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審樹開始了,隻見大樹倒放在院子中間,眾人擠滿了院。知縣早把商販安排在審台跟前,抱著孩子佯作站著看熱鬧。然後命令眾人,一個跟一個地從審台前經過,人們莫名其妙,隻好乖乖地一個接一個走過。突然商販的孩子向迎麵走來的一個男人喊道:“叔叔抱我,叔叔抱我!”那男人裝聾作啞便想溜過。梅知縣叫住那個想溜的男人,問道:“你認識這小孩嗎?”那男人搖頭說:“不認識。”梅知縣命令那男人去抱那孩子,孩子卻歡喜地伸手求抱,狀甚親密。知縣讓商販問其孩子:“這個叔叔你在哪裏見過?”小孩子回說:“這是我家叔叔。”又問:“叔叔喜歡你嗎?”回說:“喜歡。”又問:“叔叔喜歡媽媽嗎?”回說:“喜歡!”梅知縣聽完孩子的答話,指著那男人喝道:“就是你,盜竊了大樹下的銀子,趕快從實招來。”那男人矢口抵賴。梅知縣道:“大膽刁民!前天晚上你在商販家偷聽到他們夫婦說話後開門出院,便去大樹底下取走了銀子,趕快從實招來,否則兩罪並罰,嚴懲不貸!”那男人見事敗露,又怕激怒梅知縣,追究奸情就更麻煩了,隻好老老實實招供並如數交出全部銀子,知縣為了照顧商販夫妻關係而沒再過問奸情之事。
結案之後,眾人有些不解,梅知縣說,我從商販講述的經過中,覺察到有人偷聽到他們夫妻的談話,從商販說早上出去時門是虛掩著的,判斷此家半夜有人出門,而這個人又是商販回家之前就呆在院子裏的,大有奸夫之嫌,究竟是誰,隻有叫小孩來認。撒謊審樹,不過是以癲惑人。為了製造一種奇聞。因為越是奇聞就會招來好奇的人前來看熱鬧,犯了法的人更關心審案的事,必然要來看個究竟,這就給小孩提供認其母“相好之人”的場合和對象。一席話說得大家恍然大悟。
梅縣令遇事“裝瘋賣傻”,不動聲色,實際就是裝糊塗。而且裝得徹底,既破了盜銀案,又保全了受害人一家的幸福。不過,在生活中裝傻是一門有技術含量的活。你表麵上要裝得恰到好處,內心裏還要清楚你裝傻的目的。所以,一個人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智的,這是一種和聰明一樣艱難的工作。
糊塗麵對生活的挫折
糊塗錦言
生活的路上總是有很多的坎坷,一次次地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成功的期待與堅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摔倒後,你還能不能頑強地爬起來,總結經驗重整旗鼓,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為止。如果受了重擊後便一蹶不振,那麼,你隻好永遠趴在勝利者的腳下。
科學研究證明,世界上的跳高冠軍是跳蚤。跳蚤跳起來的高度是跳蚤身高的100倍以上,因此被稱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科學家用跳蚤進行試驗:他們在跳蚤的頭上罩上一個玻璃罩,然後使跳蚤跳動。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以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科學家們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又經過數次碰壁之後主動調整了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跳蚤無法再跳了,隻好在桌子上爬行。經過一段時間,科學家把玻璃罩拿走後,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跳蚤”變成“爬蟲”了。“跳蚤”變成“爬蟲”,不是因為已經失去了跳躍的能力,而是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後學乖了,習慣了,最後麻木了!
最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跳蚤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的限製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潛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不是沒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
動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很多人的經曆與此極為相似。有的人就因為自己受到挫折,號稱自己是過來人,在工作中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他們對失敗習以為常,逐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古人說過:“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難以事事如意,挫折總是伴隨著人們,小至無端遭人譏諷,受到批評,夫妻拌嘴,大至高考落榜,初戀失敗,婚姻破裂,事業挫折等等。其實,遭受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用積極的行為方式去自我調節,從消極的挫折心理中得以解脫。
成功與失敗往往就是一步之遙,堅持到最後就是成功,一遇見困難就放棄肯定是要失敗的。相似的故事似乎並不少見,我們也總能清晰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可真輪到自己,又是那麼的沉不住氣。不能堅守,乃是由於我們不自信。我們在本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猶豫彷徨。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是因為沒有信心。
因此,在工作中你遇到了挫折,不能被挫折所嚇倒,而要考慮如何從挫折中解脫出來。在遇到挫折時,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不倒。如果你想贏,但又認為自己沒有實力,那你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你必敗無疑。如果你自慚形穢,那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強者。
不為將來的事情煩惱
糊塗錦言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走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這就是使生活豐富的唯一方式。
有一個年輕人看破紅塵了,每天啥也不幹,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有一個智者問,年輕人,這麼大好的時光,你怎麼不去賺錢?年輕人說,沒意思,賺了錢還得花沒了。智者問,你怎麼不結婚?年輕人說,沒勁,弄不好還得離婚。智者說,你怎麼不交朋友?年輕人說: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智者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幹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智者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年輕人幡然醒悟,這就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這種生活智慧和佛家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的含義相似。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說,“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裏的落葉。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對此,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不是一直都活著並與它們為伍嗎?”話是不錯,問題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論是吃飯、走路、睡覺、娛樂,你總是沒什麼耐性,急著想趕赴下一個目標?因為,你覺得還有更偉大的誌向正等著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現在”這些事情上麵。
不隻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
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嫌夠。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曆史,明日尚不可知,隻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