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交小糊塗,梳理人2
送人情等於給自己留後路
糊塗錦言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人際交往,互利互惠。幫助別人,就是在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儲蓄,特別是在人患難之際施於援手,救落難英雄於困頓。真心助人,其回報不言而喻。
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臉麵,為了麵子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詞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記憶使你痛苦,何不輕易地去遺忘它。”但是談何容易!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
朱先生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在當地非常具有榮譽感,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多數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朱先生年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朱先生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朱先生微笑著告訴了奧妙所在。他說:自己除了專業眼光和本身的職位之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
朱先生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下再告訴雜誌編輯的真正缺點。
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位也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與喜歡朱先生,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在生活中,“麵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少人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麵子”冷感的人,那麼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必定是個有一天會吃暗虧的人。你要永遠記住一個物理反應:一種行為必然引起相對的反應行為。隻要你有心,隻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麵子,你將會獲得天大的麵子。
而且,給人麵子並不難,隻要多加稱讚少作批評就行了,這不但是給人麵子的相互尊重,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因為給別人麵子,你才能夠有麵子。年輕人常犯的毛病,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多給對方留情麵
糊塗錦言
在現實中,總有一些人為了麵子奔波一生,最後留給自己的還是煩惱一堆。其實,他們輸的不是他們的個人能力,也不是他們的行為技巧,而是這個不名一錢的薄薄的臉麵。其實,隻要放下麵子,早就完事“大吉”了。
人都是有臉麵的,但太顧及臉麵很多時候隻能是讓自己有苦說不出。“死要麵子活受罪”,正是對此種心態的極佳寫照。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放不下自己的麵子,“打腫臉充胖子”。本來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也一味逞強,生怕被人瞧不起,說到底還是虛榮心在作怪。
古往今來有很多會辦事的人是敢於放下自己的麵子的。如漢代名將韓信,為成功不怕受“胯下之辱”,匍匐下身子從人家褲襠下鑽過去,麵子大失;再如“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為表“耿耿忠心”竟然跪在地上親口嚐吳王的大便,還說很香,臉麵和體麵丟棄得一點兒不剩!但是,沒有韓信的胯下辱,也不會有他後來的功成名就;勾踐也因為他敢丟麵子,才有了他的10年“臥薪嚐膽”大敗吳王。古人的經驗值得注意,不要麵子、不怕丟麵子也是一種韜略,是成功的一個因素,就是說,必要的時候麵子是可以丟掉的。
古時候,有位叫郭解的大俠很會給人麵子,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氣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和。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這位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得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次不負眾托,完成了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給足了麵子,可以走人了吧。可他郭老兄還有高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當地有很多有名望的人出麵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讓我來了結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個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完成了和解,未免會使本地的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
郭解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了此地,本地的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人都是愛麵子的,你給他一個麵子,就相當於給了他一份厚禮。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天你辦事遇到了他,他自然也會“給你麵子”。即使他感到很為難或不樂意。人們總是盡其權利來保護臉麵。你我也一樣,為了麵子問題,常常會做出常理以外的事情。
多讚揚,少譏諷
糊塗錦言
辦事時不妨在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盡快地養成隨時都能讚美別人的習慣。當讚揚別人已經變成你的習慣時,你辦事的能力就會相應提高。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又能解決你的難題,何樂而不為!
讚美的話人人愛聽,你對人說讚美的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過的,越是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話,越喜歡受你的恭維。有的人詞嚴義正,說自己不受恭維,願聽批評,這是他的門麵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的率直批評他的缺點,他心裏一定老大不高興。即使表麵上未必有所表示,內心對於你的感情,隻有降低,決不會增進。
講個老笑話,某人是拍馬專家,連閻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後見閻王,閻王拍案大怒:“你為什麼專門拍馬?我是最恨這種人!”馬屁鬼叩頭回道:“因為世人都愛拍馬,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誰敢說半句恭維話?”閻王聽罷,連說:“是啊是啊!諒你也不敢!”
實則閻王也是愛聽恭維話,不過說恭維話的方式,與普通人不同罷了。這個故事,是說明了世人之情,都愛恭維,你的恭維話如果有相當分寸,不流於諂媚,將是得人歡心的一種妙法呢。
《論語》上說:“人告之以過則喜。”實際上,這恐怕隻有孔子這樣的大聖人才有如此雅量,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大家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聽得進逆耳忠言的人卻並不多。所以辦事說話時應當靈活,不妨適當說些恭維話。
推銷員小李一次到某鎮去推銷電器。走到一家闊氣的人家,戶主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一見是推銷電器,就把大門緊閉了。小李一看事情不妙,便說:“很抱歉,打擾了您,也知道您對電器不感興趣。所以,我這次來不是做生意的而是來買雞蛋的。”老人消除了些疑慮,便把門打開一點,探出頭來將信將疑地望著小李。小李又繼續說道:“我看見您喂的種雞很漂亮,想買一些新鮮的雞蛋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