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尚未讀完高中的普拉格曼到海軍服役。1944年8月,他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雙腿無法站立。為了挽救他的生命,艦長派一個海軍下士駕小船將他送往戰地醫院。在黑暗中,小船漂流了四個多小時,不幸迷失了方向。掌舵的下士失去了信心,要拔槍自殺。正在流血的普拉格曼卻很鎮定地勸說他:“你別開槍,我有一種神秘的預感……即使失敗也要有耐心,絕不要墮入絕望的深淵。”
話沒說完,突然向敵機發射的高射炮火光衝天,他們發現小舟離碼頭近在咫尺。
這一富於戲劇性的經曆,銘刻在普拉格曼的心上。他確信,即使麵對失敗也要有耐心,堅韌不拔,絕不失望,或許在最後一刻會有轉機,出現勝利的曙光。不同的環境對人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順境與逆境、苦難與舒適使人們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顆自信的心。
成功的人善於在“順”與“逆”、“苦難”與“安逸”的環境中進行自我調適,用信心改變一切。
信心是一個人做事情和活下去的支撐力量。沒有了這種信心,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若想獲得新生,能解救的也隻有你自己。
路人的話
一個老頭和一個孩子用一頭驢馱著東西到集市上去賣。東西賣完後,兩人開始往回走。路上,老頭把孩子放在驢背上,自己牽著驢。這時候,路上有人便責備起孩子:這孩子真不懂事,年紀輕輕的怎麼能讓老人在地上走呢?
孩子聽了路人的責備,覺得自己不對,就立即從驢背上下來,讓老頭騎到驢背上去。老頭騎上了驢,小孩就在地上牽著驢走路。這時,又有人責備老頭:這老頭真不通情理,一個大人,怎麼忍心讓一個孩子在地上走路?
老頭聽了覺得有理,於是便把小孩也抱到驢背上來,兩個人一前一後地騎驢走。不曾想,路上又有人說話了:兩個人都坐在驢背上,驢子壓壞了怎麼辦?真是太殘酷!
聽了這些話,老頭和孩子覺得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隻好都從驢背上跳下來。路上的人見了,開始笑話他們:真是呆子,放著現成的驢不騎,卻雙雙受累!
最後,老頭感到左右為難,怎麼辦都不對,便對孩子說:咱們隻剩下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我們倆抬著驢子走!沒有主見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
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必定會被他人所擺布。你的生命被你所擺布,而你又被他人所擺布,結果,你的一生沒有一刻是為自己而活。你因此成了一個小醜,所有的人都會輕視你。
不要管別人怎樣說,即使你的想法暫時是錯誤的,別人也會因為你敢於堅持而尊重你。
信念,唯一的財寶
亞曆山大大帝遠征波斯,出發之前他將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臣下。大臣皮爾底加斯非常驚奇,問道:“那麼陛下,你帶什麼啟程呢?”
