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鄭有些急了,沉不住氣,大叫道。

小王則說:“既然你們城裏人比我們鄉下人聰明,這樣賭我要吃虧。要是我問,

你不知道你輸我50元錢;你問了,我不知道,我輸給你25元錢。你看怎麼樣?”

“就這樣吧!”小鄭自恃見識廣,爽快答應了。

小王問道:“什麼東西三條腿在天上飛?”

小鄭答不上來,輸了50元錢。隨後,他也向小王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也不知道。”小王老實承認,“這25元錢給你。”

小王讓對方先開價,然後巧妙地把對方引入圈套,再按照小鄭的所謂城裏人

比鄉下人聰明進行推論,反過來證明了小鄭的愚蠢。這之中還隱藏著一種以退為

進的戰術。同樣一個問題,同樣都答不上來,而結果不一樣。小鄭聰明反被聰明

誤,被小王的“也不知道”砸了自己的腳,輸了錢而又推辭不得,雖叫苦不迭,

卻又無可奈何。

在談判中,當你對對手的情況不太了解,或者當你不能預測對手會采取什麼

談判策略時,就最好“請對方先開價”,先讓對方闡述利益要求。然後,你就可

以大體了解對手的策略和意圖,在此基礎上審慎、幽默地表達己方的意見,提出

己方的要求。這種後發製人的方式,常常能收到奇效。

第六章

147

各種幽默戰術,促你談判成功

聲東擊西,用幽默的方式迂回取勝

聲東擊西法,是指目標在西而先假意向東,出其不意地給對手一擊。它實際

上是一種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在談判中,利用語言來回擊或反駁對手的時候,

這種幽默技巧的運用特別有力。

聲東擊西法包含很多內容:欲東而西,欲是而非;明說張三,實指李四;明

裏問罪,暗中擺功;敲山震虎,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等。在各種談判中,這

種聲東擊西法的幽默技巧都可以巧妙地加以運用,以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爭取

談判的成功。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莊王有一匹愛馬,他給它穿上帶有刺繡的衣

服,放在裝飾華麗的屋子裏,喂它吃棗脯,最後馬因肥胖過度而死。楚莊王讓群

臣為馬發喪,要以大夫規格,用內棺外槨而葬。大夫提出異議,楚莊王下令道:

