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不會失去什麼,相反會真正得到,得到的不隻是一個人,更會是得到人的心。要做到寬容,領導者首先要有寬廣的心胸,善於求同存異,虛心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不要總是對一些細枝末節斤斤計較,更不要對一些陳年舊賬念念不忘,因為領導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為屬下在意的對象。
日本鬆下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進,被商界奉為神明。他就極善於運用糊塗哲學。
後騰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長,慕名鬆下,投奔到鬆下的公司,擔任廠長。他本想大有作為,不料,由於他的失誤,一場大火將工廠燒成一片廢墟。後騰清一十分惶恐,因為不僅廠長的職務保不住,還很可能被迫追究刑事責任。他知道平時鬆下是不會姑息部下的過錯的,有時為了不大點事也會發火。但這一次讓後騰清一感到欣慰的是鬆下連問也不問,隻在他的報告後批示了四個字:“好好幹吧。”
鬆下幸之助的做法看似不可理解,這樣大的事故竟然不聞不問。其實這正是鬆下的精明之舉。
後騰清一的錯誤已經鑄下,再深究也不能挽回公司的經濟損失。另外,在犯小錯誤時,大多數人並不介意,所以需要嚴加管教,而犯了大錯誤,任何人都知道自省,還用你上司去批評嗎?鬆下的做法深深地打動了下屬的心,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有受到懲罰,後騰自然會心懷愧疚,對鬆下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鬆下的寬容。
鬆下用自己的寬容,換得了後騰清一的擁戴。
糊塗上司懂得寬容之心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寬容猶如春天,可使萬物生長,成就一片陽春景象。宰相肚裏能撐船,不計過失是寬容,不計前嫌是寬容,得失不久據於心,亦是寬容。寬容之所以必要,一則因為寬容可以贏得下屬的忠誠,保持其積極進取的心;二則因為寬容可以使自己不受一時得失的影響保持對事情正確地判斷;三則因為寬容可以建立企業內部融洽的關係。
寬以待人的上司看似糊塗、軟弱,實則為自身進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糊塗上司的精明之處,便在於此。以寬容對待狹隘,以禮貌謙恭對待冷嘲熱諷。不將心思牽於一事一物,不將一絲哀怨氣惱掛在心頭,這是作為一位領導人理應具備的容人雅量。
放手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糊塗錦言
很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坐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而他們公司的營業卻絲毫未受不利的影響,公司的業務仍像時鍾的發條機製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麼,他們如何能做到這樣省心呢?他們有什麼管理秘訣呢?什麼也沒有,如果有的話,那隻有一條:把恰當的工作分配給恰當的人。
有這樣一個話題:國君愚昧無能,但充分授權,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良臣,這是好的國君嗎?當然是好國君!業績出色的比如齊桓公,聲色犬馬、吃喝嫖賭,但沒誤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這是因為他完全信任管仲的緣故;業績差點兒的比如劉禪,也安享榮華富貴幾十年。領導者最大的任務,甚至誇張地說,唯一的任務,就是找到經理人才,讓這位經理再找其他人才當副手,一層一層延續下去。領導者,依俗話說,躺著幹就可以了。
有名的英國大出版家可裏夫一生所做的事業極為繁多。一般人根本無法應付,但他卻很輕鬆地於每項事業,不能不令人驚奇,有的朋友問他是如何處理這麼多事時,他笑著對朋友說:“其實,我也沒幹什麼,我隻是負責指揮工作。具體的機械式的工作我都交給那些可以幹好的人去做,而且他們都幹得很好。我深刻體會到,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最為關鍵的是每時每刻都在創新的計劃,而並非動手去做那些助手們完全能辦理很好的細致工作”;可裏夫的話,表達了領導者成功的訣竅,正如計算機公司經理派特生所說:“不要去做可以交給別人去做的事情。”
領導者要學會“偷懶”,但這種“放”是合理的,是適當的“放”又並非放任自流。正像派特生所得出的結論,一個領導性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將其智慧和精力用於設計出卓越超人的思想計劃,創造出新的東西,而不是要去機械地做一些其他人也可以做的瑣事。一個真正能站穩腳跟的領導者,永遠是機器的製造者,而不是機器上的某個部件。派特生做過一次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他將寫字間和工廠的重要主任職員調開十多人,最終發現組織運轉正常,根本工作不受影響,這實驗正說明了領導者該放就放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領導者總是擔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去做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擔心別人會把事情搞砸,甚至有時明明知道別人也能做得很好,卻仍然放心不下,偏要親自去做不可。這些領導者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每日裏不知忙成什麼樣子,不能說不辛苦,也不能說不盡心敬業。但是,卻又往往是事倍功半,常常將事情搞得雜亂無章,亂作一團,恰似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掉一個。這樣的領導者是不高明的,也是不懂得授權下屬,裝糊塗的妙用。
