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職場小糊塗,事業進3
糊塗一下,化解排擠
糊塗錦言
當你受排擠的時候要鎮定,繼續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事,同時,主動向排擠你的人做積極友好的表示。他收到這種信號一定有些措手不及,會消除對你的敵意。而且,你要注意做事的分寸,在必要的時候保護和捍衛自己的利益。麵對排擠,懦弱是無用的表現。你可以忍耐,但必須有自己的底線。一味忍耐的結果,就是讓你成為辦公室的受氣包和可憐蟲。
職場是一個小社會,不像學校或家庭那麼單純,有了職位的區別,等級的存在,就會有排擠的存在。因此,常常出現孤立某同事、排擠某同事的情況,也是不足為奇的。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態,不再對你友好,事事抱著不合作的態度,處處給你設難題刁難你,出你的醜,看你的笑話,你就得當心了,這些信息向你傳遞了一個危險信號:同事在排擠你。
在職場上貴有自知之明,如果同事一直都排擠你,那就要從自身來找原因了。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是提高悟性。因為有的人確實悟性相對來說差一些,同事或上司反複交待過的事情,如果你還是不能很快理解並且適應的話,他們自然不願意再和你多說,這時候提高自己的悟性和理解力就顯得極為重要;第二是加強溝通能力。和同事們多交流,多向資曆深的同事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有些人見到同事排斥自己,就采取以牙還牙的反排斥手法:或指責人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或幹脆不理睬同事,拒同事於千裏之外……凡此種種,都是不明智的。它隻能進一步激化矛盾,置自己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要仔細分析自己遭同事排斥的原因,即使斷定他們完全是嫉妒性的排斥,也不要氣急敗壞,要讓同事有一個認可和接納的過程,甚至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要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隻要自己確實有真本事,有良好的品格,同事一定會愉快地接納自己的。遭同事排斥時,你可能會感到委屈,這是正常的。但你應該把它埋藏在肚子裏,不要專門去解釋,有些事情是越解釋越糊塗,越解釋越可能走向反麵。
薑女士是一家軟件公司剛上任的宣傳部主任。公司經理引領她來到一間寬敞的辦公室,對著一屋子同事宣布薑女士正式走馬上任,並指著一位40多歲的女士說:“這是你的助理文小姐,有什麼不清楚的,請她告訴你。”
公司經理離開了辦公室,文小姐旋即開口:“抱歉,我今天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和你好好聊!”說完話,文小姐一頭埋進工作,一整天沒跟薑女士說一句話。
薑女士發現,除了文小姐外,辦公室裏的其他三個同事也對她橫眉冷對,商洽工作時愛搭不理,那副做派,仿佛薑女士不是他們的上司,而是給他們打雜的。
薑女士不由得去摸一摸這股不明敵意的底細,原來,這幾位同事都為公司效勞了兩年以上,每個人都以為宣傳部主任的職位能落到自己頭上,沒料到這個肥缺讓薑女士占了。
薑女士明白,幾位同事的刁難並不是衝著自己,而是對公司的人事決策不滿,於是,在辦公室裏持之以恒地發送著自己的友善,經過幾次以德報怨的交鋒,大家都為薑女士的溫和善良折服,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個年輕的上司。
這時候,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問一下自己為什麼受排擠?如果你遭受到了其他同事的排擠,必須要查找原因,然後“對症下藥”。你可以從以下幾點中找一下,是不是在你身上發生過。
第一,言辭過激令同事反感。如果屬於這種情況,你必須認真反省,檢討自己。要想使同事改變對你的看法,就要改善自己。和同事講話須親近些,溫和些,不要亂發言論。要正確看待自己的才華,不要趾高氣揚,頤指氣使。要清楚地認識到,你有你的才華,他有他的本領。即使你確實比別人有本事,也不要把本事當作驕傲的本錢。有些人之所以遭到同事的排斥,就是因為尾巴翹得太高,根本不把同事放在眼裏;有些人則是思想觀念有問題,以為現在隻要上司看中就行了;有的人自己是下屬,卻視同事為賤民,這都是錯誤的。
第二,與上司走得過近。如果屬於這種情況,那就有些不幸了。你隻有等待機會向同事們表明自己的心跡:你與上司並沒有特殊關係,主要是喜歡這份工作才應聘的,我就是我,與上司除了工作別無幹係。同事們了解了你不是上司派來的探子自然就不會不理你的。作為下屬,不要過分地去親近上司。因為過於親近,過分感激,很容易讓人誤認為你是因奉承而得到賞識的。自己有才華,並在努力為公司服務,得到上司的賞識是完全應該的。隻有具備這種心態才是正確的,也隻有具備這種心態才能獲得同事的讚賞。
第三,升級招來妒忌。如果屬於這種情況,就不必太著急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事。這就要你講求方式,對同事的態度表現得和藹一些、親善—些。久而久之,大家還會樂於和你交往的。
其實,在工作中,一個人才華出眾又踏實肯幹,得到上司的賞識是很自然的,那為什麼會遭到同事的排斥呢?這時候,嫉妒是一個很容易想到的詞。準確地說,有可能是嫉妒,但作為當事人,不要僅僅認為隻是嫉妒,而是要冷靜檢視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
不要過分表現自己
糊塗錦言
職場上,特別是在同事麵前,聰明的員工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必須學會謙虛,不要太過張狂,免得讓同事對你產生愛表現、嘩眾取寵的印象。做到這些,你才能永遠受到歡迎。
要想出人頭地,的確需要適當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別人看到你的卓越之處。但許多心高氣傲的人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那就是把表現自己的時機錯誤地放在了與自己同處一個地位的人麵前,不知什麼是收斂,結果往往在競爭中輸得莫名其妙。
