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感小糊塗,家庭和1(2 / 3)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著這樣的家庭悲劇,這足以使我們警醒。有篇小說《天在下雨》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丈夫趙山深深地愛著他漂亮的妻子梁晴,他像一位老大哥似的整日看護著妻子,從走路姿勢到頭發式樣,從一言一行到一舉一動,從口紅的濃淡到穿褲子還是裙子,可以說,他把滿腔的愛都恨不得全部傾倒在妻子身上。對於他這種“老大哥”式的愛,他的妻子梁晴膩煩透了,她渴望衝出丈夫精心織下的愛網,自己獨立到外麵闖一闖。於是,經朋友介紹,她進了一個劇組,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高效率的工作贏得導演的好評。

有一次,天下起雨,下班後梁晴發現自己忘了帶雨傘,她正準備冒雨回家時,導演關心地說:“小梁,我用摩托車送你回家吧。”梁晴點點頭,答應了。

就在導演帶著梁晴衝出劇組大院時,迎麵趙山騎著自行車給梁晴送傘。由於雨很大,坐在導演身後的梁晴沒有發現丈夫趙山的身影,摩托車噴出一股黑煙,一溜煙地衝進了雨幕。趙山手裏拿著雨傘,癡呆呆地望著兩人遠去的背影。於是,趙山便斷定妻子梁晴和導演有染,一怒之下,請了長假,去廣州度假。

趙山走後,梁晴竟然意外地發現自己懷孕了。做母親的喜悅使她忘記了和丈夫之間的不快,她欣喜若狂地打電話告訴了丈夫。誰知,一盆冷水澆滅了她的喜悅,話筒那頭傳來丈夫冷冷地聲音,冷得讓人渾身打顫,仿佛那是從地獄中吹來的陰風。

“我不想要一個別人的孩子,你應該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的導演。”說完,“啪”地一聲,電話掛斷了。丈夫的無情和多疑反而使梁晴生下孩子的決心更加堅定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那圓乎乎的大眼睛和上翹的小鼻子活脫脫是趙山的再版,事實不說即明,孩子無疑是他的親骨肉。

趙山後悔了,他用了各種辦法想挽回他的過失,喚回妻子的愛,但是,妻子梁晴那顆冰冷的心再也無法暖和過來。他們隻好分手了。

猜疑是夫妻關係的大敵,是感情破裂的一大隱患。生活中遇到懷疑的事,不宜過早下結論,要客觀、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夠了解真相。古人雲:“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夫妻之間更需加強了解以求心心相印,杜絕猜疑的發生。

多給對方一些空間

糊塗錦言

聰明人,三分流水二分塵,不會把所有的事探究個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雙火眼金睛,世事洞明,到頭來傷了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會連累婚姻,隻要把握住婚姻生活的大方向,不偏離正常的軌道,不偏離道德的航線,試試在小事上裝一次傻,說不定你會愛上“裝傻”這種生活方式,因為這種方式離幸福很近。

俗語說:“物極必反”,管得太死,就會使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對方不僅不認為這是愛的表現,反而覺得你太多疑,對自己不信任。你整日疑神疑鬼,他(她)整日提防你,這樣的愛會累死人的,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愛情之火就會窒息的。

當今社會許多人追求獨立,這本無可非議,而且應該大力提倡。一些人把這種獨立看成絕對的獨立、自由,不允許任何人幹涉,一旦別人觸及他的某一領域的利益,他往往做出強烈的反應。比如在經濟上,獨立固然是好的,但獨立並不等於說夫妻二人各掙各的錢,各用各的錢,嚴格劃分二人之間的界限;絕不允許對方侵犯一點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樣的兩個人,雖名義上是夫妻,實質在情感上往往形同陌路,非常淡漠。

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是政府裏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妻子是一家國有工廠的工人。丈夫業餘時間喜歡動動筆杆子寫點東西,或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妻子漂亮熱情,業餘時間喜歡去舞廳跳跳舞。

起初,丈夫硬著頭皮陪妻子去舞廳,但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令他眩暈。他懷著厭煩的情緒勸導妻子不要再去那種地方,妻子卻反駁道:“如果我不讓你看書,不讓你寫作,你願意嗎?”

