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事部門的科員,在他所在的人事局裏,他雖然精明能幹,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一個朋友。問題究竟出在哪了?再看看他平時的行為就不言而喻了。他每天都在同事麵前使勁吹噓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那個不清楚名字的人昨天硬要給他送禮……等等自認為的“得意事”,但同事們通常聽了之後不僅沒有分享他的成就,反而還極不高興。他整天卻自認為春風得意,驕傲得不行。殊不知,同事們早已開始反感他的自大和強烈表現欲,漸漸與他疏遠。
職場上,特別是在同事麵前,聰明的員工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必須學會謙虛,不要太過張狂,免得讓同事對你產生愛表現、嘩眾取寵的印象。做到這些,你才能永遠受到歡迎。
不與別人爭強搶功
糊塗錦言
在職業生涯中糊塗的智慧是當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了成就時,千萬記得不要獨自享受。要讓自己擁有團隊意識,摒棄“自視清高”的作風,代之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隊意識。注意到這一點,我相信你獲得的榮耀能夠助你更上一層,你的人際關係也將更進一步。
當我們進入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們麵臨的就是同事之間競爭。競爭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它可以讓你變得更優秀;另一種是你不適應這種競爭,最終被淘汰出局。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到一家公司也許對公司的一切都一無所知,這就需要你去發現,你去了解周圍的同事。同時,周圍的人們也在注視著你,這是肯定的,要想立足,首先就是要用競爭的姿態去適應工作環境。同時,不要因為競爭而喪失良好的印象,這也需要你去琢磨。
有個部門經理這一年的業績尤為突出,年底時,上司在表彰會上特別表揚了他,並在頒發獎金外,額外還給了他一個紅包。大會的主持人就此事,請他談談心裏的感受。
他麵對公司所有人說起了自己這一年來如何兢兢業業,如何積累知識,如何提高能力等等,可就是沒有提及一句感謝上司對他的信任和重用,還有同事及其下屬對他的幫助和合作之類的話。大會一結束,便一溜煙地跑了,也沒有邀請同事們慶祝一下。
雖然,表麵上大家都沒有說什麼,但從此他的上司就開始了有意的刁難,同事們也開始了有意疏遠,下屬們也變得懶散,以至經常頂撞他。
一段時間後,他曾經掛在臉上的春風得意笑容消失了,逐漸變成了孤家寡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榮譽和成功聯係在一起,如果你無視別人,就很難在職場立足。因此,不要感歎部門經理上司、同事和下屬度量的狹小!其實造成最後這種局麵的根源還是在他自己。誰讓他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呢?其實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成功中總有一份自己的功勞和苦勞,而這個部門經理卻傻乎乎地獨自抱著榮耀不放,別人當然不會為他如此自私的做法而感到舒服了。
不妨再看看一個關於適應團隊合作的故事:
一家有影響力的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有9名優秀應聘者經過初試,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闖進了由公司老總親自把關的複試。老總看過這9個人的詳細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但是,此次招聘隻能錄取3個人。所以,老總給這9個人出了最後一道試題。
老總把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3個人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3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負責開發市場工作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大家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臨走前,老總補充道:“為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裏去取!”
兩天後,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老總那裏。老總看完後,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3個人,分別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老總看見大家疑惑的表情,嗬嗬一笑,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各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婦女用品、老年人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老總說:“丙組的3個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做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調查報告。而甲、乙兩組的6個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調查結果自然有所偏差。我出這樣一個題目,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是否適應團隊的合作意識。甲、乙兩組失敗的原因在於,你們隻知單幹,隻按個人意識做事,沒有合作意識,忽視了隊友的存在!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才是現代員工獲得高績效的保障!”
