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職場小糊塗,事業進2(2 / 3)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製定了一張表,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品性的形容詞,讓大學生們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

試驗結果明顯地表現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品質不是別的,正是“真誠”。在8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6個(真誠的、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與真誠有關,而評價最低的品質是說謊、裝假和不老實。

安德森的這個研究結果具有現實意義。在交往中,人們總是喜歡誠懇可靠的人,而痛恨和提防口是心非、虛偽陰險的人。真誠無私的品質能使一個外表毫無魅力的人增添許多內在吸引力,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待人心眼實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幫助和合作,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最後脫穎而出,點燃閃亮人生。

以誠待人,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心靈之橋,通往對方心靈彼岸,從而消除猜疑、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我們在工作中應充滿真誠,離開了真誠,則無友誼可言。一個真誠的心聲,才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英國專門研究人際關係的卡斯利博士這樣指出:大多數人選擇朋友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決定的。

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動性。一個人如果要想與人成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胸懷。要講真話、實話,切忌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懷疑,以你的真誠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請記住:隻有真誠對待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信賴。

受點委屈,化解同事怨氣

糊塗錦言

當工作場所出現類似不和諧的音符時,最好在事態惡化之前予以化解。同時,考慮一下,如果親力親為效果不好的活,能讓外人幫忙也不錯。千萬不要一味強調自己的感受,有些時候受點委屈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畢竟同事相處的時間是很長的,為了有個好的工作環境做點兒犧牲也是可以容忍的。

有時候在你還不知道緣由的時候,你發現有的同事對你滿肚子怨氣。這時的你可能一頭霧水,但對於這樣的同事你又不可能直接去問他(她),或者問了他(她)也不會告訴你,今後的相處真是難受啊。這表麵上看來相安無事,實際上矛盾可能已達到沸點。你能感覺到這種狀態的存在,在兩個或更多同事之間存在一種無聲的緊張感。通常,為了顧全大局,大家會忽略這些小小的不快,但是有時候,這些無聲的矛盾很容易升溫並爆炸。

梁文是負責一個項目的組長。但是他的助手阿強似乎對他頗有意見,但是對於問題的起因,梁文並不是很清楚。阿強的職責應是幫助協調梁文的會議和培訓安排,可是梁文要阿強準備好發言材料時,阿強的態度卻不大好。在開會的時候,阿強也不配合,總是暗指梁文的工作能力不強,當梁文問他一個數據時,他說:“我已經給你提過幾次了,難道你都不記得了嗎?”這樣的情形出現幾次後,他倆的衝突終於爆發了。

小組裏另一位同事因病不能上班,他的工作必須由梁文分給別的同事,他平時負責的那部分職責是由阿強安排的,梁文希望阿強告訴他一下,可阿強卻沒好氣地說:“哦,難道你沒有參加會議嗎?”

事到如今兩人的矛盾是十分公開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以後相處都有麻煩。梁文和阿強還要繼續合作下去,可是要解決矛盾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直接找他?阿強好似已對梁文有了戒心,效果一定不會很好。或者繼續裝聾作啞,希望事態能夠好轉,還是私下裏和阿強對著幹,利用一些機會給他穿小鞋?

可這幾種方法都不是最好的,畢竟麵對的是隱蔽、間接的行為,就像是在播放的收音機裏發出的靜電噪音一樣。隨著音量的增大,它很可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你不采取行動,噪音就會越來越大。更糟糕的是,如果這種關係進一步惡化,危害將波及所有的人。

梁文選擇了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先裝作沒事的樣子,但是私下裏找另一位同事幫忙。李剛和他倆的關係都不錯,由他出麵,是比較合適的,起碼阿強不會對李剛抵觸。經過側麵了解,原來梁文經常在阿強麵前發一些無心的評論,有時不小心就傷了阿強,可阿強又是個敏感的人,雖然他不明說,但心裏一直是有疙瘩的。好在李剛做了這樣的中間人,之後梁文才對症下藥,改善了與阿強的關係。要是當時他直接和阿強吵起來的話,估計對誰都不好,現在有了中間人協調,總算處理得不錯,阿強也不再對梁文生氣,畢竟還是為了工作。

擔當責任,拾遺補缺

糊塗錦言

有時幫上司背黑鍋,也不失為以退為進的方法,但這黑鍋怎麼背?幫誰背?都是學問,黑鍋背得好,哪天上司翻身,你也會雞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上司,要麼認栽趕快走人,要麼隻能無語問蒼天了。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種事情明明是上一級領導耽誤了或處理不當,可在追究責任時,上麵卻指責自己沒有及時彙報,或彙報不準確。

其實,領導者既然是人不是神,決策就必然會有失誤之時。即使一貫正確,群眾中也可能出現對立麵。這時,也許有些人站在群眾一邊,同領導對著幹,這可就糟透了。這樣做無疑是掉進了晉升道路中難以自拔的陷阱。聰明的做法是,當領導與群眾發生矛盾時,你應該大膽地站出來為領導做解釋與協調工作,最終還是有益於群眾利益的。但作為領導人,當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支持了他,也就自然視你為知己。

公司裏新招了一批職員,上司抽時間與大家見個麵。

“黃曄(huá)”

全場一片寂靜,沒人應答。

上司又念了一遍。

一個員工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叫黃曄(yè),不叫黃樺(huá)。”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

上司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經理,我是打字員,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上司揮了揮手,繼續念了下去。

這位打字員真是個解圍高手。相信他以後一定仕途亨通,任誰也擋不住。

果然,一周之後,他被升為公關部經理。

從個人感情上講,每個上司都喜歡有一個為自己工作上“拾遺補缺”的下屬。如果你能夠與上司結為知己,在適當的時候,為上司填補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維護上司的威信,對自己的事業及前程當然大有好處。

某保健品廠研究所的辦公室主任郭亮先生,就是因為不懂為上司“補台”而毀了前程的。

數年前,郭亮從某名牌大學畢業分到這家保健品廠。由於郭亮學曆高、辦事利索,很快就從車間的技術員調到保健品廠研究所。沒幾年,又從一名普通研究員晉升為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已過而立之年的郭亮,被一帆風順衝昏了頭,在關鍵時刻辦了一件傻事。有一次,研究所經認真研究、認證,出台了一套改革方案,由於在設計工藝流程時出了差錯,致使整套方案全部“泡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上司追究責任,郭主任說:“這套工藝流程是在所長主持下完成的,其他人隻是具體辦事。”郭主任說這番話時,他手下有個職員一字不漏地記了下來。

翌日,所長把郭主任叫到他的辦公室,冷冷地說:“郭主任,你真會講話啊,有了過錯往上司身上推……”一席話說得郭主任目瞪口呆。

沒過多久,郭亮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辦公室主任的頭銜,調到公司關係協調辦去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是如此。工作千頭萬緒,用人管人千難萬難,疏忽和漏洞在所難免。這時候,作為下屬就應該主動出擊,幫助上司更改差錯,無論哪個上司都喜歡給自己補台的人,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給上司來個“落井下石”,那麼你就要小心你的前程問題了。

因勢而變,糊塗借力

糊塗錦言

生活中辦事因勢而變,就是在恰當的時機由恰當的人選去辦該辦的事。有些時候辦事能利用對方的對立思想情緒,有意識地反過來說,反過來做,使對方與你唱反調,也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