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分場合、要有分寸,最關鍵的是要得體。不卑不亢的說話態度,優雅的肢體語言,活潑俏皮的幽默語言……這些都屬於語言的藝術。嫻熟地使用這些語言藝術,你的職場人生會更成功!
大家知道,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我們不難看出,相聲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語言這種交流工具,巧妙地調動聽者的情緒,讓聽者興奮起來,大聲笑出來,它足以說明善說與不善說的區別,很難想像一個人想什麼就直接說什麼會演好相聲。話說得合適,不僅能體現出自身修養的高雅,也能夠很舒服地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意見,才可以使人願意接近你,沒有誰喜歡那種經常用惡語傷人的人。
有一位老年顧客,拿著一隻酒瓶請營業員打黃酒,在營業員接酒瓶時,酒瓶忽然掉下來摔破了。那位營業員馬上道歉說:“老同誌,對不起!是我沒有接好,這是我的過失。”說完,他立即掏出錢來要賠償。老年顧客見營業員連聲賠禮,不但沒有發火,反而自責說:“不要緊,是我沒有遞好!我回去重新拿一隻來就是了。”就這樣,一件很容易引發爭吵的事,比較圓滿地解決了。
還有一個事例。有一位業務素質很好的同事,因為與某位上司意見不合,在公司改組過程中,被精減到車間。他很消沉。許多人勸他說:“這樣對你不公平,還是跳槽吧。”在別人慫恿下,他打好辭職報告,準備遞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卻對他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我相信你會東山再起的。”這句話對他幫助很大,他覺得隻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在公司裏還有機會。他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車間裏仍然好評如潮。
過了一年,那位上司調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他理所當然地被抽調到公司經營部門。現在,他已是公司的副總經理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以這位營業員為例,他主動道歉,短短幾句話便使顧客心裏暖烘烘的。這並不表示他比顧客低一等,相反,正是從這樣的小事中,體現出他的糊塗智慧,化解了可能的糾紛。而那位同事的老友則用鼓勵的語言化解了他內心的疙瘩。這就提醒我們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多講良言。
讓人一步天地寬
糊塗錦言
讓人為上,吃虧是福。所以曾國藩說:“敬以持躬,讓以待人”。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視。讓,就什麼事都留有餘地,有功不獨居,有錯不推諉。念念不忘這兩句話,就能長期履行大任,福祿無量。
有一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相處,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分虧,就積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驕,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災禍。所以說:君子以讓人為上策。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對瓜事很少過問,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麵子,在一個無月之夜,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聽了以後,對梁亭的人說:“楚亭的人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感到非常慚愧又非常敬佩,於是把這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既以示自責,也以表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鄰。
要做到忍讓,就必須具有豁達的胸懷,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時,不能對他人要求過於苛刻。應學會寬容、諒解別人的缺點和過失。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氣量,不能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度。特別是在小事上,如果寬大為懷,盡量表現得“糊塗”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達世事人情。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他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驚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室裏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這就是人心受到感召的力量和改變。也許有人認為克製忍讓是卑怯懦弱的表現,其實,這正是把問題看反了。古人說得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才是真正的英雄。隻有頭腦簡單的無能之輩,才會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而能放手時則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才正是心胸豁達、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應具備的高貴個性。
善意的謊言也美麗
糊塗錦言
謊言作為在善意的基礎上進行交際的必要策略,同醜惡的謊言、同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編造的謊言相比,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那種心術不正、詐騙、奸妄、誣陷的人遲早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善意的謊言會倍添其人性魅力,使人們更愛他、敬他。
善意的謊言,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從來不說謊言,其實這句話本身就一定是謊言。任何一個人獲悉親戚病重或朋友遭難,就會時常說一些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的謊言。在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沒有不說謊言的人。
因此,誠實要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麵對什麼人、講述什麼事情。俗話說:“適當的謊言是權宜之計。”由此可知,在某些場合還是有這樣做的必要的,這種例子,隨處可見。有時,謊言不一定全是壞話。人與人相處是沒有絕對誠實的,有時謊言和假象更能促進友情和愛情。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慘世界》裏那個主人公冉阿·讓本是一個勤勞、正直、善良的人,但窮困潦倒,度日艱難。為了不讓家人挨餓,迫於無奈,他偷了一個麵包,被當場抓獲,判定為“賊”,鋃鐺入獄。
出獄後,他到處找不到工作,飽受世俗的冷落與恥笑。從此他真的成了一個賊,順手牽羊,偷雞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蹤他,想方設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證據,把他再次送進監獄,他卻一次又一次逃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