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感小糊塗,家庭和2(1 / 3)

第二章情感小糊塗,家庭和2

糊塗婆媳,互相寬容

糊塗錦言

人之相處,朝朝暮暮,自然生出感情。若你時時刻刻都對公婆好,讓他們將你視為女兒一樣依賴和放心,才是做兒媳的最高境界呢!

婆媳關係是家庭中最難處理的關係,婆媳矛盾則是一個令清官也為之發愁的難題。在婆媳矛盾的背後,隱伏著母子之愛和夫妻之愛的競爭,這種競爭往往是無意識的競爭,事實上卻是婆媳矛盾激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父母為了把子女撫育成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傾注了大量的愛。一般說來,到成家之前,兒子總是把母親視為自己最親的親人。但是,一旦兒子結了婚,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開始感受到夫妻之愛,這時,母子之愛便自然而然地降至次要的地位,兒子新家庭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放到了他原來家庭的利益之前;而且,兒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首先關心他的總是媳婦,而兒子也總是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多地、更主動地向媳婦傾吐,把媳婦視為“第一參謀”。這時,做母親的便會感到感情上受到了冷落,加上兒子成家以後同自己的接觸較以前大為減少,做母親的如果不體諒,便會埋怨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而把一肚子的怨氣一股腦兒全傾瀉在媳婦身上。因此,做母親的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氣度,看到兒子和媳婦相親相愛,齊心持家,應該為之感到高興,切不可妄生被冷落之感和疑忌之心。

徐太太再一次和婆婆發生衝突以後,跑到表妹嚴女士家訴苦。當時,嚴女士正好有篇稿子要寫,無暇陪她。徐太太就和嚴女士的婆婆閑聊起來。

徐太太無奈地說,她婆婆不講衛生,做菜無味,整天嘮叨,讓人生厭。嚴女士的婆婆打斷了她的話:“你該向這個‘糊塗’妹妹學學,她不嫌我這個鄉下老太婆,我在這裏一住就是5年。我炒的菜明明鹽放多了,可她還說好吃!前天剛給我100元零花錢,今天早上又問我還有沒有零錢用。”

嚴女士的婆婆一邊說,一邊嗬嗬笑起來……

午飯後,嚴女士打開洗衣機準備洗衣裳,卻找不到早晨剛剛換下的衣服。“媽,看見我的衣裳了嗎?”

嚴女士的婆婆卻一拍腦門,笑著說:“瞧我這老糊塗,剛才一不留神把你的衣服給洗了。”

徐太太看著表妹婆媳之間融洽的樣子,愣了一下神,好像若有所悟地點點頭。當晚,徐太太深情地告訴嚴女士:“以前我總羨慕你有好婆婆,現在終於明白了,你們之間的糊塗可真難得啊!不計較小事小非,什麼事都好辦了!我以後真得好好向你學習。”

此後,徐太太也當起了“糊塗”媳婦。令人欣慰的是,不久以後,她婆婆也被“傳染”了,也跟她一起“糊塗”起來。以後,她們家再也看不見“硝煙”了。

自古以來婆媳相處一直就是家庭中的一大敏感問題,相處得來萬事大吉,要是相處得不好,婆媳過招100回的戲碼就會常在家中上演。不過,盡管婆媳矛盾是一個古今中外令許多家庭頭痛的難題,但隻要當事者本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忍讓的態度,加上家庭其他成員齊心協力促使其向良性的方麵轉化,婆婆與媳婦之間一定會產生出真誠的愛,一定能夠和睦相處。

寬容大度,家庭和睦

糊塗錦言

老年人如何處理好家庭關係,具體說處理好與後輩的關係,當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問題。它不僅關係到家庭和睦,而且影響到老人身心健康。當然,兒女應當孝順、孝敬,盡量讓老人滿意。不過,作為老年人一方,自己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講究點相處的方法和“藝術”,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方麵,糊塗學讚成流行的一句話,“糊塗一點”。這是老人們從親身體驗中總結出來的“真經”。作為長者,都要明白這個道理:家和萬事興。

古人雲:不癡不聾,不做阿姑阿翁。意思是說,作為家中的父母或公婆,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的若幹私事,應當少問少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經常裝裝糊塗,家中自會少生許多矛盾,當長輩的也就減少許多煩惱。換位思考一下,做兒媳的,也應該糊塗一點,不能什麼事情都較真,才能婆媳關係融洽。

唐代宗時,郭子儀在掃平安史之亂中戰功顯赫,成為複興唐室的元勳。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並且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為妻。這小倆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後台,互相不服軟,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倆口因為一點小事拌起嘴來,郭曖看見妻子擺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這個丈夫放在眼裏,憤懣不平地說:

“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就仗著你老子是皇上!實話告訴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親打敗了安祿山才保全的,我父親因為瞧不起皇帝的寶座,所以才沒當這個皇帝。”

在封建社會,皇帝唯我獨尊,任何人想當皇帝,就可能遭滿門抄斬的大禍。升平公主聽到郭曖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氣的機會和把柄,立刻奔回宮中,向唐代宗彙報了丈夫剛才這番圖謀造反的話。她滿以為,皇父會因此重懲郭曖,替她出口氣。

唐代宗聽完女兒的彙報,不動聲色地說:

“你是個孩子,有許多事你還不懂得。我告訴你吧,你丈夫說的都是實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儀保全下來的,如果你公公想當皇帝,早就當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並且對女兒勸慰一番,叫女兒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話,亂扣“謀反”的大帽子,小倆口要和和氣氣的過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勸解下,公主消了氣,自動回到了郭家。

這件事很快被郭子儀聽到了,可把他嚇壞了。他覺得,小倆口打架不要緊,兒子口出狂言,跡近謀反,這著實叫他惱火萬分。郭子儀即刻令人把郭曖捆綁起來,並迅速到宮中麵見皇上,要求皇上嚴厲治罪。

可是,唐代宗卻和顏悅色,一點也沒有怪罪的意思,還勸慰說:

“小倆口吵嘴,話說得過分點,咱們當老人的不要認真了,不是有句俗話嗎:‘不癡不聾,不為家翁’,兒女們在閨房裏講的話,怎好當起真來?咱們做老人的聽了,就把自己當成聾子和傻子,裝作沒聽見就行了。”

聽到老親家這番合情人理的話,郭子儀的心裏就像一塊石頭落了地,頓時感到輕鬆,眼見得一場大禍化作芥蒂小事。

小倆口關起門來吵嘴,在氣頭上,可能什麼激烈的言辭都會冒出來。如果句句較真,就將家無寧日。殺人不過頭點地,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唐代宗用“老人應當裝聾作啞”,來對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講了一句近似謀反的話而無限上綱、大動殺機,而是化災禍為歡樂,使小倆口重歸於好。他的這筆利弊得失的賬算得很明白。

忍出家和萬事興

糊塗錦言

家,是人生的安樂窩;家,是人生的避風港。一個家庭想要“家和萬事興”,家庭裏的成員必須要能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忍讓,能讓家庭和睦;忍讓,使全家相安無事。雖然學會忍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們還是要忍讓,因為忍讓能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什麼是忍?《說文解字》解釋為“忍,能也”。忍,確實是有能力、有雅量、有修養的表現,它是積極的,主動的,高姿態的。人人都懂得這個理,何愁家庭不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