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怎樣突破狹隘型性格缺陷2
6.從謹小慎微到敢於冒險
一個真正的強者,厭惡平淡無奇的生活,他們渴望冒險,希望在生活中掀起巨浪,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浪漫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敢不敢冒險,正是區別強者和弱者的標誌之一。
“諸葛平生惟謹慎”,在我們的傳統民族性格中,對謹慎是十分推崇的。
謹慎,確實是我們辦好事情的前提條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了這種小心謹慎的態度,跌的跤就肯定要少一些。但是,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未來的形勢常常不是很明朗,過於強調小心謹慎,以至於處處謹小慎微,就會嚇得我們不敢行動。因此,當代人既要有謹慎的性格,也要敢於冒險。
冒險,曾經是一個不怎麼光彩的詞。頭腦簡單者,曾給這個詞添上魯莽的色彩;利欲熏心者,又曾給這個詞添上投機的色彩。其實,冒險和成功常常是相伴的,尤其是現代社會,冒險精神更為競爭所必需。我國目前處於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時代,而冒險就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一種時代精神。與傳統的自然經濟不同,在市場經濟下,人們麵臨的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市場,而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鄉村與家庭。對商品生產者來說,他的每一項決策,每一次行動,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敗的可能。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換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本身,就是商品生產者。”如果生產者不敢冒險,那他不僅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而且也免不了失敗的結局。這是因為,市場經濟就是一種競爭經濟,競爭就是非勝即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這個意義上說,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不敢冒險,其實也是一種消極冒險。生產經營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冒險精神仍然應該是我們的一種時代精神。
縱觀曆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國家的繁榮,都與這個民族所具有的冒險精神分不開。冒險精神常常更能充分地體現一個民族的創業精神。可以說,沒有一大批冒險家從事美國西部地區的開發,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國。同時,曆史經驗也表明:如果縮手縮腳,即使有比別人更新的思想,也隻能錯過機會,成為過時的東西。在中世紀的歐洲,不就有許多懷有新穎思想和見解的學者,因為缺少勇氣,而被神學禁錮了自己的創新成果嗎?如果沒有哥白尼、布魯諾那樣勇敢的科學家,荒誕的“地球中心說”不知要延續到何時。科學的巨大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都需要有一大批敢於冒險的人充當開拓者。我們國家當前正處於一個改革和開拓創新的時代,這就更加需要冒險精神。社會主義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先例可循,全靠我們自己去摸索。沒有一大批敢於冒險的開拓者,我們的改革事業就將難以前進。
對於個人發展來說,冒險則成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況下,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就是因為他們敢為別人所不敢為。孫悟空之所以被群猴尊為“美猴王”,就是因為他敢於第一個跳進群猴都不敢進的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一個理想的棲身之所;諸葛亮在大軍壓境之際,大擺空城計驚退司馬懿,雖有計謀在胸,但若無幾分冒險精神,也斷不敢為。當今社會所湧現出來的許多改革家,所麵臨的不是連年虧損的企業,便是瀕臨破產的工廠,或者是窮得叮當響的山村。搞不好,非但國家財產付之東流,而且個人聲譽也毀於一旦,沒有冒險氣概誰肯為之。沿著平安坦途走路的人,很少能創立大業。平庸的人喜歡按部就班,安於無功無過。敢逾常規、敢冒風險的人,才有可能創造出瑰麗的業績。
敢於冒險,就要堅決摒棄甘居平庸的心理。人生,應當如大海的波濤,既有高高的波峰,又有深深的波穀,在連綿不斷的起伏跌宕中譜寫激昂的人生之歌。對於強者來說,“無險不足以言勇”。因此,一個真正的強者,厭惡平淡無奇的生活,他們渴望冒險,希望在生活中掀起巨浪,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浪漫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敢不敢冒險,正是區別強者和弱者的標誌之一。
