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守舊是突破狹隘的大敵
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他是無知山穀裏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無知山穀裏權威與權力的象征。
所謂守舊,是指拘泥於過時的看法和做法而不願改變。無論你是否注意到,我們周圍的環境,時刻不停地在變動著。現在尤其是一個急速的轉型期,不願努力去適應,不能跟上時代,結果成為活化石,那是很可憐的。很少有人承認自己是一成不變,但到底是不是呢?要證明這一點並不難。你隻需要問一問自己“我和一年前相比,什麼地方有過什麼改變?”或“做過什麼樣的變動?”
奧拉克爾公司主管全球通訊的前任副總裁保爾·霍夫曼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畢業生,他說:“由於現在每一件事都很複雜,所以要想有一種超前意識是比較困難的,這正像人們所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像過去,你在學校裏受教育或是在什麼地方得到鍛煉後有了一份工作,多年以後你忽然發現自己不過像個傳教士,在習慣性地做一件事,你所從事的事業不過是一種慣性運動。但是在當今的社會,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了。”盡管霍夫曼有著豐富的社會和工作經驗,但麵對挑戰,他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和知識上的更新。“盡管你不是領導,但是為了使你更具工作能力,你就必須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接受教育。”他指出,“現在的這種情況使經營變得很有刺激性。同時,一旦你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就會讓你馬不停蹄,直累得你上氣不接下氣。你停不下來,因為你所從事的事業沒有終點,你不斷地應戰,不斷地往前衝,否則你就會因落後而被淘汰。”現實中人總是傾向於守舊的。
人總是矛盾的,想要變化卻又害怕變化。然而企業卻很討厭守舊的人。如果企業裏這樣的人一個一個增加,它將來就危險了。企業經營必須能應對時代和環境的急速改變。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想改變這塊土地。”那這個企業就完了。而很多事例又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一點,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守舊傾向就越重。其實,人死後終究是歸於塵土,實在沒有必要於有生之年在大地生根。所以,你如果想在五六十歲以後還做一個成功的領導和主管,你就必須克服守舊思想,那首先你要認定自己是否守舊。
有人提出判定是否守舊的檢驗項目,如下:
即使打老式領帶也毫不在意;整個星期都穿同一套西裝;飲料固定是那幾種;天天喝酒;食物固定是那幾樣;不想嚐試沒吃過的食物;猛抽煙,沒有戒煙的念頭;碰麵的幾乎固定是那幾位;接觸的人幾乎沒有改變;看報紙固定看那幾樣;隻看固定幾種雜誌;不會想讀引起話題的書;這一年幾乎沒有離開自己的生活圈;戀床;不想學外語;滿意現在的工作、職位;這一年裏從未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想換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崗位;上班路線固定,不會想要試試別的路;有機會,也不想換工作;不想考任何資格考試;沒有將來的目標;即使事情很重要,做事也是懶洋洋的;不再有好奇心;即使很多人圍在一起,也不會想湊過去看;和初次見麵的人講話,覺得痛苦;對於事物無法專心;不曾想過忘掉時間、好好拚一場;變得半途而廢;不想到新的地方去生活;開始覺得還是過去好;漸漸不積極;不想知道自己耐力的極限;害怕挫折;覺得自己本性難移;從未想過換一種思考方式;不曾想到外麵看看;全不在意自己守舊;從不懷疑自己這樣過一生好;沒有將來的夢想和希望。
在以上這些項目中,符合你想法的,有幾項呢?如果符合10項以上,必須留心別太守舊。10項以上,表示你真的很守舊。”
想不守舊,隻需參考下列方法:
1)存在檢討自己是不是守舊的念頭;
2)製定明確目標,向其挑戰,持續地努力學習;
3)對什麼事都富有好奇心,積極探究未知的事物;
4)善於調適情緒,能夠變通;
5)向自己能力及體力的極限挑戰;
6)天天督促自己有挑戰的心理;
7)全心全意向自己的困難挑戰;
8)每日反省,不斷充實自己;
9)永遠存在對將來的夢想及希望;
10)不滿自己的現狀,對於自己永遠不滿;
11)為了將來,有計劃地利用時間及金錢,努力啟發自己。
5.創新是突破狹隘的根本
〖JP+2〗有位經濟學家曾講過一個生動而有趣的事例:如果一個猶太人在美國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那麼,第二個來此地的猶太人一定會想方設法在那裏開一家飲食店。但中國人則截然相反,如果一個中國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那麼第二個來此地的中國人,則往往開的也是修車店。