丈夫啞口無言。妻子帶著勝利的微笑輕鬆地哼著小曲走了,房間裏隻留下妻子身上那種醉人的香水味道。丈夫愣愣地坐在沙發上,一支接一支地吸著香煙。他覺得妻子的理由是靠不住的,讀書寫字,乃文人雅趣,格調高雅,陶冶人的情操。幽暗放蕩的舞廳,三教九流的閑人,有很多是窮得隻剩下光棍一人,在那裏一起瘋狂地搖擺,哪能與讀書吟詩的雅事相提並論。

以前,家裏的“財政大權”無需商量,自然牢牢地掌握在妻子手中,丈夫在勸妻子戒舞失敗後,決心“凍結”妻子的經濟來源。起初,他不再將自己的工資交給妻子,認為妻子微薄的工資一定供不起她每日去舞廳,經常換舞鞋以及購買高檔化妝品,結果他發現妻子幾乎把自己的工資全部花在了跳舞上。妻子每天玩得高高興興,回到家中嘴裏還哼著輕快的舞曲,於是,他隻好另想辦法。

他首先從妻子的屋中搬了出來,每日和妻“橫眉冷對”,接著,又將一切家務一分為二,列出清單放到妻的床頭。飯自然由妻來做,衣自然由妻來洗,孩子自然由妻來照顧,哪怕妻子由於工作忙而沒時間洗碗,他也絕不動一指頭。因為那是“和約”上寫明的,各司其職,絕不互相幹涉。幫忙,豈不也是“幹涉”的一種?至於經濟上,他不但自己的錢分文不交妻子,甚至到妻的單位,利用他的“領導”身份,將妻的工資事先領走,妻找他理論,他卻也振振有詞:“以前家中財政大權由你掌握,我說過什麼嗎?現在由我來管,有什麼不可以?”妻竟也無言以對。

於是,妻子也采取“冷戰”政策,丈夫的衣服不洗,丈夫的飯不給做,丈夫的東西全被扔到“丈夫的房間”裏,孩子,每人帶一天,誰也不肯讓步。總之,整個家似乎被分成了互不相融的兩部分。

最後,妻子幹脆辭掉了廠裏的工作,自己去租了一組櫃台賣服裝。由於眼光敏銳,有膽有識,竟然幹得有聲有色,不久便自己開了一家時裝店,辦起了公司,財源滾滾而來,遠非她昔日那點工資可比。“家”的名存實亡,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很濃的陰影,她決定提出離婚。丈夫起初不同意,並以孩子可憐為由,試圖留住妻子,但妻子去意已堅,不可動搖。

“我們現在這樣生活與離了婚有什麼兩樣?不同吃,不同住,互不幹涉‘內政’、‘外交’,我們跟兩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有什麼區別?缺的隻是那一紙離婚證書。”丈夫冷靜地想了又想,覺得妻子說的確實有道理,便同意離婚,一個原本很溫馨很美滿的小家庭就這樣解散了。

由意見分歧互不相讓到“各自為政,互不幹涉”,這個家庭由名存實亡走向了真正的破裂,這裏麵的教訓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與重視。假如丈夫與妻子中有一方稍做妥協,“糊塗”一點,不采取那種將家庭一分為二的分庭抗禮的措施來冷淡對方,而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似的柔情去感化對方,那麼又將會出現另一種結果。

其實,把配偶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幹涉對方的社交活動和限製對方的行動,是十分愚蠢之舉。

無知無覺裝糊塗

糊塗錦言

現如今,很多婚姻的破裂是因為婚外戀所造成的。當婚外戀出現時,到底該不該裝糊塗?首先要因人而宜,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裝聰明的“糊塗”。夫妻相處中,很多事情隻要無知無覺或者假裝無知無覺,就會化險為夷的。

夫妻之間的撒謊很多時候都是善意的,為的是不要讓對方誤會,都說撒謊是很浪費腦細胞和影響心情的,之所以這麼費盡心思,完全是因為在乎對方。所以,如果他(她)對你撒謊,你至少還是要慶幸的,而對於他(她)的謊言,你完全可以假裝無知無覺一下。

