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該如何維護領導的麵子呢?以下幾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選好時機糾正領導的錯誤。如果領導的錯誤不明顯或不關大局,其他人也沒發現,不妨“裝聾作啞”。如果領導的錯誤明顯,確有糾正的必要,最好尋找一種能使領導意識到而不讓其他人發現的方式糾正,讓人感覺領導自己發現了錯誤而不是下屬指出來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一聲咳嗽都可能解決問題。如果領導的錯誤很大而下屬無動於衷,事後領導就完全可能遷怒於下屬。

不衝撞領導的喜好和忌諱。喜好和忌諱是多年養成的心理和習慣,有些人就不尊重領導的這些方麵。某單位一位處長常躲在廁所抽煙,經了解得知,這位處長手下有4個女下屬,她們一致反對處長在辦公室抽煙,結果無處藏身,隻好躲到廁所裏過把煙癮。他的心裏當然不舒服,不到一年,4個女下屬換走了3個。

該露臉時就露臉。聰明的下屬並不僅僅消極地給領導保留麵子,而是在一些關鍵時刻,“露臉”的時刻給領導爭麵子,給領導錦上添花,多增光彩,取得領導的賞識。

藏匿鋒芒。藏匿鋒芒,不讓領導感到不如你。多數領導麵對下屬時都希望有多方麵的優勢,然而事實卻經常與他開玩笑,他會時時發現下屬在某些方麵有傑出表現,甚至超過自己。為了不傷領導的麵子,明智的下屬應該盡力收斂鋒芒,盡力不刺激領導的自尊。

心理學關鍵詞

即使是英明、寬容、隨和的領導,也很希望下屬維護他的麵子和尊嚴,沒有必要凡事都與領導爭個誰是誰非,得讓人處且讓人,給領導一個台階下,維護好領導的麵子。

7.裝一裝“低能兒”

《菜根潭》中說: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多捐身敗德之媒,五分便無悔。幟隻揚五分,船便安;水隻濟五分,器便穩。

其中說隻張“五分”帆便能平安地駛行船,隻注“五分”水卻穩妥地保持著平衡的容器,對於個人如何更好地處世,如何保持包括上下在內的各種人際關係的平衡,是一項很好的啟示。

為人處世應嚴守操行,不露鋒芒,即應做到智通權財,不足自恃、不足自耀也不足自誇。人與人之間的一般言行答對,看似區區小事,但能否有一種高深的修養,能否處理得穩妥、圓熟和周到些,就往往決定著事的成敗、人的生死,也就是“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從效果上使各人為人處世的高下水準立現。所以,注重精神修養的人,在這一方麵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加大力度。我們先看看幾位曆史人物的史實,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霍光是西漢的重臣,受武帝遺詔,輔佐年幼的漢昭帝。昭帝死後,他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國君,因劉賀荒淫無度,即位27天後即遭廢。霍光再迎立劉詢為漢宣帝。史載漢宣帝即位時,在去拜祭祖廟的路上,霍光同車陪乘。漢宣帝十分畏懼,好似芒刺在背,渾身不自在,後因霍光有事離去,由另一位將軍代替霍光陪乘,漢宣帝才敢活動四肢,才有了少許的一種安全感。霍光死後,他的妻兒子女全遭誅殺。《漢書》記載當時流行著這樣的一種說法:“聲威權威能鎮住皇帝者,當然不可容留。霍氏家庭的滅門之禍,正是始於霍光陪同宣帝乘車一事啊。”

石崇是西晉文學家,他任荊州刺史時,曾縱容部下攔路搶劫客商,卻得了很多財物,成為巨富,生活奢侈,連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也望塵莫及。石崇與王愷曾多次想著法兒比富:王愷命家人用米酒洗鍋頭;石崇就讓家人用白蠟來當柴燒。王愷帶妻妾出外遊玩,所經之路,就命人用紫色的絲布來圍成一條有四十裏長的臨時“胡同”,讓老百姓能聞其聲不見其人;石崇聽說後,則命仆人用五彩綿緞圍成了另一條足有五十裏長的“胡同”。王愷在比富的路上老是輸給石崇後,唯有向晉武帝求援,晉武帝就將國庫中收藏的唯一一件外國進貢來的二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了王愷,想為自己的舅舅爭回一次光。殊不知石崇見後,故意將這珊瑚樹打爛,並讓仆人抬出了六七株高三至四尺、更為富麗的珊瑚樹來賠給王愷,令其目瞪口呆。由此可見,石崇的財富有著國庫的財富也無可比擬之處。最終,又正是財富美色使石崇及其全家老小盡遭滅門之災。史載石崇在刑場上歎道:“這回那些下賤者可以沾得我家的財富利益了。”他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財富,旁邊有人回敬他說:“你知道過多的財富可招禍患,為何不將這些財富早些分給百姓呢?”石崇才啞然無對。

