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表現實際上是推動人們進取向上的一種心理動力。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己默默無聞,誰都想使社會知道自己的存在,想在曆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一點影響。這是推動人們奮發圖強的一個動力。曆史表明,一個社會隻有當它的成員能夠普遍地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是生機勃勃、興旺發達、充滿活力的。過去封建社會反對自我表現,壓抑人才,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麵,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造成數千年的社會停滯。
從個人和社會的相互關係看,勇於表現是個人對社會的一種奉獻。一個人,縱然有滿腹經綸,然而他不表現;縱然有一肚子錦囊妙計,但是他不獻出,那他就談不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勇於表現,是把內在的本質外在化,精神的東西物質化,有用的經驗公開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勇於表現的過程,就是人們積極從事創造的過程。它把個人的智慧和才能,理想和抱負奉獻出來,供他人去認識和了解,供社會選擇和使用。
當然,自我表現和自我吹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自我表現者是靠真才實學,靠實實在在的行動,靠看得見的成果來表現自己的價值的。而自我吹噓者則拿不出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靠謊言和欺騙等虛假的東西來表現“自我價值”。這種自我吹噓,隻有一時的誘惑力,一旦真相暴露,就將被人們所唾棄。
有人把勇於表現自己的膽識與才華同“出風頭”聯係在一起,這顯然是不對的。主動進取,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這不是出風頭,而是對自己的尊重以及對社會的負責。有些真知灼見,你不宣傳,別人就不知曉。有些對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的創新見解,你不宣傳,也就無法得到推廣。這不僅是個人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人們隻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機,殊不知在貝爾以前,早有人發明了這類裝置,不過當時人們不理解這種發明的社會意義,不予理睬,而這位發明人也就此放棄了。貝爾發明電話機後,遭遇也並不比這個人更好,但他卻執著地向人們宣傳自己的發明成果,像“馬戲團”那樣到許多城市去表演。後來他又辦了個“貝爾電話公司”,最後才把電話推廣開來。倘若沒有貝爾的“自吹自擂”,電話機怎能進入人們的家門?可見,勇於表現是優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種品格。
8.擁有一顆寬容之心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暫時得到與擁有許多東西,但某些東西注定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就像你無法留住流星。與其傷了自己而獲得曇花一現的東西,還不如處之坦然、付之一笑,讓時間與事實去做評判。
一個少女被發現懷有身孕,經其父母逼問,少女說是附近教堂一位牧師幹的。這個牧師在當地德高望重,聲譽極好,因此父母不信,而少女則一口咬定是他。孩子出世後,這家人找到牧師,要求他領回孩子,牧師輕輕地對她說:“噢,就是這樣的嗎?”便默默地接過了孩子。後來真相大白,孩子不是牧師的。所以,一家人又去要回孩子,牧師輕輕地說道:“噢,就是這樣的嗎?”便默默地把孩子交給了少女。
被人無辜冤枉導致名聲掃地、但卻能不動聲色這需要多麼博大的胸襟呀!麵對自己一夜之間由口碑極好的布道者變成了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牧師選擇了沉默。他完全能夠為自己辯解,還自己清白的名聲,但他沒有辯白。他的沉默是金,是超脫於世俗的博大的愛,是極端的寬容與忍讓。
生活裏也許有許多事讓你耿耿於懷,但是仔細想一想,是不是它們原本就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呢?倘若你還是不能做到釋然,那麼不妨想一下那個宅心仁厚、寬容忍讓到極致的牧師,以及那句“噢,就是這樣的嗎”。
放眼芸芸眾生,有些人為了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為了一己私利,不依不饒,大動幹戈;也有人為了別人無意的小小傷害斤斤計較,〖JP+2〗以牙還牙,乃至親兄弟之間同室操戈。其實,這些鬧劇的結局常常是兩敗俱傷,何必要這樣呢?“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其實,人人都能做“大肚”之人,隻要你掙脫“小我”的羈絆,走出“自私”的陰影。
學會寬容、懂得忍讓,我們就會進入鳥語花香的新天地,就會覺得天是那麼高遠;地是那麼廣袤,一切都那麼可愛。時時寬容,常常忍讓,我們才會達到精神上的製高點而“一覽眾山小”,才會寵辱不驚,心境安寧。
古時候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了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便搬走了椅子,自己坐在那裏等候。午夜時,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落地後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他跳到了長老的身上,小和尚倉皇離去。
這以後的一段日子他惶恐地等候著長老的發落。然而長老沒提及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再沒有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變為了寺院裏的佼佼者。
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上課時常常低著頭畫些什麼。有一次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恰恰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隻是笑笑,要學生課後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從此以後,那位學生上課的時候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很好,再後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故事裏的主人公之後來之所以有所作為,同當初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係,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潛意識,糾正了他們的人生之舵。
寬容不僅是“海量”的胸懷,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實際上隻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相反的,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絕不會認真反省,也就沒有了以後的故事。相同地,老師對學生的惡作劇通常大發雷霆,繼而狠狠批評,但也由於方式太“通常”了,很難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實這涉及一個管理心理的問題。所謂管理,講到底就是理順人與人的對應關係,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達到和諧統一。你可以把對方“管”得規規矩矩,“理”得筆直,不過你不運用寬容,就有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創造力泯滅了,焉有成就可言?
寬容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它為演唱者也帶來好心情。也許它的效應不在眼下而在將來,不管怎樣都是美好的。
9.獲得快樂的秘訣
聞名於國際的好萊塢巨星席維斯·史泰龍在還沒成名之前,絕對隻是外人眼中的一個懷抱著明星夢的窮小子,但是,盡管當時他的生活貧困潦倒,他也從沒放棄進入好萊塢的夢想。
由於史泰龍一心渴望成為一名好萊塢的知名影星,所以,無論他身上還剩下多少錢過日子,他每天總是會一家接著一家地去拜訪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公司,尋求演出的機會,哪怕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或者是一次短暫的演出,他都樂意接受。不幸的是,好萊塢雖然整整有五百多家的電影公司,卻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麵對五百多次的被人拒絕,史泰龍並沒有氣餒、沮喪,他隻是回過頭去,再度拜訪所有的電影公司,極力自我推薦,然而,依然沒有人肯給他一次機會!
史泰龍憑著一股“電影英雄”的耐力與毅力,將這一千多次的拒絕,當做是他爭取演出機會的一次次考驗和經驗。所以,當他第三次前去分別拜訪這五百家電影製片公司的時候,他也不忘帶著自己親手撰寫的電影劇本一同造訪,沒有料到他與他的劇本,仍舊沒有獲得任何一位製片人的青睞。最後,史泰龍在經曆過了1855次的無情拒絕後,終於獲得了一家電影公司的錄用通知,該公司不僅僅采用他的劇本,也邀請他擔任片中的男主角,而這部影片,讓史泰龍躍上了大銀幕,而且一舉成名。這部電影的片名就是《洛基》。之後,窮小子史泰龍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片酬超過兩千萬美元的超級巨星。
試想,一般人能夠忍受多少次拒絕?又可以承受多少人的冷嘲熱諷?而史泰龍的毅力、耐力、信心和鬥誌,始終來自一種堅定的信念:“沒有所謂的失敗,僅是暫時不成功而已。”
戴爾·卡內基曾經說:“擁有耐心與毅力,較擁有聰明才智更能夠有所成就,所以,當你遭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請你千萬別氣餒、而且不要放棄,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所收獲,因為有太多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堅持這一信念而戰勝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