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的力量可以解決的,因此,隻有學會借用別人的力量,乘勢而為才會取得成功。聰明的辦事者都善於借力、借勢去營造有利的氛圍,從而為他們的生活化解了難關,鋪平了道路。
明朝時,四川有個叫楊庵的人,中了狀元為官後執法無情,剛直不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還屢次上書直諫,因而又得罪了皇帝。在奸臣的挑撥下,皇上非常震怒,準備對楊庵治罪,把他充軍到玉門關外。楊庵知道皇帝和一幫奸臣欲置自己於死地,便對皇帝說:“臣之罪,罪該萬死,皇上要將我充軍,這是對微臣的寬恕,不過請陛下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你有什麼請求?”皇帝問。“寧去關外三千裏,不去雲南碧雞關。皇上有所不知,那碧雞關蚊子四兩重,跳蚤有半斤,您切莫把我充軍到那裏。”皇帝沉吟不語,揮手讓楊庵趕快啟程。他心想,哼!你不想去碧雞關,我偏要你去,讓你嚐嚐四兩大的蚊子和半斤重的跳蚤咬人的滋味。於是,這邊楊庵剛到家門,那邊皇帝就傳下聖旨,把他發配到雲南充軍。
楊庵知道皇上不會饒恕他,發配充軍已不能幸免。一幫奸臣更是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如果從正麵請求,其結果會完全相反,碧雞關即現在的昆明市,離楊庵的家鄉很近,楊庵想回到離家鄉較近的雲南,他知道皇上和一幫奸臣會和他對著幹,你請求向東,他偏讓你向西,而自己又無法與之抗衡,於是楊庵就利用對方的逆反心理,提出與自己意願相反的請求,結果歪打正著,遂了自己的心願。
糊塗學認為乘勢而為,就是在恰當的時機由恰當的人選去辦該辦的事。生活中不少人希望以一己之力辦事成功,殊不知這樣做容易得不償失,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順流而上,乘勢而行。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順順利利地辦成了,就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
折中辦事,皆大歡喜
糊塗錦言
世事多艱,沒有幾件事可以簡單、順利地辦理。要成事,有時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折中處理會一舉兩得。
生活中往往有許多料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事事認真求全,往往會在心裏產生少許挫折感,倒是折中一下比較好。折中有時能促成完美的人際氛圍,有效的化解各種矛盾,辦事交往自然也就順利得多。
晚清名臣張之洞曾就任山西巡撫,即將啟程時,有一個山西籍富商,泰裕票號的孔上司,表示要送1萬兩銀子給他。他對張之洞說,他深知張之洞為官清廉,手頭並不寬裕,出於對張之洞的敬慕,他送“一點薄禮”,是為張之洞解決些差旅費。
張之洞當時婉言謝絕了孔上司的好意。可是當他來到山西,考察了當地的情況之後,深為山西罌粟的種植之多而震撼,他決心鏟除山西的罌粟,讓百姓重新種植莊稼。而改種莊稼,需要幫助百姓買耕牛、買糧種,但山西連年幹旱、歉收,加上貪官汙吏的中飽私囊,拿不出救濟款發放給老百姓。他深感世事多艱,有時太堅持原則會把人難死,他決定向商號上司募捐。這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上司。
他想,孔上司很有實力,他拿銀子賄賂自己,無非是為了日後得到關照。如果說服孔上司把銀子捐出來,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銀子換美名,他或許會同意。
經過商談,孔上司終於表示願意拿出5萬兩銀子,但前提是滿足他的兩個願望,一是請張之洞在他票號大門口的匾上題寫“天下第一誠信票號”8個字。第二個願望是張之洞為他弄個候補道台的官銜。
剛開始張之洞覺得孔上司的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答應,因為自己連泰裕票號誠信不誠信都不知道,又怎麼能說它是天下第一誠信票號呢?第二他向來討厭捐官,認為捐官是一樁擾亂吏治的大壞事,自己厭惡的事自己怎麼能做!這個孔上司也太過分了,仗著有幾個錢居然伸手要做道台!人家千千萬萬讀書郎,數10年寒窗苦讀,到死說不定還得不到正四品的頂子哩!可是不答應他,那麼又到哪裏去弄5萬兩銀子呢?沒有這5萬銀子,就沒有五六千戶人家的種子耕牛,他們地裏長的罌粟就不會被鏟除,禁煙在這些地方就成了空話。