韓信作為劉邦麾下的頭號戰將,勇冠三軍,不論是帶兵方法或是軍事謀略,都有遠非劉邦所可企及之處。對此,劉邦與韓信都是心知肚明的。問題出自作為部下的韓信,對此毫不謙遜。有一次,劉邦問韓信:“在你看來,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不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直腸直肚就答:“我是越多越好。”雖說這留下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千古美談,但卻在劉邦的心中埋下了禍根,引起戒備。後來,韓信又在劉邦受困之時竟提出設“齊王”的要求相要挾。劉邦雖然答應了,到後來還是借故殺掉了韓信。

陸機是西晉的文學家,出身於吳國的高級士族家庭。吳國被西晉剿滅之後,他與其弟遠居舊裏,閉門勤讀近十年之後,兄弟二人來到晉都洛陽,以他們的文才為當時的權貴所推崇,以至有“伐吳之役,利獲二俊”之說。陸機趁此而熱衷仕途,依附權貴,後卷入著名的“八王之亂”,為成都王率兵攻伐長沙王,戰敗而歸,被宿怨者進讒言,誣告他久懷不軌之誌,終被成都王殺死,並夷滅三族。

以上的悲劇,是由封建社會的臣子與君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所決定的。韓信可稱為西漢的開國元勳。霍光則是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他輔政時所采用的一係列政策,在客觀上有助於西漢社會上的穩定和生產力的發展。陸機和石崇都是在自己的時代裏久負盛名的文學家,他們或他們的家人罪不當死,但曆史事實卻與此相反。這樣看來,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他鋒芒畢露、爭強好勝、不居人後、缺乏謙遜和不會秘己之美的種種處事方式及表現,成了導致他們悲劇的直接誘因。終使才華蓋世,權勢在握,卻在為人處世方麵缺了一條心弦。

心理學關鍵詞

當智則智,當愚則愚;愚也是一種智。必要時,甚至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是可以的。

8.才不可露盡,力不可使盡

自古將帥在沙場上統領千軍萬馬,可他們待奉君王,從來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說,可見其危險之大,稍不注意就要惹來殺身之禍,而有識之士是盡量避免這種結局的。

衛青是西漢時的名將,他以知禮退讓、謙虛謹慎的品德而獲得漢武帝的信任,從而能夠善始善終,明哲保身。

衛青曾多次大敗匈奴,使長期侵擾北方疆土的匈奴聞風喪膽,無力入侵漢朝。他可謂功高名震。然而,在這樣的功勞和榮譽麵前,衛青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一點也不驕傲。

在衛青統領部隊大戰漠南,重創匈奴右賢王後,衛青為屬下有功之將,上報武帝對他們按功行賞。武帝在賜予衛青8700戶食邑的同時,封衛青的3個兒子為列侯。衛青卻再三推辭,堅決不受。後來,武帝按照衛青的意見,對這次跟隨衛青作戰有功的將士按功封了爵位。衛青因自己淡泊名利,關懷將士,將士都樂意跟隨衛青轉戰疆場。因此,衛青所率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

作為一個臣子、將領,其職責就是奉行君王法令,忠於職守,不應該私自招人養才。衛青是深知這一點的。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很注意團結同事部屬。但是,他卻不結黨營私,培植個人勢力。

衛青的這種做法,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他之所以能夠長期擔任要職而不被皇帝猜疑,是跟他能夠明哲保身有關的。

樹大招風。在大功重賞麵前,或身居高位之後,更要善於“藏巧”,切莫鋒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燒身。

“精明”這個詞,在上海話中另有一個相應的字眼叫“門檻”,上海人對處事精明過人者往往稱之為“門檻精”。反之,則是“門檻不精”。然而,何謂“門檻精”,又很難有一個客觀的標準。與此同時,“精明”而不聰明又是不少外地人對一部分上海人的評價。然而,這種不聰明的“精明”,實在算不上是真正的精明。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精明呢?

外相敦厚,為人處世絕不以精明自居,甚至讓人感覺有些傻乎乎,但骨子裏卻是十分精明者。這種人往往讓人產生一種高度的信任感。這種精明是最高層次的精明,所謂“精明不外露”,以及“大智若愚”,就是這個意思。

有一個愣頭愣腦的流浪漢,常常在一個市場裏走動。市場裏有很多賣菜的,還有賣水果的,每天人來人往的。由於那個流浪漢經常來這裏,說起話來總帶一些傻氣,大家都以為他是傻瓜,因而很喜歡與他開玩笑,並且想出不同的方法捉弄他。

市場裏常常有一些人想看他到底傻到什麼程度,於是便在手上放了兩張錢幣,一個五元的和一個十元的,讓流浪漢來挑一個拿走。流浪漢對著這兩張錢幣,思考了半天,最後選擇了五元的拿走。

那些捉弄他的人,看到他竟然傻到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的程度,都捧腹大笑。從此,那些人隻要每次看他經過,都用這個手法來取笑他,而他倒覺得也很開心,能夠見到大家笑,他以為是件非常高興的事情。於是,每次讓他挑錢幣的時候,他從未讓大家失望過,每次都會拿走五元的。