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在我們許多人的眼睛裏,把“吃虧”看作是蠢人的行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都是錯誤的,一些“虧”隻不過是事情的表象而已。
經商不賺不義之財
糊塗錦言
商道酬信,奸猾隻能獲一時之利,很難獲一世之功。但凡成功之商,都是在觀念上塑造了“童叟無欺,誠信為本”的經營形象。如果一個經營者有長期的理念和智慧,他必不會用惡劣、卑鄙之手段去獲利;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
毫無疑問,做生意都是要有利潤的。但有時經商的策略錯了就會被人看做是在賺取不義之財。在這種情況下,商人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你究竟是需要眼前的利潤,還是需要長久的信用,放棄眼前的利潤,乍一看好像是糊塗招,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一步高棋。
據《清稗類鈔》記載,清代乾隆年間,有一位以經營綢緞布帛而聞名京畿的王姓商人,人稱“緞子王”。
緞子王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的奧秘在於他有一套商賈理念。他認為做生意“忠厚不蝕本,刻薄不賺錢”,要想生意興旺,財源茂盛,不僅要靠靈活的經營方式,良好的服務態度,而且更應貨真價實,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以德經商,來贏得市場的信譽。那種昧著良心,摻假使巧,靠“賣狗皮膏藥”坑害顧客的做法,雖然能獲利一時,但決不會得財一世,最終會信譽掃地,身敗名裂,人財兩空。正是緞子王以誠處賈,以信經商,贏得了中外顧客的讚譽。
緞子王經商的仁義之舉,居然為乾隆皇帝所聞。在乾隆年間,一些外國使臣常來訪問中國。一天,乾隆皇帝征求日本、朝鮮諸國使臣在中國的觀感,使臣們回答:來中國以後,不僅看到士大夫知書達理,就連一些市井商人也很講信用,行仁義,布公道。並指明東華門外開綢緞鋪的緞子王就是其中的一位。國外使臣崇尚中國綢緞華貴,但常不知那些迷人漂亮綢緞的價格,給錢往往高於賣價,緞子王卻不多取分文,每次都將多餘的銀錢退回。有一次,使臣們到緞子王店鋪買東西,忘了帶銀兩,緞子王就爽快地賒之,又以酒飯熱情待之,使得外國使臣們受寵若驚,深感中國不愧為禮義之邦。乾隆皇帝聞之欣喜,讓人記住緞子王的名字。
後來,乾隆皇帝召見緞子王,問緞子王所為為何?緞子王答道:行仁義,布公道乃為人之本,經商處賈更應如此。利於顧客,能贏得顧客的讚許和信任,是商人的無價之寶;顧客的良好口碑,是商人的財源,利於商人,千金難買。乾隆皇帝聽了緞子王的此番經商高見,大喜過望,隨即給緞子王以表彰和重獎。
此後,緞子王名聲大振,生意紅火,先後在全國各地開分店達近50處,成為名賈巨商。盡管如此,緞子王仍堅持自己的商賈理念,不以店大欺客,仁義經商,誠信處賈,義利兩全,名利雙收。
寬以待人,和氣生財
糊塗錦言
“和氣生財”可以說是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經了。把待人和氣用於經商中,不僅會受到顧客的歡迎,改善商店與顧客的關係,提高商店信譽,而且可促進成交,擴大銷售,增加贏利。從這個角度來說,和氣生財是一種不顯山不露水的生意經。
中國的文化傳統主張以和為貴,寬容大度。在生意場上,和氣生財就是合作,溝通,交流。做生意和氣生財,得理讓三分,寬容些,吃些虧,換來的就是好名聲和好財運。
一次,幾位從外地到廣州出差的旅客,到某飯店用餐。他們一坐下,服務員就親切地問:“你們喜歡吃什麼菜,還是讓我介紹幾個?”顧客說:“我們帶來了罐頭,不要菜了,給我們來幾碗白飯好嗎?”服務員很快端來了白米飯,還帶來了碟子和罐頭刀,說:“這罐頭要加熱吧?”顧客說:“不用了。”服務員又要替顧客開罐頭,客人還是說:“不用了。”後來,服務員看見碟子上幹巴巴的罐頭肉,便又建議客人添個菜湯。客人說:“好!您真熱情。”客人滿意地吃完了這頓飯。臨走時,懷著一種深深的敬意對服務員說:“您服務真周到,改天我們再來。”果然,這幾個客人連續幾天都到這家飯店用餐,不過,再也不是帶罐頭來淨吃白米飯了,飯店的營業額也增加了。
做生意講究的是“和氣生財”,隻有心平氣和、細心周到才能贏得買家的心!顧客到店裏來,就是商店的客人,無論買與不買,營業員都要以禮相待、熱情服務,不能有“你來求我的”思想,不能待顧客態度冷淡、語言生硬,甚至頂撞顧客。
我們常常可以注意到這樣的情景:同質同價的商品,有的商店因待客和氣,光顧者便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隆;有的商店因待客態度冷淡,結果門前冷清、顧客稀少,生意甚為蕭條。有些顧客寧可舍近求遠到服務態度好的商店或優秀服務員跟前去買東西,而不願就近到服務態度不好的商店去買東西,可見微笑服務對商店至關重要。
