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感小糊塗,家庭和2(3 / 3)

楊玢又問,“他們占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大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落葉,問他們:“那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他們不明白含義。楊玢幹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有什麼用?”他們現在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們,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利益的衝突是生活中產生矛盾的根源。當我們和別人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應該多為對方想一想,互相之間都退一步。當我們以德相讓、互相禮讓的時候,那些可能發生的衝突就會煙消雲散,大家也就很樂意跟你合作,事業發展的機會也就更多了。

我們生活的現實社會日新月異、變化無窮,我們麵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我們切不可忘記也不要忽視“禮讓”。人生之所以多煩惱,皆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其實,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遠親不如近鄰

糊塗錦言

鄰裏之間應彼此關照,這樣,一旦有個大事小情,大家互相幫助,不僅鄰居方便,自己也方便。其實,如果鄰裏之間能夠禮讓、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那這世界就更完美了。

中國有句老話: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交朋友。有一個好鄰居,建立一種好的鄰裏關係,會使我們的生活更順暢美滿。

小王和丈夫小李生活在一個小城市裏,小王是個善良溫柔的好妻子,她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而他們的鄰居小張是性子比較急躁的人,愛發脾氣,心情不好時,會與妻子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小王適當的勸解適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一次,小張夫妻倆又吵架生氣,於是小王夫婦安排鄰居妻子住在自己家,小張一開始還賭氣。後來開始自己給孩子做飯,忙裏忙外,夜深人靜時,才體會到妻子的溫柔體貼,總會在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時倒一杯熱茶,總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妻子輕柔的話語比誰的安慰都重要。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不愛她,隻是脾氣暴了點,都是自己不好。

小張想妻子大概住在了朋友家,但到處找都找不到。後來,才知道她就在鄰居小王家,於是自己過去賠禮道歉,終又重歸於好。

而在那幾天中,小王也不斷地安慰小張的妻子。她也想到了丈夫小張對她的體貼關懷,已經不再責怪丈夫。

在這件事發生的整個過程中,鄰居的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鄰居的幫助,我們很難想像事情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好鄰居會為和諧的鄰裏關係而努力,當別人家有了不愉快的事,會全力幫助解決,尤其是這樣的家務事,鄰居恰當的處理方法,會起到幫助家庭恢複和睦的作用。

還有這樣一個事例:

有一個人和商人為鄰,這個人特別想自己做一番事業,就從銀行貸款投資做生意,可他畢竟年輕,涉世太淺,沒多久就陷入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這時,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關係不錯的那個商人。他就找了個合適的時間來到商人家,告訴他自己的難處。商人聽後,笑著說:“不奸不為商,你還很年輕,有許多事還沒有看透。不過,我可以給你談談我這些年來在商場摸爬滾打的經驗,也許對你還有些用。”年輕人聽後,似乎覺得自己明白了不少事理,也似乎從中摸出了一些經商門道。後來,他告訴商人,自己現在資金周轉不靈,商人說:“我可以幫你渡過這個難關,但必須用你賺了的錢來還我。”年輕人聽後,深表感謝。

年輕人在自己身處困境的情況下,在鄰居有能力幫自己渡過難關的情況下,請求鄰居的幫助,是十分正確的方法。鄰裏之間本應該互助互利,但我們必須努力去爭取,才能夠得到幫助。否則,坐在家中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隻能是白白浪費時間。當然,處理好同鄰居的關係,好處遠不止這些,上述事例隻是一個膚淺的說明罷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生活在一棟大樓裏,如果平時隻顧自己,不管他人,一旦遇到急難事時,又有哪個鄰居願意來幫忙呢?

握手一笑泯恩怨

糊塗錦言

生活中鄰裏間出現矛盾糾紛,鄰裏關係的惡化,傷害的不僅僅是感情,損耗的還有時間、精力、金錢與健康等等。其實,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中,鄰裏交往是相對簡單的一種。沒有激烈的競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關起門來獨成一統。在這樣的前提下,小的衝突碰撞並非不可調解,多一些尊重理解,寬容賞識,便是風平浪靜。

俗話說:“千金買地,萬金買鄰”,說明鄰居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它直接關係到能否讓自己的生活舒心的問題。

李先生到城裏打工,在一個居民小區租了一套房子。剛住進來,因為不熟悉周圍的環境,李先生經常把從家裏提出的垃圾袋隨手丟在樓道口。直到有一次,他被住在一樓的鄰居看到,批評他不講衛生,他不服氣,跟人家大吵了一架。住得時間長了,李先生發現在小區附近有個垃圾點,鄰居們都往那裏扔垃圾。李先生意識到跟鄰居吵架錯在自己,但也沒打算跟鄰居賠禮道歉。就這樣,又過了幾個月。一天,李先生家廚房自來水龍頭壞了,要換壞了的水龍頭,先要關閉樓裏自來水閥門。李先生跑到樓道門口,找到自來水井,揭開井蓋,一眼看到五六個閥門。“哪個才是自來水閥門。”李先生犯了嘀咕。正當李先生一籌莫展時,身後一個人說了話,“最裏麵的那個閥門是自來水閥門。”李先生回頭一看,原來是住在一樓的鄰居。關了閥門之後,鄰居從家裏拿來工具幫他換了水龍頭。鄰居不計前嫌,感動了李先生。當天晚上,李先生第一次到鄰居家,為自己以前的過錯道歉,兩人握手言和。現在,李先生跟鄰居常來常往,還成了好朋友。

居家過日子,鄰裏之間難免有摩擦:你的音響吵得我無法休息,我倒髒水濺濕了你的鞋子,孩子劃了人家的愛車,老人被鄰居丟的香蕉皮滑倒……是因為這些小事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還是寬宏大量化幹戈為玉帛,也是一個人處世的智慧。

糊塗學認為如何化解鄰裏矛盾,往小了說是個人處理問題的習慣,往大了看則是一個人品行素質的體現。不論是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了傷害後的歉意,或是自己被傷害後的寬容,圓滿順利解決問題既會讓自己心曠神怡,同時也給孩子以榜樣,給自己樹立了威信,在鄰裏間贏得了好口碑。反之,在矛盾中計較自己的得失,與對方理論高下長短,給別人留下惡名,還有可能被大家所孤立。其實,從某種角度說,矛盾給自己提供了一個讓人重新認識了解的機會,如何行動值得三思。所以,用一顆寬容誠懇的心麵對鄰裏矛盾,握手一笑泯恩怨,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