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士堅持自己的原則幾乎到了執拗的地步,為此他遭到了許多同行的非議。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而毫不動搖。他堅持自己生產的質地純正。凡要在其製作過程中添加東西,都要經過專家試驗,證明確實對人體無害才可投入。即便給食品添加防腐劑也不例外,而且他還曾經因為防腐劑的問題而被擠出食品加工業。
通過一個偶然的實驗,專家證明防腐劑對人體有害。霍金士注意到這個報告而且大為震驚,因為幾乎所有同行生產的食品中都添加了這種防腐劑。而且這已經成為一種生產慣例。他決定將這份實驗報告公布於世,但專家提醒他是否應該再仔細考慮一下,因為這很可能會在食品業中引起軒然大波,公司也會遭到同行的斥責和反對,從而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再說,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劑早已成為眾多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模式,添加防腐劑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有利貯存,一旦放棄防腐劑,就會給食品業帶來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使食品貯存時間更長。這一困難將是共同的。但霍金士還是把這份報告公布於世,即使是自己也會因此而遭受重大的損失。
“既然我們知道了事情真相,我就不能對大眾隱瞞。不管後果如何,必須馬上向消費者宣告,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霍金士此舉雖然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擦亮了消費者的眼睛,但卻幾乎為自己招致了滅頂之災,同行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特意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集會,把霍金士誹謗成為“荒謬至極,別有用心”之人。他們還聯合起來,在業務上排擠霍金士,妄圖逼迫霍金士至破產絕境。他們的舉動也的確使霍金士的公司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產品銷售量銳減,市場份額也幾乎被別的公司給搶光了。食品純正活動持續了三四年之久。1906年,美國政府終於製定了《純正食品法》。這一法規的創立,使美國食品在國際上聲譽鵲起,這是霍金士始料不及的。更重要的是,霍金士在這三四年的磨難的鍛煉下,非但沒有被擠垮,反而增強了他創業的信心。在這場商戰中大獲全勝,他的公司也由此迎來大發展的鼎盛時期。
當人們紛紛趕來祝賀時,霍金士感慨之餘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我從小沒有學過做生意,後來卻成了生意人,是因為我看到很多農產品因為沒有銷路而被棄置於田野,感到非常可惜,但是我從一開始經商就不習慣商界的虛假和欺騙行為。支配我的想法是,生意人也應像平常人一樣,不能淨做損人利己的事。”
在生意交往中,對別人示以誠實和信譽,非但不會使你賠本,還能使你大大獲利。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霍金士的所作所為,又何嚐不是一種聰明絕頂的競爭手段:一方麵,固然是從根本上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而另一麵,通過反對添加防腐劑的行動,把同行逼進了要麼改進工藝,要麼下馬破產的死胡同,為自己迎來了發展良機。這種誠信不正是賺大財的武器嗎?
財從“虧”字生
糊塗錦言
作為商人,一向以精明自居,每一分每一毫的金錢都要算計,這無疑是對的。然而,做生意也有例外的時候,特別是當生意處在生死關頭時,為了挽救大局,絕不可對小利斤斤計較。所謂該糊塗時且糊塗,這種糊塗正是大精明、大聰明的表現。
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會去做。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得不如賣的精”就是說,做生意是有一定的頭腦,還有說“無奸不商”
真正聰明的商人看上去並不“奸”,可是他卻有一定的經營之道。並不是說不奸就不能發。想做好市場,做穩市場沒有一定的顧客來源是不行的,終將被市場所淘汰。但是現在的顧客沒有一個是傻子,他的眼光是越來越挑剔,不僅是對產品的質量,還有對你的經營思想、經營模式都可謂是一種考驗。現在的市場是消費者的市場,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想求得發展,想有豐厚的利潤,不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是行不通的。
現在的市場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想在同一市場裏脫穎而出,就必須有自己獨特之處。也許你的經營範圍並不大,也許你的經營品種並不很齊全,但是你隻要有一定的老顧客,那你就會生存並得以發展下去。
這幾年,各地餐飲業迅猛發展,大小酒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一些飯店在激烈的市場中紛紛“落馬”關門。然而斌開的一家小餐館卻日日食客盈門。原來,斌一直在做“虧”本生意,他的餐館一“虧”本絕招“凡在本店用餐,一律免費贈送米酒,量不限;三人或三人以上用餐者,還免費贈送兩瓶啤酒。果然,此招吸引了不少食客,雖然食客們也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比在其他餐館就餐而言,這裏菜的份量和味道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菜的價格也公道合理。單酒水一項就節約支出20元左右,再加上這裏服務周到,食客們多是不請自來。而每當食客們的餐桌酒菜將盡時,服務小姐會及時送上免費酒水。“有酒無菜不成席”,於是不少食客又適時地加點一兩個菜。後有不知情的“好心人”見斌如此做“虧”本生意,就幫他算了一筆賬:每桌飯菜的酒水費按10元計,一天按10桌算則虧100元。一月就虧3000元,並勸其盡快收場,斌卻笑而不答。其實他哪裏知道,斌的餐館並不虧,隻不過按他的算法,每月少賺3000元而已。