“信念,我隻帶這唯一的財寶。”亞曆山大回答說。
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亞曆山大帶著唯一的信念出發,卻帶回來所要征服的全部。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所有激情和全部潛能,載他抵達夢想的彼岸。
如果你也有夢想,不要把“夢”停留在“想”,一定要付諸行動,而且一直朝著“想”向前進,所有的夢都會實現!斷箭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個小兵。有一次,一場新的戰爭打響了,父親莊嚴地拿出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咱們家家傳的寶箭,你把它佩戴在身邊,它就能夠給你帶來無窮的力量。但是,使用這支箭有一個秘密,就是千萬不能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製的,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的。兒子喜上眉梢,推想著箭杆、箭頭的模樣,仿佛看到在戰場上,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馬上就甩下馬來,倒地身亡。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和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完全忘記了父親的叮囑,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突然間他驚呆了。
那隻給他帶來無比威力與勝利的箭隻是一支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支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意誌轟然坍塌了。
又一場戰鬥打響了,失去意誌的兒子很快就在戰爭中犧牲了。
戰爭結束了,父親焦急地尋找兒子。在一片狼藉中,父親找到了那一支斷箭。父親揀起那支斷箭,沉重地歎了一口氣:“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大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句話:“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看問題的觀點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看法會對人產生潛在的影響,每個人都要對他的看法承擔相應的結果。
盡力而為、全力以赴、竭盡全力永遠都不如那積極的心態來得自然。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我們都應該在實現目標之前想象我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先想象得到,再去得到。
為什麼我不能孵小雞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小的時候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總是喜歡追根究底。當他看到刮風,他就好奇地問父親:“天為什麼要刮風呢?”父親回答:“我不知道”。愛迪生接著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呢?”父親無言以對。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是焦急,就四下裏去尋找他,結果直到傍晚時父親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裏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裏,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在幹什麼呀?”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小愛迪生看到他家的母雞老待在窩裏不出來,就“哦噓哦噓”地叫著趕它出來,可是母雞歪著腦袋,眨了眨眼睛,一動不動。這是怎麼回事呀?小愛迪生把母雞抱起來一看,呦,窩裏有好幾個蛋,原來母雞在孵小雞。小愛迪生就學母雞的樣子,也放了幾個蛋孵起了小雞,看能不能孵出小雞來。當時,父親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就將他拉了起來,並且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仍在苦苦地思索並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愛觀察,愛追根溯源的習慣引導他解開新奇的大千世界的門鎖。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正是愛迪生善於觀察、愛思考的習慣,使他成了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學習知識離不開思考,創造發明更是離不開思考,人失去了思考就如同水斷了源頭,最後就會枯竭。思考好比播種,行動好比果實,播種愈勤,收獲也愈豐。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才能品嚐到金秋的瓊漿玉液,享受到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
距離黃金三英寸
有一則故事曾在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中廣為傳誦。這個故事有著一個極其動聽的名字,叫做“距離黃金三英寸”。
達比和他叔叔一起到遙遠的美國西部去淘金,他們不停地挖掘,幾個星期後,終於驚喜地發現了金燦燦的礦石。於是,他們悄悄將礦井掩蓋起來,回到家鄉的威廉堡,籌集大筆資金購買采礦設備。
不久,淘金的事業便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當采掘的首批礦石運往冶煉廠時,專家們斷定,他們遇到的可能是美國西部羅拉地區藏量最大的金礦之一。達比僅僅隻用了幾車礦石,便很快將所有的投資全部收回。
讓達比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正當他們的希望在不斷膨脹的時候,奇怪的事發生了:金礦的礦脈突然消失!盡管他們繼續拚命地鑽探,試圖重新找到金礦石,但一切終歸徒勞,好像上帝有意要和達比開一個巨大的玩笑,讓他的美夢成為泡影。萬般無奈之際,他們不得不忍痛放棄了幾乎要使他們成為新一代富豪的礦井。
接著,他們將全套機器設備賣給了當地一個收購廢品的商人,帶著滿腹遺憾回到了家鄉。
就在他們剛剛離開後的幾天裏,收廢品的商人突發奇想,決計去那口廢棄的礦井碰碰運氣,為此,他還專門請來一名采礦工程師。隻做了一番簡單的測算,工程師便指出,前一輪工程失敗的原因,是由於業主不熟悉金礦的斷層線。考察結果表明,更大的礦脈距離達比停止鑽探的地方隻有三英寸!
故事的結果是,達比終其一生隻是一名收入僅夠養家的小農場主,而這位從事廢品收購的小商人,終於成為西部巨富。記住這個道理:距離黃金三英寸。世上的很多“不可能”都是一種考驗人的表象,隻有大膽的“嚐試”才可以改變它。
當你已經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要再考慮與做這件事無關的問題,不要讓功利心和由此引出的擔憂幹擾你的行動。
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要再考慮成功或者失敗。沒有了成敗的憂慮,人就自然變得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