有些領導者似乎生怕自己權力太少太小,拚命地為自己攬活幹。本來沒有事,卻又偏偏自己給自己找些事幹,而且無論大事小事都極力想去看一看、管一管。好像他不去告訴別人,別人就不知怎樣去做似的,有的就是擔心不經常過問一下雜事,別人就會忽略了他的存在似的。有這種想法的領導者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領導者如果擔心自己權力少或權力小而去狠抓瑣碎的具體事,勢必會使其他人無所事事,顯然成了混飯吃的多餘的人物,領導者自己孤獨的一個人轉個不停。倒是別人優哉遊哉地呆在一旁,像是觀看猴戲的觀眾,雖也不住拍手叫好,心中卻將你當作被耍的寵物,又怎會把你放在眼裏,記在心上呢?更不消說,因為你搶去了其他人該幹的活,相當於剝奪了他的職權,反過來,他們又會聯合起來,領導者本欲多撈些權力,最終落得許多空頭的權力,費盡心機,勞累一場也隻會使自己的威信降低,原來的權力也相應隨之下降,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說,該放手時就放手,輕輕鬆鬆為職守。
與員工同甘苦、共患難
糊塗錦言
作為上司,有人以精明自居,每一分每一毫的金錢都要算計,這無疑是對的。然而,做生意也有例外的時候,特別是當生意處在生死關頭時,為了挽救大局,絕不可對小利斤斤計較。所謂該糊塗時且糊塗,這種糊塗正是大精明、大聰明的表現。
1930年初,世界經濟不景氣,經濟基礎脆弱的日本沒有抵抗能力,於是有很多日本企業,甚至大企業都關門倒閉了,鬆下電器公司也不能幸免,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在這以前,鬆下發展順利,擴充了工廠和設備,員工又大量增加,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商品積壓如山,資金周轉不靈。在這緊急關頭,鬆下幸之助的肺結核病又嚴重了,這使他臥床不起,必須安靜治療,可說是禍不單行。當時鬆下公司的業務交由職位相當的井植歲男和戰久逸郎兩人主持,他們絞盡腦汁,希望擺脫困境,最後確定了“裁減員工,縮小業務規模”的策略。他們到醫院去向鬆下幸之助報告自己的決策想法,滿以為是唯一高明的舉措。豈料鬆下幸之助提出了恰恰與他們相反的決策意見:“不能裁員,設法推銷。”
鬆下幸之助認為:“做生意,是用真刀真劍,一決勝負的。用真刀真劍決勝負,腦袋被砍到一次就完了。市場不景氣,商品賣不掉,都是暫時的問題。而且,不論多麼不景氣,隻要認真去尋找,就能找到需求商品的地方。”
基於上述的認識,他決定鬆下公司的所有工廠不裁員,而從現在起,所有人員上午上班,下午大家一起去推銷庫存商品。鬆下公司這一做法,獲得全體員工的歡呼和擁護,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廠商都是裁員,百姓失業嚴重,生活無保障。鬆下用與眾不同的舉措,使得其員工與企業的命運“與之死,與之生”,大家千方百計地推銷庫存商品。結果,在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隻花了3個月時間,全部積壓的庫存商品被推銷一空,這使鬆下公司順利地渡過了不景氣的難關,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毫無疑問,這件事驗證了“糊塗學”中有關危難之時不可算計小利的道理。
關愛員工,贏得真誠
糊塗錦言
一個企業的上司,一定要正確對待員工,去關愛員工,隻有讓你的員工,在物質上得到保障,在精神上得到一些鼓勵,可能賺錢的機會就多了一些,如果這個企業的員工,整天牢騷滿腹,怨聲載道,那麼他賠錢的機會就更多了一些。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馬夫想買酒喝,就偷偷地把用來喂馬的大麥賣掉換了錢。但他還要靠馬來拉車。於是他仍然每天用水給馬擦洗,還用梳子為馬梳理鬃毛。他在馬的耳邊說:“馬兒啊馬兒,我對你這麼好,你可要好好出力拉車啊!”
馬無奈地對馬夫說:“如果你真心對我好,就不要把大麥賣掉!”表麵上看起來,馬夫每天又是洗又是梳的,對馬可謂是百般照顧了。其實不然,稍加分析就會明白,梳梳洗洗的表麵功夫怎麼及得上實實在在地喂點兒大麥。
糊塗的上司絕不做類似馬夫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是關愛員工,實現雙贏的人。關愛員工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
香港企業家李貴輝也有如此感慨。他僅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便在香港和海外擁有了龐大的企業,同時還贏得了眾多榮譽。他能如此迅速致富,與其注重人情味的管理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貴輝用人之道的首要一點便是為員工排憂解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比如,他曾這樣規定:職工一律隻取50%的工資,餘下的50%由公司負責寄往家中。這條措施的確定意在防止某些員工亂花錢,影響家庭和睦。如此全麵的考慮,充滿人情味兒的規定,受到了員工及其家屬的歡迎。一次,他雇用的一個內地工人的母親病重,他知道後立即給當地醫院的院長掛了一個長途電話,要求千方百計組織搶救。李貴輝從生活上、經濟上對員工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體貼,使員工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任勞任怨,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貴輝關心愛護員工,員工也很尊重他、支持他,竭力維護李氏企業的聲譽。在李貴輝的公司裏有1000多名梅縣子弟,他們進公司後,發揚了“過江龍”的精神,在各省市承包了不少工程,一年盈利數百萬元人民幣。由於有信譽,工程不轉包,不取巧,保質保期,設計施工都由自己幹,不轉手他人,因而獲得了一致的信任。員工們紀律嚴明,工作作風嚴謹,不聚賭,不鬧事,甚至不逛夜市,被人稱為有禮貌的“客家大軍”,而對於李貴輝來說,這也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美國百萬富翁鮑伯曾經說過:“我這一生都把賭注放在下屬身上,我對他們愈好,得的報償就愈高。實際上,我並不總是有意這麼做,但好結果就自然降臨。”事實正是這樣,善待員工,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