5萬兩銀子畢竟不是個小數目,這對張之洞的誘惑太大了。經過反複思考,張之洞決定采用折中迂回的手段,答應為孔上司的票號題寫“天下第一誠信”6個字,這跟孔上司所要求的那8個字相比,不僅僅是少了“票號”兩個字的問題,而是意思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天下第一誠信”這六個字意味著:天下第一等重要的是誠信二字,並不一定是說他們泰裕票號的誠信就是天下第一。
至於他的第二個要求,張之洞反反複複想了很久,最後給自己找了這樣一個台階:一來,捐官的風氣由來已久,不足為怪,二來即使孔上司做了道台,他依舊要做他的票號生意,並不會等著去補缺,也就不會去搶別人的位置,所以對孔上司來說不過是得了個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規定,捐4萬兩銀子便可得候補道台,孔上司要捐5萬,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數目,給他個道台的虛名,於情於理,都不為過。還是答應他算了,要不,他5萬銀子怎麼肯出手?為了5萬兩救民解困的銀子,張之洞終於自己“說服”了自己,而孔上司最後也答應了張之洞的折中方案。
把事情辦得周全,讓各方麵的人都舒服,才叫高明。張之洞做出這種折中的方案也有些無奈,但世事多艱,有幾件事可以簡單、順利地辦理呢?張之洞采取迂回的方式,借孔上司的錢改善民生,而孔上司也得到了名,並不違背大的原則,也無可厚非。
人們常稱讚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舉措,是因為這些舉措排除了觸及各種人際關係後所產生的負麵效果,直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有人詢問一位辦事高手;“如何才能辦好每件事?”高手答道:“也沒有什麼,隻是折中罷了”。這折中二字可使我們在生活中受益良多。
好事多磨,不怕周折
糊塗錦言
得來不易的東西,應加倍珍惜;舉手可得的獎品,拿到了也不覺稀奇;事物的價值多少,常決定在你所下的工夫和代價有多少。所以,好事多磨不必害怕,正因為多磨,你才會珍惜它那真正的“好”!
人與人交往常愛用“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之類的吉語互贈,這說明為人處世頗不容易,因而總企盼順利與如意。然而,婆娑世界,五濁惡世,想辦成一件好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倒是艱難險阻常相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此,生活中有了“好事多磨”的俗語。
例如,生活中結婚是一個人一生第一大幸事,馮先生與對象經過兩年多的戀愛之後,終於決定登記結婚了。然而去登記時卻頗費了一些周折,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趟。他騎車第一次去鎮上登記那天剛下過雪,凜冽的北風刮得他隻能推著車子前行,到了鎮上找到民政員卻拿不出公章來,見馮先生氣喘籲籲十分焦急的樣子,民政員笑著說:“小夥子別著急,好事多磨嗎,你明天再來吧!”。當時辦事人員少,結婚登記需要跑民政、公安好幾個部門,有時還真不好找人,就這樣為了登記來回20多裏的路程他跑了五六趟,就是好事多磨的真實寫照!
生活中辦事總是一帆風順的少,失敗挫折的多。因此,糊塗學主張給辦事失敗挫折一個心理準備,放棄百分之百的成功期望。這樣你在生活中才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如此一來反倒容易成功。
我國有一個運動員在體育大賽中多次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有乒乓球愛好者向他請教成功的秘密,出人預料,他竟告之“成功之前先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接著他進一步解釋說:在進入正式比賽前,事先承認不論怎樣做,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就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從而取得比賽的成功。他還舉例說,在一次全國乒乓球大賽中,他和另一位國手爭奪冠亞軍,國手確實厲害,一上場就先贏了他兩局,但由於他在進場前就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所以沒有慌亂,完全放開來打,挺住了,最後反倒是他戰勝了國手而獲得成功。
生活中,辦事成功之前先做好失敗的準備,並非是放棄對成功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讓我們放鬆一下心情,保持平常的心態,無論得失都能坦然麵對。這是一種善待自己的糊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