〖JP+2〗日本企業界知名人士曾提出過這樣一種口號:“做別人不做的事。”瑞典有位精明的商人開辦了一家“填空檔公司”,專門生產、銷售在市場上斷檔脫銷的商品,做獨門生意。德國有一個“怪缺商店”,經營的商品在市場上很難買到,例如六個手指頭的手套、缺一隻袖子的上衣、駝背者需要的睡衣等等。因為是填空檔,一段時間內就不會有競爭對手。
其實,即使在人們熟知的行業裏,仍然會有許多的創新點,關鍵是你要能夠覺察得到。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這句為中國前總理朱鎔基所稱道的話,是被稱為“摩托幫主”的尹明善自創的座右銘。
尹明善是個善於做夢的人。1992年的一天,當他站在隆達車輛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來的車間裏,向手下的9名員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發動機時,沒幾個人真的相信。當時,尹明善甚至“連摩托車輪子怎麼轉都搞不清”,是重慶“摩托幫”裏的一個不入流的角色。
90年代的山城以摩托車聞名,行業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設”齊集重慶,帶動了一大批生產銷售摩托車及配件的民營企業,人稱“摩托幫”。在外人看來,這條道上已經有兩隻老虎攔路,還有數不清的同行虎視眈眈,沒有相當實力,一頭紮進去無異於自尋死路。可是,尹明善敢。
沒有國企的資源依托,沒有先入者的品牌優勢,55歲入行的尹明善,要在夾縫中殺出條生路,隻有劍走偏鋒。他的“絕活”是一個老的不能再老的新招:創新。
他沒有重複其他小企業為大廠做邊角料的老路,一開始就直指摩托車“心髒”——發動機的生產。因為他看到,盡管當時的摩托車市場熱浪灼人,但發動機一直是瓶頸,國內隻有50毫升和70毫升兩個型號,其餘大多從日本進口,當地摩托車小廠還不得不遠到河南買質次價高的國產發動機。
尹明善的判斷是:“做摩托車盡管市場空間不大,但技術空間很大,創新空間更大,利潤空間無限大”。
不懂技術的尹明善,把市場琢磨透了。他發現,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來,自己組裝後再賣出去,成本僅1400元,而賣價高達1998元,這是一條當時無人知曉的捷徑,建設集團對此也渾然不覺。
於是,他開始悄悄分批從建設集團買來發動機零部件組裝銷售,同時積極聯係配套廠,設計自己的零配件。4個月過後,當建設集團突然醒悟,下令一個零配件都不許賣給尹明善時,他自己獨立設計的關鍵配件已橫空出世,企業“輕舟已過萬重山”。
隻有過時的思路,過時的技術,沒有過時的市場。短暫的原始積累過後,尹明善有了500多萬元資金,他一狠心拿出50萬搞開發,研製出當時全國獨一份的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
消息傳出,浙江錢江集團主動上門要求一年包銷8萬台。接著尹明善又一鼓作氣,投資100萬元開發出100毫升電啟發動機,兩個“全國沒有”,一下子就為尹明善搏回3100萬元。
嚐到創新的甜頭,尹明善一發不可收拾。此後,他的企業幾乎半年就推出一個新品,現在每月就能推出一個全國沒有、甚至全世界沒有的新機器。
舍得,舍得,有得必須能舍,在科技投入上,尹明善是慷慨的。公司每年要拿出銷售收入的4%搞新品開發,創出全國同行業的紀錄。
公司最火的時候,廠商提前幾個月打來預付款,天天到廠門口排隊取貨,以至於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機場包機發貨,這在同業裏也是破天荒的新聞。
為了創新,尹明善還提出摩托車時裝化理論,要求科技人員要像推時裝品牌一樣搞產品開發。不要小瞧這車身或發動機外觀、顏色微小的變動,它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場效果。他們生產的一款發動機,僅邊蓋形狀變了變,成本增加兩元,市場上卻多賣了50元。
善於思考的尹明善,還將他的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對每一位前來采訪取經的人,尹明善總忘不了“兜售”他的“供給推動需求”理論。
在他看來,創新不是為了被動適應市場,而是開創一個新的市場,隻要企業走在需求的前麵,就沒有飽和的市場、飽和的購買力。
創新是企業的馬達。7年來,尹明善在業內創出八個全國第一、三個世界第一,其銷售收入70%來自新品,他創辦的力帆集團,也因此打敗業內老字號,一步步登上“摩托幫”幫主的位置。
麵對一些人的“摩托車行業將要成為夕陽產業”的預言,尹明善信心十足:隻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隻要創新不斷,製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拿破侖的軍隊為什麼常勝?因為他行軍的速度是每分鍾130步,而其他歐洲軍隊隻有70步。過去我們靠創新打下天下,如今隻有力度更大、方法更好,才能守住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