“有敢於對葬馬之事再講者,處以死罪。”優孟聽說後,跑進大殿,一進殿門,

便仰天大哭,楚莊王十分吃驚,忙問何故,優孟說:“死掉的馬是大王心愛之

物,我們堂堂楚國,要什麼東西沒有?而今卻要以大夫之禮葬之,太薄了,我請

求大王以人君之禮葬之。”楚莊王聽後,一時無言以對,隻好打消以大夫之禮葬

馬的打算。

本來楚莊王要厚葬寵物,而且不容大臣提出異議,可優孟的反話正說使之改

變了初衷。

148

小幽默,大氣場

《五代史·伶官傳》中記載的一事也十分有趣:莊宗喜好田獵,在中牟打

獵,踐踏許多民田。中牟縣令為民請命,莊宗發怒,要殺他。伶人敬新磨得知

後,率領眾伶人去追趕縣令,將之擁到馬前,責備他說:“你身為縣令,怎麼竟

然不知道我天子喜愛打獵呢?為何讓老百姓種莊稼來交納稅賦,而不讓百姓忍饑

去荒廢田地,讓我天子馳騁田獵?你罪該萬死。”於是擁著縣令前來請求莊宗殺

之。莊宗聽後無奈大笑,縣令被赦。

以上兩則故事中,優孟和敬新磨為了達到各自的勸諫目的,取得和君王談判

的成功,都運用了反話正說、聲東擊西的幽默技巧,就是使用與原來意思相反的

語句來表達本意,表麵讚同,實際反對。在談判中,運用這種表達方式往往能收

到直接表達所起不到的作用。

但是,在談判中,要想運用聲東擊西的幽默技巧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對方

的靜心默思,反複品味。因為這種幽默技巧的特點是:你想表達的意見不是直接

表達出來,而是以迂為直,被埋藏在所說出來的話後麵,對方在聽完話之後,必

須有個回味思考的時間,才能體會出個中的奧秘,產生幽默風趣的情緒,這種聲

東擊西的幽默技巧也才能對談判的結果產生影響。因此,一個真正有幽默感的談

判者,不但要自己善於說,而且還要善於領悟對手的幽默。善於領會對手的幽

默,也是一種談判智慧的表現。

第六章

149

各種幽默戰術,促你談判成功

移花接木,用幽默緩和氣氛

所謂“移花接木”的幽默,就是指這樣一種幽默:說話的兩個人,其中的一

個人,利用對方話語之中的句子或詞彙,加以改造,把自己的意思塞進對方的句

子或詞彙框架中,達到鈍化攻擊、緩和氣氛的一種幽默藝術。

在通常的情況下,移花接木的幽默往往與偷換概念的幽默是一致的,所產生

的幽默效果也是相近的。這種技巧也往往被用在談判桌上。

漢武帝晚年沉醉於神仙之說,為了長生不老,特別相信方士的話。當方士把

所謂的不死之酒敬奉給他之後,他就特別看重這些酒。而作為幸臣的東方朔又是

滑稽之臣,特別以伶俐的口才,能逗得皇帝解頤而笑。他們之間就是這樣一種特

殊的關係,所以,東方朔就趁機偷喝了皇帝的“禦用”之酒。皇帝很生氣,聲言

要處死他。東方朔說;“陛下,臣喝的是不死之酒。所以,臣是不會被殺死的。

如果陛下令臣被處斬,臣死去了,那麼,所謂的不死之酒也就不是不死之酒了。

不死之酒,不能救臣於不死,難道能於陛下尊體有效嗎?”漢武帝聽了,細細尋

思,的確如此。

從上麵這個幽默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要較好地運用這種幽默技巧,就要

首先抓住對方的開場闡述,認真耐心地傾聽對方的開場闡述,歸納弄懂對方開場

闡述的內容,思考和理解對方的關鍵問題。如果對方開場闡述的內容與你意見差

距較大,不要打斷對方的闡述,更不要立即與對方爭執,而應當先讓對方說完,

150

小幽默,大氣場

認同對方之後再巧妙地轉開話題,從側麵進行談判。

從另一角度來看,“移花接木”的幽默是一種迂回的談判技巧,迂回談判也

是一種中國人經常運用的談判方式,它與中國人含蘊深沉的文化心理相符。因

此,在談判中,迂回戰術更適用於中國人的談判桌。對中國人來講,一場針鋒相

對、火藥味極濃的商業談判未見得是一場成功的談判,中國人更樂意在彬彬有

禮、談笑風生的氛圍中合作。

弦外有音,幽默也可借題發揮

“弦外有音”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題發揮的幽默也是言在此而

意在彼,看似在嘲笑自己,其實正在反擊別人,這是一種頗具弦外之音的說話

藝術。

許多情況下,不論是麵對談判的對手還是平常地交談,許多話往往是不能夠

用直接的方式去說的,這就須以曲線的婉轉方式去說。借題發揮的幽默就是這種

婉轉表達自己意圖的一種藝術。可以這樣來解釋這個標題。首先,機辯不等於或

者不完全等同於善辯,所以,“機辯善辯的幽默”最少包含有兩個層次的意思。

機辯,字麵的意思就是充滿機智的辯解,或者辯解是充滿機智的。善辯,就是以

一個說話者來說,他有善於辯論的專長。機辯與善辯的關係是這樣的:機辯的不

一定是善辯,善辯的一定能夠包含機辯。因為,有時一個人能夠“機變”往往證

明他有敏捷的思維,但不一定能夠像“善辯”者那樣做得麵麵俱到。

克諾克先生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走進一家小旅館,他想在那裏過夜。

第六章

151

各種幽默戰術,促你談判成功

“____一個單間帶供應早餐,一天需要多少錢?”他問旅館老板。

“各種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價格:二樓的房間是15個馬克一天;三樓的是12

馬克;四樓10個馬克;五樓的房間則隻要7個馬克,先生。”旅館老板詳細給他

介紹。

克諾克先生考慮了幾分鍾,然後拿起箱子要走。

“您是覺得我這兒價錢太高了嗎,先生?”老板問道。

“不,那倒不是。”克諾克先生回答道,“我隻是嫌您的旅館太低而已。”

既能夠統一機辯與善辯,又把這種統一與幽默交互滲透貫通起來,用幽默的

語言展開自己的機善之“辯”,這種口才藝術,在我們這裏就給它命名為“機辯

善辯”的幽默。

話中有幽默,生活才更有味道。王蒙說:“幽默是一種酸、甜、苦、

鹹、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沒有痛苦和狂歡強烈,但應該比痛苦和狂

歡還耐嚼。”

回家路上,交通警察傑瑞忽然看見兩個年輕的神父同騎一輛自行車在一條小

路上飛馳,便將他們攔住。傑瑞說:“你們不覺得這樣的速度是很危險的嗎?”

神父們說:“沒關係,天主和我們同在。”傑瑞說:“很好,這麼說我應該罰你

們80美元,因為三個人是不能同騎一輛自行車的。”

自嘲也是辯論的一種。當這種幽默成為一種自嘲的時候,就增添了當下談話

的調侃氣氛。

有一個長相很黑的人有一次在井台邊洗臉,一隻烏鴉飛來把他的香皂叼走

了,他悟道:“啊,它也和我一樣黑,一樣得用香皂洗臉。”

152

小幽默,大氣場

這種自嘲還可放到另一種場合。在這種場合下,說話者麵對的人,總是陰沉

著臉讓別人去扛,當說話者講這個笑話的時候,就有意無意間對“黑臉”的人有

所敲打,使對方意識到自己不該總黑著臉。

在曆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或聽到過許多這種“機辯”與“善辯”的

幽默。當年諸葛亮隻身過江東,遊說孫權抗曹,舌戰群儒,這已成為家喻戶曉的

曆史趣聞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許多場合下,也不難發現這樣的“機善之

辯”的幽默。比如,在酒席上,有的人就特別善於辭令,特別善於借助自己機辯

的辭令,勸人喝酒。比如:一些會議上,麵對某項一籌莫展的計劃,有的人就能

夠巧妙地拉攏支持的掌聲。這樣的事情很多,隨時隨地都能碰上。正如前人所說

的那樣:不是生活中沒有美,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認真傾聽,才能巧用幽默反駁

俗話說:“鑼鼓聽音,說話聽聲。”談判中也應如此。悉心聆聽對方吐露的

每個字,注意他的措辭、選擇的表述方式、語氣,乃至聲調,這是對方無意間透

露消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認真傾聽過後,我們已經可以掌握一些有關對方的情

況。這時候就可以用幽默的語言來回擊對方了。

這種談判術有時候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其實就是把返還幽默的技

巧用在談判中。返還幽默術很是巧妙,它使用的思維套路是對方的,而後由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