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堅持自己的信念2(1 / 3)

第八輯堅持自己的信念2

銜石填海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太陽神炎帝有一個鍾愛的小女兒,名叫女娃。炎帝很忙,無暇照顧女娃,女娃便獨自玩耍,她很想讓父親帶她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

一天,女娃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來一粒粒小石子,或是一段段小樹枝投進東海,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是幹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還是省點力氣吧!”

精衛意誌堅定地答複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麼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說完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從不停息。後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誌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他把區區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其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強大,而精衛鳥堅韌的品格更為偉大。堅持一貫的目標才是重要的。所以即使不聰明,隻要鍥而不舍,也可能發揮相當的作用。遠大前程並不屬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於那些一旦決定之後,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的。

神童的等候

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拉小提琴,他7歲時就和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未滿10歲就在巴黎舉行了公演,被人們譽為神童。

1926年,10歲的小男孩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巴黎拜訪艾涅斯庫,他一心想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

他說:“我想跟您學琴!”艾涅斯庫冷漠地回答:“你找錯人了,我從來不給私人上課!”男孩堅持說:“但我一定要跟您學琴,求您先聽聽我拉琴吧!”艾涅斯庫說:“這件事不好辦,我正要出遠門,明天早晨六點半就要出發!”男孩忙說:“我可以提早一個小時來,在您收拾東西時拉給您聽,好嗎?”

艾涅斯庫被男孩的堅決意誌打動了,他說:“那好吧,明早五點半到克早希街26號,我在那裏等你。”

第二天早晨6點鍾,艾涅斯庫聽完了男孩的演奏。他興奮而滿意地走出房間,對等候在門外的男孩的父親說:“我決定收下你的兒子。不用付學費,他給我帶來的快樂完全抵得過我給他的好處。”

男孩從此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他努力學琴,最終學有所成。他就是後來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

死在大海或是床上

英國沿海的一個漁村裏,許多漁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裏。每天早晨,當天空射出萬道霞光的時候,漁民們就揚帆出海。

他們終年辛勤勞動。有時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到深海上捕魚。

當他們到遠海去開辟新的漁場時,一些船難免會觸礁沉沒,船上的人也全因此送命。有時海上掀起狂風惡浪,也會使一些漁船葬身海底。每當傳來漁民遇難的消息時,那些小茅屋裏就會傳來撕裂人心的哭聲,十分悲慘。浩瀚的大海雖然常常使他們失掉生命,但是,對村漁民來說,大海仍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的風險,他們總是照常下海捕魚。

有一天,漁民帶回一個噩耗:小瑟爾德的父親遇難了。然而,他們想盡辦法,把他的船弄了回來。

聽說父親死了,小瑟爾德和母親悲痛欲絕,痛哭了很長時間。但第二天,小瑟爾德就把船交給修船人,不到一個星期,修船人就把船修好了。

晚上,小瑟爾德到市場去買網,碰到了地主的兒子。小瑟爾德同他關係很不錯,隻要碰到他,總要攀談一會兒。地主的兒子問道:“怎麼,你又買網了?”

“是的,明天我將駕著已經修好的船去捕魚,你去嗎?”

“什麼?出海?不去,我害怕。”

“害怕?有什麼怕的?”

“當然是怕大海,我聽說,你父親上星期淹死了。”

“是這樣,那又怎樣?”

“你不害怕嗎?”

“有什麼好怕的呢?我是漁民的兒子,漁民是不怕大海的。”

“現在請你告訴我,你祖父是幹什麼工作的?”

“他也是漁民。”

“他是怎麼死的?”

“他出海捕魚,遇上了狂風惡浪,再也沒有回來。”

“你曾祖父呢?”地主的兒子驚奇地問道。

“也死在海裏了。他更加敢於冒險,他駕著船,繞過英吉利海峽,到地中海東海岸采珍珠,他潛入水裏,再也沒有上來。”

“奇怪,你們是怎麼回事?一個個都死在海裏,卻還要下海捕魚。”地主的兒子驚歎不已地說。

現在該小瑟爾德問地主的兒子了。他搔搔頭,問道:“我聽說你父親也去世了,他死在哪裏?”

“他是在家裏睡覺時死去的,他年紀已經很大了,當仆人去叫他起床時,發現他已經斷氣了。”

“你祖父呢?”

“他也活了很大年紀,最後病死在家裏的床上。”

“你的曾祖父?”

“我聽說,他臥床很久,也是死在家裏的。”

“我的老天爺!他們都是在家裏床上死的,可你現在還住在那個家裏,每人還睡在床上,難道你不害怕嗎?”

地主的兒子被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尼采以為,人生先得吃苦,這很像中國古代儒家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中國民間亦有勸孩子小時要學會吃苦的俗語:“小時不曬背,老時必受罪。”少時吃苦,經曆一些坎坷,強身健體之外,更強健“心誌”,及至長時,遇到波折不至於脆弱。不經曆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不出去闖怎麼能知道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吃點苦,受點挫折,會讓我們學會更加堅強、勇敢地麵對人生的不斷挑戰。

如果有e-mail

有一個年輕人,到微軟去找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在經過麵試和實踐考查後,人力資源部告訴他被錄取了。

“請你將e-mail address(地址)給我們,以方便工作聯係。”年輕人說:“我沒有電腦,所以也沒注冊e-mail address。”人力資源部告訴他:“對微軟來說,沒有e-mail address的人等於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軟不能聘用你。”

他很失望地離開了微軟,揣著口袋裏僅有的十美元,到便利商店買了十公斤馬鈴薯,挨家挨戶轉手賣出。兩個鍾頭後馬鈴薯賣光了,他得到了15美元。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這樣掙錢。於是,他繼續推銷馬鈴薯,業務不斷增多,利潤也不斷增加。

有了成本之後,他認真地做起這種送貨上門的生意。自身的努力加上好人緣,短短的五年後,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挨家挨戶”販售公司,以優惠的價格,將新鮮蔬果送到客戶的家門口。

保險公司找到他,要為他和家人設計一套保險,他同意了。簽約時,業務員向他要e-mail address。他不得不再次說:“我沒有電腦,也沒有e-mail address。”業務員很驚訝:“您擁有這麼大一個公司,卻沒有e-mail address。想想看,如果你有電腦和e-mail address的話,可以多做多少事情啊!”

他淡然一笑,說:“那樣的話,我就會成為微軟的清潔工。”我們似乎每天都在接受命運的考驗,無論什麼情況下,我們必須盡我們的所能去改變,但是我們不必為不可預測的結果擔憂。在人生的旅途上,沒有風浪,就不能顯示帆的本色;沒有曲折,就無法品味人生的樂趣。

當黑暗遇上火把

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窮追不舍。走投無路時,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裏,山匪也追進了山洞。

在洞的深處,商人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所有錢財,包括一把準備為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掠去了。

幸好山匪並沒有要他的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著洞的出口。這山洞極深極黑,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置身洞裏,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