其實,表現自己並沒錯。在現代社會,充分發揮自己潛能,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是適應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表現自己要分場合、分方式,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很是別扭,好像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似的。特別是在眾多同事麵前,隻有你一個人表現得特殊、積極,往往會被人認為是故意造作,推銷自己,常常得不償失。
每當自己工作有成績而受到上司表揚或者提升時,不少人往往會在上司沒有宣布的情況下,就在辦公室中飄飄然去四處招搖,或者故作神秘地對關係密切的同事細訴,一旦消息傳開來後,這些人肯定會招同事嫉妒,眼紅心恨,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當然,除了在得意之時,不要張揚外,即使在失意的時候,也不能在公開場合下向其他人訴說上司的種種不對,甚至還要牽連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要是這樣的話,不但上司會厭煩你,同事們更會對你惱怒,你以後在單位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所以,無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的時候,都不要過分張揚,否則隻能給工作友誼帶來障礙。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很好,待人也熱情大方,跟同事關係也不錯。但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等著開會,其中有一位同事覺得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吉米似乎不很關注,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走過來,堅持拿過同事的拖把替他拖地。本來差不多已拖完了,根本不需要他的幫忙。可吉米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剛接過拖把不一會,總經理推門而入。看到的是吉米在勤勤懇懇地拖地,一切似乎都不言而喻了。
從此以後,大家再看吉米時,就覺得他為人假了許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一腔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真正的熱忱絕不會讓同事以為你是在刻意表現自己,也不會讓同事反感。
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同事;在工作上該出力的時候,全力以赴,才是聰明的表現。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自己“關心別人”、“是領導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有人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羽毛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
許多的人,在其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總有突顯自己的表現。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經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顯示欲的否定麵,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據說丘吉爾雖然經常愛用誇張的詞彙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卻會用英語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裏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崗上奮戰——我們,決不感激投降。”請注意,他說的是“我們”,而非“我”!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這個字眼,代表著“你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杜絕說話帶“嗯”、“哦”、“啊”等停頓的習慣,這些語氣詞可能被看作對開誠布公還有猶豫,也可能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官僚習氣,而導致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隻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在辦公室裏,本來同事之間就處在一種隱性的競爭關係之下,如果一味刻意表現,不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會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敵意。
不恰當表現的另一個誤區就是經常在同事麵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在同事之間的交往上,相互之間理應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過分自負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厭而遠之。
辦公室裏,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某位同事的談話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