林太太和以前的男朋友在大學相戀了4年,工作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分手。結婚之後,林先生知道他們那段回憶是自己做再多努力也抹不了的,因而明智地裝糊塗,一點也不提。

有一次,林太太說和大學室友聚會,而林先生卻碰巧在去和客戶吃飯的時候看到餐廳角落裏她和前男友在一起吃飯。林先生當即找了一個蹩腳的理由把客戶帶到了別家餐廳。回家的時候內心其實打翻了五味瓶,苦得很。但林先生知道妻子是個單純的人,不會太出格,就此假裝糊塗,而沒有說一句話。就這樣雙方仍然和平幸福地過日子,直到那一年他們的結婚紀念日上,林太太坦白了去和前男友見麵的事,夫妻終於化解了心理的矛盾。

有些活,有些事,是該說的則說,不該說的就應緘默不言。

夫妻之間要常磨合

糊塗錦言

有人認為夫妻之間應當不再有什麼秘密,毫無保留才能證明夫妻感情的真實,實際上,夫妻之間如果彼此有一點私人的空間,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這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夫妻空間有點保留,這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這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一個最通俗的比喻:夫妻就像兩隻相互依靠彼此取暖的刺蝟,遠了,溫暖不到對方;近了,會被對方身上的刺紮到。一次次衝突之後,慢慢調整距離。

某一天的早晨,張先生在臨出門之前,突然說,今天和朋友出遊。以往,去哪裏,張太太不多過問,他也會隨口告訴她。可這一次,張先生招呼不打一聲就宣布出門。她有些生氣。出遊這件事,一定是事先約的,至少前一天就約好了,他為什麼不說一聲?他還有多少事瞞她?張太太心裏不悅,攔著讓張先生說清楚。張先生心裏著急,嚷嚷道:“我的吃喝拉撒睡,是不是都得給你彙報?”然後摔門而去。

張太太開始賭氣,在接下來的好幾天裏,不管晚回家,和朋友吃飯,還是去娘家,一概不告知張先生,也閉口不問他的一切事情。張先生終於忍不住了,跟女人說:“我現在才知道,你絲毫不在意我,是嗎?”

“不是你說吃喝拉撒睡都不用向我彙報嗎?”張太太狡猾一笑。張先生一楞,也笑了起來。此後,張先生有事外出都會先說一聲,讓張太太放心。

和朋友一起吃飯,大家點菜總是以少為原則,寧可少一點欠著一點,舒服,胃有空間心靈才有空間。同樣,對待感情,夫妻之間的要求也是半飽為好,彼此都有空間才不會那樣局促無奈。不過,空間的距離很好測量,心理的距離卻難測。愛情的安全線,恰恰是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心理距離。有些時候,真的就是這樣,夫妻雙方因為愛而彼此走近,近得恨不能不分你我。於是走進婚姻,長相廝守。此後,彼此的距離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拉開,親密有間。

做出樣子,教子有方

糊塗錦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一定要有條理、有計劃。比如,家裏要整理得井井有條,東西不要亂放,看完的書要放回原處,衣櫃裏的衣服要分類擺放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可以影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當然,讓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恒心,還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適時引導。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以認真負責對待工作的態度影響孩子,就能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當然,父母不能指望孩子一朝一夕就轉變成做事有條理的人,家長不妨在這個過程中來點小懲罰。比如寶寶上幼兒園忘帶手帕或畫筆,家長不必為他“雪中送炭”,讓他自己去麵對丟三落四帶來的麻煩。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勢必因此會多長個心眼兒,適當的懲罰有時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宋先生就是這樣教孩子有條理地做事的:宋先生是一位收藏愛好者,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做事非常沒有條理,常常是亂放東西,用的時候又拚命地找。為了使女兒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宋先生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宋先生對女兒說:“一個人如果愛好收藏,他就會感到很快樂。”

女兒有些懷疑地看著宋先生,說:“是嗎?那應該收藏一些什麼呢?”

宋先生說:“什麼都可以,比如你喜歡畫畫,那就可以收藏各種美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