南方人也喜好喝啤酒,一到晚上,各地的露天啤酒攤特多,但與其他啤酒攤相比,強的生意特別火。原來,強也是在做“虧”本生意:凡到他這裏喝啤酒者,啤酒一律按批發價出售,強一分錢不賺。有人勸他,都說多銷至少要有薄利可賺,可你一分錢不賺白忙乎個啥?而強卻依然我行我素做“虧本“生意。原來,喝啤酒都少不了要來點零食下酒,於是強的花生米、瓜子特別好賣。更重要的是,在一旁擺燒烤攤的更大發其財,因為烤魷魚、烤雞翅等都是下啤酒的首選佳品。而賣燒烤的不是別人,正是強的妻子玲。還有一個小秘密,強無意中透露出來了:喝啤酒者喝完後都將酒瓶留下,於是,啤酒按原價一分不賺賣了出去。但賣啤酒瓶又成了強的一條生財之道。你可別小瞧這啤酒瓶,按0.35元/個計,一天下來也能賺上20幾塊。
俗話說得好,思路即財富。斌和強的經驗告訴我們,看準目標,做別人不做的“虧”本生意,照樣是一條生財之道。要不怎麼流傳著“吃虧就是占便宜”的話呢?果然有道理。
厚積才可薄發
糊塗錦言
古人原語是“君子厚積而薄發”,意思就是有心眼的商人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而成就事業的。
什麼叫厚積薄發?從字麵上理解: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則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隻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再從拆字上理解,“薄”的意思同日薄西山的意思是相同的,在動態上又有接近、逼近之意。古人原語是“君子厚積而薄發”,意思就是有心眼的聖人是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而成就事業的。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晉商和徽商,其成功的共性就是有錢不張揚,厚積而薄發;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在早年的時候十分自負,但遭到一次朋友的當場羞辱後,使他長出了低調做人、厚積而薄發的心眼,後來終於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呢?
首先是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平和的心境。有了平和心境,才能在拿得起放得下中不斷砥礪自己,才能在稍安勿躁中衝破逆境的重圍,從容而自信地麵對未來。
幾年前中國的家電業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之時,大家都紛紛卷入技術戰、人才戰、價格戰、營銷戰之中,每個企業都想無限度地拔高自己的調子,以為高調就能把自己打造成行業旗艦,結果誰都成了困獸,困獸猶鬥。其實,誰在這個時候要是能多出一個低調的心眼,用平和的心境來調整自己,誰或許就能衝出重圍,為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後來人們發現,美的公司成功了。是的,誰能想到在市場競逐中,美的會脫穎而出,可是美的公司就做到了。他們靠的是什麼?當然是厚積薄發。即:當初同行業紛紛往一處使勁時,他們卻比誰都平靜,這種平靜也叫拿得起放得下,在平靜中顯平和,在平和中找出路。說到這兒,你能不服美的公司在低調且平和中比同行多出來的厚積薄發的智慧嗎?
再看職場,最難能可貴的同樣是那些“和為貴、謙為上”的低調職員。這種低調表現在行動上,通常是耐得住工作的寂寞與枯躁,在平凡中踏踏踏實實、平平和和地醞釀著來日厚積薄發。
當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職場求上進,愛表現自己這不算什麼壞事。畢竟,哪個士兵不想成為元帥呢?可現實中真正能夠心想事成、平步青雲的人畢竟是少數啊。隨便打開耳饢,四處都能聽到各種對現實不滿的牢騷,尤其一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學曆不高,資曆不夠,一說起薪水要求,就“沒兩千那還工什麼作”的論調,但這種期待總是很難碰上,碰上了也不一定能穩固,於是或搖頭歎息,或感慨長嘯,或怒目不語,或悲天憫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老板都是黑心肝。就不多個心眼來掂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能力與要求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為什麼不以平和的心境,以低調處世,再圖厚積而薄發?
第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才能在自我拓展過程中學會如何在變化中等待,在等待中變化,步步為營,循序漸進,並適時地尋找和把握每一個最佳契機,把自己的能量在可操作的平台中厚積而薄發。
有一句話流行了很久,叫“埃菲爾鐵塔不是一天蓋起來的”,那些功成名就的商業巨擘同樣也不是靠高舉什麼旗幟,唱什麼高調而一夜成名的,而是靠著厚積薄發的理念,靠“把調子放低,把事情做多”闖出來的。不然的話,怎麼會有“鳥槍換炮”這麼一說呢?
第三是要有經得住坎坷,有度過危機的心理準備。希臘船王曾說過的一句話:“若是有朝一日我一貧如洗,我唯一東山再起的辦法就是到一家富人聚會的餐廳做服務小生。”一個船王尚且有這等厚積薄發的處世理念,我們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