團結的力量最偉大
糊塗錦言
工作中,如果能與同事處理好關係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大優勢。無論你跟誰做搭檔,要想業績好,首要條件是雙方的合作和努力。隻要你在單位中有人氣、群眾關係好,升職也好、加薪也好,都要容易得多。
有人將職場比做江湖,如何和同事“過招”也是門藝術。同事是每個職場人士朝夕相處的夥伴,他們之間的故事應該是最多的。同樣在職場闖蕩,有的人忙忙碌碌舉步維艱,有的人卻輕鬆自在好評如潮。關鍵就看你有沒有掌握一點糊塗的學問。假如你總是讚歎自己的腦袋賽過諸葛孔明,也總是不經意地譏笑那“榆木腦袋”似的同事;那麼你趕快學點糊塗學的智慧吧。
小丁與小孫同時進入某機關,兩個人同樣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無論領導交給他倆什麼任務,他倆都能非常漂亮地完成。為此,倆人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但是,在同事之中,他們倆卻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喜歡小丁,有點什麼事總是找他幫助。而小丁也的確為大家做了許多事,因為他謙遜又有能力,與大家非常和得來;而小孫則不同,雖然他能力也強,但大家都不太與他合得來,有什麼事也不會找他幫忙,因為小孫這個人有些個性高傲。
小孫也意識到了這種差別,但他並不想改變這種狀態,他以為這樣很好。無論同事們怎麼對自己,領導總還是喜歡自己的,有領導撐腰,他不必總是顧慮再三。況且這樣也不錯,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安排一切,不必因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且從心底而論,小孫有些看不起小丁。小孫認為小丁那種謙讓態度十分虛偽,是一種做作的表現,很俗。當然,小孫並沒有把自己這種感覺表露出來,他認為無論小丁怎麼做,都是人家自己的事,別人不應該幹涉他。可見,小孫也是具有一定容人之量的,但可惜他沒有表現出來。
就在小孫按照自己的個性生活的時候,領導說要在他們之中提拔一名宣傳幹事,而且這次領導有明確指示,一定要堅持群眾選舉,任何人不得從中作梗。麵對這樣一個好機會,小孫從心底認為自己應該能上去,因為他不但喜歡這份工作,而且堅信自己一定能幹好,絕對不會辜負領導的厚望。但是,聽說這次不是領導任命,而是由群眾直接選舉,他的心真的有些涼了。他明白憑自己的群眾關係,自己絕不是小丁的對手,況且小丁在搞宣傳的方法上也有其獨到的能力。小孫認識到了這種差距,但他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即使他明白自己有不足,他也要進行一番公平競爭。
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小丁幾乎以全票得到了這個職位。
事事為大家著想,處處關心他人,這在平時並不顯眼,而且似乎還處於一種被動地位,所以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幹。從小丁的例子來看,他與小孫能力相當,隻是小丁的人緣要好些,所以同事選小丁也在情理之中了。像小丁這樣的人才稱得上“老謀深算”,在平時就已經為自己日後的發達打下了基礎,到時候隻要有機會,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其實要是小孫去了,工作照樣能做好。一個本來平等的機會,結果由於兩者個性和人緣不同而導致巨大的偏差。這個教訓值得每一個人認真思索。
很多人都覺得同事間有利益衝突,要達到真正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但在無利益衝突的時候,你可以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利益衝突時,大家會公平競爭,無論誰成誰敗,都不要抱怨,如果在公司中能夠與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就可以提升你的人氣,以後提升時,你就很占優勢,你在公司的地位也就越穩固。
見人之長,容人之短
糊塗錦言
天下之大,是非曲直到處可見,如果事事都去爭個你對我錯,不僅生活得很累,恐怕也會得罪不少人,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個明明白白的糊塗人,對於一些是是非非,不妨由它去吧!
企業管理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同“巨匠手中無廢料”是一樣的意思。高明的管理者能夠發現每個人身上可用的地方,了解每個人的才能,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讓每個人充分發揮他的效用,遇到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人,使管理收到最大的效用。
有一則西鄰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講的是西鄰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長子質樸,次子聰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駝,五子腳跛。按照常理看,這家的當家人日子很難過。可是西鄰有方,日子過得不僅不差,反而很是不錯。他對自己的兒子各有安排:“老大質樸,正好讓他務農;老二聰慧,正好讓他經商;老三目盲,正好讓他按摩;老四背駝,正好讓他搓繩;老五腳跛,正好讓他紡線。”
你看,這一家子人,各展其長,各得其所,“不患於食焉”。在常人眼中,短就是短,而在有見識的上司看來,短也是長。即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精明的上司就如同這位西鄰,善於用人之長,比如:遇事愛鑽牛角尖者—安排他去當質量檢查員。處理問題頭腦呆板者—安排他去記考勤。脾氣太強、爭強好勝者—安排他去當攻堅突擊隊長。辦事婆婆媽媽愛磨蹭者—安排他去抓勞保。能言善辯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關接待。任何正常的人,都是有短有長的,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而且一個人的優點與缺點往往結合在一起。所以說領導看人、待人,要見人之長、容人之短,與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糊塗錦言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現代人來說,領導的肚子裏要能跑火車才行。對於具有不同脾氣、不同嗜好、不同優缺點的人,你要學會去團結他們,因為你是一位領導者,你應具備一顆火熱而寬容的心。
作為一個上司,首先要具備豁達、開放、包容的胸襟,而後才能事業有成。俗話說,“有多大肚量成多大事”。心胸狹窄,不懂得寬容的人,自己做事時也許會取得小小成就,做上司卻是肯定不能成氣候的。本來,上司與員工這種雇用與被雇用的關係就容易有隔閡,員工們私下裏害怕被上司指責,而加倍小心,努力工作,如果上司對員工出現的每一處錯都不放過,斤斤計較,就更會加劇這種恐懼。試想,一個員工和上司互為敵人的關係,企業又怎麼能做好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