另外一種情況,店員要當顧客的消費向導,幫助顧客選擇適合的商品,顧客就會滿心歡喜地欣然聽從你的“調遣”。有一次,許多顧客爭相搶購一批花襯衫。一位40多歲的農民打扮的男子,連襯衫的樣式還沒有看清楚,便把錢遞上來要求購買。這個店的經理問他:“是送人還是自己穿?”他回答:“自己穿。”經理便耐心地向他解釋,以他的年齡和身份,是不適合穿這件花襯衫的。顧客聽他說得有理,便按他的建議選購一個件普通的白襯衫,這位顧客最後滿意地走了,並到處宣傳這家店的好處,為其做了免費廣告。可見,與人為善,替顧客實際需求著想,是贏得人心的關鍵。
樹立顧客至上的理念
糊塗錦言
“顧客就是上帝”,這是服務行業經常提起的一句箴言。企業因顧客而存在,因顧客而成長,所以要牢固樹立服務顧客的價值理念,以顧客為本。要站在顧客角度考慮問題,給顧客最滿意的服務!這是一種看似糊塗,實則聰明的糊塗理念的表述方式。
“顧客至上”是值得讚賞的宗旨,也是糊塗經商的策略。顧客是一切企業組織的生命之源。優秀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對顧客的服務。例如,沃爾瑪就強調為顧客提供“超值的服務”。
“提供比滿意更滿意的服務”是沃爾瑪對顧客做出的承諾。沃爾瑪的經營哲學認為顧客永遠第一,商店需要不斷地了解顧客的需要,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最大程度地為顧客提供方便。
許多年前,薩姆·沃爾頓就對其員工提出了一個頗為苛刻的要求,即:要向每一位顧客提供比滿意更滿意的服務,一項服務做到讓顧客滿意還不夠,還應努力想方設法加以改進,以期提供比滿意更好的服務。薩姆·沃爾頓認為,讓我們成為顧客最好的朋友,微笑著歡迎光顧本店的所有顧客,提供他們所能給予的幫助,不斷改進服務,這種服務甚至超過了顧客原來的期望。沃爾瑪應該是最好的商家之一,它應能提供比任何其他商店更多更好的服務。沃爾瑪公司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顧客對公司提供的“超過期望”的服務讚不絕口。例如,一名叫薩拉的員工奮不顧身,把一名兒童從馬路中央推開,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另一名叫費力斯的員工對在其店中突發心髒病的顧客實行緊急救護,使之轉危為安;而一名叫安迪的員工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幫一位母親精心挑選兒子的生日禮物,卻不惜耽誤了自己兒子的生日晚會。這些深植於普通日常工作中的優質服務,給沃爾瑪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回頭客,顧客們總是願意在沃爾瑪公司購物,因為在這裏,他們感到特別親切。
沃爾瑪這樣告誡第一天進店的新員工:“顧客來到商店,是他們給我們付工資的。這樣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好好對待顧客,永遠要盡力幫助顧客,永遠要走到你的顧客身邊,問他們你是否能幫助他們。”在沃爾瑪商店,你還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顧客永遠是對的。顧客如有錯誤,請參見第一條。”這恐怕是對“顧客第一”最好的解釋了,和“顧客是上帝”相比,這句話更讓人易於理解,便於操作。
優勢互補,團結力量
糊塗錦言
商業競爭沒有永久的夥伴,但卻有永恒的利益,這就是要求我們在經營過程中時刻牢記互信、互利的原則,要善於進行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優勢,處理好與生意夥伴的密切關係,為共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想成為智慧的人,要善於借用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力量,要讓別人願意為你出力,幫你走出困境。這一方法在經商中具有妙用。借力經營實乃一種降低經營風險、本小利大、巧妙運作的好方式。
糊塗經商者大都善於借力使力,從而使得杠杆作用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較快地打破困境,開辟新局麵。在現代商場中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善於借用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屢試屢中。
見村善三與許多人一樣,手中一無資金,二無產地,三無技術,但他有一個奇妙的設想,即借別人的土地,借別人的錢,蓋起廠房,租給需要辦廠而又缺少廠房的人。
見村善三經過考察發現,在日本寸土寸金。不少人想開工廠,資金不多,根本買不起土地蓋廠房,而有些土地卻閑置著,隻要把二者聯係起來,隻租用土地,不用購買,那些企業主能夠負擔得起,而且肯定大受歡迎。
主意打定,見村善三就先租土地。開辦工廠並不需要繁華地段,隻要有地皮就行,見村善三就找那些偏僻沒人要的不值錢的土地。這些土地,有的是被圈在別人的土地裏,沒有出路的,多是賣不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