要想冒險,就不要害怕失敗。愈是稱得上冒險的行為,失敗的危險性就愈大。那也不要緊,敢於冒險,就是敢冒失敗的危險。在改革之年,一大批熱血青年踏上了改革之途,他們之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全國有一批成功的廠長、經理,但卻有更多的想成“家”而未能成“家”的行動者,這並不奇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再證明,成功和失敗像一對孿生兄弟,如果隻許成功降世,不許失敗誕生,也就等於扼殺了成功。馬克思早就指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保險絕對成功才可去做,那麼創造曆史也就太容易了,天下哪有此等容易的事!所以,一個外國企業家一語中的地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讓我們的性格中多一些膽識,多一些敢於冒險的品格,有利於我們打造更好的命運和開創更好的未來。當然,這裏說的冒險並不是像賭徒那樣,完全把寶押在“運氣”上。冒險不是靠碰運氣,而是靠理智。倘若一點可能性也沒有,就冒失輕率地幹起來,這就不是冒險,而是盲動,有時簡直近乎於自殺。冒險要建立在科學分析、理智思考和周密準備的基礎之上。古人雲:“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因此,有60%以上的把握,就應當機立斷.敢於大膽地去行動。
7.從含而不露到毛遂自薦
勇於表現,是把內在的本質外在化,精神的東西物質化,有用的經驗公開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勇於表現的過程,就是人們積極從事創造的過程。
中國人愛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種美德。一個人的優點、成績和才能,隻能由別人來發現;至於自己,盡管你已做出許多成績,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華,也隻能說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有誰鋒芒太露,就容易招來非議。人們喜歡恭順謙讓者,因此,“毛遂自薦”的故事,聽起來總不如“三顧茅廬”那樣入耳。勇於表現自己才華的人,也總不如“謙謙君子”那樣受到歡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競爭的年代,一味地做“謙謙君子”,卻有可能成為一大缺點。競爭就是要“競”要“爭”,就是要敢於和別人去一比高下。
今天的時代,是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需要的是幹脆利落、敢斷敢行的作風。時間那麼寶貴,人們忍受不了那種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謙遜”,不要聽那種婆婆媽媽、“彎彎繞”式的“自謙之辭”。你行,就來幹;不行,就讓開。故作姿態的“謙虛”,完全沒有必要。在現代社會,精明的企業家招聘員工,聰明的領導者挑選下屬,並不是首先看你怎樣言辭周到、謙恭有禮,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實學。你應當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我有什麼長處,有哪些才能,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直來直去,使別人了解你。這樣,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機會。
社會變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識更新的步伐。在現代社會,人們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時間的製約,錯過了時機,知識就會貶值,精力就會衰退。如果一個人不能在自己的黃金時代抓住機會,大膽地、主動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總是“含而不露”,那就會貽誤時機。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發現你時,也許早已錯過了時機,你的知識和特長已經成為過時的東西。在知識驟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樣“學富五車”,也隻能在短時間內保持優勢,能不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獲得施展的舞台,將成為決定你成敗的關鍵。現代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可供社會選擇的人才很多。你既然表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麼,有誰還願意放著明擺的能人不用,而來花時間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著競爭,對於機會,別人就不會謙讓,而會同你競爭。一旦你失去被選擇的機會,別人就會捷足先登,而你隻好自歎弗如了。
現代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機會的競爭,機會是至為寶貴的。我們一遇到機會,就應當緊緊地抓住它。大畫家徐悲鴻是一位伯樂,傅抱石的才能就是他發現的,但發現的緣由卻是出於傅抱石的自我推薦。假設傅抱石不趁徐悲鴻途經南昌的機會去拜訪他,或因矜持、靦腆、猶豫,見了大師不敢拿出自己的作品,說話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又怎能得到徐悲鴻的賞識和幫助呢?我國女排名將張蓉芳,13歲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個兒高,活潑好動,就想當運動員。一天,她拿定主意,和鄰居中一個要好的姑娘一道,跑到人民體育場,衝著一個中年人說:“我叫張蓉芳,我想當運動員。”那中年人正是成都市青少年體訓隊的王教練,王教練慧眼識英才,讓她加入了成都市青少年體訓隊。假如張蓉芳因羞怯不敢毛遂自薦,就有可能錯過良機,至少會推遲步入體壇的時間。美國搞總統競選,每個候選人總要對自己大吹大擂一番,說自己有怎樣的宏圖大略、怎樣的安邦治國之才,等等。那倒確實有個好處,就是使他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表現。當然,我們並不提倡自我吹噓,更不讚成弄虛作假,甚至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但也不欣賞那種故作姿態的過分謙虛。你隻有實事求是地、勇敢地、充分地表現自己的膽識和才華,機會才會來光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