操麵門。先後被劉備封為牙門將軍,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鎮北將軍,都亭侯。孔明伐中原時,遷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
由於魏處傾心事蜀,在軍事戰略上也主動為孔明參謀。孔明率師首伐中原時,魏延見敵帥無能,便建議孔明允許他率五千精兵,循子午穀向北由小路去襲取長安,與孔明兵分兩路伐魏。由於孔明過於謹慎,自信自己由大路進兵定能取勝,於是未聽魏延之策,結果失去了一次良好戰機,對此,魏延常感到可惜。
孔明第二次出師伐中原時,令魏延引軍攻打陳倉。由於敵方早有了防禦準備,魏延攻了幾日也未能攻破。當魏延回稟孔明時,孔明竟不由分說,欲斬魏延。當時由於靳祥提議要前往說降禦守陳倉的守將郝昭,才把這事揭了過去。後來,孔明親自率師攻打陳倉,結果一連攻了二十多天也未能攻克。最後隻好繞過陳倉,由別的路徑去伐中原。魏延對此感到十分傷感,心想,我隨主公南征北戰,屢建功績,哪次未盡心竭力?這次又不是我不盡心,為什麼說斬就要斬我?也許是你剛收得了大將薑維,覺得我無用了?盡管魏延心懷不滿,在這次兵伐中原時,依孔明之策,斬了敵大將王雙,立了大功。
孔明第三次兵伐中原時,陣陣都是薑維踴躍請戰,而魏延隻依令而行,不再主動請戰了。當孔明準備用佯退誘敵之策伏擊敵軍時,需擇一位勇將攔截敵將,孔明對眾將說:“此次攔截魏兵,宜以一當十,非智勇之將不能當此任。”說罷以目視魏延,隻待其踴躍請戰。誰知,魏延卻低頭不語。孔明隻好讓主動請戰的王平擔了此任。由此,孔明從內心開始對魏延產生了惡感。
孔明率師四伐中原時,令魏延、陳式等四將由箕穀口向祁山進兵。大軍正行進時,孔明又令鄧芒傳話,囑四位大將宜防魏兵有埋伏。眾將不解,認為孔明多疑。此刻魏延也發牢騷說:“當初丞相若聽吾言,兵出子午穀,不要說現在已取了長安,恐怕連洛陽也早在握了。如今卻一味地屢出祁山,以一軍之旅與魏傾國大軍對壘,勞民傷財。如今,既然令我進兵,又要我們不進兵,防止有埋伏,號令如此不明,讓我們如何是好?”大將陳式聽了這話,率兵五千衝進了箕穀,結果真的中了敵人的埋伏而失敗。鄧芒把魏廷的這席話回報給孔明後,孔明說:“魏延素有反相,我也早知道他對我心懷不平。我是見他英勇才暫且利用他的,日後我必除去這個後患。”在責陳式兵敗之罪時,陳式申辯說:“是魏延叫我進兵的。”孔明斥責他說:“你中敵埋伏,是魏延救了你脫險,你如今卻反咬一口,恩將仇報,”說罷令人將陳式斬了。魏延見孔明未責其過,又為他爭了理,內心十分感激,此後英勇作戰像從前一樣。在後來幾次兵伐中原時,屢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